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朋友小聚 --見面的沒見面的

30
遇瑞麟

請她喝熊先生送的千年普洱
他說他的BLOG 已有五十多萬多訪客 每天上千人從世界各地來進修
http://member.giga.net.tw/lanceyy/PTD/PTD2/PTD.htm


"雖然只是短短的幾行,但是有不少必要更正的地方,
不過最重要的是下列資料(今晨05:25)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3
  • 累計人數:544248
  • 發表文章:2047
  • 相片數量:13
  • 回應數量:447"



他的公子之故事 (我五年多沒見面) 公司福利 綠卡 史丹佛大學洗衣 同學會
***
梁兄近況 PROGRESS REPORT

"即將開動的是美國作家Auster的自傳Hand to Mouth,講他青年時代以翻譯維生,收入不足以餬口。

《Modernism》快結束,嘔心瀝血,但譯文乏善可陳。 也不盡是趕工的緣故,Gay老愈老筆觸愈是隨心所欲,
常讓人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嘆。一位reviewer之言可透露一二:When he discusses human psychology, Gay -- often a rather diffuse prose stylist -- can also rise to real eloquence."

可能是巧合 昨晚在明目看到一本43期的"正觀" 季刊
目錄
http://www.tt034.org.tw/list.htm#42
(無43期)

這43期的一半編篇幅 是
蘇錦坤的一篇論文和翻譯
這位先生可能是我1981-85年電子所的同事
我當"主管"數年 不知道他會巴利文
他後來到Acer的德國分公司
轉眼20年 他成為佛教研究者和翻譯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1)──藉助四阿含解讀巴利經典釋
……………………無著比丘 原著 、蘇錦坤 翻譯
再訪「井水喻」──探索SN 12.68 Kosambi《拘睒彌經》的詮釋
……………………Ven. Bhikkhu Bodhi 原著、 翻譯......


31
中午與梁永安先生談
達爾文 為什麼西方的學術之最
他每年的無薪假2月--陪女兒
peter gay的 "現代主義" 我們個人的時代與品位之現限制

---
我開始追查我的朋友蘇先生
他的blog很有意思啦:
http://yifertw.blogspot.com/
*****
追憶SARS 期間的BenQ 演講             
2006-01-18  08:30:53 | 人氣(162)

2006/1/18,讀新聞報導:
BenQ unveiled new mobile phones, which the Taiwanese electronics company said are part of a shift toward higher-end models with higher profit margins.
昨日是明基與西門子行動事業部整併的第100天。明基在德國柏林和北京同步進行3款新機的發表會。李焜耀說,過去西門子行動事業部傾向「重歐輕亞」。未來 新品牌將採取「強亞重歐」策略,在亞洲增加更多資源,如研發人才等,且將從亞洲市場角度,來發展各項產品;未來所有產品將以全球同步上市為基調,除非有特 殊地域性的產品如3G(第3代行動通訊)手機,才會以區域的方式推出。明基還預計將中國和台灣地區的手機研發人員,增加至1000人左右。
-----
我知道明基約在1984年。我的電子所同事蘇錦坤先生是他們早期的幹部,他心眼好,之後在園區的一次Acer 的龍騰計畫,還說能不能見施先生……
之後,他調去德國,我也在外商服務。

前幾年,在報上看到新品牌BenQ,很驚訝…..

我有幸在SARS 肆虐、蘋果日報剛創刊之際,到過這家名公司(戴口罩)演講。當時沒見到李焜耀先生,由副總主持。(之後,他們大幅提升、改組…….)。
新廠與1980年代的廠房比,當然不可同日而語。當時,廠內還有很先進的紅外線量體溫設備………

現在看他們走出國際化的第一步,衷心祝賀。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久保天隨Kongzi and Wittgenstein: The Way of Ethics without Philosophy

主持人SATO老師送90年前的論語 BY
久保天隨(くぼてんずい,1875-1934)
帝國ntu第一任中國文哲講師
照相


張寶三〈久保得二先生傳〉,《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史稿》頁185,臺大中文系編撰,民91.07。

作者姓:

久保

作者名:

天隨

作者姓名:

久保天隨

作者別名:

號天隨; 又號默龍; 又號青琴; 又號秋碧吟廬主人

性別:

朝代:

日治

帝王年號:

明治、大正、昭和

出生年月日:

1875

卒年:

1934

出生地:

日本東京

卒地:

不詳

籍貫:

日本東京

活動地區:

日本東京、臺北

個人簡介:

久 保得二(1875〜1934),號天隨,以號行。又號默龍、青琴、秋碧吟廬主人。日本東京人。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漢學科時期,曾經發表漢詩及論文。 畢業後,在《帝國文學》等雜誌發表作品,以漢式古風的文筆馳名文壇。先後擔任法政大學講師、日本遞信省囑託、陸軍經理學校囑託、「大禮記錄」編纂委員會囑 託、宮內省圖書寮囑託、圖書寮編修官、大東文化學院講師等職。昭和二年(1927)以《西廂記之研究》取得文學博士學位。昭和四年(1929)三月出任臺 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東洋文學講座教授,講授「中國文學史」、「桃花扇」、「琵琶記」等課程。五月和尾崎秀真、豬口安喜共同擔任「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編 纂委員。又集結居住在臺北的日籍漢人,共同成立「南雅詩社」。昭和七年(1932)辭去教職。昭和九年(1934)六月一日,因腦溢血病逝。遺留藏書悉數 轉入臺北帝國大學圖書館,包含詩集、善本戲曲多種,尤其珍貴。  久保漢學根柢深厚,為日本明治、大正、昭和三代聞名的詩翁。「雖不閑官音,但吟詩填詞自 然合轍,羚羊掛角,不留痕跡,所謂沒有『和臭』(日本味道),與中土人無異。」在臺期間經常與北臺文士唱酬,詩文及書畫作品屢載《臺灣日日新報》。編有 《南雅集》四輯,著有《秋碧吟廬詩抄》、《關西遊草》、《閩中遊草》、《琉球遊草》、《澎湖遊草》&2 。(楊永智撰)

專長:

以漢式古風的文筆馳名文壇

現職:

及第年:

不詳

官宦經歷:

先後擔任法政大學講師、日本遞信省囑託、陸軍經理學校囑託、「大禮記錄」編纂委員會囑託、宮內省圖書寮囑託、圖書寮編修官、大東文化學院講師等職。

參與團體:

集結居住在臺北的日籍漢人,共同成立「南雅詩社」。

編著作品:

編有《南雅集》四輯,著有《秋碧吟廬詩抄》、《關西遊草》、《閩中遊草》、《琉球遊草》、《澎湖遊草》。

親族:

不詳

師友:

尾崎秀真(友)、豬口安喜(友)

製表時間:

2005/10/27

備註:

為日本明治、大正、昭和三代聞名的詩翁

2009年2月3日 ... 黃美娥〈久保天隨與台灣漢詩壇〉,「異時空下的同文詩寫—臺灣古典詩與東亞 .... 身為大正年間日本三大詩人之一的久保天隨,一生寫過兩萬多首詩,遊跡 ...

Ricci Library Catalog

Author List for Kubo Tenzui 久保天隨, 1875-1934

pages 1 prev | next
Kan Taishi shishū 韓退之詩集. [Han Tuizhi shiji 韓退之詩集. Japanese & Chinese]
Kō Seikyū shishū 高青邱詩集. [Gao Qingqiu shiji 高青邱詩集. Japanese & Chinese]
Ri Taihaku shishū 李太白詩集. [Li Taibai shiji 李太白詩集. Japanese & Chinese]
So Tōba shishū 蘇東坡詩集. [Su Dongpo shiji 蘇東坡詩集. Japanese & Chinese]
Zoku Kokuyaku Kanbun taisei Bungaku bu 續國譯漢文大成文學部

1 頁,9 組藏品(每頁 筆)
1

項次 主要題名 姓名 發行日期

1 題風月窟詩鈔後 久保天隨 1925-06-01
2 南雅詩社第一集開雅讌於梅本亭會者十有二人席上聯句用梁體 久保天隨 1930-02-15
3 南雅詩社重五雅集聯句開於圓山四時美旗亭 久保天隨 1930-06-15
4 南雅詩社第九集席上聯句 久保天隨 1930-11-15
5 南雅詩社第十四集席上聯句 久保天隨 1931-04-01
6 題松田蜂城風月窟詩鈔 久保天隨 1938-10-17
7 席上吉峰見贈短古篇走筆依韻和之 久保天隨 1938-10-17
8 題竹林上人墨竹 久保天隨 1992-03-31
9 題竹林上人墨竹 久保天隨 1992-03-31

1 頁,9 組藏品集合(每頁9筆)

主講人:Prof. James Peterma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he University of the South

主題:Kongzi and Wittgenstein: The Way of Ethics without Philosophy

第一場:98年5月25日(週一)18:30—21:30

子題:Kongzi, Wittgenstein and the Way of Ethics without Philosophy

First Part: Wittgenstein's Way with Norms

Second Part: Kongzi's Way with Dao

第二場:98年5月26日(週二)18:30—21:30

子題:Using Wittgenstein to Save Kongzi from the Confucians

第三場:98年5月27日(週三)18:30—21:30

子題:Resolving the Dilemmas of Contemporary Confucianism

導讀會:98年5月13日(週三)18:00—19:30

導讀人:文 哲(臺大哲學系教授)

佐藤將之(臺大哲學系助理教授)

地點:臺大哲學系館會議室


James Peterma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he 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rofessor Are the Sentences of Lunyu Meaningful?:Kongzi, Wittgenstein and the Problem of Meaning 2007-12-10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台灣戴明圈 小聚分享!

Jill
Peter
HC
週二05.19 PM8:00, 在學長新生南路office,

台灣戴明圈 2008
小聚分享!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517-518 理 查.謝喜納 希臘悲劇

517去聽一篇希臘悲劇與哲學之論文代宣讀
1435 出來只看到聽到 "姚文智"的麥克風
似乎比上回提早出發
而且也是捨羅斯福路就新生南路......
因此來不及為你們放鞭炮 敬禮

518 1400還是去報到
畢竟歷史的現場 不同
我特別注意周邊建物的skylines等等
警察局 (可能是違章建築合法)的屋頂最煞風景
可見 過去半世紀的執政者之美(醜)學修養

台上有都蘭的住民抗議"我們"消費它
因為它的原意類似 "all-one-team"精神
(心思多 思想複雜 不及備....)
即使兵疲馬亂
我還是要向所有的參與者敬禮


我聽兩場專題演講
儀式、創新與表演研究-從理 查.謝喜納說起

目:希臘悲劇中的ηθος 和蘇格拉底的 λογον διδοναι之間的衝突



敬啟者:

華梵大學哲學系將於200951617 (週六、日) 兩日召開「哲壆工作坊」。本次會議主題為「哲學與戲劇」。地點在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會議室(台灣大學校總區舊總圖2)。誠摰邀請您與會。附件為議程與海報。

謹此 敬頌

春祺

華梵大學哲學系系主任伍至學敬邀

2009.04.28

-----------------------------------------------------------

會議時間:2009051617(六、日)

會議地點: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會議室(台灣大學校總區舊總圖2)

聯絡人:華梵大學哲學系 張育菁

聯絡電話:02-2663-2102#4931

E-MAIL olivia@cc.hfu.edu.tw



這是 http://ph.hfu.edu.tw/download.php?filename=8_1f241aff.doc&dir=news&title=%E8%AD%B0%E7%A8%8B 的 HTML 檔。
G o o g l e 在網路漫遊時會自動將檔案轉換成 HTML 網頁。

哲學戲劇工作坊

會議議程

時間:51617

地點:國科會人文學中心會議室(台灣大學校總區)

主辦單位:大學哲學

時間 516() 517()
9:00-9:20 報到 報到
9:20-9:30 致詞
9:30-10:20

論文發表

發表人:冀劍制

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目:虛構戲劇中的情緒弔詭

評論人:蒲世豪

台灣大學哲學博士/國科會人文學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論文發表

發表人:林于竝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

目:陰暗肉體-鈴木忠志表演論中的沙

特與梅露龐蒂

評論人:蔡瑞霖

義守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

10:20-10:40 茶敘 茶敘
10:50-11:40 論文發表

發表人:于善祿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講師

目:懷舊文化與歷史再現-以台灣劇

場為方法

評論人:楊澤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總編輯

論文發表

發表人:耿一偉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與大學哲學

兼任講師

目:世界的開顯-海德格的存有劇場

評論人:莊力臣

德國弗萊堡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

11:40-13:30 中午用膳與休息 中午用膳與休息
13:30-15:00 專題演講

主持人:耿一偉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與大學

哲學系兼任講師

演講者:鍾明德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兼戲劇學院院長

目:儀式、創新與表演研究-從理

查.謝喜納說起

專題演講

主持人:伍至學

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演講者:彭文林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目:希臘悲劇中的ηθος 和蘇格拉底的

λογον διδοναι之間的衝突

15:00-15:30 茶敘 茶敘
15:30-17:00 座談會

談:當代戲劇研究的哲學方法

主講人:蔡淑玲 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廖仁義 藝評家

舒正光 大學兼任講師

主持人:耿一偉

座談會

談:誰擁有真理-哲學與悲劇的競爭

主講人:林國源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

彭文林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魏德驥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所助理教授

主持人:伍至學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花蓮 DFM

週六到週二
花蓮
黃寶桂黃秀珠劉玉燕鍾漢清


週三
徐歷昌 DESIGN FOR MANUFACTUABILTY

今早 David 來台北 順便請我午餐(諸君或許知道馬政權或有心激起全國菜籃子再進股市 David當然大發...)
姑且不談他的論文 它或許很專業
不過 我聽到許多有用資訊
譬如說 網路上 Juran Quality Handbook 整本 (第二次聽到 上兩三周Kevin請我們在台中晚餐也說過)
Microsoft 有免費的網路Sync

我們談Asus 譬如說 它的網站關於 netbook pc 已令人"不知所措"
我說在WSJ 讀過施先生承認他們內部競爭之惡果 錯
David說 網路上還沒改過 讓潛在消費者很可能困惑---
各位也許聽過新聞昨天某國小姐候選人答孔夫子是 confusion之父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豐樂公園 豐饌 "櫻花道"

四月五日

謝立沛老師夫婦
台中 豐饌 晚餐 (SLOGAN 為1999999999999 .....)

豐樂公園
我不喜歡其中之雕塑 尤其是彩色雕塑
不過老師說此林柏榕市長題的公園作工相當實在 十來年了 還很堅固

前兩年樹的"櫻花道"之日本友人送的樹已"全軍覆沒"

同學少年多好事—北大學生的「五四」記憶---专访:五四运动的精神是自由

專題演講一
講題:同學少年多好事北大學生的「五四」記憶
主講:陳平原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主任)
主持:梅家玲教授(臺大臺文所所長)
時間:43015:30-17:20
地點:總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一班刊物竟分三
新潮 國民國故


---------


中国 | 2009.05.04

专访:五四运动的精神是自由

今天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赞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点。而香港一些媒体则变换角度,通过五四运动反思文革中的遇 罗克事件。中国官方对五四运动的精神遗产定义为"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学。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强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 提出,五四运动的精神不是民主和科学两个口号,而是自由的精神。

德国之声:中国年年都会举行对"五四"运动的纪念活动,但是有人表示,纪念五四运动已经变成了一种仪式,五四的精神已经丢失。您这么评价这种看法?

吴强:那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五四的精神是什么。五四的精神不是表面上的"民主"和"科学"两个口号,这是后人的强调的和解释。在我看来,也包括现在 学界很多人都这样认为,五四的精神本身是自由。自由是五四弘扬的最重要的精神。这个精神在现实社会弘扬的空间很小,导致我们看到好像五四精神衰退了。

德国之声:为什么您认为"自由"是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很多社会运动过程中"自由"不都是被作为一种口号提出来吗?

吴强:不是这样的。五四之前的中国社会,19世纪从洋务运动开始,引进了诸多的西方思想。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到共和的建立,这一路下来真的在支 撑这种社会变化的以及对这些社会变化仍然很不满的就是用"自由"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现在来理解五四,来分析五四运动最核心的是什么-是自由。这是五四之后 几十年一直到现在被忽略的被阉割的部分。

在我看来,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包含了文化运动、社会改造和街头政治运动三个层次。三者加起来才构成了五四运动的伟大性和现代性。

德国之声:中国官方史学界还是把着眼点集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个层面上,为什么像街头政治这样的内容轨迹却会被忽视掉呢?

吴强:这就在于对五四运动的解释权被意识形态垄断了。我们现在反思五四就是要回到五四的本来面目。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是一种混杂,一种包容。从社会革 命这个层次看,比如一些学者研究五四时期人们在婚姻爱情革命上的追求,都是对自由的追求。另外,五四运动实际上是一连串街头政治街头事件形成的偶然体。在 五四这一天前后出现了一些具体的导火索,有一些民族主义的表达。那么五四就很容易被后来的意识形态诠释为是一种民族主义的爱国运动。

但实际上,五四运动是一种社会运动、学生运动具体开展的方式。把街头街道作为政治表达的空间,学生从高等教育的新空间转移到街头。在这个方面,中国 新一代精英看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对政权政策表示不满,对新文化的追求,对自身自由的追求,特别是对运动本身对街头抗议方式的追求。这是我们看五四运动最 重要的政治遗产。

德国之声:当年五四运动从学生运动开始发展为席卷中国的大规模社会运动。那么在今天的社会,中国还有可能出现相当于五四规模的学生运动吗?

吴强:不可能出现了,因为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现有的社会关系、统治关系的再生产。我们看现在学生的构成,看教育内部运作的体制,包 括从录取到就业,越来越依赖社会关系本身,而这个社会关系又是统治关系的一个体现。现在并不是通过高等教育提高人对社会的参与和融入能力,而是在继续这个 社会原有的一种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所有的学生都因此变得空前的保守。每个人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需要依靠高等教育所形成的金字塔,依靠学生背后的家 庭关系,而这些都是现在统治关系的继续,是一种再生产的模式。

德国之声: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按照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学生是不可能继承五四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自由的精神?

吴强:对,在校园内部已经没有平等了,没有对自由的追求了。高等教育中教育的内容都是极其务实的,没有真正多少鼓励人进行自由创造的内容。真正的五 四精神,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源头,也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在现在高等教育体制里已经看不到了。那么学生也不可能对社会、政府、国家、世界形成新的看 法。大学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它的公共性已经被抹杀。

德国之声:这些年学界有一些声音认为应该重新评价五四运动。有些人认为,五四运动掀起了过强的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激进也由此阻碍了中国民主化发展的进程。您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

吴强:像李泽厚老先生就提出过五四运动救亡和启蒙二重奏的问题。这样的看法让我们忽视掉五四运动本身包含的社会运动以及拥有社会运动自由这些最重要 的主张。我们现在看来,五四运动和当时的政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体制政治和体制政治之间的关系。如果对体制政治的政策不满,大家又无法通过体制政治表达 自己的不满,那只能通过街头、自己的组织社团、社会运动,通过体制外的抗争来进行表达。如果看到这点我们就发现,当体制外的政治被压制被阉割,那么主流政 治就会变得封闭化、僵化、保守化。从主流政治看也是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主流政治封闭化了,公民全面的政治参与变成少数精英的游戏,主流政治就必然会趋向僵 化、保守化。社会运动就是在封闭政治之外另起炉灶,搞体制外的政治表达自己以及其他被主流政治所忽略的政治群体的声音,形成集体的表达。这样做的结果会促 进体制政治的正面进化和转变。未来如果我们还考虑对五四精神的继承,那么就需要给社会运动以更大的空间。

采访人:洪沙

责编:乐然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黃昏 聞一多 王文興 談句藝

黃昏 聞一多

黃昏是一頭遲笨的黑牛
一步一步的走下了西山
不許把城門關鎖得太早
總要等黑牛走進了城圈

黃昏是一頭神秘的黑牛
不知他是哪一界的神仙
天天月亮要送他到城裏
一早太陽又牽上了西山
王文興 談黃昏 聞一多 說到AUSTEN 讚不絕口 說其成文一氣呵成 如李白 不似其角色看家總管多雜事所能


在此有點冤枉王老師啦
我現在人在台中 沒有文本
基本上 有一老師是張迷
舉出秧歌 幾段他認為有"多元"意義的
太陽老了"式比喻
王說 此斷句有點勉強
(他主論 是 句子要像竹節般 連接上(出P)去ㄦ
一如 李白或 AUSTEN的


專題演講二
講題:從五四新詩到現代小說
主講:王文興教授(臺大外文系)
主持:柯慶明教授(臺大臺文所暨中文系)
時間:5415:30-17:20


地點:總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許陳鍾 許達然 東海大學音樂系

20090502

許教授
陳忠信
鍾漢清

永康街 書店 秀蘭/ Martinez Coffe/ curry fish

 許達然簡介(1940~),本名許文雄,台灣台南市人。東海大學歷史系學士,哈佛大學碩士,芝 加哥大學博士,牛津大學研究。自1969年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2003年6月退休。
   許達然創作詩和散文。其散文自成一格,將散文詩化、小說化。1965年獲第一屆「青年文藝獎」
 (散文),1978年獲「金筆獎」,1998年獲「府城文學特殊貢獻獎」,2001年獲「吳三連文學獎」。
   「創作結合知性與感性。突破中國散文抒懷為主的個人風格,提倡散文亦是參與文學,使散文具有社會意識,擁抱時代------他的散文翻新台灣散文的傳統歷史,開創新天地。」


'......當 年啃下他寫的句子,說什麼“土生土長卻被政治疏離成邊際人”,讀來心底隱隱然有所契合,卻不懂作家為何會寫下那樣刺痛人心的句子,以及作出那樣晦澀的探索 (“探索”原是該篇文章的題目,收入許達然散文自選集《防風林》中,香港三聯,1986)。這當年讀文章時很明顯地感覺而卻不很在意的疑惑,到後來自己執 鞭教起臺灣史來的時候,才在翻讀資料備課的過程中有所領會。
長年身處國外,他卻依然心系鄉土,同時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著手於臺灣研究。而且,在他的文學作品中,故鄉臺灣總是佔據著很大的位置,可見許達然對鄉土的深情與關切。這也就是當年作家在序文裏所說的:“在我想念的版圖裏,臺灣佔據著很大的面積。”....'遇見許達然的那一夜- 赤道迴聲- udn部落格

許達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海大學許文雄講座教授網頁(含完整著作目錄)

......中文書
  1. 《含淚的微笑》。台北︰野風出版社,1961。高雄︰大業書局,1965;第十一版,1970。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8,1982。162頁。
  2. 《遠方》。高雄︰大業書局,1965;第十版,1970。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8;1982。141頁。
  3. 《土》。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9。多版。150頁。
  4. 《水邊》。台北︰洪範書店,1984。184頁。
  5. 《吐》。台北︰林白出版社,1984,1986。145頁。
  6. 《人行道》。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85。177頁。
  7. 《違章建築》(詩集)。台北︰笠詩社,1986。92頁。
  8. 《防風林》。香港︰三聯書店,1986。143頁。廣州︰花城出版社,1988。171頁。
  9. 《芝加哥的畢卡索》。許達然著。王晉民、莫文征編。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180頁。
  10. 《遠近集》。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8。303頁。
  11. 《藝術家前》。香港、台灣與海外華文文學叢書之一。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9。156頁。
  12. 《海外寄來的花束》。百花散文叢書之一。范希文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9。224頁。
  13. 《同情的理解》。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1。171頁。
  14. 《四季內外》。范希文編。廣州︰花城出版社,1992。290頁。
  15. 《許達然散文選》。海外華文散文叢書。范希文、紀秀榮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247頁。
  16. 《相思樹》。九十年代海外華文散文名作書系。古繼堂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山版社,1993。194頁。
  17. 《懷念的風景》。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7。294頁。
  18. 《素描許達然》。台北︰新新聞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1。208頁。
  19. 《台灣詩人選集:許達然集》。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9。145頁。
  20. 《二十世紀台灣短篇小說史論》。台北︰遠流出版社。三校中。約700頁。
  21. 《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社會史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約450頁。
  22. 《台灣人民起事和歷史發展,1683-1894》。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0。約650-700頁。
  23. 《漢族族群械鬥和台灣社會,1683-1894》。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0。
  24. (編)。《台灣當代散文精選(1945-1988)》。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89。二冊。590頁。
《作品集》
含淚的微笑(遠景出版社 民國67年)
遠方(遠景出版社 民國67年)
土(遠景出版社 民國68年)
水邊(洪範書店 民國73年)
吐(林白出版社 民國73年)
人行道
《得獎經歷》
民國54年第一屆青年文藝獎散文獎
民國67年金筆獎
民國69年吳濁流新詩獎

  1. 代表作品析;歷史的諷刺
 在許達然的 散文裏,「歷史的諷刺」可說是相當特殊的一篇,這是作者創作意識轉型的最佳詮釋,此其一;它的內容豐富,援例中外,論辯宏暢,而肌理卻相當清楚,此其二; 作者發揮科際整合的力量,串聯文學、哲學、歷史、社會、政治、藝術、科學上名人智慧,定向疊影,匠心獨運,凸顯了主題的意義層次與內涵,造成強烈的「歷史 的諷刺」。




東海大學音樂系定期音樂會,歡迎愛樂的朋友們踴躍參加!
【演奏曲目】
陳玫君:Concert Etude for 4 Soloists and Orchestra (World premiere)
小提琴/ 杜明錫 低音提琴 / 廖珮如
小 號/ 許榮富 薩克斯風/ 王裕文

Giuseppe Verdi : Falstaff (Atto Secondo-Parte Seconda)
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第二幕第二景
徐以琳(Alice) / 李秀芬(Meg) / 陳珮琪(Quickly) / 易 真(Nannetta)
車炎江(Falstaff) / 洪聖鈞(Fenton) / 李增銘(Ford) / 張嘉煌(Dr.Caius)
歌劇合唱/ 吳家馨(Bardolph)、蔡雲任(Pistol)

Johannes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1 in D minor, Op. 15
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Piano / 俄國鋼琴巨擘 Natalya Antonova

指揮 / 鍾安妮

樂 團
東海大學音樂系管絃樂團
東海大學音樂先修班管絃樂團

協演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交響樂團
CAVALLERIA DI MUSICA中華民國古典騎士音樂協會附設青年交響樂團


Dear Prof. Hsu,

It is apleasure to meet one of my admired writer ever since I w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After these 40 years of weathering, I think I can appreciate the humour of the following quote,
“The originality of writers is often remarked upon; that of readers seldom; yet the second is often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first.” William Follett

But I still think the writer within might be more meaningful for me than the scholar within you. So from a reader and friend viewpoint, I suggest you to continue your creative writing if possible.

And I hope to publish your academic and crative work in Taiwan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you.

Another humourous quote for you,
“But this whole business is too large to deal with at the tail-end of a letter.” Screwtape to Wormwood, C. S. Lewis

I think if I write to you in Chinese, it is readable for you. So we might correspont later in Chinese.

Have a good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