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漢清講堂節目:7月1日,7月31日,9月2日
我要綜述未來3個月的漢清講堂節目:
7月1日,10時~12時,我們要紀念Peter Gay:
Peter Gay 簡單年譜、自述和評論
下午1點到1點半,陳忠信、彭淮棟、鍾漢清等要座談張繼高先生:
筆記: 讀張繼高先生的文章《必須贏的人》《從精緻到完美》
----
7月31日,著名醫學教授要來談其台灣歷史小說創作:
0731 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台灣英雄史觀自述
----
2015 譯藝獎 典禮與聚會:日期:9月2日(周三),10:00~ 13:00
介紹與會人與彭淮棟先生的貢獻 (5分鐘)彭淮棟先生 (譯藝獎(II),英文、德文) (彭淮棟先生 (著名譯者) 2013 /2015)
彭淮棟先生心得報告及討論 (30分鐘)
特別講座:"Alice 150周年慶" (Alice 150 - celebrating the 150th Anniversary of Alice),由張華先生主持。(30分鐘):自由交流(30分鐘) ---
頒發"服務獎'給鄧裕益先生:鄧先生經驗談15分鐘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0627~0628 13:00-21:00【源音樂節—液化派對】
「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投降,這麼多小朋友打我一個,真是不知道怎麼還手!」
台北親水節27日在公館自來水園區公館水岸廣場開幕,市長柯文哲不但出席,而且走到景觀戲水池和小朋友打水仗,不過小朋友「水力」兇猛,柯文哲完全招架不住,...
STORM.MG
我曾去過The Wall、河岸留言、思源街壹號留聲基地、海邊的卡夫卡等Live House,還上臺唱過。音樂是很好的媒介,讓人們找到共同的頻率,願意聆聽彼此的想法。政策推廣也應該結合音樂,讓政策可以貼近民眾。減少瓶裝水的臺北,就從帶環保杯跑趴開始。
音樂跟水一樣,都能讓人在夏天感到清爽。北市府將舉辦電音表演和創意市集結合的「源音樂節—液化派對」,現場不會販賣任何瓶裝飲料,而是設置5座自來水直飲臺,雖然我對派對沒興趣,但這麼環保的派對,讓我非常想邀請市民朋友參加,記得要帶環保杯!
【源音樂節—液化派對】相關資訊
時間:6/27-6/28 13:00-21:00
地點:公館水岸廣場(臺北市思源街一號)
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35367863227001/
時間:6/27-6/28 13:00-21:00
地點:公館水岸廣場(臺北市思源街一號)
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35367863227001/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2015 譯藝獎、服務貢獻獎 典禮與聚會
2015 譯藝獎 典禮與聚會
日期:9月2日(周三),10:00~ 13: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電話:(02) 23650127
行程:
介紹與會人與彭淮棟先生的貢獻 (5分鐘)
彭淮棟先生心得報告及討論 (30分鐘)
服務貢獻獎
鄧益裕先生
日期:9月2日(周三),10:00~ 13: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電話:(02) 23650127
行程:
介紹與會人與彭淮棟先生的貢獻 (5分鐘)
彭淮棟先生 (譯藝獎(II),英文、德文) (彭淮棟先生 (著名譯者) 2013 /2015)
彭淮棟先生心得報告及討論 (30分鐘)
For “Alice in Wonderland’s” 150th anniversary, translations into Pashto, Esperanto, emoji and Bliss.
WSJ.COM|由 BRENDA CRONIN 上傳
鄧益裕先生
- 鄧益裕、吳錫銘、黃騰輝、黃誠勳、李福登、范巽綠......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華夷風起 (王德威) 0508
0508 我與他再出發到臺大圖書館聽:王德威 教授「華夷風起」-- 華語語系文學主題書展專題演講。王教授很博學多文,所以可注意他連"花果飄零、靈根自植"和"宅茲中國" (住的在地之處叫中國)等多照顧到了,孔子學院將對台統戰方式發動向世界統戰.....articulation翻譯成表述、historicity 翻譯成歷史維度.....
演講完之後才認識下場演講在師大,呎尺天涯:15:00-17:00 李歐梵教授,講題:「文學與音樂」(師大誠101教室)
2015年5月8日圖書館日然廳舉辦了一場文學盛會,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就新興領域「華語語系文學」發表專題演講,吸引滿堂觀眾,當天演講錄影影片請見活動網頁,歡迎舊雨新知上網觀賞,以下重點摘要王德威老師的演講內容:
演講完之後才認識下場演講在師大,呎尺天涯:15:00-17:00 李歐梵教授,講題:「文學與音樂」(師大誠101教室)
華夷風起—王德威教授專題演講紀實
2015年5月8日圖書館日然廳舉辦了一場文學盛會,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就新興領域「華語語系文學」發表專題演講,吸引滿堂觀眾,當天演講錄影影片請見活動網頁,歡迎舊雨新知上網觀賞,以下重點摘要王德威老師的演講內容:
首先由本圖書計畫主持人──臺文所梅家玲教授引言,她指出由於戰爭、經濟等因素,大量華人移民到海外,形成各種華語文化圈,雖仍以華語創作,但風貌各異,單一地區或單一主題的概念,已不足以詮釋這些文學生產的駁雜與糾結現象,「華語語系文學」的議題遂應運而生。
此概念最早是從北美的漢學界發展出來,三位主要倡始學者—UCLA 史書美教授、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及耶魯大學石靜遠教授,三人研究及論證的著眼點不盡相同。率先提出的是史書美教授,其代表性著作《視覺與認同》,將 Sinophone 視為具有政治批判的策略,有著強烈的反離散論述要點;石靜遠教授著重的則是文學之協商治理,希望在複雜的語境中,將華語視為文化互動的媒介,從而分析其中錯綜複雜、千頭萬緒的對話;至於主講者王德威教授,其相關論著更具有歷史的深度與厚度,特別是在〈「根」的政治,「勢」的詩學〉一文中,提出華語語系研究應超越根的執著,探究在「勢」的發展過程中,因著時間流變而解放出來的種種對話。這些學者的論述,為華語語系的文學研究帶來很豐富的面向。
在梅老師相關背景知識引言後登場的王德威教授,就其個人研究觀點與論述娓娓道來,更加引人入勝。
庶室珍藏今古寶 藝壇大展華夷風
王教授先由在麻六甲藝品店所發現門聯上的「華夷風」三字說起。「華夷」二字自周代起,就是民族自我內外的區分,經過千年政治與文化思辨歷程,可以發現「華」與「夷」其實是相對的觀點,從無定論,兩者之間不斷的相互融合,早已使得中華文化視野對於「夷」有很多不同的論述及看待方式。
「風」除了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之外,也可以代表一種風潮,在文學領域則可聯想到風雅頌、國風、詩經。一個文化族群聲音的載體,往往是以詩歌及文學來呈現。「華夷風」有著歷史的律動,自然的應和與隱喻,讓人產生更多的聯想,例如傳教士 Robert Morrison 及其華裔追隨者在麻六甲開展中文白話創作的嘗試,從廣義比較文學的角度來說,這是另一種看待中國現代文學興起的觀點,可以做為重新探勘研究的起點。
隨後王教授開始講述 Sinophone (華語語系) 一詞的概念,2007 年史書美教授專書出版,引發 Sinophone literature 的討論及研究。相對於傳統大中國立場的「中國文學」,過去曾有「華僑文學」、「世界華文文學」等詞彙,但「華語語系文學」更能表達在漢藏語系的大體系下,中國以外地區的文化活動及文學創作,面對如此「眾生喧嘩」的文學現象,在文學研究上宜重新找回以語言作為出發點的自覺,從而理解各種方言在語系中分別佔有一席之地,不同的文化族群自有其發聲及表述的方式。
著者 | 題名 | 館藏地 | 備註 |
Shu-mei Shih (史書美) | Visuality and Identity : 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 |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 電子書 連結 |
史書美著 ; 楊華慶翻譯 | 視覺與認同 : 跨太平洋華語語系.發聲.呈現 |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 前書之中 譯本 |
Jing Tsu (石靜遠) | Sound and script in Chinese diaspora |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 電子書 連結 |
王德威 | “根”的政治,“勢”的詩學–華語論述與中國文學。揚子江評論,2014(1),頁5-14。 | 電子期刊 連結 | |
Ien Ang (洪美恩) | On not speaking Chinese : living between Asia and the West |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 |
葛兆光 | 宅茲中國 : 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 |
唐君毅 | 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 | 總圖2F密集書庫 | 三民文庫 [五版] |
王德威 | 後遺民寫作 = Post-loyalist writing |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
1.專題演講
配合圖書館於5~6月舉辦華語語系文學主題書展,特邀請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蒞館專題演講。
他是華語語系文學研究的倡始者之一,且聽他引領我們如何賞析這個主題!
他是華語語系文學研究的倡始者之一,且聽他引領我們如何賞析這個主題!
時間: | 104年5月8日 14:00~15:30 |
地點: | 總圖書館一樓日然廳 |
講者: | 王德威教授 |
講題: | 華夷風起 |
錄影 http://www.lib.ntu.edu.tw/node/2377 |
史丹福如何教創新
作者:王曉玟 2014-07-08 天下雜誌551期
調整字體尺寸
從來沒有一所大學像美國史丹佛,孕育了這麼多顛覆全球的科技創新、企業領袖。
但,也從來沒有一位院長,像史丹佛工學院院長柏麥(James Plummer)這樣,充滿危機感。
他是在任最久的史丹佛工學院院長,任職15年。他最常自問的問題是:「如何教出未來世界需要的工程師?」他深知,光是培養工程專才,不足以讓美國在下一輪競爭中領先。必須讓課堂變成創新沃土,校園成為創業搖籃。
早在70年代,柏麥就在史丹佛校園裡開設積體電路實驗室(IC Lab),讓學生可以自己設計製作積體電路。「等於在史丹佛裡開一個小台積電。比台積電啟動早了15年,」台揚科技創辦人、也是史丹佛校友的王華燕評價。
柏麥在任期間,史丹佛工學院大刀闊斧改革課程,讓工程系學生一邊深入電腦科學專業,一邊跨領域學習創意、創業、創新,打造「T型人才」。
結果驚人:在柏麥的擘劃領導下,電腦科學大學部現在已是史丹佛最大的大學部。聽完柏麥演講的科技部長張善政,不禁神往,「如果我還能當一次學生,我真希望能到史丹佛念電腦科學。」
柏麥怎麼改變最「硬」的工程課程,讓世界政商領導人趨之若鶩?以下是專訪與演講紀要:
未來5年,最重要的科技5大趨勢是:第一,行動科技,這改變了晶片的設計、製造,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更改變了我們的互動方式。第二,物聯網,這將是新公司與既存公司的廣大平台。第三,大數據(Big Data),這威力極強的新科技將催生新職業,像是資料科學家,但也將挑戰我們重視的安全、隱私。第四,科學將發生根本的改變。以前科學實驗總是先假設,再做實驗驗證,但現在有足夠的資料,只要善用資料,問對問題,資料將自行產生假設,這對疾病研究、新藥開發,都將產生巨大影響。第五,教育和科技結合,個人化學習將是趨勢。-
這5大趨勢下,世界演變愈來愈快,我們教育的目的也要改變。
史丹佛教育的6大改變
過去10年來,我們做了很多改變。一方面,我們讓工程變得更有趣,吸引更多學生。另一方面,我們培養學生本科之外的軟技巧,像是創意、創新、創意、溝通技巧、打造團隊等等。我用六點來說明我們過去十年的改變。
第一,重新規劃大學部課程,讓學生更有自主權。以電腦科學為例,過去,我們很強調一定學完基礎的理論課程,才能進一步選修像是機器人、自然語言、圖形處理、資料庫、分散式運算等進階的、較有趣的應用領域。但我們現在讓學生自己選擇,你可以一開始就選擇你較有興趣的應用領域,早一點浸淫在你有興趣的領域中。結果,以電腦科學為主修的學生人數,過去5年來成長3倍。
第二,舉辦各式小型的研討會、短期課程,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史丹佛,1個學院教授教導12位學生,每週定期見面討論3到4小時。在工學院,學生和教授們每週討論的話題天南地北,從太空到環境問題、科學是否能拯救人類等等。
給足機會探索自我
自去年9月,我們也開辦「大二學院」(sophomore college)。在史丹佛,你不必一進大學就選科。我們讓你在大學裡學習了1、2年後,你再選擇你的志趣。
因此,「大二學院」這種為期三週、每天兩小時的密集課程,對你發現自己對哪些專科最有興趣,很有幫助。
比方說,大二學院裡有一門課,讓學生3週內設計、動手做出飛機引擎。也有一門課「西方世界的能源」,第1週在校園上課,第2週、第3週就到懷俄明州,美國提供最多能源的州,去煤礦坑、風力發電廠、水力發電廠、碳捕捉工廠、油頁岩開採場做田野調查,也和相關官員討論。學生們在最後一堂課提出能源解決方案。
第三,讓大學生暑期加入研究計劃,提早熟悉研究生活。去年,我們讓250位工程學生,讓他們花一個夏天待在實驗室、跟著教授研究。校方付錢給學生,還付錢讓他們夏天住在宿舍。
第四,訓練T型人才。我們和設計學院合作,在科技、商業、人文價值間找出交集,開辦各式各樣的課程。設計學院的教學理念是,動手做真正的計劃,跨學科的學生在同一間教室,先找出不那麼容易被找出來的問題,失敗快一點,但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有趣的是,當你走進一間設計學院的教室,常常不知道誰在教課,我們通常有2位分屬工程領域和商業領域的教授合教,他們常常辯論,也激發學生討論。
讓學生找到夢想與熱情
舉例來說,有一次,學生們前往印度,討論如何解決印度鄉間嬰兒猝死率高居不下的難題。後來,學生們想出了電池充電的簡易嬰兒保溫箱,可以讓剛出生的嬰兒在保溫箱八到九小時,有足夠時間將嬰兒送抵城市醫院。
要知道,現在學生進大學,不再關心他們未來能賺多少錢。他們關心的是,我能解決多少的問題、多大的問題。這才是他們的動機。
第五,開設「科技企業課程」。你一定很難想像,在工學院裡面,我們竟然開設了這些課程:創意與創新、科技創業、專利法、募資管理、全球創業行銷、創業管理與財務、談判、創辦人的困境等等。
第六,鼓勵學生競賽。從來沒有一件事像「競爭」這樣,能讓人廢寢忘食、24小時工作絲毫不倦。我們鼓勵學生參加各式各樣的國際競賽,我們的學生蓋了一間太陽能屋,做電動車、機器人,參加DARPA(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挑戰賽,也參加企業營運書的競賽。
做了這些事後,我們的結果是:6年前,史丹佛大學生原本只有20%選工學院當作主修,現在有40%。我們也不想再多,要保持一個健康多元的均衡。
MIT過世的校長偉斯特(Charles Vest)曾說,是熱情、夢想、好奇心驅動學生,而不是任何課表。-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9685#sthash.z8N69kCg.dpuf
天下雜誌
【史丹佛這樣教創新】
史丹佛工學院院長柏麥在任期間,史丹佛工學院大刀闊斧改革課程,讓工程系學生一邊深入電腦科學專業,一邊跨領域學習創意、創業、創新,打造「T型人才」。
他大刀闊斧重新規劃大學部課程、給足學生機會探索自我、讓學生找到夢想與熱情。MIT過世的校長偉斯特(Charles Vest)曾說,是熱情、夢想、好奇心驅動學生,而不是任何課表。 ⋯⋯更多
史丹佛 這樣教創新-天下雜誌
從來沒有一所大學像美國史丹佛,孕育了這麼多顛覆全球的科技創新、企業領袖。
CW.COM.TW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大師講堂:史丹福如何教創新】
「沒有史丹福,就沒有矽谷。沒有矽谷,就沒有科技、資訊和
通訊革命。前紐約巿長彭博說。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方式,讓它
孕育了這麼多勇於創新及挑戰夢想的人才?
史丹福學術文教基金會特別邀請史丹褔大學人文暨科學院院長
Dr. Richard Saller來台,分享其如何領導史丹福最大的學院對
於創新教育的實踐「頂尖的教育,不僅僅注重其教學的內容,
亦注重其內容被傳授的方式」;同時也請到史丹福校友台積電
張忠謀董事長與Dr. Richard Saller對談,並由臺灣大學文學院
陳弱水院長擔任主持人,探討高等教育的定位,以及其創新的
發展,為臺灣的教育多些未來方向。
Art & Art History‧Classics‧Comparative Literature‧Linguistics‧Music Philosophy‧Religious Studies‧Stanford Live‧Applied Physics‧Biology‧Chemistry
1.演講 :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the Humanities: Stanford Curricular Initiatives
主講人:美國史丹褔大學人文暨科學院院長 Dr. Richard Saller
2. 大師相對論(Thoughts on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與談人:台積電 張忠謀 董事長
美國史丹褔大學人文暨科學院院長Dr. Richard Saller
主持人:臺灣大學文學院 陳弱水 院長
時間:2015/5/30 星期六 上午10點-12點
地點:博雅館101、102教室
報名網址:http://ppt.cc/vYzo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史丹福學術文教基金會、國立臺灣大學
協辦單位:史丹福大學在台校友會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理想、創造性和東海大學〉(1971) By 練馬可教授(Mark Thelin 1933-2014)
時近期末,這學期的「人文三缺一」也來到最後一場。
在「大學」和「創造性」兩個主題的穿插閱讀中,透過交換彼此想法,摸索著我們所面對的大學。聽聽大家對這十二週的看法前,我們要翻開最後一篇文本。
在「大學」和「創造性」兩個主題的穿插閱讀中,透過交換彼此想法,摸索著我們所面對的大學。聽聽大家對這十二週的看法前,我們要翻開最後一篇文本。
2013年秋天,練馬可老師在路思義教堂五十週年,回到他奉獻一生的地方,看著東海大學如何因應時代變遷所帶來的挑戰。
事實上,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初期,東海也正面臨社會轉變而致的一些困難。當時,練老師先後曾以「理想、創造性和東海大學」發表過兩次演說,談論當時及以後的東海。
或許,我們可以在這篇四十四年前的講稿中,聊聊現在和以後的東海。
事實上,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初期,東海也正面臨社會轉變而致的一些困難。當時,練老師先後曾以「理想、創造性和東海大學」發表過兩次演說,談論當時及以後的東海。
或許,我們可以在這篇四十四年前的講稿中,聊聊現在和以後的東海。
[參與者請務必先讀過讀本]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Peter Gay "現代主義" (Modernism) 2010/《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
2015.5.26 台灣談 "現代主義"比較成氣候的,只在文學界,因為其成果容易有目共睹嗎?
*****
這次讀書會, hc"中途"想, 應該採取新方式。 譬如說, 先將討論用書送給有意參加者 (研讀,先準備)。
所以事先送胡小姐 (卡洛)--她來向名譯家梁先生致意,謝謝他多年來以高質量的作品讓我們大飽眼福 (特別致贈兩"袋"高級茶葉)。
熊維強夫婦當天他們送餅,可當餐點。 Lisa 有參加了Scherkenbach 太太等人的英文作品讀書會,所以多發言。
梁先生的引言,很中肯,有備而來。 他特別贈送本月(第291期(2010.1))的 《文訊: 跨越譯世界》─翻譯文學的繁花盛景。
說到這,胡小姐說,梁先生翻譯思想類的作品會更精彩。
我們還有陳忠信先生參與。他告訴我們,他最近在 ishare/i---等網站download ,成果頗豐 ....梁先解釋Modernism與主體性, 陳兄說 (會後) ,"這在西方哲學史上沒完沒了 .....海德格....
他只要帶來許教授和東海的一些信息。 我們到晚上八點半才散會。
新春讀書會
(受邀者)贈 :Peter Gay "現代主義" (Modernism) 梁永安譯
2010年 1月17日(週日) 1200-1400
歡迎蒞臨華人戴明學院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電話:(02) 23650127
*****
中文有索引,定價 550元。Abe 先生在唐山買到的是"現代主義"《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 兩書。 package deal, 不二價550。
----
Dear HC:
我要報名參加1/17的讀書會,很想念去年的漢寶德先生傳記的讀書會。
謝謝您
卡洛
---
了解 ,謝謝。 今年的新書中,並沒將那次討論收入。 以後再說, 很謝謝妳。
*****
******
初讀《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
學術出版] 《現代主義‧當代臺灣:文學典範的軌跡》出版訊息 |
美國德州大學亞洲研究學系及比較文學研究所張誦聖教授長期投入 |
2015/04/23(四)走向現代化的鏡子:記王潤華教授、黃郁蘭教授「亞洲共同體的中文文學共同傳統、多元性與獨特性——以亞洲世界的魯迅為例」演講
2015/05/07(四)流變之「線」:記張小虹教授「東亞時尚現代性」演講
網頁連結 : http://ts.ntu.edu.tw/activity/super_pages.php?ID=activity5&Sn=75
----
-----
Jenny Sabin / 引言評論人: 凌天 老師
(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系教授/ Sabin Design Studio主持人)
It is an 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 studio which investigates the intersections of architecture and science, and applies insights and theories from biology and mathematics to the design, fabrication and production of material structures. And we try to collaborate with various fields such as scientists, engineer, employ architects, designers and artists.
- Jenny Sabin Studio / 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 & Design
Sabin教授致力於以生物學與數學的理解來探索材料和結構設計的可能關係,運用運算設計、資料視覺化和數位製造進行當代建築的構築實驗與創作.她曾任教於賓州大學設計學院,為Cecil Balmond創立「非線性系統組織」(Nonlinear Systems Organisation) 設計研究團隊時的創始成員之一,開啓了當代建築「非線性思維」- 以簡單規則創造動態、不確定、複雜的空間性.Sabin目前任教於康乃爾大學建築系,以其前衛的方法學與數位設計創作作品,獲得紐約建築聯盟(Architectural League of New York)的年輕建築師獎,作品常於美國與其他各國展覽,並發表於包括Architectural Review、Mark Magazine…等知名國際設計雜誌.
我們這次一樣開放100個名額給大眾及系友
請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18378ef55500376d8fe4
----
Centre Pompidou 新增了 2 張新相片。
[Mart'di] «Le but final de toute activité plastique est la construction ! Il n’existe aucune différence essentielle entre l’artiste et l’artisan.»
Extrait du Manifeste du Bauhaus (1919), école où Vassily Kandinskyétait enseignant et Erich Dieckmann étudiant :https://www.centrepompidou.fr/id/co4rLE7/ro4g8dE/fr
Extrait du Manifeste du Bauhaus (1919), école où Vassily Kandinskyétait enseignant et Erich Dieckmann étudiant :https://www.centrepompidou.fr/id/co4rLE7/ro4g8dE/fr
-----
It is known as 'radiant city' by its fans, and by its detractors, as 'house of the crazy'.
Le Corbusier’s Unité d’Habitation is hailed as a great design but...
WWW.BBC.COM
Jenny Sabin / 引言評論人: 凌天 老師
(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系教授/ Sabin Design Studio主持人)
It is an 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 studio which investigates the intersections of architecture and science, and applies insights and theories from biology and mathematics to the design, fabrication and production of material structures. And we try to collaborate with various fields such as scientists, engineer, employ architects, designers and artists.
- Jenny Sabin Studio / 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 & Design
Sabin教授致力於以生物學與數學的理解來探索材料和結構設計的可能關係,運用運算設計、資料視覺化和數位製造進行當代建築的構築實驗與創作.她曾任教於賓州大學設計學院,為Cecil Balmond創立「非線性系統組織」(Nonlinear Systems Organisation) 設計研究團隊時的創始成員之一,開啓了當代建築「非線性思維」- 以簡單規則創造動態、不確定、複雜的空間性.Sabin目前任教於康乃爾大學建築系,以其前衛的方法學與數位設計創作作品,獲得紐約建築聯盟(Architectural League of New York)的年輕建築師獎,作品常於美國與其他各國展覽,並發表於包括Architectural Review、Mark Magazine…等知名國際設計雜誌.
我們這次一樣開放100個名額給大眾及系友
請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18378ef55500376d8fe4
*****
這次讀書會, hc"中途"想, 應該採取新方式。 譬如說, 先將討論用書送給有意參加者 (研讀,先準備)。
所以事先送胡小姐 (卡洛)--她來向名譯家梁先生致意,謝謝他多年來以高質量的作品讓我們大飽眼福 (特別致贈兩"袋"高級茶葉)。
熊維強夫婦當天他們送餅,可當餐點。 Lisa 有參加了Scherkenbach 太太等人的英文作品讀書會,所以多發言。
梁先生的引言,很中肯,有備而來。 他特別贈送本月(第291期(2010.1))的 《文訊: 跨越譯世界》─翻譯文學的繁花盛景。
說到這,胡小姐說,梁先生翻譯思想類的作品會更精彩。
我們還有陳忠信先生參與。他告訴我們,他最近在 ishare/i---等網站download ,成果頗豐 ....梁先解釋Modernism與主體性, 陳兄說 (會後) ,"這在西方哲學史上沒完沒了 .....海德格....
他只要帶來許教授和東海的一些信息。 我們到晚上八點半才散會。
新春讀書會
(受邀者)贈 :Peter Gay "現代主義" (Modernism) 梁永安譯
2010年 1月17日(週日) 1200-1400
歡迎蒞臨華人戴明學院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電話:(02) 23650127
*****
中文有索引,定價 550元。Abe 先生在唐山買到的是"現代主義"《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 兩書。 package deal, 不二價550。
----
Dear HC:
我要報名參加1/17的讀書會,很想念去年的漢寶德先生傳記的讀書會。
謝謝您
卡洛
---
了解 ,謝謝。 今年的新書中,並沒將那次討論收入。 以後再說, 很謝謝妳。
*****
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 From Baudelaire to Beckett and Beyond.
總圖B1指定參考書區 | 英文史學名著選讀(AH-8) | 2816583 | 限館內閱覽 |
主要作者 | Gay, Peter, 1923- |
書名/作者 | Modernism : the lure of heresy : from Baudelaire to Beckett and beyond / Peter Gay |
出版項 | New York : W.W. Norton, c 2008 |
******
初讀《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
2006-02-17
【美】彼得·蓋伊著『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劉森堯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6,定價: 18.00 元
「狄更斯、福樓拜、湯瑪斯·曼是讀者熟悉的現實主義小說家, 但他們真的是在"寫實"嗎?在歷史學家看來,真相遠非如此簡單。 美國文化史家彼得·蓋伊認為,這幾位 19 世紀的偉大作家都具有一種共同的特性: 對他們各自的社會憤世嫉俗。狄更斯在作品中所展現的, 與其說是個歷史學家,倒不如說是個宣傳家,在他的《荒涼屋》 一書中,英國司法以及整體社會改革的必要性被嚴重誇大了。在《 包法利夫人》中,福樓拜憑藉其令人目眩神移的獨特風格, 施展了他對當時法國中產階級社會的報復。至於湯瑪斯·曼,他在《 布登勃洛克一家》裡,為讀者勾勒出的幾乎就是一幅諷刺漫畫: 一個正在式微的高傲中產階級的文化。」
【談小說的書由學外文的來翻譯就一定比較好嗎?以《 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為例。】
[ 原書名:SAVAGE REPRISALS : Bleak House, Madame Bovary, Buddenbrooks 〈by Gay, Peter〉 ]
台灣版:彼得‧蓋伊 /著 《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 Savage Reprisals: Bleak House, Ma dame Bovary, Buddenbrooks (2002))劉森堯譯,台北:立緒, 2004年
日本版: 小説から歴史へ―ディケンズ、フロベール、トーマス・マン
金子 幸男【訳】,東京:岩波書店 (2004-09-28出版)
-------
台灣版和日本版都未將原書名: SAVAGE REPRISALS翻譯出來,也沒解釋原題目之意思— 其實在第一、二、三章之內文都舉出各作家之「怒」之創作之「 報復」意圖。介紹文中談到「細緻之報復」,可是不敢用, 所以各取書名之別名。這方面,日本較老實,台灣版花招 ---如果硬要讓 Peter Gay說教,實際五堂「課」,因為「序曲」和「結語」都自成一「 課」。還有未翻譯的參考資料來源和索引。
彼得‧蓋伊的著作都值得一讀。不過劉森堯先生的譯文雖然通順, 有問題的可能百處以上。(我是在 http://www.amazon.com/gp/ reader/0393325091/002-7097857- 0210450?
)讀和用字 search-inside--尤其「序曲」和「結語」 問題可能特別多,因為它們牽涉到「歷史 - 科學- 哲學……」等學問。台北立緒出版社的翻譯品質很不穩定, 因人而異。
我舉些有問題之例子:篇章名翻譯就有問題。
日本沒問題:
1章 怒れるアナーキスト ―『荒涼館』におけるチャールズ・ディケンズ
2章 恐怖症に挑む解剖学者 ―『ボヴァリー夫人』におけるギュスターヴ・フロベール
3章 反抗的な名門市民― 『ブッデンブローク家の人 々 』におけるトーマス・マン
台灣本副標題分別為:
2章 恐怖症に挑む解剖学者 ―『ボヴァリー夫人』におけるギュスターヴ・フロベール
3章 反抗的な名門市民― 『ブッデンブローク家の人 々 』におけるトーマス・マン
台灣本副標題分別為:
狄更斯的《荒涼屋》、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湯馬斯曼的《 布頓柏魯克世家》
用「的」翻譯「 in」是錯誤的,因為原文為Charles Dickens in Bleak House 等等。
雖然改成類似『巴金在巴黎』的『狄更斯在《荒涼屋》』有點奇, 但是習慣就好,因為大作家們作品多,其時間之跨度長, 投入每部作品的「心」「力」都可能不同 ….
-----
翻譯為免加注結果弄成另外意思
「從柏拉圖的時代以至十九世紀初瑞士的教育改革者斐 …….的時代」其中educators 漏掉,意思差多(p.13)
"... the Victorians; it had been no news to the ancient Greeks and to educators in the centuries from Plato to Pestalozzi. A hundred years before Freud made a theory of it, Wordsworth had famously proclaimed that the Child is father of ..."
---
第 34頁:「這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對於柯魯克突然暴斃的描寫, 這是一個畏瑣而卑鄙的專收破爛的小商人, 有一天他突然倒斃在他的那堆破爛當中, 這個特別的死亡方式未必能夠贏得讀者一掬同情之淚 ……」( . But none of these can rival the sudden exit of Krook, the coarse, mean- spirited owner of a wretched junkshop, who shuffles off his mortal coil by collapsing into dust. This particular death did not play on the reading public's love of a good cry but on its credulousness. Krook's end, Dickens expected his vast readership to believe, was." )
我自己學了英文: shuffles off his mortal coil 典出『哈姆雷特』,表示一命嗚呼。
對於將 coarse, mean- spirited owner of a wretched junkshop翻譯成「一個畏瑣而卑鄙的專收破爛的小商人」 不滿意。 Junkshop日文解釋「(安物の)古物商」, 不知道是否真為「破爛的東西」,其修飾詞 wretched翻譯成什麼? Krook 是否真的死在破爛中(這是原文沒的)?
對於coarse和 mean-spirited 的翻譯也不解?
對於coarse和 mean-spirited 的翻譯也不解?
「未必能夠贏得讀者一掬同情之淚」?
------
翻譯經常不理會原文的句號,將數句聯成一句。
許多名詞完全直譯、不加注,可能讓讀者不知所云。譬如說,第 36頁的heart of hold 和 Newgate novel(「新門小說」)【案:我印象中這是監獄之所在】。
---
以下關於 paradigm shifts之句有數處錯:翻譯成「 他的圖例變動理論曾被相對論者評為不適」( p.207 )
Even Thomas Kuhn, probably the twentieth century's most influential historian and philosopher of science, whose brave talk of paradigm shifts has been misappropriated by relativists, maintained that the external world is real, neither constructed nor invented.
其他哲學術語如什麼「理想主義」(案:通常稱為「唯心觀」? p.205)
----
They have nothing in common except their severity with the devotees of Clio. The first holds that novelists and poets reach higher-which is to say deeper-truths, truths that historians, pedestrian, document- ridden fact grubbers that they are, can never even approach.
翻譯:「 這兩個方法除了一樣對史詩與歷史女神克萊歐特別熱衷之外, 並無共同之處 ……….」【p.206 】
「史詩」不之來自何處?「特別熱衷」應為「特別熱衷者(們)」( devotees);原文 severities with (嚴厲待之)漏譯…….
----
漏譯: multiple(p.210 )
The delightful stories a historian can tell, in Simon Schama's words, "dissolve the certainty of events into the multiple possibilities of alternative narrations." Such cheerfulness runs counter to the ..."
誤會:不知道為什麼 "Objectivity is not neutrality." 翻譯為「客關性並不等於公正性」( p.215)
The American his- torian Thomas L. Haskell has put it trenchantly: "Objectivity is not neutrality." In fact, in the right hands, a certain way of look- ing ..."
翻譯成:「一般人會發生的對於一場戰役的錯誤觀念」( p.217)
Fabrice erring about the battlefield of Waterloo in Stendhal's La Chartreuse de Parme unfolds a confusing, almost incomprehensible scene of battle, typical of most battles; but it is through Fabrice's consciousness that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