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筆記:司馬遼太郎 台灣紀行

司馬遼先生的書最能有台灣生命的鄉愁......







司馬遼先生的書最能有台灣生命的鄉愁......9.20


決定好好做一篇漢清講堂影片。書中,以及出版後的follow up。





當日本對外擴張之際,年輕的探險家如鳥居龍藏、伊能嘉矩等人也躍躍欲試前往海外。
誰是伊能嘉矩
1895年甲午戰爭後,臺灣割讓,臺灣成為日本新領地時,不少學術探險家與研究者紛紛前來研究臺灣。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也在此時來臺灣,並且在臺灣居住了十年,此後一生以從事臺灣調查與研究為職志,發表了數量龐大的臺灣研究成果。從日本統治時代至今,影響了我們對於臺灣文化、族群關係、乃至臺灣歷史的認識。
田野•臺灣
用雙手抄錄文獻、用雙腳走遍臺灣、用眼睛觀察社會。
臺北、基隆、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義、臺南、高雄、鳳山、屏東、臺東、花蓮、澎湖、蘭嶼……,伊能在臺灣各地都留下了足跡。
或在平地,或在山區,伊能記錄臺灣各地的語言、調查風俗、採集標本、研究族群起源傳說、遷移歷史,區別族群,建立各地的歷史沿革。
伊能眼中的原住民
抱著研究臺灣的志向來臺灣,伊能最初銳意從事臺灣原住民的研究,提出了臺灣原住民族群分類。
在實地的田野調查後,針對調查事項度整理詳細的研究體系,伊能提出了以原住民為對象的〈臺灣蕃人研究標準〉,其中的研究項目,呈現了從體質到心裡、從社會到歷史,分門別類的百科全書式的研究架構。
探究漢人社會
在田野調查中,伊能嘉矩蒐集大量的臺灣歷史文獻與漢人社會民俗資料,日後完成了先驅性的臺灣史著作。
在蒐集文獻外,也觀察、訪談以及記錄各種民間習慣。伊能對於臺灣漢人社會信仰調查,可以說是最早對民間信仰的體系化研究。
#歷史上的今天
1904年10月6日伊能嘉矩抵達嘉義達邦社
  
走進「重返‧田野:伊能嘉矩與臺灣特展」展場,一定會注意到一張巨大合照,這是38歲的伊能嘉矩,在1904年10月6日抵達嘉義達邦社後與族人的合影。照片中的伊能嘉矩微微露出笑容,圍繞在旁的還有漢人通事、日本官員等。
  
該年9月開始,伊能隨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至臺灣南部阿里山蕃地視察旅行,達邦社是其中一站;後藤視察過後,伊能繼續留在達邦社調查。這張珍貴照片是南天書局 SMC Publishing Inc.魏德文先生在收藏中尋獲,感謝南天書局提供使用。
  
展場中,這張合影上方有著一行行白色文字,是我們從伊能嘉矩的日誌、各式報告中,找出的在臺灣十年間曾訪談過的人物列表。本次也希望藉由展出這些姓名,讓這些重要受訪人的後代能夠看到並跟我們有更多互動,讓伊能的臺灣研究重返田野、找出更多當代意義。
  
#報導人完整名單請點圖二
「重返•田野:伊能嘉矩與臺灣特展」介紹☞ https://reurl.cc/yyDOy
#重返田野 #伊能嘉矩
----




〈魂魄〉令人感動,該篇中的

沒找到青木繁 海神水晶宮


青木 繁(あおき しげる、1882年明治15年)7月13日 - 1911年(明治44年)3月25日)は日本洋画家。号は香葩[1]


明治期の日本絵画のロマン主義的傾向を代表する画家であり[2]、代表作『海の幸』はその記念碑的作品と評されている[3]。若くして日本美術史上に残る有名作を次々と描き上げた一方で、名声を得ることなく放浪の末に胸を患い、28歳で早世した。その生涯については虚実取り混ぜたエピソードが多く、半ば伝説化している[4]。短命だったこともあって残された作品の数は多くはなく、代表作『海の幸』を含め、未完成の作品が多い。




目次


1人物・略歴
1.1出生・少年時代
1.2画家時代
1.3放浪生活・死
1.4死後
2代表作
3青木繁を題材とした作品
3.1小説
3.2戯曲
3.3舞台
4ギャラリー
5脚注
6参考文献
7関連項目




[名・形動]
  1.  軽はずみなこと。そそっかしいこと。また、そのさま。軽率。「―な男」「―な振る舞い」
  1.  不注意なために引き起こしたあやまち。そそう。「―をわびる」
  1.  唐突でぶしつけなこと。失礼なこと。また、そのさま。
    1. 「ちかごろ―な申しごとぢゃが…わごりょの心得をもって戴せてくれさしめ」〈虎寛狂・米市
[派生]そこつさ[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