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Peter Gay "現代主義" (Modernism) 2010/《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

2015.5.26 台灣談 "現代主義"比較成氣候的,只在文學界,因為其成果容易有目共睹嗎?

學術出版] 《現代主義‧當代臺灣:文學典範的軌跡》出版訊息
         美國德州大學亞洲研究學系及比較文學研究所張誦聖教授長期投入臺灣文學研究,尤其深耕於現代主義範疇,20154月由聯經出版社出版其第二本中文專著《現代主義‧當代臺灣:文學典範的軌跡》,該書以臺灣現代主義小說為主軸,擴及臺灣文學/文化場域之發展,系統性地討論現代主義理論之應用與變貌。

2015/04/23(四)走向現代化的鏡子:記王潤華教授、黃郁蘭教授「亞洲共同體的中文文學共同傳統、多元性與獨特性——以亞洲世界的魯迅為例」演講

2015/05/07(四)流變之「線」:記張小虹教授「東亞時尚現代性」演講
網頁連結 : http://ts.ntu.edu.tw/activity/super_pages.php?ID=activity5&Sn=75

----

[Mart'di] «Le but final de toute activité plastique est la construction ! Il n’existe aucune différence essentielle entre l’artiste et l’artisan.»
Extrait du Manifeste du Bauhaus (1919), école où Vassily Kandinskyétait enseignant et Erich Dieckmann étudiant :https://www.centrepompidou.fr/id/co4rLE7/ro4g8dE/fr


-----
It is known as 'radiant city' by its fans, and by its detractors, as 'house of the crazy'.


Le Corbusier’s Unité d’Habitation is hailed as a great design but...
WWW.BBC.COM


Jenny Sabin / 引言評論人: 凌天 老師
(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系教授/ Sabin Design Studio主持人)
It is an 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 studio which investigates the intersections of architecture and science, and applies insights and theories from biology and mathematics to the design, fabrication and production of material structures. And we try to collaborate with various fields such as scientists, engineer, employ architects, designers and artists.
- Jenny Sabin Studio / 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 & Design
Sabin教授致力於以生物學與數學的理解來探索材料和結構設計的可能關係,運用運算設計、資料視覺化和數位製造進行當代建築的構築實驗與創作.她曾任教於賓州大學設計學院,為Cecil Balmond創立「非線性系統組織」(Nonlinear Systems Organisation) 設計研究團隊時的創始成員之一,開啓了當代建築「非線性思維」- 以簡單規則創造動態、不確定、複雜的空間性.Sabin目前任教於康乃爾大學建築系,以其前衛的方法學與數位設計創作作品,獲得紐約建築聯盟(Architectural League of New York)的年輕建築師獎,作品常於美國與其他各國展覽,並發表於包括Architectural Review、Mark Magazine…等知名國際設計雜誌.
我們這次一樣開放100個名額給大眾及系友
請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18378ef55500376d8fe4


*****

這次讀書會,   hc"中途"想,  應該採取新方式。 譬如說, 先將討論用書送給有意參加者 (研讀,先準備)。
所以事先送胡小姐 (卡洛)--她來向名譯家梁先生致意,謝謝他多年來以高質量的作品讓我們大飽眼福 (特別致贈兩"袋"高級茶葉)。
熊維強夫婦當天他們送餅,可當餐點。 Lisa 有參加了Scherkenbach 太太等人的英文作品讀書會,所以多發言。
梁先生的引言,很中肯,有備而來。  他特別贈送本月(第291期(2010.1))的 《文訊: 跨越譯世界》─翻譯文學的繁花盛景。

說到這,胡小姐說,梁先生翻譯思想類的作品會更精彩。

我們還有陳忠信先生參與。他告訴我們,他最近在 ishare/i---等網站download ,成果頗豐 ....梁先解釋Modernism與主體性, 陳兄說 (會後) ,"這在西方哲學史上沒完沒了 .....海德格....
他只要帶來許教授和東海的一些信息。 我們到晚上八點半才散會。





新春讀書會

(受邀者)贈 :Peter Gay "現代主義" (Modernism) 梁永安譯

2010年 1月17日(週日) 1200-1400
歡迎蒞臨華人戴明學院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電話:(02) 23650127

*****
中文有索引,定價 550元。Abe 先生在唐山買到的是"現代主義"《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 兩書。 package deal, 不二價550。
----
Dear HC:

我要報名參加1/17的讀書會,很想念去年的漢寶德先生傳記的讀書會。
謝謝您

卡洛
---
了解 ,謝謝。 今年的新書中,並沒將那次討論收入。 以後再說, 很謝謝妳。
*****

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 From Baudelaire to Beckett and Beyond.


總圖B1指定參考書區 英文史學名著選讀(AH-8) 2816583 限館內閱覽
主要作者 Gay, Peter, 1923-
書名/作者 Modernism : the lure of heresy : from Baudelaire to Beckett and beyond / Peter Gay
出版項 New York : W.W. Norton, c 2008


******
初讀《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


2006-02-17
【美】彼得·蓋伊著『歷史小說』劉森堯譯,北京大出版社出版, 2006,定價: 18.00
「狄更斯、福樓拜、湯瑪斯·曼是讀者熟悉現實主義小說但他們真是在"寫實"嗎?在歷史看來,真相遠非如此簡單。美國文化史彼得·蓋伊認為,這幾位 19 世紀偉大作都具有一種共同特性:對他們各自社會憤世嫉俗。狄更斯在作品中所展現與其說是個歷史,倒不如說是個宣傳,在他《荒涼屋》一書中,英國司法以及整體社會改革必要性被嚴重誇大了。在《包法利夫人》中,福樓拜憑藉其令人目眩神移獨特風格,施展了他對當時法國中產階級社會報復。至於湯瑪斯·曼,他在《布登勃洛克一》裡,為讀者勾勒出幾乎就是一幅諷刺漫畫:一個正在式微高傲中產階級文化。」
【談小說書由外文來翻譯就一定比較好嗎?以《歷史小說》為例。】
[ 原書名:SAVAGE REPRISALS : Bleak House, Madame Bovary, Buddenbrooks by Gay, Peter ]
台灣版:彼得‧蓋伊 / 歷史小說》( Savage Reprisals: Bleak House, Ma dame Bovary, Buddenbrooks 2002))劉森堯譯,台北:立緒, 2004
日本版: 小説から歴史へディケンズ、フロベール、トーマス・マン
金子 幸男【訳】,東京:岩波書店 (2004-09-28出版)
-------
台灣版和日本版都未將原書名: SAVAGE REPRISALS翻譯出來,也沒解釋原題目之意思 其實在第一、二、章之內文都舉出各作之「怒」之創作之「報復」意圖。介紹文中談到「細緻之報復」,可是不敢用,所以各取書名之別名。這方面,日本較老實,台灣版花招 ---如果硬要讓 Peter Gay說教,實際五」,因為「序曲」和「結語」都自成一「」。還有未翻譯參考資料來源和索引。
彼得‧蓋伊著作都值得一讀。不過劉森堯先生譯文雖然通順,有問題可能百處以上。(我是在 http://www.amazon.com/gp/reader/0393325091/002-7097857-0210450?
)讀和用字 search-inside--尤其「序曲」和「結語」問題可能特別多,因為它們牽涉到「歷史 - -……」等問。台北立緒出版社翻譯品質很不穩定,因人而異。
我舉些有問題之例子:篇章名翻譯就有問題。
日本沒問題:
1章 怒れるアナーキスト『荒涼館』におけるチャールズ・ディケンズ
2章 恐怖症に挑む解剖学者 『ボヴァリー夫人』におけるギュスターヴ・フロベール
3章 反抗な名門市民 『ブッデンブロークの人 々 』におけるトーマス・マン
台灣本副標題分別為:
狄更斯《荒涼屋》、福樓拜《包法利夫人》、湯馬斯曼布頓柏魯克世
用「」翻譯「 in」是錯誤,因為原文為Charles Dickens in Bleak House 等等。
雖然改成類似『巴金在巴黎』『狄更斯在《荒涼屋》』有點奇,但是習慣就好,因為大作們作品多,其時間之跨度長,投入每部作品「心」「力」都可能不同 ….
-----
翻譯為免加注結果弄成另外意思
「從柏拉圖時代以至十九世紀初瑞士教育改革者斐 …….時代」其中educators 漏掉,意思差多(p.13
"... the Victorians; it had been no news to the ancient Greeks and to educators in the centuries from Plato to Pestalozzi. A hundred years before Freud made a theory of it, Wordsworth had famously proclaimed that the Child is father of ..."
---
34頁:「這其中最精彩莫過於對於柯魯克突然暴斃描寫,這是一個畏瑣而卑鄙專收破爛小商人,有一天他突然倒斃在他那堆破爛當中,這個特別死亡方式未必能夠贏得讀者一掬同情之淚 ……」( . But none of these can rival the sudden exit of Krook, the coarse, mean- spirited owner of a wretched junkshop, who shuffles off his mortal coil by collapsing into dust. This particular death did not play on the reading public's love of a good cry but on its credulousness. Krook's end, Dickens expected his vast readership to believe, was."
我自己了英文: shuffles off his mortal coil 典出『哈姆雷特』,表示一命嗚呼。
對於將 coarse, mean- spirited owner of a wretched junkshop翻譯成「一個畏瑣而卑鄙專收破爛小商人」不滿意。 Junkshop日文解釋「(安物の)古物商」,不知道是否真為「破爛東西」,其修飾詞 wretched翻譯成什麼? Krook 是否真死在破爛中(這是原文沒)?
對於coarse mean-spirited 翻譯也不解?
「未必能夠贏得讀者一掬同情之淚」?
------
翻譯經常不理會原文句號,將數句聯成一句。
許多名詞完全直譯、不加注,可能讓讀者不知所云。譬如說,第 36heart of hold Newgate novel(「新門小說」)【案:我印象中這是監獄之所在】。
---
以下關於 paradigm shifts之句有數處錯:翻譯成「圖例變動理論曾被相對論者評為不適」( p.207
Even Thomas Kuhn, probably the twentieth century's most influential historian and philosopher of science, whose brave talk of paradigm shifts has been misappropriated by relativists, maintained that the external world is real, neither constructed nor invented.
其他哲術語如什麼「理想主義」(案:通常稱為「唯心觀」? p.205
----
They have nothing in common except their severity with the devotees of Clio. The first holds that novelists and poets reach higher-which is to say deeper-truths, truths that historians, pedestrian, document- ridden fact grubbers that they are, can never even approach.
翻譯:「這兩個方法除了一樣對史詩與歷史女神克萊歐特別熱衷之外,並無共同之處 ……….」【p.206
「史詩」不之來自何處?「特別熱衷」應為「特別熱衷者(們)」( devotees);原文 severities with (嚴厲待之)漏譯…….
----
漏譯: multiplep.210
The delightful stories a historian can tell, in Simon Schama's words, "dissolve the certainty of events into the multiple possibilities of alternative narrations." Such cheerfulness runs counter to the ..."
誤會:不知道為什麼 "Objectivity is not neutrality." 翻譯為「客關性並不等於公正性」( p.215
The American his- torian Thomas L. Haskell has put it trenchantly: "Objectivity is not neutrality." In fact, in the right hands, a certain way of look- ing ..."
翻譯成:「一般人會發生對於一場戰役錯誤觀念」( p.217
Fabrice erring about the battlefield of Waterloo in Stendhal's La Chartreuse de Parme unfolds a confusing, almost incomprehensible scene of battle, typical of most battles; but it is through Fabrice's consciousness that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