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Ken Su 會

Ken Su近6時到 他去談阿含英譯 似乎很順利

(我跟他說一小機會的工作機會
".......Chen: 我們要去巴西設廠呢
9:21 PM me: 要得 好消息
Chen: 你有認識誰會講葡萄牙語的嗎
巴西實在有夠遠的
能搞得起來就是真正的國際企業了
但我看滿挑戰的
9:22 PM me: 我有認識Acer 以前一位副總 長期在mexico等地 他說他可以幫忙 請轉告 他是我以前同事 目前"退休"中
9:23 PM Chen: ok
我會跟Joseph講一下這個訊息......"




請他解釋
"q:對了 台灣字we 要怎寫 它是inclusive we 不是exclusive we 我們 嗎
a: Dear HC,

阮,是不包含聽話的人。
  阮兜不是恁兜。
 ,是包含聽話的人。
  要疼惜的國家。

Ken Su"

他帶我跟玉燕去(艋舺就是現在的台北)萬華
(Taxi上他可以解釋台語八音.....說不完的故事
最令我吃驚的是 他說的東方白之"浪滔沙" (books/dvds)的主角
可以也是我祖母去學"助產士"的人




主要是去看某舊書店*---它硬體還可 內容和軟體一太......

*"莽葛拾遺書店這條街上(西昌街),在龍山寺那一面有幾家本土青草店,旁邊有一所地藏王庵,看來不是非常顯眼。庵內老式的窗櫺露出滄桑的歲月痕跡。 " (Ken)


或許上月我說一兩年後要開舊書店 處理藏書
他們都期期以為不可......因為"機會成本太高"
殊不知 我喜歡孫梨告別書說的 " 我的命運已定......它們各有它們待續之命運" (大意)


我們吃了不錯的台南"碗 " 色目魚湯 米粉炒 燒Machi 龍眼糯米湯 等等

帶Ken去明目 他可以了解"日式造屋法 每坪4.5萬元 供他和太座山上小屋
他也遇到舒哥 說用他的京都書當guidebook.....

去若水堂 他問到一本 "聖入......" 我讀成"聖人...." 買到此書 他很幸福
在麥當勞前遇到賴校長 我們是ERSO的同事 令他非常高興的是 賴對於(四)阿含經的讀書會似乎覺得可行........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與臺灣文學大師面對面【永和社大】


【永和社大】



活動訊息週三免費文學講座

與臺灣文學大師面對面

 

由台灣鄉土文學作家、前立法委員王拓於永和社區大學教授的「台灣文學與政治」課程,即日起規劃一系列「與台灣文學大師面對面」系列講座。邀請關心台灣文學的朋友與大師面對面接觸,共同走入台灣文學的世界,感受文學裡的社會變遷與人文關懷。 

■ 講座地點706教室 

活動免費,請踴躍報名以免向隅!報名去>>

 【場次與大師簡介】

日期

時間

主講人

4月7日

19:00-22:00

尉天驄

作家、文學評論家。1949年起定居臺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所教授,退休後仍於該校中文研究所、臺灣文學研究所兼課。曾任《筆匯月刊》、《文學季刊》、《中國論壇》等刊物主編。

4月21日

19:00-22:00

陳芳明

當代台灣文學史學的研究學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5月5日

19:00-22:00

黃武雄

台灣數學研究學者、教育工作者、作家、社會運動參與者。專書著作有《學校在窗外》、《童年與解放》、《黑眼珠的困惑》、《台灣教育的重建》、《老師我們去哪裡?》、《中西數學的比較》、《初等微分幾何講稿》、《木匠的兒子》、《那裡有條界線》、《成人的夏山:社區大學文獻選輯》等書。

5月19日

19:00-22:00

宋澤萊

台灣省雲林縣人,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現任彰化福興國中教師,是戰

後第三代的重要文學作家之一。

作品涉及各方面,包括詩、散文、小說,以及宗教、文化和社會方面的論述。其中,最重要的是短篇和長篇小說的創作。產量相當豐富,主要作品有「打牛湳村系列」「等待燈籠花開時」「蓬萊誌異」「弱小民族」「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等。代表作「打牛湳村系列」,成書於一九八○年,描寫一九七○年代中期台灣農村的困境,以及造成那些困境的種種原因,為台灣寫實文學的重要性提出了有力的佐證。

第十九屆吳三連獎文學獎小說類得獎人

6月9日

19:00-22:00

陳若曦

陳若曦小說充滿現實政治色彩和感時憂民的情懷,並堅持寫å! ��主義路線,寫作理念標榜「絕不無病呻吟」,內容深受肯定,曾獲得中山文藝獎、及聯合報特別小說獎、吳三連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現代文學》五十週年

回聲與交響 ——《現代文學》五十週年的跨世代對談
公告單位文學院--臺灣文學研究所


公告內容
主持人:梅家玲 臺文所所長
與會者:陳若曦、白先勇、李歐梵、柯慶明
時間:2010年4月2日(五)10:30-12:00
地點:臺大圖書館國際會議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