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李肇修:巴哈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Yo-Yo Ma in six films Inspired by Bach

李兄,
昨天我提到的馬友友與6位藝術家合作的電影,我將之作一紀錄,至少有2位可在YouTube欣賞,請參考:
Yo-Yo Ma in six films Inspired by Bach:T. Bando (坂東玉三郎Kabuki actor), J.M. Messervy (Garden designer), Mark Morris, (dance choreographer) J.Torvill & C. Dean (ice dancers), A. Egoyan



林廷璋新增了 2 張相片 — 在台北光點
17小時台北市
活動:允晨文化歲末音樂會
地點:台北光點
演出者:李肇修老師
曲目:巴哈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
   上半場 第一號g小調 BWV1001
       第六號E大調 BWV1006
   下半場 第四號d小調 BWV1004
  很久沒有聽現場的巴哈,李老師非常明顯的偏心第四號阿。音色的變化、還有音的飽滿度,跟上半場完全不同,而且每個樂章舞曲的風格,以及主題動機處理得非常清楚,第四號果然就是一個集大成的內容!
謝謝廖志峰大哥~這個星期六的下午太滿足了!!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談張深切 (1904-65):其人及《張深切全集》純手工製「臺灣文藝聯盟 再生木尺」

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文館推出新文創商品 獨一無二、純手工製「臺灣文藝聯盟 再生木尺」
具有3個特點
1.取材於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的國家重要古物「臺灣文藝聯盟本部」木匾。
2.與桃園「木匠的家關懷協會」合作聯名推出,以回收課桌椅為木料,經繁複工序手工製作,填補的釘孔、斑駁的木痕,每把花紋都不同,有獨一無二的生命與歷史。
3.木尺的刻度是16.5cm,並非大眾熟悉的刻度,因為是按原尺寸長寬約1:8比例縮小。這文學的刻度,可以在手上細細度量,決定字裡行間的命運。
「臺灣文藝聯盟本部」木匾複製品現於臺文館常設展廳展出中,文物原件的由來是──
在張深切及賴明弘等中部文學家的倡議下,1934年5月6日召開第一屆全島文藝大會,會後成立「臺灣文藝聯盟」,從文學出發串連各領域,譜下臺灣文化運動燦爛的一頁,此物件於1997年由張深切的家屬自南投取出,並由張深切的哲嗣張孫煜捐給館方典藏,在經歷戰爭、二二八事件、八七水災及家族遷徙等事件的60年後,仍完好如初,誠屬難能可貴。
「臺灣文藝聯盟 再生木尺」每把新臺幣248元,
來電請洽:國立臺灣文學館藝文商店(06)221-7201#2960
訂購單:
http://mocfile.moc.gov.tw/…/7415d326-be66-4a68-bc85-7e6902d…



談張深切 (1904-65)奇人及《張深切全集》

緣起: 回看張深切
向陽的網站:http://tns.ndhu.edu.tw/~xiangyang/essb3_4.ht
 
張深切(1904-1965),台灣南投人,1917年赴日,1919年擔任戲劇「盜瓜賊」主角,此後開始投入台灣新戲劇。1923年返台,旋轉赴上海投入台灣學生抗日運動。回台之後,與人共組「草屯炎峰青年會」,於1926年成立文化劇團。1930年,組織「台灣演劇研究會」,希望以新劇改革社會。1934年與黃純青、巫永福等組織「台灣文藝聯盟」,創辦《台灣文藝》,主導三十年代中期台灣文壇。戰後二二八事件中,被列為暴動首要分子,逃亡山中,後經疏通,從此不再涉足政治。1954年完成《孔子哲學評論》,但遭查禁。一生鬥志,卻滿懷無奈。

.......張深切留下了一百五十萬字的作品,刻繪了他一生的的思想、愛以及血淚,張深切一生見證兩個年代三個國度,他的作品標誌了台灣作家終究不被擊倒的風格。在他過世後三十三年後的此刻,這些作品終於在他的哲嗣張孫煜、外甥吳榮斌以及眾多學者的協力下,結為《張深切全集》十二卷由文經社出版。張深切一生的所有作品,才在他一生摯愛的台灣正式問世。張深切的冬寒人生這才真正結束,而透過全集映現的張深切孤獨而不屈的精神,方才放晴。......

開拓文教基金會>孤獨的野人「張深切的簡介與年表」
 日據時期的臺灣民族中,議會設置運動是兩大路線之一,它是臺灣民族運 動的發軔,也吸引絕大多數的臺灣菁英參與。但也有例外,張深切就是其中最 著名的反對者,他對當時成立的「文化協會」,以及進行如火如荼的「臺灣議 會設置請願運動」,抱持著厭惡的態度。他認為這些運動太沒出息,何必請願 ?有本事就自己組織議會,不必向殖民者搖尾乞憐。在政治上,他是個激烈者 ;在民族情感上,他則是個祖國主義者,曾前往廣東組「廣東臺灣青年革命團 」,力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促成臺灣獨立。但過激者通常是孤獨的,他為此 坐牢三年。出獄後發誓坐一位孤獨的野人。終戰後,經歷二二八事件,更脫離 政治圈,埋首創作,曾寫劇作、拍電影。王詩琅描述他時,說他是思想家、文 學家、哲學家、批判家,同時也是戲劇、電影的劇作家、導演,一生可謂多彩 多姿。



【央廣】臺灣小百科《孤獨的野人-張深切》〈廣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Hyp6Z_b9o
主持:陳惠芳,主述:莊永明。
張深切,1904年8月19日出生於南投窮困人家,五歲生父過世,過繼給張玉書當養子,養父與生父是姑表兄弟,至此也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從一位貧窮人家的小孩,成了門弟子弟。張深切於七歲啟蒙,進私塾讀書,九歲進入草鞋墩公學校就讀,五年級因為被誣告在學校講台灣話,心有不服而慫恿同學一起說台灣話,這種行為不僅讓他被日本老師打得片體?傷,也被開除學籍,逐出校門。1917年8月張深切隨著養父的好友林獻堂到日本,轉入傳通院礫川小學校五年級就讀,因為受到了老師的差異對待,使他體認到亡國的悲哀,也開始對日本人產生了仇恨,致力投身於政治社會運動。1927年5月張深切返台籌措革命基金,當時台灣的社會運動正在各處展開,因為受到台中一中的同學邀請,他領導學生罷課,卻以煽動學潮的名義被逮捕,1929年獲釋出獄後,即發誓要做一個孤獨的野人,獨來獨往,決不信奉任何主義,參加任何黨派,但是他不忘即刻參加社會主義運動的行列,重新投入戲劇活動;1934年組織了一個文藝團體,代替政治活動;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6年張深切舉家回台,應邀擔任台中師範學校教務主任,卻因228事件的牽連,逃亡躲藏於南投中寮山,後雖獲平反,但他卻痛下決心不再從事政治活動;1957年張深切投入影劇事業,卻因票房不佳,失去了大部分的積蓄,晚年潦倒,1965年11月8日因肺癌病逝。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劇本『丘罔舍』曾得到第一屆台語金馬獎的最佳故事劇本獎項。---(文字取材自莊永明所著之「台灣百人傳」)




2010年,受贈一套《張深切全集》(全12卷)*"。當時,許達然老師向我說,他昔日買這套,可是花一筆錢的。
Books 書海微瀾: 張深切(1904-65)全集(全12卷)等HCBOOKS.BLOGSPOT.COM*張深切/著,陳芳明等人主編,《張深切全集》,台北市:文經社,1998年。(已絕版)

許達然(許文雄)老師以台灣詩裡的疏離和抗議,1924-1945 》(台南市政府2015台南福爾莎國際詩歌節版),取得2016年的"巫永福文學評論獎":這篇論文的許多章節以及論文《相反論述》等,都會給我們討論張深切先生的革命事業和抗議精神許多啟示。賴和與張深切是兩位為霧社抗日事件發表作品的 (詩歌、劇本)。

《張深切全集卷八‧遍地紅  霧社事件(影劇小說)婚變(影劇小說)




書本放了近6年了,幾個月前,我計畫為張深切(1904-65)辦一次討論會,很快的,林義正教授、蘇錦坤先生、曹永洋先生等人都答應參與。

我要談的,是近日讀《張深切全集》的筆記。整體而言,很難得的。

張深切著《張深切全集》(全12卷) 台北::文經社,1998
  • 規格:精裝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一刷
陳芳明主編、吳榮斌策劃、張孫煜監製,《張深切全集》,卷11(臺北:文經社,1998年1月), ...






台灣心、韓國情-朱立熙個人網站>張深切與崔承喜的訪談「張深切全集」卷二,「里程碑」(下),第614頁以及第625~628頁。






談巫永福記張深切未寫的《黎明前》



文明戲 、台灣演劇研究會及《邱罔舍》


文明戲指和文化協會、和政治有關的戲。

演劇是日本、中國、台灣1925-30?的風潮。很多人寫過劇本。

鍾政榮,〈由日據下台灣文學的發展論張深切的戲劇活動〉,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85年,碩士論文。

邱坤良,〈從文化劇到臺語片--張深切的戲劇人生〉,1997年10月《藝術評論》。



張深切電影編導作品有《邱罔舍》(全片台語發音)


張深切:《我編導邱罔舍一片的動機與目的》(《民聲日報》 1957.8.10 )

吳榮斌:一九五七年拍成台語電影的《邱罔舍》,均無法復原重建。 (編輯報告) 

林芳年:《邱罔舍》雖然搬上銀幕,因情節並不生動,收視率差,致不得不停止傳播。 (11:458)

巫永福: ......我建議他改拍陳三五娘*為電影。可惜他執意拍攝《邱罔舍》,結果票房非常不良,導致藝林電影公司解散,也嚴重地影響到他的經濟狀況。.......深切兄是文人非生意人。後來再檢討《邱罔舍》的故事,感覺內容玩世不恭,也有老子哲學的形影。或者以逆說來探討,或許這裏面含有深切兄本身的縮影也不可定。(序(之一))
*hc案:其實,1934.12.23 "《臺灣文藝》北部同好者座談會中,張深切的發言之一是強調演劇活動的重要,因為可"透過演劇鼓吹大眾的趣味並且加以誘導.....文筆工作,我們大可取材於"陳三五娘"、"三伯英臺"以至於"三國志"、"列國志"等作品....."趙子龍"這個題材寫作品,一定會大受歡迎才對。(《張深切全集》卷11:頁150)





文學與哲學理論


張深切《孔子哲學評論》台中:中央書局,1954

"漢唐儒家"的附錄,採用胡適之先生的《王充評論》 (《全集》卷五《孔子哲學評論》頁199-203。
林義正教授論文,"張深切的孔子哲學研究"
http://homepage.ntu.edu.tw/~philo/Taiwan/member/003.pdf



施淑《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1997,
《台灣的憂鬱---論陳映真早期小說及其藝術》(頁149-165)提到,

....日據時代台灣思想鬥士,也以激情的語言呼喚"新世界"的到來。這些都表現在"臺灣文藝協會"、"臺灣文藝聯盟"的成立會則、宣言,及其刊物《先鋒部隊》、《臺灣文藝》的緒論和卷頭語裡。論文方面,以張深切1935年發表的《對臺灣新聞學路線的一提案》及其《續篇》,主張以道德主義和科學分析為文學創作的基礎,最具代表性。 (頁154-55)

《對臺灣新聞學路線的一提案》及其《續篇》刊載於《張深切全集》卷11:頁168-181、頁182-190。張深切採用的"道德",是《道德經》的"道"與"德"。換句話說,他的文藝哲學以老子為本。


交友圈的討論
《臺灣風物》第15卷5期1962.12.31 悼張深切專輯,包括洪炎秋、徐復觀等人的文章。

王錦江,〈張深切兄及其著作〉,《臺灣風物》,(1965年12月),頁12-14。


  • 陳逸松,〈回憶文明批評家張深切先生〉,1965年12月《台灣風物》。
  • 王詩琅,〈張深切兄及其著作〉,1965年12月《台灣風物》。



莊垂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莊垂勝
莊垂勝(1897年-1962年10月12日),字遂性,號負人,別號徒然居士、了然居士,著有《徒然吟草》等書,


  • 194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爆發,台中市市長黃克立在3月2日逃走,市民在同年3月4日成立時局處理委員會,推舉他主持。3月11日,委員會解散。這段期間,臺中圖書館是時局處理委員會成員集會的地方。4月18日,他被免職,並經歷抓捕、審問、關押。最後雖然全身而退,卻從此沉默,晚年和台中東海大學徐復觀教授過從,研究儒學


林莊生著有《懷樹又懷人》


洪炎秋(1899年-1980年3月14日),原名,表字棪楸,後改現名,見知於世,筆名芸蘇台灣作家、教師,許壽裳魯迅周作人的學生。
(蘇世昌《追尋與回憶;張我軍及其作品研究》引〈一生吃「國語飯」的學者社長─洪炎秋〉

他悼莊垂勝的文章很長:
洪炎秋《懷益友莊垂勝兄》,《傳記文學》1976.10,收入《老人老話》,台中中央書局出版,1977,
莊推薦他的書:西田幾多郎《善的研究》、朝永三十郎《近世"我"的自覺史》、丘淺次郎《生物學講話》和《進化論講話》、夏目漱石的《吾輩是貓》和《哥兒》。
二二八時,"把謝雪紅那一批匪徒壓制下去",否則中部情況,不堪設想。
《老人老話》
洪炎秋《廢人廢話》《又來廢話》《老人老話》


徐復觀的悼念張深切的文章,關於西洋觀念,有二處"望字生義"的"錯誤:

古希臘時代......希臘文化,便是由此一階級創造出來的。當時所謂自由人的形象,到底如何?(洪的附錄中用"。")我無從了解;......彷彿我看到了一個自由人的形象。
最普遍的詞無疑是δοῦλος/「doûlos」,[6]這是邁錫尼碑文中「do-e-ro」的早期形式,[7]它是「自由民」(ἐλεύθερος/「eleútheros」)的反義詞。動詞δουλεὐω可以比喻性的用來表示支配權的其他形式,比如一個城邦統治著另一個、或父母們支配他們的孩子。https://en.wikipedia.org/wiki/Slavery_in_ancient_Greece
Current historiography developed in the 20th century; led by authors such as Joseph Vogt, it saw in slavery th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ites. Conversely, the theory also demonstrates an opportunity for slaves to join the elite. Finally, Vogt estimates that modern society, founded on humanist values, has surpassed this level of development.[172]
"在一個以弗洛特的"潛意識"為活動基底的社會中,......"
ジークムント・フロイト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 - 1939年9月23日),


張深切先生的文字
張深切

(【中國文藝】2卷6期 紀念號  編後記 )內容和質量都俱顯然的躍進,似乎無需嘐搖的必要。----《張深切全集》卷11,頁277

2. 嘐嘐

注音一式 ㄒ|ㄠ ㄒ|ㄠ

形容言語誇張、言行不一致。孟子˙盡心下:「何以謂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



一些資料
林載爵   〈黑色的太陽—張深切的里程〉,《台灣文學的兩種精神》?
張深切先生紀念專輯 夏潮   3:3 民66.09 頁65-77



黃英哲編 張深切年譜初稿 臺灣風物  38:1 民77.03 頁79-87




廖仁義  臺灣觀點的「中國哲學研究」--「孔子哲學評論」與張深切的哲學思想 臺灣文藝  13=133 民81.11 頁45-68



邱坤良 從文化劇到臺語片--張深切的戲劇人生  From Stage Plays to Taiwanese Movies--The Dramatic Life of Chang Shen-Chieh 藝術評論 8 民86.10 頁23-41



林安梧 張深切的「臺灣性」與「中國性」及其相關之問題  Chang Shen-chie's Notion of the Nature's of Taiwan and of China and Related Questions 鵝湖 24:2=278 民87.08 頁2-11



李泰德 張深切「孔子哲學評論」之評析 臺灣人文(師大)3 民88.06 頁295-320



陳芳明 ; 張深切 著; 廖為智譯   深切--張深切文學專輯 聯合文學 13:7=151 民86.05 頁86-107
部分內容: 追尋張深切(陳芳明)頁87-89
兩名殺人犯(張深切著 廖為智譯)頁90-93
張深切略歷,頁105-106
張深切全集(全12卷)頁107


梁明雄  文學隧道--追尋張深切 南臺文化  2002:1 民91.03 頁20-22


簡素琤   被殖民情境中的啟蒙辯證--張深切的自由思想在日據時代臺灣文化啟蒙運動中的指標意義 ?ectic of Enlightenment under Colonial Conditions--The Significance of Chang Shen-tseh's Liberal Thoughts in the Taiwanes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中外文學  32:5=377 民92.10 頁151-169
  • 簡素琤,〈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從傳統文人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2007年10月《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蕭開元 張深切在中國  Chang Shen-Chieh in China 臺北文獻直字  148 民93.06 頁169-185



廖淑芳 國家想像、現代主義文學與文學現代性--以日據時期臺灣作家翁鬧為例 北台國文學報2 民94.06 頁129-168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紀念高友工教授(1929-2016)《》

紀念高友工教授(1929-2016)
2016.11.23 漢清講堂

我沒見過高友工教授(1929-2016),而且,我對他的文藝、美典和詩學等專業,也不怎樣懂。
所以說,我只能以讀者之身分來談高友工這個"人"。

我所知道的《中國抒情傳統》在美國、台灣、中國、星加坡、香港
(1972年志文的《陳世襄文存》(擴充版《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2015)、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的書:《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2004/2016)、《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 (編者: 柯慶明、蕭馳/編 2009)、《現代抒情傳統四論》(王德威 2011) :

第一章 「有情」的歷史──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 
第二章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江文也的音樂與詩歌
第三章 國家不幸書家幸──臺靜農的書法與文學
第四章 抒情與背叛──胡蘭成戰爭和戰後的詩學政治

-----

高友工教授(1929-2016)過世的消息、他執教的學系降半旗3天,普林斯頓大學的訃聞 (梅祖麟和浦安迪合撰)等,都是透過孫康宜教授的Facebook得知的。

孫康宜教授的談談我的學思歷程中,對高友工教授的說法: "我的指導教授高友工,他那種充滿生命力的教學方法對我的幫助很大,而且讓我大開眼界。" (《孫康宜自選集:古典文學的現代觀,上海譯文,2013,p.261)  (我似乎還在這本書讀到高友工教授說, (楊門)的余英時教授會寫許多文章,......)




梅祖麟教授是高友工教授的好友、論文和著者,高友工學說闡述者,我在他為高氏的書之【後記】與【序】中,學到許多。

1989  : 高友工、梅祖麟唐詩的魅力(1989-上海古籍版)譯者 : 李世躍 
            2013-唐詩三論

杜甫的《秋興》:語言學批評的嘗試
唐詩的句法、用字與意象

一、導言二、名詞和簡單意象三、動詞和動態意象四、推論和統一性句法五、唐詩的語言
唐詩的語意、隱喻和典故
一、意義和對等原則二、隱喻和隱喻關係三、典故和歷史原型四、隱喻語言和分析語言
跋/梅祖麟
譯後記
新版譯後記


浦安迪教授 (退休)高友工的學生、同事。他懂希伯來文,功力高強,【中國四大名著】【浦安迪自選集】等都有中文本。


 Kang-i Sun Chang 都分享了 1 條連結
The obituary of my mentor Prof. Yu-kung Kao 高友工 is now up on Princeton University website!




This obituary was written by Tsu-Lin Mei, professor of Asian studies, emeritus, at Cornell University, and Andrew Plaks,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studies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meritus,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As a Ph.D. student at Princeton, Plaks took courses from Kao. Mei and Kao were gradu...

謝謝孫教授。
我在周三有一場"以讀者立場出發",介紹高先生的錄影。
我喜歡那位高友工

在雅典為其學長候健 (1926-1983)翻譯【柏拉圖理想國】做序的高先生 (1979.6.3 台北飛雅典;1978應候院長之邀回台大當講座;"高友工旋風";寫3篇論文);


 齊邦媛教授曾在《巨流河》回憶,侯健是她那一代外文系出身之中,中英文皆有深厚根柢的人。侯健教授的專長是中西文學比較批評,他的《柏拉圖理想國》不僅是哲學與文學批評,也是文學創造,是西方分析哲學相知識論的淵源。  齊邦媛教授提及,高友工教授在中譯序稱贊侯健的中譯本完整而且詳加注釋:「文字流暢而忠實,通俗而典雅,是件值得大書特書的文化史上大事。」她與侯健教授在台大同事多年。常在各種聚會聽他用濃重的山東腔發言,如高教授在序所言:「能倚馬萬言,文不加點,聽眾往往有無法完全領會的苦處了……因為他的思路敏捷,而學識過人,他的旁征(sic)博引如同天馬行空。」

hc案:台大網站有錯字 (直接引《巨流河》的),標點很重要。高友工的說法和標點::「......他平時也是能倚馬萬言,文不加點但是我們聽眾往往有無法完全領會的苦處。……因為他的思路敏捷,而學識過人;他的旁徵博引如同天馬行空......。」
http://ying.forex.ntu.edu.tw/app/news.php?Sn=29

早上在燕京圖書準備博士論文,下午可以追求自己的文藝節目的高先生;
江青【故人故事】(2013)書中的紐約、瑞典過客的高先生!
我喜歡那位指導學生ballet、多次到巴黎訪朱德群的高先生;
我喜歡他退休演講末兩段,雖然這故事的典故,可能出自"筆記小說"......

---師友

高友工熱情的回憶:"北大兩學期首先是我最敬仰的文學家馮文炳,他以廢名筆名寫的小說,直到今天我還以為是中國最有詩意的小說,而記得馮先生以一堂課的時間來發揮論語,"吾十有五而至於學"這一章,真是令人咀嚼一生還未能盡興,更不用他的小說的詩情詩意即哲理的深度了。"
馮文炳(1901年11月9日-1967年10月7日)先生1949年前,受到胡適之先生和知堂的賞識和幫助,得以在北京大學任教。1949年後可能不很得意,後來被調到東北長春大學(吉林大學)任教。作品出版不易。2009年才有某基金會等的協助,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6卷的《廢名集》(《廢名文集》1卷2000年出版)。

我找一下,《廢名集》中關於論語的領悟之樂的文章有二篇,相隔約十來年,可以了解他的領悟之來由。


{海外中國藝術家的抒情精神——訪巴黎朱德群先生追記} 中的四位藝術家。

---高友工重要論文(中文)

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灣大學出版社,2004
(2016年4月再版,加陳國球一篇"談如何讀"中國美典"說,隔月再刷)
高友工《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北京:三聯,2008

目錄


導言   柯慶明

文學研究的理論基礎——試論“知”與“言”
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上)︰美感經驗的定義與結構
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經驗材料的意義與解釋
中國文化史中的抒情傳統
(試論中國藝術精神
海外中國藝術家的抒情精神——訪巴黎朱德群先生追記)
中國語言文字對詩歌的影響
    律詩的美學
小令在詩傳統中的地位*
      詞體之美典(演講節要)**

中國戲曲美典初論——兼談“昆劇”
從《絮閣》、《驚變》、《彈詞》說起——藝術評價問題之探討
中國之戲曲美典
    中國敘述傳統 中的抒情境界——《紅樓夢》與《儒林外史》讀法
(中外戲劇的傳統與革新

附錄︰
王士禎七絕結句︰清詩之通變)
 高友工《中國抒情美學》《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 (編者: 柯慶明、蕭馳/編 2009)【廣論篇】柒、抒情傳統的跨文類版圖
-----
《文心雕龍》、Anatomy of Criticism (1957)式的鉅著之整合,類似

Northrop Frye堅持,一個學人的理論,是一輩子要"一以貫之"的,否則不足道。我就選擇用這篇重要的論文來當高有工教授的文學理是論的試金石:

我2周前選他與Northrop Frye (1912-1991)的 Citical Path,是想投機取巧。實際上,高友工最重視的是Herman Northrop Frye's 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atomy_of_Criticism。

《中國敘述傳統 中的抒情境界——《紅樓夢》與《儒林外史》讀法》為例,註22的內容是:
Anatomy of Criticism (1957),pp.303-314
".....根據傅萊(Northrop Frye)的說法,二書街為混合體,一為小說與分析 (anatomy)的混合,一為小說與告白 (confession)。....."

我們查一下Anatomy of Criticism 一書的索引的novel 項目,303-14頁正好是novel 的主要論述。
我們要讀Anatomy of Criticism,才會知道高先生引文中所說的小說(novel)、分析 (anatomy)的混合,、告白 (confession) 的"技術定義"。

一句話,整段/整篇都是高友工教授的融會貫通的心得。
《中國敘述傳統 中的抒情境界——《紅樓夢》與《儒林外史》讀法》在整個《紅樓夢》與《儒林外史》的研究文獻中,都屬獨一無二的"綜覽"之心得。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張文亮演講 (19日;14:00);永生的機會

十幾年前就聽過王晃山老師講張文亮老師在"學校"的演講很有創意。
今天初次去景美的貴格會合一堂聽他演講 (自述:【保衛台灣安全稻米30年的故事】--你一定不知道台灣各地有那樣多品種的稻米,有些地方"碳C/氮N"比 (譬如養豬業發達......)太小,稻米降級)。我行前到書點買特價書,有琦君的第30本書【母心-佛心】。
景美地方好,天氣很不錯;教會多是年輕人,我跟他們說冷氣太強了,牧師說等一下人滿 (可能約150多人)就會升溫.....


永生的機會

我不認識L.,我去安寧病房看望時,他躺床上,直盯電視。我與他交談,才知他有不少豐功偉業。他的朋友是大學校長,孩子是教授。第二次看到他時,他已插管,緊閉雙目。我俯身替他禱告,他忽然舉手,在空中緊握我的手。我一邊禱告,他一直點頭。末了,他用力的說他孩子與朋友的名字。我努力的聽,也聽不清。
我到護理站詢問,沒有人知道L.的家人是誰。他從美國被送來,錢已付,只是沒人來看他。第三次,我前來時,他進入彌留,白色的被單蓋到頸項。我握他的手,沒想到他的手緊緊的回握。他不能發聲,眼睛無法張開,臉上不具表情,只有緊握的手。不知握了多久…我為他禱告,才離去。
我再去時, L.安息了。我知道死亡的路上,有一箭頭指向永生。後會有期,L.弟兄。



張文亮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36號(近捷運景美站2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