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張忠樸先生追思會 (12月27日)

我與張忠樸 (C. P. Chang)的友誼雜記1971-2002/2014

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4/12/c-p-chang1971-20022014.html
主旨: 張忠樸先生追思會
時間:12月27日,10點~12點,2014
地點:台北市新生南路3段88號2樓 ( Tel. 23650127)
參加者:林麗美、張孝慧、王晃三、董世平、鍾漢清......

"允晨文化:"接到國家文官學院打來的電話,......來電者說︰是這樣的,《荊棘中的探索》入選國家文官學院2015年每月指定一書,我們想請尉老師到國家文官學院來演講。真的嗎?我怔了一下,真是好消息.....""
也許是2002~03年某月,我也去那兒介紹學長張忠樸先生的《人生不標準的答案》(台北:天下文化,2002,這是台灣第一批從網站文章編輯成書的)---國家文官學院先生找王晃三教授 (作序者之一),而他推介我去。
有的時候,友情這樣強,今年晃三兄從美國回來,說要推廣忠樸的書.....後來,我們決定在中原大學設立"張忠樸尋智獎學金"。
12月27日在我這兒有一追思會。⋯⋯

12.27晨,準備堅果時,漢忠找器皿,"國家文官培訓所"送的茶具現身:服務成長創新
 ("成長"有點莫名其妙。)











參考:張忠樸 (1950-2002);「張忠樸尋智獎學金」(中原大學)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1/02/1950-2002.html







----

各位好友們

忠樸離世不覺已經12 年了
最近三個月來我曾和他的好友鍾漢清兄見面討論
後來也有次和張師母在中壢見了面
我們談起忠樸,他那爽朗的笑聲就有如在身邊
談著談著,我們決定發起做三件事
(1) 將「人生的不標準答案」作成電子書,在網路上發行
(2) 在中原大學設置獎學金,定名為張忠樸尋智獎學金,他立刻就捐出X 萬元作為種籽基金,獎學金辦法大致已經成型,即可定案
(3)決定在本週六(12/27)在台大新生南路側門對面的「漢清學堂」舉辦一個小型追思小聚,會中記錄將以短片放在YouTube,留作紀念。
當天也將繼續討論獎學金的辦法定案。

我們熱切歡迎大家一起相聚,一同追想那充滿爽朗的笑聲的往日好友種種。

「漢清學堂」的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台大新生側門對面,真理堂右鄰
小聚時間10:00-12:00

請幫忙告訴認識忠樸的好友們。

王三呆敬上
歡迎回告你可否參加
我的手機0921.921.XXX


----
《人生不標準的答案》一書內文多發人深省。當然,有的或許不過深入,譬如說,馬友友的成功不只是"汗水",他們音樂界還有許多團隊合作和創意、領導---絲路之旅等等。不過我2014年12月20日重讀否《再寵她一次》,是忠樸過世前一年寫他心愛的女兒,很感人的。在2002年的追思禮拜上,她還是演奏一曲慰忠樸的高三學生,現在博士生了.....我以前沒注意到,忠樸在某篇談學習型組織的文章中,將名著第五項修練》和我社的《加速度組織並列。

-----
Dear王教授平安

如此溫馨的小聚實乃令人嚮往
適巧12/27當天必須主禮教會信徒的婚禮
我將先行向張嫂及家屬致意
您的情義令人感動願主紀念
我在中壢牧會有幸與忠樸兄同工
至今仍常在證道或開會時紀念忠樸兄的言行風範
他已是中壢浸信會的遺產之一
弟常憶及忠樸兄的名言之一:「社會職業是副業,事奉主才是正業」
心想,若此小聚能夠蒐集忠樸兄的嘉言錄製成小冊以勉諸友與後進
未嘗不是一件美事

主微僕 戴文峻牧師 敬覆
****
王晃三昨天帶新朋友"(董)世平"兄來參加寒舍辦的"張忠樸先生追思會"。世平兄是新識。晃三兄說,他的朋友有許多都是"人物" (他採用characters;我有一blog:People 人物,因為世間有character的人是有限的),所以讓"人物"們相見、相識,是人生一大樂事。 (我在會中說,張忠樸先生在許多領域的業績,是獨一無二的,空前絕後,譬如說將品管圈(qcc或qc-circle)與實驗計畫法(doe)整合,成為組織內持續改善的小集團活動,又將這方面的改善案例,發表在其"尋智專業企管"公司的網路上。

晃三兄是我的英雄。那年代臺大電機、交大電子所畢。到過荷蘭飛利浦公司上班一年。70年代初,放得下轎車,改騎自行車上班.....
他65歲從中原大學退休時,我們一群人在品質學會辦一場紀念研討會,少量印刷文集送給朋友。他每天都活得很精彩。沒想到匆匆快十年了。
他終於說:明年的新年新決心是要多寫作。又談起他如何決心放棄倉頡輸入法,學起無蝦米,現在已出師了。(他們學校與倉頡輸入法的發明人朱邦復先生有段感人的互動關係:朱拒受"名譽博士"銜,不過到中原當過駐校"科學家" (這是我的說法)。)
他昨天帶新朋友"(董)世平"兄來參加寒舍辦的"張忠樸先生追思會"。他拿起書架內的一本"世界是平的"介紹"(董)世平"兄,說他的名字寫在書名內。不過,可不要改成"世界是世平的"......
晃三兄近期白內障開刀。他對於近3萬元的材料費,有點可惜,因為這筆錢可以買一部Surface新品。.....他聚會後,到校園書房買書。回中壢,補發email:
"忠樸尋智獎學金辦法(草):
這是新近修正過的版本,請過目,並提供意見。特別期待孝慧從新新人類的觀點,提供意見。
三呆"
 (案:"孝慧"是忠樸的女兒,臺大文化研究領域的博士生。他昨天才知道晃三兄是很恰當的受訪人;世平兄可能是博士論文的"校讀")。
Ref:我用西方分析中國基督教驚人的成長率 (20年後教徒人數將是世界第一)和備受官方壓迫等分析分享。
晃三兄除到香港中文大學客串"工程倫理"等之外,還到中國基督教大本營傳授。中國人很聰明,第2輪提出要求開"師資培訓班".....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五月天2005年第一天高雄凱旋路義演



《修補動盪一年的心⋯》
2005第一天,五月天將在高雄凱旋路,災後修護的現場,義務演出。
請按連結,看阿信的文章⋯
你會看見,台灣藝術家的大氣與溫暖⋯


他說,這麼做,是為了「修補動盪一年的心」⋯
我很佩服!


五月天 阿信


日前,為1/1凱旋路音樂會,南下高雄氣爆復原區,向重災區兩位里長,與自救會長,附近商家致上感謝之意。

路上,見到街道已經恢復生氣,修復工程都已進入完工或收尾,不少商家自行懸掛布條,感謝台積電、日月光、社會局...等民間或政府單位的高效率義行協助。

小巷中,自救會的年輕人們,號召藝術家進駐創作,美麗壁畫持續增長中。「希望未來搜尋竹東里時不會只有哀傷的回憶... 」自救會長冠榮這麼說。這場災難,讓身在台北萬芳醫院當醫生的他,重新回到故鄉投入再造。


今年十月,當五月天收到今年的跨年演出邀請時,就一直在思考更有意義的方式,於是大膽許下一個願望:「我們希望在1/1新年第一天,在復原的街道上,讓世界看見高雄,已經恢復往日溫暖美麗。」

這是一個讓相信音樂、必應創造、高雄市政府都人仰馬翻的大挑戰。決定容易執行難,所有人即刻投入動員協調、規劃,研擬最短搭台時間,規劃交通動線......,千頭萬緒,最終也許無法100%完美,但那份心存善念,全力以赴的心情,持續推動著所有參與者。

除了修復道路,更為了修補動盪一整年的心。這場音樂會,費用由相信音樂與五月天承擔,每位參與的音樂人,皆為義務演出。邀請大家親臨或上網,參與這場音樂會。

我們不該只有在災難時才攜手同心,記取眼淚帶給我們的一切。路又平了,心又暖了,世界,也應該向更美好之處啟程了。

● LIVE直播:相信音樂官方頻道
●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binmusictaipei
● 土 豆 網 ▶ http://v.tudou.com/binmusic2012/

[ 1/1 凱旋路音樂會 ] ● 注意事項 http://goo.gl/CBZfwO

1. 舞台周邊,為里民與傷者保留席位
2. 不夜排,1/1 am 11點後才可以進場
3. 開演前不喧嘩!不打擾住戶!保持住戶騎樓暢通
4. 維持市容整潔,垃圾隨手帶走
5. 我們有規劃接駁車!請搭大眾運輸工具: http://goo.gl/CBZfwO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長庚養生村主日崇拜王晃三兄講道2014/12/14(日)

在林口長庚養生村聽王晃三教授講道⋯
..
王晃三兄  2014/12/14(日)長庚養生村主日崇拜,早上9:30開始,大約10:50結束;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Helena from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一切辦法都在我們自己,雖然我們把它諉之天意;注定人類運命的上天,給我們自由發展的機會,只有當我們自己冥頑不靈,不能利用這種機會的時候,我們的計畫才會張遭到挫折。——吳興華譯《終成眷屬》
"Our remedies oft in ourselves do lie
Which we ascribe to heaven. The fated sky
Gives us free scope, only doth backward pull
Our slow designs when we ourselves are dull."
--Helena from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1.1.233)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愛・擁抱台北——市民嘉年華」

新世代已認識到,當藍綠惡鬥到無法進行重大改革,他們將是最大的輸家!



不能擁有時,能做的只是不要忘記。——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原引言:當一個人不能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

【活動訊息】
愛・擁抱台北大遊行——市民嘉年華 就在今天下午!

[集合時間]:11月23日週日下午一點集合 兩點出發
[路線]:將從自由廣場出發,行經中山南路、濟南路、杭州南路、忠孝東路、基隆路,最後經市府路抵達市民廣場


這是一場屬於市民的嘉年華。遊行隊伍共會有紅(友誼)、橙(勇氣)、黃(熱情)、綠(創造)、藍(自由)、靛(進取)、紫(平等),以及象徵柯文哲的白(包容與夢想)八個顏色,是一個彩色的嘉年華,來自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社團,以團隊方式參與,並以創意裝扮或街頭表演來一起遊行,每隊有各自的代表色,當天民眾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以服裝、配件或創意裝扮加入該隊伍,朝市府廣場會合。

柯文哲的競選口號是「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這一場以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也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以「改變文化」為訴求的選戰,「愛・擁抱台北——市民嘉年華」就是嘗試用愛來擁抱台北,告別過去兩極的對立。

+++
20萬人上街 柯文哲:推倒藍綠高牆 擁抱台北
20萬人上街 柯文哲:推倒藍綠高牆 擁抱台北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今天舉辦「愛擁抱台北、市民嘉年華」大遊行,晚間6點柯文哲與妻子陳珮琪抵達市民廣場,現場民眾歡呼聲不斷,這場愛擁抱台北訴求超過20萬民眾到場支持。﹝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相片提供﹞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今天舉辦「愛擁抱台北、市民嘉年華」大遊行,晚間6點柯文哲與妻子陳珮琪抵達市民廣場,現場民眾歡呼聲不斷,這場愛擁抱台北訴求超過20萬民眾到場支持。紀政率領公民顧問團體一同與柯爸爸、柯媽媽與妹妹柯美蘭醫師站在舞台上。看到熱情的民眾支持,柯文哲站在舞台上直說,他看到繽紛的色彩,無數的創意,一起擁抱台北吧。
柯文哲發表演說表示,感謝民眾帶著歡欣鼓舞的心情,一起用愛擁抱台北,以嘉年華的心情迎接即將來到的市長選舉,期望這次改變可以成真。
柯文哲說,從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到台北市政府的市民廣場,代表在「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理念之下,要讓台北市民走進台北市政府,參與市政成為這個城市的主人。今天下午沿路上,自己看到繽紛的色彩、無數的創意以及各位朋友的笑容。
柯文哲說,「我們做到了,我們一起改變了台灣的政治文化,選舉不再是悲情和恐嚇,而是光明和喜樂。」
「現在,我要拜託各位市民朋友,看看你身邊的人,無論是熟悉或陌生的,請你看看身邊的朋友。我們在燦爛的陽光底下、踏著親切的土地,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享受這一刻的美好。你和我,在這一座城市安身立命,你我的家人未來也將寄託在這座城市,你和我,從來都沒有不一樣。」
柯文哲也表示,「過去,由於意識型態的對立,這座城市豎起了一道隱形而冰冷的高牆。這道高牆隔絕了你跟我,這道高牆把我們分成藍綠、統獨、國民和皇民;牆的兩邊,互相仇恨、互相叫罵、互相對立。這座高牆,不知何時出現的?也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但是卻折磨著我們的親情、友情與愛情。」
今天,柯文哲站在這裡,要和所有的市民一起,用愛與擁抱,推倒這座高牆。從此時此刻開始,結束對立、結束叫罵、結束仇恨。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這是一場以文化為主體的社會運動。事實上,這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以改變政治文化當作訴求的選戰。現在讓我們以愛為名,進行這一場改變文化的社會運動:推倒高牆、以愛擁抱台北。
柯文哲說,今天的嘉年華遊行,大家高高興興、快快樂樂走到台北市政府;反觀,昨天遊行,有人在另一頭全家抱頭痛哭,場面很悲情。柯文哲強調,政治努力的目標是要使人民快樂而非悲傷。當然目前台灣社會仍有一些要克服的問題。例如:貧富差距、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平,居住正義不公平、教育資源不公平,這些都是未來要推倒的高牆。
柯文哲也說,自己是無黨籍,來自於公務員家庭,未來台北市政府的公務員不必為政治服務,不必為政黨服務,只需要盡心盡力為市民服務。柯文哲是無黨籍,當選之後沒有政黨當靠山,一旦做不好,兩黨都會攻擊自己,所以她沒有鬆懈的權利,每一分每一秒都必須以市民為念、為市民打拚。
他最後也表示,直到投票日前的每一天,都必須意志堅定,承受各種磨練。這場選舉關鍵在於「相信」兩個字,相信改變可以成真,相信公平正義可以實現,相信自己的一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相信自己的一票可以改變台灣的歷史。
最後柯文哲呼籲民眾11月29日去投票,為自己投一票、也為我們的孩子投下一票,並與現場高唱白色力量,和平地結束這場愛擁抱台北大遊行。



愛擁抱大遊行登場 柯P:不悲情與對立

柯營舉辦的愛擁抱大遊行下午登場,柯上午為志工加油打氣。吳家翔攝



選前最後超級星期天,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下午將舉辦「愛・擁抱台北大遊行」,下午兩點將從自由廣場出發,走向市民廣場。柯今說,這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以「改變文化」為訴求的選戰,他希望選舉平和、理性、快樂與正面,他對負面攻擊覺得很煩,因此「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以正面方式前進,而台灣選舉也應走向文明社會,不要悲情與對立。

黨政平台秘書長李應元日前表示,柯文哲不像過去政治人物走最前線,將走在隊伍的最後頭,同時活動中也不會出現競選旗幟、看板與號碼,希望活動屬於全民。柯文哲的太太陳佩琪下午也將參與遊行,柯文哲的雙親也將搭乘新竹客運專程北上走一小段。

這場嘉年華遊行從自由廣場出發後,行經中山南路、濟南路、杭州南路、忠孝東路、基隆路,最後經市府路抵達北市府市民廣場。遊行隊伍共會有紅(友誼)、橙(勇氣)、黃(熱情)、綠(創造)、藍(自由)、靛(進取)、紫(平等),以及象徵柯文哲的白(包容與夢想)八個顏色,來自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社團,以團隊方式參與,並以創意裝扮或街頭表演,每隊有各自的代表色。

由於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昨也舉辦遊行,連營宣稱人數有十萬人,那柯文哲下午遊行會有多少人?柯文哲說,他也不曉得,因為嘉年華遊行是自動自發,邀請各個社團參與,因此很難預估人數,他也呼籲台北市民有空,就來走一走,希望遊行是台北市民的嘉年華,不要太悲情對立。(吳家翔╱台北報導)


「超越藍綠、人人平等!」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今天舉辦「愛 擁抱台北嘉年華遊行」,遊行路線以自由廣場為起點,一路走到市民廣場,全程約6.1公里。柯陣營表示,這次遊行不會有競選旗幟、看板與號碼等任何選舉內容出現,要用嘉年華會的方式呈現,主打全民皆主角。

柯文哲早上先行抵達自由廣場,為志工加油打氣,活動開始後, 妻子陳佩琪、妹妹陳美蘭與特地北上的父母也加入遊行隊伍,共襄盛舉的民眾估計已達15萬人,期盼這場以「文化」為主體的遊行,能打破既有的選舉氛圍。(葉冠儀/整理報導)

愛擁抱台北嘉年華遊行,大批民眾及超大型氣球聚集。空中攝影
小朋友揮舞手擁抱台北旗幟。陳卓邦攝
愛擁抱台北嘉年華遊行,各種動物造型氣球。杭大鵬攝
精心裝扮的民眾開心上街。杭大鵬攝
愛擁抱台北嘉年華遊行,各種大型氣球上街。杭大鵬攝
民眾也攜帶國旗上街。杭大鵬攝
愛擁抱台北嘉年華遊行,民眾扮成有趣造型。胡瑞麒攝
精彩的造型,也吸引路過民眾目光。杭大鵬攝
柯文哲夫婦參加遊行。黃世宏攝
民眾揮舞旗幟歡迎遊行隊伍。杭大鵬攝
時近傍晚,亮麗拉丁裝扮踩著熱情舞步。張良一攝
愛擁抱台北嘉年華遊行,民眾帶孩子參與,期待改變。胡瑞麒攝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顏厥安《憲政秩序的追求》


歡迎參加本週《永無終點的理想之路:自由人權系列講座》!
顏厥安教授主講
題 目:《憲政秩序的追求》
時 間:2014年11月22日星期六下午3~5點
地 點:殷海光故居 02-2364-5310⋯⋯
更多
顏厥安/台大法律系教授;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監事國會佔領運動期間曾經提出「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的主張,雖然相較於退回服貿或先立法再審查,這是一個抽象,內容相當不確定的主張。但是佔領結束後,台灣應該進行修憲以解決憲政危機與僵局的聲音,倒也在政壇與社會各界引發不少迴響。
NEWS.LTN.COM.TW

黎烈文教授手迹資料展

黎烈文教授手迹資料展



黎烈文教授,1904年生於湖南湘潭。早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於古籍部任編輯,點校中國古典小說多種,後留學日本、復留學法國,先入地雄大學,繼入巴黎大學研究院,獲文學碩士學位,返國後任《申報》副刊《自由談》主編,結識魯迅,交往頻繁,魯迅逝世時為十六擡棺人之一。抗戰期間,受福建省政府任命,於戰時省會永安創辦「改進出版社」任社長。戰後來台任《新生報》副社長,兼總主筆,繼而辭職轉任本校教授,以教學、研究、譯著終其一生,
故臺靜農先生為其治喪時,力主以「臺大外國文學系教授」為其稱謂。
此次展覽規劃觀者從「手迹.書信」中一窺黎烈文教授的人格修養與家人間的關懷友愛,於「論著.隨筆」及「翻譯作品」中體會其時而精煉、時而優美的筆觸,最後,透過各界累積的「懷思.評論」,描繪出黎教授在文壇之淵遠貢獻以及吾輩的景仰與嚮往。
此次展覽將於11月28日(週五)下午2時假臺大圖書館5樓特藏資料展覽區開幕,並於當日下午3時30分至5時30分邀請王文興教授、白先勇教授及鄭恆雄教授於圖書館地下1樓國際會議廳舉辦專題演講,與眾人分享黎烈文教授的點滴,歡迎踴躍參加。


●專題演講●

2014年11月28日(週五),15:30-17:30,
臺大圖書館地下1樓國際會議廳

王文興教授-黎烈文先生的文筆
白先勇教授-黎烈文先生與法國文學中譯
鄭恆雄教授-跟黎老師學習閱讀莫泊桑




●展覽資訊●
2014年11月28日至2015年1月30日,週一至週五9:00-17:00
臺大圖書館5樓特藏資料展覽區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皮凱提給年輕人:不要理會別人對你的設限

  •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給年輕人:不要理會別人對你的設限

旋風訪台兩天,皮凱提分享他對台灣社會的觀察,也對年輕人提出建言。
  • 2014-11-18 Web only    文/陳一姍、李立心、程晏鈴
問:成長與公平一直以來都是互斥的,太高的所得稅和財富稅率會降低努力的動機,但你指出說,長期歷史數據不認為高稅率是問題。所以國家到底要如何追求經濟成長?
答: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育,這是帶動經濟成長很重要的方式,也會影響財富的平等分配與否。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成長需要更多人以及更高層次的教育體制。
要好好投資教育,就需要有足夠的稅收,應該說不只是教育,基礎建設、公共服務都需要稅。這是我覺得對二十一世紀的領導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這次跟台灣企業界的人對話,我發現他們雖然擔心繳太多稅,但都認為遺產稅太低。這很有意思,因為表示他們已經意識到社會需要流動性。我們需要一些「不公平」來當作努力的動機,但是你也不希望太不公平,更不希望這個不公平長時間持續。他們提到台灣在2009年調降遺產稅,他們希望調高,這不只是台灣的問題,我覺得是全世界、這個區域整體的問題。
問:你相信民主嗎?尤其當民主制度下的政治人物也變成一種利益團體?
答:我認為民主是一種過程,是抗爭,而不是自然發生的。民主不只是投票,我相信民主會勝利,但民主需要時間,他不會自然產生,他需要社會運動、政治抗爭,有各種不同的產生方式,而且不容易預測。我在書中提到「不公平」的歷史,都是很政治性的,有些時候還很暴力。
每一場革命的目標,其中一項一定是財政改革。法國大革命起因於賦稅不公,美國革命是想從英國手上奪回財政權,每一場重大革命都會和賦稅改革、土地改革扯上關係,這兩者都和人們的收入與財富緊密相連。
不過未必要革命才會帶來土改、稅改,像是西方開始用累進稅率,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的影響。蘇聯模式對蘇聯人而言是場災難,但是對西方而言,是讓領導人準備好接受財政改革。我不知道二十一世紀資本的未來會採取哪一種型式,當然我們可以做得比過去好,但是如果事情和平、自然的發生,我反而會覺得意外。
問:如果沒有富爸爸,該怎麼辦?可以給年輕人一些建議嗎?
答:我寫這本書背後有個想法,我這本書想做的就是讓經濟知識普及(democratization of economic knowledge)。我認為,民主應該由認知事實開始(start with fact),我們必須讓大眾了解重要的議題,而不是把重要議題的決定權交出去給經濟學家。
貧富差距惡化,經濟學家有責任。但是其他學者、公民、記者,乃至於普羅大眾,如果放任他們這麼做,也有責任。人們太常說,「好吧!我不懂經濟,因為太複雜了,」輕易地拒絕參與,你會說自己沒有意見、交給經濟學家。
但是商人總是有意見,他們有想法,而且會去推廣。我對這個過程的付出,就是試著讓大家有自己的想法,還有讓經濟學知識普及,我認為這是民主化重要的一環。
問:你認為,經濟學家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答:我不喜歡說自己是經濟學家,我應該是社會科學家。經濟、歷史、社會學之間的界線本來就很模糊,這本書可以說是經濟學的書,也可以說是歷史書。我覺得我們花太多時間去界定學科之間的分野,但根本沒有明確分界。
身為一個社會科學家,我覺得我們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們和文學用的語言不同,我們用的是抽象概念、統計數字,或是模型來分析現象,所以力量不像文學那麼大,但是我覺得還是可以有所幫助。
問:你在書中提到很多小說還有電視影集,可以分享你閱讀的習慣嗎?
答:我常看書。對我而言,許多我對財富、收入問題的靈感,來自於文學作品。我覺得文字是一種特別的、強烈的方式,可以用來表達不公平帶來的結果,用的是別人的名字和人生,這種效果是我自己無法達到的。
在《高老頭》書中,巴爾扎克(Honore de Balzac)描述拉斯列夫的人生。他是一個1820年代,在巴黎念法律的學生,但他也可能出現在2014年的台北。他們的人生選擇和你也沒有不同,和誰結婚、怎麼規劃職業生涯。文字就是一種特別的、強烈的方式。
我也喜歡一些比較近代的作品。我最近讀得一本書是墨西哥小說家寫的,他談墨西哥如何從某種形式的資本主義,最後卻走像軍事極權的那段歷史。
問:如果不當經濟學家,你想做什麼?
答:我如果有能力當小說家,我也很想啊!但我只是個讀者。
問:我們讀過一些報導,說你參加過1968年法國學運的父母與你小時候鄉村長大的經驗,對你有很大的影響。可以談談嗎?
答:我在巴黎出生,我爸媽也是。不過後來我爸媽搬到南法,所以我在鄉下住了一段時間。不過你知道,我爸媽生長的1960年代,是法國社會運動興盛的時期,我或許有受到一點影響。不過我們家也有其他族群,我的祖父母就是很傳統的資產階級,巴黎的右翼基督徒。我很愛他們,當然每個人都會受家人影響,但是我們每天都受到各種不同思想的影響。
問:所以你不是受什麼單一人的影響,而是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可以給年輕人建議,怎麼獨立思考嗎?
答:不要理會別人對你的設限。特別是經濟學家,常常會覺得自己要做很複雜的數學模型,這讓經濟學家感覺比較像科學家,因為他們做的東西大家不懂、看起來很科學、讓人驚艷,但是我不覺得人們應該驚艷。因為多數時候,經濟學上用到的數學都很簡單。
所以,不要去設限。有些人的解決方式就是把問題留給經濟學家,但我覺得我們都可以是經濟學家、社會科學家、小說家......當然不可能真的什麼都做,但是我們應該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盡可能跳脫框架。(整理/李立心、程晏鈴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