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2015 家族旅行



家族旅行,周六午後的"奇美博物館"是預約,所以必須去,很有看頭:以繪畫為例,國內唯一地方有許多19世紀二流的歐洲畫家作品,偶爾有精彩之作;20世紀的不多,不過Degas的雕塑、Picasso的陶器、Chagall的.....、Max Ernst 的"三聯畫".....都夠水準。
26日早上的program是台灣歷史博物館,妻說是簡學易設計的,展覽規劃等都很用心......不過,我因為想看The Impressionists:Painting and Revolution(2011, BBC,Waldemar Januszczak主持),決定守候在小妹家看末集Final Flourish--回來看公視的說明,過份簡單,又有一處標點符號錯誤:

4.【繪畫和革命:最後盛況】本集中探討關於色彩輪和光學的一些複雜技術問題,以秀拉的『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嘉德島的假日午後)為例,在1886年的印象派畫展中出現時,大家都注意到了,印象派在這裡顯然有新東西出現,秀拉製造出現代巴黎的刻板印象,一個正面、一個反面,現代 世界的兩面隔著一條河,互相對峙。


錯誤之處在(嘉德島的假日午後),以其標點符號系統,應該是秀拉的『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vs『嘉德島的假日午後』為例,這是兩幅畫作標題,塞納河兩岸的後者表示工人階級,前者是腐敗;怕曬陽光的中產階級.......

公視的節目說明應該向英文學習,介紹要求全貌簡述 (末行his later waterlily paintings in the Orangerie in Paris也過份簡單,背後的故事很有意思,如Mason說那兒是現代藝術的Sistine Chapel......)
,而不是拿一處說說:我讀過John Russel的Seurat 專書和Monet多本專書,這節目都給我些新知識。

Final Flourish

This episode takes a closer look at the late years of Impressionism, using the last show these artists did together as a starting point. Waldemar looks in considerable depth at the work of Georges Seura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his academic training at the Beaux-Arts School in Paris and the artists that influenced him, such as Piero della Francesca and Puvis de Chavannes. There is also an insight into the complex but fascinating world of optics and art,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 Impressionists were using the new discoveries in light and eyesight to influence their work. Van Gogh's time in Paris, a period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is also covered, charting the incredible journey the artist made from his brown and dull canvases to the splendid colour and light that pervaded his work on the cusp of his departure for the South of France. The film finishes with a revisiting of Monet and his later waterlily paintings in the Orangerie in Paris.


歷史博物館在台南




古典的知事官邸




家庭聚會在奇美



一晚餐;2中餐,都有親友加入壯聲色.....周末晚餐,真鮮花.....

包廂裡的美味晚餐&歡樂泡泡時光!(結果都沒拍到半樣菜是怎樣?)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稻禾》0718 錢嘉陵教授近況與訪談; Cloud Gate Dance Theatre’s annual free outdoor performances

諸位同學:
我受的企業訓練,要求我寫些會談的紀錄。今晚非常感謝大家,尤其是錢學長夫婦的寶貴時間。如有許多疏失,就請大家原諒。所幸這是鄧學長錄影的補充資料。


會議( 5點~6點半):錢嘉陵教授 (參加完中研院物理所評議委員會會議)、袁祝平、鄧益裕;楊定亞(理)院長、張晃暐副教授(與錢嘉陵教授在美國一起參加會議)、蕭錫鍊 (物理系副教授 )、鍾漢清晚餐( 7點~8點半,袁學長請客:福華會館B1的風尚咖啡):以上人員加上錢夫人

人事:袁祝平、鄧益裕同屆錢嘉圓 (錢嘉陵妹妹)現在長駐昆明。錢嘉陵母親燕京大學肄業,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其燕京大學英文教授後來任教東海大學*。錢母從小就教錢嘉陵鋼琴,所以錢嘉陵在大學時可為同學獨唱會伴奏。錢嘉陵謙稱自己音樂才華有限,所以轉行物理。
教學哲學:錢學長取得CMU博士之後,就到美國約翰霍甫金斯大學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Johns HopkinsJHU, or simply Hopkins... As of 2011, there have been 37 Nobel Laureates who either attended the university as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students, or were faculty members.[16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s_Hopkins_University)任教至今。他說美國大學無退休年齡規定,不過有授課要求,譬如說開一門課。錢學長的教學基本思想研究以興趣為主,要熱愛工作;質重於量。所以,他跟精選出的數位研究生可每日切磋;也不必多為研究生的grants 申請太花行政方面的心思。他強調美國專業同儕( Peer)之間的認可和制衡力量的重要。


美國私立大學的vision和研究、行政業務,以校長團隊的作為為主。董事會的主要任務是找好校長,委以治校全責;籌組募款 (約每十年會有一次大募款,目標約數十億美元。校友 Bloomberg約捐20億,校友IBM公司前董事長也捐錢,各位看一下他退休之後:In May 2013 Bloomberg LP appointed Palmisano as an independent advisor for the company's privacy and data standards.[17] )

錢學長跟某校學生演講過類似"成功的因素分析:以科學家的見解,現在可以知道許多成功的必備因素,可惜它們多半是個人無法改變的。個人能"貢獻"的,可能只是努力。 (以上是我猜測的)。同樣的,大學要成功,非有財力;好老師;好學生等不可。譬如說,沙烏地阿拉伯的某大學重金設立,不過其環境缺研究共同體和基本建設 (這些正是加州Silicon Valley),所以有缺點;類似的情形是中國的某些有錢的大學。錢學長談到該校主管要求負責招聘的人解釋為何新晉人員會比招聘者更優秀......(袁學長附和齊錫生學長寫香港科技大學的崛起
之經驗談,引用的書待補。)


*鄧學長補注:燕京大學英文教授後來任教東海大學-柯安思教授( Ms. Anne Cochran)東海英語教學奠基者
詳情 敬請點閱:Tunghai Family 網頁《戀戀東海一甲子》 東海大學感人的名人故事-3
http://www.tunghaifamily.tw/tunghaifamily/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014-05-02&Rcg=12




錢嘉陵 (1965/07物理系).....

延伸閱讀: 【第八屆傑出校友】錢嘉陵學長專訪
http://alumnus.thu.edu.tw/alumni/best/4947

錢嘉陵前瞻奈米結構 獲頒全球磁學獎

2015-07-09  14:42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磁學泰斗、美國約翰霍甫金斯大學奈米材料主任實驗室主任錢嘉陵,前瞻發現奈米結構下的磁性材料,日前獲國際物理與應用物理聯盟(IUPAP)2015年磁學獎,同時獲頒Néel獎章,是磁學研究最高榮譽之一,12日將回台與台灣分享殊榮。
  • 台灣磁學泰斗、美國約翰霍甫金斯大學奈米材料主任實驗室主任錢嘉陵。(台灣大學提供)
    台灣磁學泰斗、美國約翰霍甫金斯大學奈米材料主任實驗室主任錢嘉陵。(台灣大學提供)
錢嘉陵在東海大學畢業後,在美國卡那基美隆大學取得物理博士,目前在美國約翰霍甫金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Jacob L. Hain講座教授,並擔任奈米材料主任實驗室主任。
錢嘉陵長年研究磁學,這次獲獎是因為在奈米結構下磁性材料有很多前瞻性的發現,如在顆粒型薄膜、奈米線、奈米環觀察到巨磁阻現象;以電壓取代電流來控制磁穿隧結點磁翻轉;自旋熱電與霍爾效應等等。研究成果被廣泛運用,並引領自旋電子學,解決電子學高耗能瓶頸。
錢嘉陵過去也得過許多獎,如2004年獲得美國物理學會頒發David Adler Award,2012年10月獲得亞洲磁學協會聯盟(AUMS)頒發首屆磁學學術成就獎等。
另曾在2011年在台灣大學凝態中心擔任客座教授8個月,並每年暑假到台大物理系指導,這次獲得IUPAP磁學獎,更是華人世界中第1位得獎者,已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國際磁學會議中(ICM)獲頒,7月12日也將回到台灣與大家分享得獎喜悅。
-----

明日晚上7點半,名揚國際的雲門舞集將再度回到高雄進行免費戶外公演。
20年前,雲門舞集在高雄首度免費戶外公演,對當時的我們而言,是難能可貴的,6萬人齊聚,盛況空前。今年,雲門舞集選在氣爆前夕再次回到高雄,更帶來將許多美濃客家山歌入舞的《稻禾》。
《稻禾》呈現出稻田四季的美麗景觀,搭配遼遠穩定的客家古音,更巧妙透過「泥土」、「風」、「花粉」、「日光」等讚頌自然,讓人重新認識愛上大地,重返高雄,意義重大。
歡迎各位市民朋友在明晚走向高雄文化中心,一同席地而坐,再次感受雲門舞集帶來的震撼。
http://goo.gl/gbq9tH
【攝影:劉振祥】
Cooking up ‘Rice’ in the open air
Full story: http://is.gd/Tff52f
If tradition holds — and weather allowing — several thousand people will pack Liberty Plaza on Saturday night to watch another of Cloud Gate Dance Theatre’s annual free outdoor performances




「2015國泰藝術節-雲門舞集戶外公演」邁入第二十年,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盛大登場,特別推出雲門四十周年紀念經典「稻禾」,近四萬觀眾星空下席地而坐,擠爆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雲門舞者在稻浪間翻飛起舞,向台...
CLOUDGATE.ORG.TW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0801 「胡思人文講座」

【「胡思人文講座」快訊】


今年秋天,「胡思人文講座」第一次嚐試連續四個星期,以《閱讀靈光‧看攝影》為主題,邀請四位當代傑出的攝影家蒞臨公館店演講。透過攝影師之眼,將帶領讀友認識各地的城市風貌、文化差異以及時空場域的變化。

四位藝術家、四種不同的哲思與風格,邀您一起來體驗。


活動策畫/與談: 蔡文祥


●7/25 (六) 14:30~16:30
講題: 女人的房間
講師: 彭怡平 / 攝影作家

●8/01 (六) 14:30~16:30
講題: 12個月亮
講師: 高 媛 / 旅美攝影藝術家

●8/08 (六) 14:30~16:30
講題: 黑色紐約
講師: 蔡文祥 / 藝術家、策展人

●8/15 (六) 14:30~16:30
講題: 見作如見人—談攝影創作者作品風格的建立
講師: 郭定原 / 攝影藝術家
【胡思公館店】: 羅斯福路三段308之1號2樓,TEL: 23632168 (「捷運公館站」4號出口,請由後巷進入)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0721【杜正勝教授講座】後現代與前近代之間─我的轉折所見台灣史學的一些面向

【杜正勝教授講座】後現代與前近代之間─我的轉折所見台灣史學的一些面向

活動簡介

引領臺灣近代史學發展、教育變革的杜正勝老師,將來臺灣歷史博物館,為我們分享他近幾年在研究、生活上的心得。
從黃帝與史記、中國上古社會、隋朝的流求公案,到廣泛的朱一貴研究,且看杜老師如何從這些看似沒有關聯的研究歷程中,發現「歷史」的表層和內裏。
(左圖取自"藝術殿堂內外"書封)
  •  活動對象及名額:一般觀眾,50名。
  •  2015/7/21(二)上午10:00-12:00
  •  行政典藏大樓4樓會議室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0723 2015 Fins, Slugs, Pearls: Marine Produce and Sino-Southeast Asian Historical Connections

活動名稱亞洲文化講座—美國康乃爾大學歷史系 艾瑞克 泰利可佐(Eric Tagliacozzo)教授演講
類別講座
活動目的即將開館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聚焦於亞洲藝術與文化,特地邀請美國康乃爾大學歷史系艾瑞克 泰利可佐(Eric Tagliacozzo)教授講述中國與東南亞海洋文化研究相關議題,增進對於近代亞洲史的理解,以拓展故宮亞洲研究的視野。 
活動內容時間:7月23日 星期四 上午10:00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 圖書文獻大樓 四樓視聽室

講題:魚翅、海蔘與珍珠:海洋物產在中國與東南亞的歷史連結
Fins, Slugs, Pearls: Marine Produce and Sino-Southeast Asian Historical Connections
收費方式免費。
聯 絡 人南院處,賴小姐 (分機 2585)
亞洲文化講座—美國康乃爾大學歷史系 艾瑞克 泰利可佐(Eric Tagliacozzo)教授演講
亞洲文化講座—美國康乃爾大學歷史系 艾瑞克 泰利可佐(Eric Tagliacozzo)教授演講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0811 作為行動的法學

【講座預告:作為行動的法學@後門咖啡、誠品臺大店】
作為行動的法學
系列講座
法律不只是對眼下社會秩序的靜態描述,
更是對人類理想生活的具體想望。
因而,法學也是一項行動――
是追索腳下土地的歷史、
追索性別平等、追索環境正義的行動實踐。
第一講
問題是宰制,不是差異:麥金儂女性主義理論的啟示
主講:陳昭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與談:黃長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時間:7月24日(五)19:00-20:30
地點:後門咖啡(參加活動基本消費一杯飲料)
第二講
氣候變遷的治理如何可能?制度與學術的展望
主講:葉俊榮(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
時間:8月4日(二)20:00-21:00
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三樓藝文閣樓
第三講
為什麼要從兩次「內地延長」談台灣法律的「現代化」?
主講:王泰升(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
主持:謝國興(中研院臺史所研究員兼所長)
時間:8月11日(二)20:00-21:00
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三樓藝文閣樓
延伸閱讀:
凱瑟琳‧麥金儂,《性平等論爭――麥金儂訪臺演講集》。2015年5月。
葉俊榮,《氣候變遷治理與法律》。2015年3月。
葉俊榮主編,《氣候變遷的制度因應――決策、財務與規範》。2014年8月。
王泰升,《臺灣法律現代化歷程――從「內地延長」到「自主繼受」》。2015年7月。
主辦單位:臺大出版中心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0611 論說臺灣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曾永義)

臺灣大學文學院6月舉辦「王詩琅臺灣研究講座」,歡迎各界人士參與
【學術活動】
          為推廣「臺灣研究」之學術成果與拓展臺灣研究的新視野,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暨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王詩琅臺灣研究講座」謹訂於2015年6月11日(四)上午10:20~12:10邀請曾永義教授進行專題演講,歡迎各界人士參與。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暨臺大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王詩琅臺灣研究講座」將於2015年6月11日(四)上午10:20~12:10,於博雅教學館201教室舉行。本次講座將邀請世新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義先生擔任主講人,講題為「論說臺灣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期能透過曾永義教授深厚的學識,帶領聽眾進一步認識臺灣的民間表演藝術的精粹。
        曾永義教授(1941-)長年深耕於戲曲與民間俗文學之研究,所涉獵之劇種廣及京劇、崑劇、豫劇、歌仔戲、客家戲等,更曾參與規劃文建會於民國70年代所舉辦的「民間劇場」,是臺灣民間表演藝術的技藝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除了戲曲理論、戲劇史與民間俗文學的研究之外,他更親自創作出如京劇「霸王虞姬」、豫劇「慈禧與珍妃」及歌仔戲「陶侃賢母」等劇本,無論是學術研究或劇本創作,均廣受好評。不僅如此,曾永義教授任教於學院數十年,培養出許多優秀的戲曲研究者,現今臺灣研究戲曲之學者可說大多都出自其門下。今年曾永義教授則以其對戲曲學研究的卓越成就,獲選為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是首位以戲曲及俗文學研究獲選之院士。本次講座,曾永義教授將聚焦於臺灣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詳述民俗藝術的定義、自身從事此研究的學思歷程,以及此一研究課題的內涵、重要性,乃至於後續所引起的效應和影響。演講期間並輔以1985年臺灣「民間劇場」的影像紀錄進行解說,內容精彩可期。
        本講座由榕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啟宗先生捐款成立,目的為推廣臺灣研究活動,並以此紀念已故藝文前輩王詩琅先生。未來本講座將持續邀請學院內外各領域的臺灣研究者蒞校演講,歡迎各界人士共同參與。

詳細資訊如下:


主講 : 曾永義教授(世新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講題 : 論說臺灣傳統民間表演藝術


主持 : 陳弱水教授(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梅家玲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與臺文所)


時間 : 2015年6月11日(四) 上午10:20-12:10


地點 : 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201教室


主辦單位 :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大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臺大新百家學堂








0611 論說臺灣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曾永義)

這演講聽眾主體是東亞文明研究課程。大半的學生多低頭玩手機。曾永義老師大病初癒,講其與大一紀的許常惠研究民俗藝技......放映1985年中秋節前5天5夜聯合公演--製作人曾永義---剪輯30分鐘。主持人曾先生忘記泉州開元寺內堆積的偶人,院長提醒之,




對鄉土的再認識:「王詩琅臺灣研究講座」曾永義教授演講側記
【中心動態】
        臺灣大學文學院與臺灣研究中心「王詩琅臺灣研究講座」已於2015年6月11日圓滿落幕。本次講座邀請中央研院院士曾永義教授擔任主講人,講題為「論說臺灣傳統民間表演藝術」,展現其豐富的學識與對戲曲研究的熱忱。 

記錄:李時雍

       臺灣大學文學院與臺灣研究中心「王詩琅臺灣研究講座」邀請首位以戲曲及俗文學研究獲中研院院士的曾永義教授,講授臺灣傳統民間表演藝術,講題開宗明義,即為「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手工藝術、表演藝術」。曾永義回溯與民間藝人交友,進而研究、調查的源起,最主要原因,在於戲曲是一種綜合藝術;當面對根源自民間、有其源遠傳統的戲曲,如果不親身涉獵,實難廣博。

        曾永義回憶,1978年,在哈佛大學擔任訪問教授期間,參與一次座談,與會學者論及楊青矗的勞工文學,結論說道,昔時臺灣文化,就是美國文化;如西門町放映著美國片、電視節目播映是美國影集,以至公園廣場上老少不是打太極拳,而是熱衷學跳迪斯可。襲捲於戰後特殊的時代情境,「我看到哈佛古老的校園,大雪紛飛,心理非常的淒涼。臺灣絕不是美國政治、經濟、文化的殖民地,但當時我沒辦法反駁。」

        戲曲的民間性,或如此文化衝擊的經驗,致使曾永義愈投入戲曲研究工作;並隨音樂家許常惠教授加入「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的工作,他們一人推動音樂,一人推動戲曲,開始體認到,要了解臺灣的傳統藝術文化,需更全盤的調查。

       將目光擴及廣泛的民俗技藝。然而何謂「民俗技藝」,曾永義解釋,「技」就是手工藝,「藝」就是藝術。他展開一系列「臺灣民俗技藝」的著述、調查報告。往後,更具體呈現在參與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擘畫過程。

       曾永義陸續帶著學生走訪閩南、閩西、桂州、雲南、四川、湖南等地考察,透過兩岸交流,以期了解民間表演藝術的根源。如1989年,率領南管藝術界代表的「漢唐樂府」與中國的民族樂團交流。另一方面,策劃小戲節目,舉辦兩岸大戲劇種的學術會議、展演,引進如福建的梨園戲,來台交流。曾永義注意到昔時臺灣社經結構復甦,觀眾也開始注意文化活動,欲使臺灣的民間藝術引起重視,應恢復提倡。

       特別是,關注民間藝術家的地位,在諸如「薪傳獎」的推辦下,藝文界推舉出廖瓊枝、李天祿等藝術家;進而引介他們到大學講演,推廣至中、小學。曾永義憶及,當時在台大,每週六下午,在文學院會議室作示範演出,京戲、南管、歌仔戲,確實影響廣佈。

        具體問道,民間藝術包含哪些部分呢?在實踐和研究過程中,曾永義歸納出一個分類法,「發展完成的戲曲,到底包含哪一些藝術成分?即器樂、歌謠、說唱、雜技、小戲、大戲等。」藉由這些分類法,再回證各地方民間戲曲形式,梳理其發展源流。如「梆子腔」如何自甘肅東邊形成,並成為影響近代中國相當大的音樂腔調,傳到河洛,復傳至臺灣。又如影響臺灣的傀儡戲,在先秦是陪葬的俑人,到東漢始用來娛樂,宋代以後形式登峰造極,發展出懸絲傀儡、藥發傀儡、水傀儡等。

       其中,曾永義舉例,布袋戲引詩非常文雅,因為都是落魄文人的創作,傳到臺灣後真正發展起來,分門別派,如李天祿一派、如黃海岱將戲偶加大,後又有聲光化電的加入。

        除「器樂、歌謠、說唱」形式的分類,另有「小戲、大戲」之別,「小戲是雛形的戲曲,大戲是綜合的藝術,在臺灣的民間小戲,可以用兩個字概括:『踏謠』。」踏就是舞步,以土風舞為主,謠是歌遙,這兩種藝術元素所形成。

       曾永義指出,最重要是,「透過學術對於我們鄉土的再認識,是有必要的。」「以前南管音樂,家家可唱,民國六十幾年沒有了。我們從基隆、新竹、鹿港,作一系列的示範講座。」重建南管的歷史地位,並由藝人演出,後來南管音樂輸出到歐洲展演,千百年以上的音樂,被視為極富現代化的表現,令歐洲觀眾讚嘆。或像是往後歌仔戲進入國家戲劇院公演。

       曾永義提及七十年代策劃的「民間劇場」,以現代劇場形式,展現民間表演藝術。當時用宋代的瓦舍、勾欄形式,將青年公園當作展演場地,設計出平地劇場、半露天劇場、規格化的劇場等,分門別類,呈現器樂、歌謠、說唱藝術、雜耍特技,在中秋節連演五天,宗旨是為「民族藝術的動態文化廚窗」。當民眾進入大型表演區的劇場,可以看見歷朝、歷代,以至臺灣當前各樣的藝術形式。

        「民間的傳統藝術,可以傳達鄉土的情懷,可以說是文化的根源,綜合性的就是戲曲;匯粹而成小戲、大戲。」曾永義邊播放著民國七十四年的錄像資料,邊提示我們,「一個民族遺忘自己的根源,就會被他人認為是文化的殖民地,這是很悲哀的。」對比當年,今日傳統民間表演藝術,仍是我們需持續薪傳不懈的事。




李登輝 7月22日在東京日本國會議員會館演講

李登輝7度訪日 首次在國會議員館開講
新頭殼newtalk |  綜合報導
較少公開露面的前總統李登輝將於7月21日起第7度訪問日本6天,行程滿檔。圖:新頭殼資料照片
前總統李登輝辦公室表示,李前總統將於本月21至26日訪問日本,將首度在日本國會議員會館演講,其他行程包括訪問東日本大地震災區東京、福島、宮城等縣,以及在日本外國記者協會發表演說等,這將是他卸任總統以來,第7次訪問日本。

92歲的的李登輝在日文版維基百科上被形容為「親日的台灣政治家」,BBC中文網記者採訪日本共同社《中國觀察》總編輯阪井臣之助時,他表示:「在政治上來講,李登輝如今在日本已沒有影響力,但是他在日本的『粉絲』估計有幾十萬人,是現在任何一個中國政客望塵莫及的。」

此次訪日預定行程,李登輝將於21日抵達東京、22日在東京日本國會議員會館演講,23日在東京外國記者協會召開記者會;到了24日則安排去福島縣參觀治癌技術先進的郡山市一醫院,26日轉往宮城訪問,預定到岩沼市向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的死難者慰靈碑獻花。日本共同社指出,整個行程展現李登輝的親日情懷。

李登輝2001年首次訪日時,被中國視為「台獨勢力的象徵性人物」,向日本政府施壓不能發放簽證,最後日本政府以人道理由發出簽證,但限制李登輝與日本政客接觸。未料此舉反而激化旅日台人與某些日本人不滿,創立了支持李登輝「日本李登輝友之會」,支持李登輝經常性地訪問日本。

0712 西方的史記研究 (張廣達演講)




七月十二日星期天,下午両點到四點,題目:西方的史記研究。
地點:奉元書院,台北市羅斯福路277號,羅斯福大廈四樓。

-- 
Ken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