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談幾種「空間詩學」與「環境設計-生產系統」



In Shanghai,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imposed a 20 percent capital gains tax on owners’ selling a residence, identical to a tax imposed in Beijing.
Carlos Barria/Reuters

China Acts to Cool Property Market

 夢在那?





談幾種空間詩學」與「環境設計-生產系統

1. 加斯東.巴謝拉Gaston Bachelard
書中最精彩之處,莫過於對於親密空間的描繪與想像。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庇護白日夢,也保護作夢者。家的意象反映了親密、孤獨、熱情的意象。我們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們之內。我們詩意地建構家屋,家屋也靈性地結構我們。畢恆達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補充女性主義觀點下的問題,類似的分析方式,可參考刊登在哈佛教育評論中對「全面品管TQM的批判」,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Academy: A Rebellious Reading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95)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Academy: A Rebelli...

加斯東‧巴舍拉 (Gaston Bachelard) ,《空間詩學》 (LA POÉTIQUE DE L'ESPACE),龔桌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文化, 2003  Bachelard 四書: 科學精神的形成,火的精神分析,空間詩學/夢想 詩學

《空間詩學》如果不包括序論 ,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杰作。關於房屋、巢、貝殼、角落、微小模型等,多少隱含心理性諧音的空間進行分析,不僅印象深刻,而且非常優美。」---- ()金森修《巴什拉:科學與詩》武青豔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2006,頁275-76

在《空間詩學》一書,巴舍拉針對了家屋、地窖、閣樓、抽屜、箱匣與衣櫥、窩巢、介殼、角落、微型等等私密空間的意象作了一次詳盡的考察與體悟,但他著重在可以令人心醉神馳的幸福空間(espace heureux)的那些意象,他亦稱之為"被歌頌的空間"…..
---
台灣版目錄

二篇序與導讀
導論
第一章    家屋、從地窖到閣樓‧茅屋的意義
第二章    家屋和天地
第三章    抽屜、箱匣與衣櫥
第四章    窩巢
第五章    介殼
第六章    角落
第七章    微型
第八章    私密的浩瀚感
第九章    內與外的辯證
第十章    圓的現象學
----

夢想與思 ──閱讀加斯東.巴舍拉

http://gleeman.blogspot.tw/2006/04/blog-post_114604872429405927.html

 

 

 

Total Life Cycle Costing 觀念


作品與使用者
科比意的Savoye Villa I. M. Pei的北京香山飯店.


生產系統網路

師傅制與設計者制


從生產系統的角度來看 非大量生產的商業或住宅  可能 歸類為one-of-a-kind類別
請參考 Out of the Crisis 中關於此類的品質如何改善
---

2013年英國Design Museum之啟示

Designs of the Year 2013

The Designs of the Year awards, 'The Oscars of the design world ...

 

 




BARTHES, ROLAND AND ANDRE MARTIN La Tour Eiffel,
 ()金森修《巴什拉:科學與詩》武青豔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2006,頁65一張圖:「人工性的極限艾菲爾塔」。它的內文探討的是「技術‧工程反實在論」,意思令人費解。

BARTHES, ROLAND AND ANDRE MARTIN La Tour Eiffel, Delpire Editeur 1964, 這本書是圖文書,前33頁是Barthes 撰的文,34-90頁為照片集。


   「我們也知道,尤其是在Gaston Bachelard的分析之後,這種有關升空的想像是多麼令人快意,多麼有助於人類生活、夢想,並可使自己和眾多生理功能中最令人愉悅的形象關繫在一起。」----    []羅蘭‧巴爾特《埃菲爾鐵塔》 (La Tour Eiffel) 李幼蒸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頁29-30
原來可能是Gaston Bachelard的論文「天空與幻想」吧? (巴什拉:科學與詩》頁163-70)

  200941 :今天才注意到它取名為設計者: Eiffel Tower: was dedicated in Paris; designed by bridge engineer Alexandre Gustave Eiffel, the open-lattice wrought iron masterpiece was the tallest structure in the world at the time (1889) 約在1990年,台灣的公視播過它的百年慶影片,相當精彩。妙的是我1-2年之後第一次到巴黎,竟然不俗到沒想去造訪它。(它的參觀人數是巴黎第一景點: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Paris, France) 在法國首都巴黎,各國遊客最為集中的旅遊景點無疑是艾菲爾鐵塔。登上艾菲爾鐵塔、俯瞰萬城之冠的巴黎風光,這是每一位來到巴黎的訪問者和遊人最大的心願。)

在追悼美國911事件周年,以及20087月初,慶祝法國當選歐盟主席(6個月)等場合,都是在塔的兩側射出兩道光柱來紀念。2008年的是藍色與黃金色。

Barthes 寫過日本這《符號帝國》。然而日本得臣服於艾菲爾塔,因為她在東京也一再地要與它「修‧破‧離」。
我有空再摘述這篇「艾菲爾塔洋賦」。



新聞圖片
巴黎警方今天接獲恐嚇電話,聲稱將用炸彈攻擊艾菲爾鐵塔,所幸並未搜出可疑物品。(法新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