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 McEwan. (born 21 June 1948) 深知歷史並非完美的評判者What We Can Know (“第二次不朽晚宴”2025新書《我們能知道什麼》中暢想了22世紀)
淵博 (The Profound Systems)或 互動(Interactions)
--刊名待選定《》,計畫2024年7月 創刊,內容可從文章大區塊看出來:《人傑地靈》(PERSONS AND PLACES):台灣,美國,日本,香港/中國......。 朋友們(Mutual Friends) 。 東海到士林。書,作家,出版社。讀世界名人。 blogs 與 YouTube 報導與更新。 多彩的活動報導與廣告。多人的回憶錄。
勇敢寫草稿
淵博 (The Profound Systems)或 互動(Interactions)--刊名待選定,計畫2024年7月 創刊,內容可從文章大區塊看出來:
《人傑地靈》(PERSONS AND PLACES):台灣,美國,日本,香港/中國......。
朋友們(Mutual Friends) 。
東海到士林。書,作家,出版社。
讀世界名人。
blogs 與 YouTube 報導與更新。
多彩的活動報導與廣告。
多人的回憶錄。
感動(100):
胡適與日本禪學學者之交流 (2016,漢清講堂129),偏重 鈴木大拙 (D. T. Suzuki 1870~1966) 《鈴木大拙展 Life=Zen=Art .....》談一首古詩, 寓言 "品質金三角 (The tree corners of quality By W. Edwards Deming)《轉危為安》(1986)" : 鐘聲;撞木/鈴舌;詩 ( 1985~2024.1 的了解 (古印度/中國/日本 ;美國 戴明博士等。荷蘭: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高羅佩:其人其書》:"晚間的山嵐") (2023)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198520241.htm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722541146519562
琴棋書畫琴棋書畫
、胡適;鈴木大拙展 Life=Zen=Art ,世界是我家...... ):
靜嘉堂百選 = 100 Seikado masterpieces ;明治天皇 : 睦仁和他的時代, 1852-1912 / 唐納德.基恩著
妙,玅. 玅用。 O wonderful, wonderful, and most wonderful wonderful!
展
青木正儿《中國近世戲曲史》《中华名物考》《琴棋書畫》《金冬心的藝術》試問有錢百萬河東客,可買松陰六月涼?
https://aat.teldap.tw › AATFullDisplay
各種不同開口鈴中的金屬或木製舌狀物,透過敲打樂器側面的方式發出聲音,通常外型為棒狀、球狀或丸狀,繫於繩索上。 詞彙:. 鈴舌
那古老的年代,有覺者在蓮花舌燦;
有耶穌在革命
今天,我們有部太陽花經,
1957年第10屆臺大醫學院畢業生的贈(傅)鐘,訴說
一首東方古詩(古印度,中國,日本) ︰〔大意〕
是鐘在響呢?
還是撞木在響呢?
或者鐘及撞木互撞的齊鳴呢?
昨天一位香港朋友引大家討論:
【蘇東坡琴詩】
萬事萬物皆由緣而起。所謂緣,就是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 《楞嚴經》說:“譬如琴瑟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這段話的本義是說,一個人要想獲得開悟的話,需要兩個條件,第一是自心清淨,第二是導師的指點。這兩個條件合在一起,才有開悟的可能。蘇軾《琴詩》就化用了這段經文的意思,表達了對聲音緣起的體會:
第一部分第28節:五超越一切的不二法門(2)
若言弦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詩的意思說,僅有琴弦不能發聲,僅有指頭也不能發聲,琴聲產生於手指與琴弦的相互作用之中。
韋應物《聽嘉陵江水寄深上人》也說:“水性自云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表達了同樣的禪悟體驗:水和石頭本來都是安靜的,由於地勢有高有下,江水沖激到石頭上,這樣才有了聲音。如果水和石頭之間沒有因緣的合成,那麼水聲就不能產生。世上萬事萬物,莫不如此。
我說有點懷疑是東坡的詩,因為我相信這些"共鳴"的東西,很可能是古代印度、中、日、韓都在傳的。一個例子是Dr. Deming 的書:
有一首日本古詩說(4)︰
是鐘在響呢?
還是撞木在響呢?
或者鐘及撞木兩者齊響呢?
後來我在世傳的歐陽修全集找到它-----不過我還懷疑它是附會。所以可能可以歸為
一首東方古詩(古印度,中國,日本) .....
這問題相對簡單,Ken 引的方廣錩:《般若心經》——佛教發展中的文化匯流之又一例證 才麻煩,雖然我懷疑這在日本文獻,可能一世紀前就開始討論.....
11月27日
一休禪師
(明徳5.1.1—文明13.11.21∕西元1394.2.1—1481.12.12)
日本室町時代的僧侶、歌人與書畫家。屬於禪宗的臨濟宗。曾受天皇詔令,擔任京都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才華洋溢,精擅書畫、漢詩以及狂歌。雖已入空門,但行為離經叛道,被視為奇僧。
往昔起道心之人會入寺修行,現今則皆離去也。乍看便知道那些和尚多無知識,輕蔑坐禪、不用心思,僅重視道具,實無異於身著袈裟之在家眾(俗人)。雖穿袈裟,其衣如繩縛身,袈裟似鐵鎚(撞木),觀之如撞其身而煩其心。
身披袈裟譯注衣,望若今朝常懷恩,他力本願心。
(譯注:「袈裟」與「今朝」的日語發音同為kesa,類比引喻)
Jimmy Carter
Jimmy Carter (1924-2024)
Holding the Carter Carved a New Mold for Ex-Presidents
Jimmy Carter redefined the American post-presidency, leaving a lasting imprint through his work overseas, particularly in the realm of public health.
卡特擁有“公民頭銜‘Title of Citizen’ ),為"卸任總統"打造新模式吉米·卡特重新定義了美國卸任總統的腳色。他透過在海外的工作,特別是在公共衛生領域,留下了持久的印記。
年度難忘的聚會,曹永洋,陳文發,懷恩堂花園,照相,唐山書店,之後,林皎碧說,地方出二詩人,NHK 專題0526~0527 2024 一首石川啄木的詩看日本,翻讀岩手医学専門学校1935 的畢業紀念冊內,採用石川的詩歌,可能四處/四首.....
2024年難忘的人與讀物:曹賜固| 《日本短篇小說傑作選.走過來時路》,頁1~10。夏目漱石〈 文鳥〉,頁53~58‧
幾年前討論過此書川端康成的小說〈並木〉(翻譯成〈街樹〉),頁92~107
曹賜固|先生是曹永洋的父親,著作/翻譯:《八芝蘭天玉齋隨筆》、《日本短篇小說傑作選》、橫溝正史《獄門島》。
這本小說集,幾年前討論過此書川端康成的小說〈並木〉(翻譯成〈街樹〉),頁92~107。2024年,還有論文探討書中的馬伕的心理分析和愛情觀。
其實,在2023年我的簡介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時,這樣寫:
曹老師父親1935 年 的《岩手医学専門学校(Iwate Medical College)畢業紀念冊》內,採用石川的詩歌,可能四處/四首,見面時由林皎碧解說翻譯。
介紹曹賜固先生:
…..日本一對活躍文壇 的夫婦,三浦朱門和曾野綾子。三浦在受訪中提及:
「閱讀在日 本很受重視⋯⋯法國作家沙特三部曲之一《到自由之路》在法國 僅售出五千冊,而在日本暢銷五萬多本。新潮文庫出版《沙特自 傳》較諸中國簡體字版《文字生涯》更提早 20 年。」
曾野綾子的書,台灣翻譯至少半打,他的先生三浦朱門同樣的文化人 (文化部長,是否為首任,待查)、作家,還跟李登輝先生有交往。在《日本短篇小說傑作選》中,收入他的名作:冥府山水圖,頁169~187.
曹賜固寫〈走過來時路〉時,89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回憶錄 (對於電影和文學的喜好,內容上,父子很相似)。
在日本九年的苦讀,"啃讀德文和繁重的醫學課程,個中艱難不是用筆墨所能言喻....."
我們引用數段:
......史懷哲在自傳的偉生所寫的幾句話最得我心:"我用安靜和謙虛的心情,等待著未來的日子。不論在工作和受苦,我們的責任總是在保持力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如已經爭取到和平的境地。"
士林是我的魂夢之鄉。對我而言,這是地老天荒生死不渝的聖地。......沉潛深厚的大地,保持了樸實敦厚的面目。......我渴望自己永遠懷著感激,童稚的情懷,在人生的海邊,揀拾幾個美麗的貝殼,懷著善心和愛心去關懷比我們更不性的人。....." (1991年1月12日)
夏目漱石的〈 文鳥〉是短篇小說,為說明他的"用情",我指引兩小段:
.....她當藝妓時,我曾經從二樓裡拿來小手鏡,對著她的臉反射春天的光線,而感到樂趣。她抬起泛紅的臉,用纖纖玉手遮著前額,感覺奇異眨眨眼睛。她那時的心情也許跟現在的文鳥一樣。
昔むかし美しい女を知っていた。この女が机に凭もたれて何か考えているところを、後うしろから、そっと行って、紫の帯上おびあげの房ふさになった先を、長く垂らして、頸筋くびすじの細いあたりを、上から撫なで廻まわしたら、女はものう気げに後を向いた。その時女の眉まゆは心持八の字に寄っていた。それで眼尻と口元には笑が萌きざしていた。同時に恰好かっこうの好い頸を肩まですくめていた。文鳥が自分を見た時、自分はふとこの女の事を思い出した。この女は今嫁に行った。自分が紫の帯上でいたずらをしたのは縁談のきまった二三日後あとである。
我穿著庭院木屐,踩碎日影早霜,走近一看,木板牌子上寫著:不可登上這土墩。女兒的字跡。
庭下駄にわげたを穿はいて、日影の霜しもを踏ふみ砕くだいて、近づいて見ると、公札の表には、この土手登るべからずとあった。筆子ふでこの手蹟である。
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0148/files/753_42587.html
盛岡市(盛岡市)是位於日本北部東北部地區的岩手縣的首都城市。截至 2023 年 8 月 1 日,該市的人口估計為 132,719 戶,283,981 人,[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320 人(830 人/平方英里)。該市總面積為 886.47 平方公里(342.27 平方英里)。
居住
日本各地烹調 - 盛岡:野生時令食材的藝術
與廚師一起用餐
渡邊主廚造訪岩手縣首府盛岡市,這裡是天然山食材的寶庫。當地廚師為您呈現岩手縣當天提供的美食。
市場
禦子田早市:盛岡的廚房
日本放送協會
https://www3.nhk.or.jp › 演出 › 視頻
盛岡當地市場 nhk 來自 www3.nhk.or.jp
3 天前 — 禦幸田早市近 50 年來一直被稱為「盛岡的廚房」。但溫暖人心的不僅是新鮮農產品...
盛岡:慢活,獨立精神 - 日本之旅
日本放送協會
https://www3.nhk.or.jp › ... › 影片 › 日本之旅
盛岡當地市場 nhk 來自 www3.nhk.or.jp
2024 年 3 月 20 日 — 這個綽號為「盛岡廚房」的熱門街頭市場每年營業 300 多天,每天早上 5 點開門。使用權。為了達到...
騎乘第一站
岩手醫科大學
Jimmy Carter, on Death ;曹永洋編《死的況味》《死》
“I found I was absolutely, completely at ease about death.”
“I’m going to live again.”
“我發現我對死亡絕對、完全放心。” “我還要再活一次。”
據許多認識他的人以及許多僅透過他的遺產與他有聯繫的人說,他的去世給世界、他的社區和他的家庭帶來了空虛。儘管如此,普萊恩斯的許多人也相信他的死不是結束,而是向他記得牧師所宣講的永生的過渡。
他也這麼認為。
His death created a void in the world, in his community, in his family, according to many who knew him and many others connected to him only through his legacy. Despite that, many in Plains also believed that his death was not an end but a transition to the eternal life that he remembered the pastor preaching about.
That’s what he believed, too.
Jimmy Carter, on Death
By Rick Rojas Dec. 31, 2024
他還留下了一些東西:在一個以死亡為話題的文化中,死亡常常被視為禁忌,並籠罩在恐懼的氣氛中,他多年來通過寫作、公眾評論和主日學校課程,積累了一系列觀察結果,這些觀察結果相當於對結局的坦誠、清晰、不斷發展的探索。
他在書中描寫了死亡——他寫的書比其他美國總統都多。他在演講和與朋友的通信中討論了這個問題。
這些觀察是他基督教信仰的產物。他的觀點也源於經驗,對死亡的熟悉來自於看到他的許多最親密的家庭成員,包括他所有的弟弟妹妹,都在他之前死去。
他的觀點也受到他自己年事已高的影響。他描述了不可避免的迫在眉睫的感覺,以及堆積如山的健康挑戰,包括已經擴散到大腦的癌症。
2019 年的那天早上,他在主日學說,在2015 年被診斷出癌症後,他認為自己不會活多久。 。他又活了九年。
He wrote about death in books — and he wrote more books than any other American president. He discussed it in speeches and in correspondence with friends.
Those observations were a product of his Christian faith. His perspective also grew out of experience, a fluency with death that came from seeing many of his closest family members, including all of his younger siblings, die before him.
His views were also shaped by his own advancing age. He described the sense of the inevitable looming over him and the health challenges that had piled up, including cancer that had spread to his brain.
「當我 12 或 13 歲的時候,我對此的焦慮變得如此強烈,以至於在每次祈禱結束時,直到我成年之後,在阿門之前我都會添加這樣的話:『上帝,請幫助我相信復活。
“活潑的信心”“Living Faith,” 1996,1996
卡特先生回憶起他年輕時的憂慮,因為在教堂裡了解耶穌基督的受難和復活,以及牧師的佈道,用他的話來說,「所有信徒」將如何「有一天會享受類似的復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卡特先生寫道,“我開始懷疑這是否是真的。”
作為一個男孩,他擔心即使是一絲懷疑都會導致他走向不同的命運,使他永遠與家人分離,尤其是與父母分離。 “這兩個人是我存在的核心,”他寫道,“我無法忍受我不能永遠和他們在一起。”
“By the time I was 12 or 13 years old, my anxiety about this became so intense that at the end of every prayer, until after I was an adult, before Amen I added the words ‘And, God, please help me believe in the resurrection.’”
Mr. Carter recalled the worries he had as a young person, stirred by learning in church about Jesus Christ’s crucifixion and resurrection and by the pastor’s sermons about how “all believers,” as he put it, “would someday enjoy a similar resurrection.”
“As I grew older,” Mr. Carter wrote, “I began to wonder whether this could be true.”
He was concerned as a boy that even an iota of doubt could lead him to a different fate, relegating him to an eternity separated from his family, particularly his parents. “These two people were the core of my existence,” he wrote, “and I couldn’t bear the idea that I would not be with them forever.”
「我意識到我的體力和耐力正在穩步下降,我必須學習如何保存它們,但我欣慰和感激地發現——即使面臨著因肝臟和大腦癌症而早逝的前景——我作為基督徒的信仰仍然堅定不移。
《信仰:所有人的旅程》,2018 年出版
“I realize that my physical strength and endurance are steadily declining, and I am having to learn how to conserve them, but I have found with relief and gratitude — even when facing the prospect of an early death from cancer in my liver and brain — that my faith as a Christian is still unwavering and sustaining.”
“Faith: A Journey for All,” published in 2018
他在幾本書中寫道:“對某事的信仰不是休眠的誘因,而是行動的誘因。”
「例如,如果我是截肢者,我的祈禱不會是恢復我的腿,而是幫助我充分利用自己的狀況,並感謝生命和機會造福他人。目前,我們正在監測我的癌症狀況,我對自己健康的祈禱也與此類似。
《信仰:所有人的旅程》
“Faith in something,” he has written in several books, “is an inducement not to dormancy but to action.”
“If I were an amputee, for instance, my prayer would not be to restore my leg but to help me make the best of my condition, and to be thankful for life and opportunities to be a blessing to others. At the moment, we are monitoring the status of my cancer, and my prayers about my own health are similar to this.”
“Faith: A Journey for All”
「當我的其他家人意識到自己患有末期疾病時,他們可以獲得最好的醫療照護。但每個人都選擇放棄複雜的人工生命維持系統,在一些朋友和家人的陪伴下,平靜地死去。
《衰老的美德》,1998 年出版
“When other members of my family realized that they had a terminal illness, the finest medical care was available to them. But each chose to forgo elaborate artificial life-support systems and, with a few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at their bedside, they died peacefully.”
“The Virtues of Aging,” published in 1998
「如果我們的醫生告訴我們,我們患有絕症,預計只能再活一年或五年,我們會如何反應?事實上,如果我們仍然健康並且預期壽命還有十五或二十年,我們就會面臨完全相同的問題。
《衰老的好處》
“If our doctors tell us that we have a terminal illness and can expect to live only another year, or five years, how would we respond? In fact, we confront exactly the same question if we are still healthy and have a life expectancy of fifteen or twenty more years.”
“The Virtues of Aging”
「也許我們晚年最令人不安的方面是需要面對我們自己即將到來的不可避免的肉體死亡。對某些人來說,這一事實會帶來巨大的痛苦,有時還會伴隨著對上帝甚至我們周圍人的怨恨。
《衰老的好處》
“Perhaps the most troubling aspect of our later years is the need to face the inevitability of our own impending physical death. For some people, this fact becomes a cause of great distress, sometimes with attendant resentment against God or even those around us.”
“The Virtues of Aging”
李焯芬《求索之旅》香港:中華,2015
內容豐富,除了韓國藝術史稍長,多是精簡的短篇介紹,內容資訊全,譬如說《魯拜集》從胡適1919的選譯2首,到70年代台北的晨鐘版;黃克孫的《魯拜集》第1版是台北啟明1956年,後來的書林版是重印。作者的中亞和露西亞等地的史、地、文學知識豐富,本行的水利和防災,更是專家,所以末幾篇"鹽都的回憶"、"回首唐山"、"泥石流·堰塞湖"等都很有內容。
"三民"書局"的資料庫比"博客來"的好,因為有"叢書/系列名",有很好的參考資料 -- 作者網羅中國、香港、美國、台灣、法國、新加潑--有代表性。網路上,兩家定價略同,約348元,不過我手上的是台灣大學圖書館,跟三民採購,花440元。http://hcbooks.blogspot.tw/2015/07/2015.html
約11點,曹永洋學長來訪,從中山市場買來sush和花生、礦泉水;我泡咖啡:
他告訴某些名作家的成長故事,影響期待人處事態度。
我們暢談在軍中的經驗,我說在軍隊受訓和服役,1972-1977,碰過最廉潔、中真的,也經歷過很腐敗、貪汙的長官。同學扁平足的經驗談。
他教我七等生的人與作品入門、某作家太太到淡江找人,見李登輝一表人才.....
談他在寫的兩篇:某醫師/畫家的訪談,劉述先的文學論---
談起大學畢可寫文學論的,除了劉述先之外,我說李田意的【哈代評傳】,談Thomas Hardy的翻譯,我送本吳奚真翻譯的【嘉德橋市長】(大地的兩版本,他一看就知道是不同的發行人);
我借他夏目漱石的漢詩集。 對他還想買【護生畫集】【契可夫短篇小說全集】(10冊。2900元)表示不解。
我說好幾月沒去胡思,跟他一起去,他買徐復觀的【中國的藝術精神】等2冊,我買6本。
1977年冬,森堯學長從倫敦來Colchester訪我。他跟我說《說吧!記憶》值得一讀。我到圖書館拿起這本舊書,就像蔣彝先生的《倫敦啞行》那般舊。不過,後者還有彩色圖詩,而納布可夫的,只是文字的魅力。數十年之後,我看到”兩岸”的翻譯本,都沒什麼味道。
"One is always at home in one's past, which partly explains those pathetic ladies' posthumous love for another country, which they never had really known and in which none of them had been very content."
--from SPEAK, MEMORY by Vladimir Nabokov
From one of the 20th century's great writers comes one of the finest autobiographies of our time. Speak, Memory was first published by Vladimir Nabokov in 1951 as Conclusive Evidence and then assiduously revised and republished in 1966. The Everyman's Library edition includ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reviously unpublished "Chapter 16"–the most significant unpublished piece of writing by the master, newly released by the Nabokov estate–which provided an extraordinary insight into Speak, Memory. Nabokov's memoir is a moving account of a loving, civilized family, of adolescent awakenings, flight from Bolshevik terror, education in England, and émigré life in Paris and Berlin. The Nabokovs were eccentric, liberal aristocrats, who lived a life immersed in politics and literature on splendid country estates until their world was swept away by the Russian revolution when the author was eighteen years old. Speak, Memory vividly evokes a vanished past in the inimitable prose of Nabokov at his best.
「一個人總是對自己的過去感到賓至如歸,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那些可憐的女士死後對另一個國家的熱愛,她們從未真正了解過這個國家,也沒有一個人對這個國家感到非常滿意。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記憶》
二十世紀一位偉大的作家寫下了當代最優秀的自傳之一。 《說吧,記憶》最初由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於1951 年作為《確鑿證據》出版,隨後經過精心修改並於1966 年重新出版。出版的「第16 章」——這是納博科夫未出版的最重要的作品。納博科夫的回憶錄動人地記述了一個充滿愛的文明家庭、青少年的覺醒、逃離布爾什維克的恐怖、英國的教育以及巴黎和柏林的移民生活。納博科夫一家是古怪的自由派貴族,他們在華麗的鄉村莊園裡過著沉浸在政治和文學中的生活,直到作者十八歲時,他們的世界被俄國革命所席捲。 《說吧,記憶》在納博科夫最出色的無與倫比的散文中生動地喚起了消失的過去。
故事:上班族的日記;英"元" vs 美元
2011/9/1 我從永和取回一本1987年日記(工作生涯唯一一本,1988-95可能寫在公司的電子信箱中,離職時不方便取出,當隨風飄散物),它是自己公司 Motorola Taiwan 的半導體事業部送的,大概在香港印就,很美觀。不過我發覺從1987年元旦起,我已加入台灣AMP公司。那時候玉燕已在日本讀書了,她每月領交流協會18萬日元—她今天一直說,如果換成現在的匯率,每月6萬台幣,真好。那是因為我跟她介紹 :1931年前一英元等於5美元。
現在我在研究30年代一些中國知識份子留英,所以這知識重要 (只有吳宓的日記有美元與英元的匯價,1930) ;1931年9月,一英元貶為4.08美元。這是朱自清入?英國時的匯。1949/9/19,再貶30%,一英元等於2.80美元。1967/11/18,再貶14.3%,一英元等於2.40美元。
2014.7.18 1 British Pound Sterling equals
1.71 US Dollar
46:49245 讀書會20年(台灣戴明圈) 2018-11-08 鍾漢清
漢清講堂244 Simon University讀書會20年: Peter HSIUNG (熊維強自述)
三本"科學與藝術的結構":
一本是G. Kepes (MIT)主編的VISION + VALUE Series
叢書之一,台幣約300元;另一本是中國摘自E. N. Gombrich和Peter Brian Medawar、 Kopper等人開會紀錄,3.1 RMB。
另兩本德文開會紀錄,在東京買的,約台幣8000元。
昨天與林義正老師談他的新書,談到參考書,我說記得他和某些教授都到過明目書屋買過中國的書。
台大的歐教授近年在"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一系列研究紅樓夢的書,相關的演講錄影也是最熱門的,據說超過50萬。
當時她是林青霞迷。買過不少的書。
我當時可能搞不清楚狀況,試看:
【金玉良緣紅樓夢】林青霞與張艾嘉的青春版紅樓夢~邵氏黃梅調電影
談起中國的書市,有點困惑,印百萬冊的書固然有。而像哈利波特的書,輸給台灣,參考宋光定先生的
市
***
也許18年前,一位"朋友"說要買我的藏書。當時順口說,除少數,每本百元。盤點之後,約160萬。他開始搬書之後,我反悔,說搬去的,算送的。他將一些非英文的外文書送還(我去出差旅遊,會買我不懂的語言的書留念。)
後來,那些書放在永和地下室,失於維護逐漸腐爛......
買了十幾年的舊書,上周在某大二手書店,才旁聽到" 我們收書有選擇,書價是原訂價的一成以下......"
原來如此。(2~3年前學長請我幫忙他父親身後的書.....)
可年的買書人。或許一切盡在過程中。
----
二手書店買書。年輕店員遲遲無法定價,因為日文書"中國友情詩" (至唐)是昭和47年,他搞不清楚公元幾年,配合老闆訂的pricing rules.....
我看他可憐,說1972,他又猶疑起來,中文是:1990年看定價;之前的年份,看頁數.......
留言
熊智翔 定義不清,累死前線
刪除或隱藏此留言
Chu-po Chen 這種只看年份或頁數的定價方式,實在
****
Joel來談日本
大晦日(12月31日)不可或缺的傳統習俗,每當這一天到來,人們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寺院響徹夜空的鐘聲。這項習俗最早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的宋朝,當時敲鐘驅鬼的儀式是這項傳統的起源。
根據陰陽道的觀念,時間和空間的交界處容易讓邪氣或鬼怪入侵,因此人們在月末敲響寺院的鐘聲來驅邪。這些鐘被稱為「梵鐘」,源自梵文,意指「神聖」或「清淨」。隨著時代變遷,這項驅鬼儀式逐漸演變為年末大晦日(除夕)專屬的習俗。梵鐘所發出的聲音中含有「1/f波動」,這種自然界常見的規律性波動據說能帶來心靈平靜,具有放鬆身心的效果。
到了鎌倉時代,隨著禪宗的傳入,日本各地的禪寺也開始敲響梵鐘以示迎新送舊。到了江戶時代,這一習俗已廣泛普及於全國各地的寺院,成為固定的新年傳統。
「除夜の鐘」中的「除夜」,其實蘊含著深刻的意涵。「除」意味著「去除舊事,迎接新事物」,因此「除夜」正是指大晦日晚上,藉由敲鐘來祈求驅除過去一年的晦氣,迎來嶄新的一年。至於「大晦日」,其中「晦日」原指陰曆每月最後一天,由於當日接近新月,夜空無月,因此稱為「晦」。而一年的最後一個晦日則稱作「大晦日」。
關於為什麼要敲鐘108次的由來,有多種解釋,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108代表人類所持有的煩惱數量。佛教認為,人的感知與意識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構成,而這六根各自又可細分為喜、惡、平三種感情,進一步分為染(污染)與淨(清淨)兩種狀態。此外,這些情感會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維度中展現。以此計算,6×3×2×3正好等於108,象徵著人們的煩惱總數。
因此,每敲鐘一次,就象徵去除一種煩惱,直至108次鐘響後,便能洗滌一整年的雜念與煩惱。
除夜の鐘的敲鐘方式也有講究。按照正式儀式,前107次鐘聲在大晦日夜間敲響,最後一次則於新年剛到來時敲響。這一方式象徵著舊年的煩惱已清除,並在新的一年迎接無憂無慮的開始。然而,108次敲鐘也有「數量眾多」的象徵,因此有些寺院可能不拘泥於具體次數,而是選擇象徵性地多次敲鐘。此外,另一種說法認為,108這個數字來自於一年12個月、24節氣和72候的總和,也有觀點認為「四苦八苦」的語音諧音計算(4×9+8×9)同樣等於108。
即使無法親自敲鐘,聆聽鐘聲本身也被認為能淨化心靈,消除煩惱。因此,即使是在電視機前聆聽除夜の鐘,也能讓人在鐘聲中感受新年的莊重氛圍,迎接新的一年。
凡事(人,事……)要深入都要下功夫,但要那捏程度。稍微謹慎點,但這兒的,當筆記,或激發想法。例如,設法撰文介紹經濟學人(雖然它歷史極悠久,近日的,比較相關)
東海IE1975級同學會狂想曲(2024年底)
1.2024年我們幾人回系上,我說希望有網站,每位畢業/退休同學,能錄影五分鐘,告訴大家職業生活的心得。
2. 我們能編年度報告書
接到陳增雄的 通信錄 "2024 東海IE1975級同學聯絡電話等之更新"。
假設,我們每人負責打電話訪談3位同學,然後各寫100字報告受訪同學的"近況",然後匯總成"年度報告書" (以前海偉家發過數次.....)
3. 還有很多構想啦,如有興趣,再說.......
幾年前,許邦雄等同學蒙古烤肉時,在美國錄影送我,很感激。
近半年沒聽他的音樂創作,想念....
“大智閑閑”,它與寬裕有關。
閑,可能也是文化關鍵字。空室昔閑生白;高情澹入玄。
《互動》乃閑物 也
白居易 〈和雨中花〉 「閑物命長人短命 」
「應看晚色知閑物 ,欲引餘香襲客衣。」〈 殘菊下自詠 頸聯〉 ~ 波戶岡旭 = Hatooka Akira《宮廷詩人菅原道真 : 「菅家文草」.「菅家後集」の世界》,頁319
(閑閑,昔日臉書之友。多年未聯絡。......)
《人傑地靈》(PERSONS AND PLACES)發刊, 2024年聖誕節簡述 01。
哈佛 Bauhaus 張力
羅時瑋
聖誕快樂!
新年如意!
羅時瑋
可能是 2 個人和鐘樓的圖像
Hanching Chung
多看了,包括鐘聲,可惜缺報佳音....
羅時瑋
自心裡就有佳音
---
沈哥 極少數中國人家庭聖誕節 溫州
超值預購又來了!
萬用『滿福禮品袋』
過年、生日、節慶…
防水不織布袋可重複使用
約半個月可到貨
Hanching Chung蔡銘雄博士
2021年12月26日 ·
蔡醫師 生日快樂
蔡銘雄2024.12.26
翰清兄 sic,健保很好,品質待改。祝 平安健康。
—-
《人傑地靈》是關於
我或我們(朋友們)的定位與意義的雜誌書,預計2025年中以半年刊方式出版。
地靈也者,台北新竹日本香港美國..... 台積電聖山。張清吉紀念文集續談。溫羅汀曬書節 2013~2025
臉書或世事,都太複雜。
音樂,紐約的古典音樂台;研讀誠品的“提案”,藝術家,建築師(後二本近50年了)……我或我們的定位與意義。
包浩斯學校群英(BAUHAUS, 1919-1933)的慶生會:
Walter Gropius( 1883 –1969)40歲慶生大會;
Anni ALBERS 直升機為 Paul Klee (1879~1940)慶生;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 60 壽慶1926
-----
Walter Gropius( 1883 –1969)40歲慶生大會 參考包豪斯 / 让尼娜.菲德勒, 彼得.费尔阿本德编著 ; 查明建等翻译
-----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 60 壽慶1926 參考BAUHAUS月刊
----
Anni ALBERS 直升機為 Paul Klee (1879~1940)慶生......參考 漢清講堂 206 包浩斯群英(BAUHAUS, 1919-1933) 漢清講堂 206 包浩斯群英(BAUHAUS, 1919-1933):簡介與導讀 2018-01-10 漢清講堂
—
正在播出:伊扎克·帕爾曼的光明節廣播派對 (On Air Now
Itzhak Perlman’s Chanukah Radio Party)
世界各媒體(紐約時報,讀者文摘......)的Christmas in Pictures: Lights and Color Mark the Season:Around the world, people found ways to show their holiday spirit......
臉書或世事,都太複雜。
音樂,紐約的古典音樂台;研讀誠品的“提案”,藝術家,建築師(後二本近50年了)……我或我們的定位與意義。
人物
塩田千春:2021 台北市立美術展 顫動的靈魂。2024 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重開前鉅獻 《The Soul Trembles》
無論是震懾、驚艷還是撫慰人心,#塩田千春 的裝置作品總是令人著迷。歷經三年翻修、於2024巴黎奧運重新開放部分空間的 #巴黎大皇宮,近日迎接歐洲史上最大的塩田千春個展——《顫動的靈魂》開幕,為2025年巴黎大皇宮全面開放預熱。
北美館的書店裡翻到江賢二的傳記《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藝術家江賢二的故事》,被好看的故事和文筆吸引,一看作者原來是老同事吳錦勳
書房中的"英雄"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他的書房牆上貼了一張麥克斯韋的照片,旁邊還有邁克爾·法拉第和艾薩克·牛頓的照片。他稱麥克斯韋的工作是「自牛頓時代以來物理學中最深刻、最富有成果的」。
麥克斯韋方程組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Ernst Cassirer
卡西爾《盧梭康德歌德》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2
康德書房內只掛盧梭像
Herbert Simon的書房可能掛6人像
包括 愛因斯坦 羅斯福 等等
那天該找出談一下
不過 我與Simon談過他不欣賞歌德
似乎還有點動火氣 無知的我
google 翻譯:"......現在,A.I.幻覺正在重振科學的創造性一面。它們加快了科學家和發明家提出新想法並對其進行測試以查看現實是否一致的過程。這是科學方法——只不過是強化而已。曾經需要花費數年時間的事情現在可以在幾天、幾小時和幾分鐘內完成。在某些情況下,加速的探究週期有助於科學家開啟新的領域。
“事情進展很快,”他說。 “即使是以研究蛋白質為生的科學家也不知道事情已經走了多遠。”他的實驗室設計了多少種蛋白質? 「一千萬——都是全新的,」他回答。 “它們不會出現在自然界中。”
他們說,最根本的是,創造力的爆發植根於自然和科學的鐵證事實,而不是人類語言的模糊性或以偏見和謊言而聞名的互聯網的模糊性。
「你需要測試它,」阿南德庫馬爾博士談到人工智慧時說道。結果。 「A.I. 新設計的東西。幻覺需要測試。
使用人工智慧幻覺有助於設計一種新型導管,大幅減少細菌污染-細菌污染是每年導致數百萬例泌尿道感染的全球性禍根。她說團隊的人工智慧。模型設想了數千種導管幾何形狀,然後選擇了最有效的一種。......"How Hallucinatory A.I. Helps Science Dream Up Big Breakthroughs
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783275490235275
南天書局 SMC Publishing Inc.
【4K5G上的福爾摩沙音樂家】
呂炳川(1929–1986)是臺灣第一位民族音樂學博士
也是第一位將 #才能教育 引進臺灣的人
對於許多人來說,呂炳川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這在臺灣音樂文化發展史上是一件非常令人訝異的事情。綜觀呂炳川一生,#民族音樂採集 是他投入最多心力,也是最樂在其中的工作。尤其他一生中關於採集的錄音就留下1,308卷、影像記錄超過萬張,對於記錄那時代的聲音文化,極具研究價值,更為如今臺灣民族音樂的研究做出極大的貢獻。
呂炳川在日本接觸到「才能教育」,或許基於民族音樂研究,尊重各種生命的情懷,對於才能教育非常肯定,於是將才能教育引進臺灣,於台北創立「才育幼稚園」,並且得到創辦人 #鈴木鎮一 的支持,與才能教育本部的認可,成為認證的臺灣分部。
「才育幼稚園」施行的才能教育,不但開啟了臺灣教育的新風貌,即使到現在,許多概念仍然能夠得到印證。
「他不只是臺灣音樂研究的先驅,同時也是臺灣音樂教育的先驅。」
— 呂炳川教授學生 小提琴老師 林如蘋 —
臺灣當代音樂家系列 | 民族音樂擺渡人 呂炳川(澎湖)
線上看:
https://classical977.psee.io/5dxt4a
隨選隨看「4K5G上的福爾摩沙音樂家」:
https://classical977.psee.io/5cqycm
Accept What Can’t Be Changed and Change What Can Be
林義正老師。新潮文庫 鈴木大拙等人的禪學
林柏東,鹿谷人,宜蘭大學退休教授,柏雲茶莊店東。另一為其鄰居,劉穎女士,瀋陽人。
“Your life is the sum result of all the choices you make, both consciously and unconsciously. If you can control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you can take control of all aspects of your life. You can find the freedom that comes from being in charge of yourself.” — Robert Bennett, U.S. senator
Accepting responsibility for choices starts with understanding where our choices lie. This idea is wonderfully framed by the timeless wisdom of the ancient Serenity Prayer: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林義正
〈標語〉北斗
躺仰手術室天花板
上面寫著兩行字:
接受不能改變的
改變可以改變的
Each line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tep in growing our leadership. Consider the first – an invocation to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In around 1932, theologian Reinhold Niebuhr is reported to have used the prayer as the last part of a longer prayer.[1]
n.wikipedia.org/wiki/Serenity_Prayer#:~:text=
南天 一小時半的影片,很好
《福爾摩沙音樂家:呂炳川》v1
日治時期原住民音樂學的奠基者呂炳川教授,出身澎湖的他赴日留學,是台灣第一位民族音樂學博士。
呂炳川教授進行了大量而詳實的田野調查,包含原住民音樂錄音、圖像、地圖手稿等,留下龐大的史料資料庫。
以此田調資料為基礎,嚴謹而具開創性的研究,屢屢為後來者所拜讀,其中最經典者,莫過於他的博士論著《台湾高砂族の音楽—比較音楽学的考察》。
****
林柏樑──和 Kuochang Lin 。
老友國彰捎來他自己編輯的筆記手冊「台北道」。國彰和太太小琥鶼鰈情深,自從夫人罹病之後國彰摒下手邊工作、全心全力陪伴和照顧太太,出門不再配備他心愛的LeicaM6相機,因此發展出手機攝影的的獨門功夫,創造出新的林氏攝影美學。
這本「台北道筆記」正是他十年以來的部分成果,由二女兒佳瑩設計、今天收到.立刻和大家分享。
蕭新忠先生: 纪10年來兩事:
世界真小,小小一個(8人)樂齡阿卡貝拉的聖誕演出,個別放上自己的社群,竟然產生許多連結 ,解釋複利健走法… ...(2024年12月26日)
悼念恩師章青駒 ERSO 36年回顧(2014年9月28日) ..... 漢清講堂( YouTUBE)章青駒先生 (鍾漢清、蕭新忠)
江明泱 鶯歌國中校長,有"故鄉"為根,為後援的教育單位:
分享了郁婷奧運金牌的光;
「擁抱拳世界」銅雕。中華郵政的「金牌郵筒」;
創立金工體系教育鏈:2024台北世貿國際珠寶展
藝術史學家露絲巴特勒 (Ruth Butler 1931~2024) 《羅丹:天才的形狀》 《隱藏在大師的陰影下:塞尚、莫奈和羅丹的模特兒妻子》“Hidden in the Shadow of the Master: The Model-Wives of Cézanne, Monet, and Rodin,”
羅丹:天才的形狀 平裝本 – 1993年
奧古斯特·羅丹——二十世紀之交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家——過著與他創作的偉大雕塑一樣轟動而激烈的生活。在這部對羅丹的一生和時代的重大重新詮釋中,成就卓著的羅丹學者露絲·巴特勒首次利用嚴密保護的檔案和信件,將這位傳奇藝術家的生活事實與圍繞他成長的許多神話區分開開來。書中配有大量插圖,也對羅丹非凡藝術創作的動機、執行和接受提供了新的詮釋。
After Ms. Butler retired, she created a scholarship fund at UMass Boston to send studio art and art history students who might not otherwise be able to afford it abroad, so they could see artwork firsthand.
“Having had a wonderful education herself,” Ms. Poulet said, “she wanted students to have the same opportunities. And she made it happen.”
巴特勒女士退休後,她在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設立了一項獎學金基金,用於將工作室藝術和藝術史專業的學生送到國外,讓他們無法負擔得起學費,這樣他們就可以親眼目睹藝術品。
「她自己也接受過很好的教育,」普萊特女士說,「她希望學生也能有同樣的機會。她讓這件事發生了。
羅芳華 (Dr. Juanelva Rose)來台59年( 2024): 永遠青春2024 。
2023年 3月21日沿著教堂鷹架階梯,爬到最高點拍照留影。......
Elon Musk 馬斯克公私:計畫推 出美金10,000的房子NEW Tesla Tiny House?!
目標聯存局;
與多巨頭鬥……
對Wikipedia的提案,如果是買,豈止十億。“鐵攻雞”(我給的綽號)基金會捐款捐到那兒,你有興趣知道嗎?
紐約時報專文說此君一周在自己x 平台貼文171 則,無一不“假”……become the poster child for self-harming corporate behaviour.... Musk’s Trump Talk:...Grok. fires two senior Tesla execs, pulling back Supercharger plans after firing team........Twitter宏願仍大多沒有着落。Elon Musk unstable and petty. 馬斯克將台灣比作中國的夏威夷,遭台方抨擊The U.S. and Ukraine raised concerns over Mr. Musk’s outsized influence in the war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 1932~2024去世,享年 92 歲
他引入了自由市場改革,使印度成為經濟強國,並尋求與巴基斯坦和解。
2018:「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對民主失去了耐心,轉而轉向更專制的替代方案,這些方案很可能會產生更好的短期結果,但從長遠來看,最終會摧毀我們的國家和過去七十年的所有成就。
前年教師節與秦先生第二次聚會,第一次蔡登山兄在某歷史學會介紹,之後,與秦先生每天在Line平台有互動。我問過他某些問題。半年前知道國史館年底會出書。恰巧請教進度,他說剛出版,找機會與曹永洋兄等聚會。我貼文:
‘’恭賀。剛剛看到蔡登山的介紹:《秦賢次先生訪談錄》上市了!
昨晚(12月26日)好友秦賢次兄,約了連克、方美芬等人在國家圖書館的詩篇咖啡廳用餐,我從秦兄的手裡拿到熱騰騰的新書簽名本。其實早在今年年中我就得知國史館的連克在幫秦兄做口述訪問,已進行一段時間了,非常期待該書能早日出版。
今天迫不及待地看了一大半了,可說是自傳,也可說是回憶錄,行文流暢而緊湊,大大小小的事情記得非常清楚,除了佩服其記憶力外,還有其查證的工夫,因次整本書就是文學史料家的特色:嚴謹而條理分明。寫出他的兩個世界:產物保險與文學史料。他做保險史用的是史料家的工夫,兩者交錯其間。
另外秦兄又是著名藏書家,練就一身的工夫,其實來自廣博的閱讀,由其是許多文獻資料的窮追不捨,追根究底,考證辨異,終底於成。因此此書不單單是個人的訪談錄,在字裡行間中不斷地提示金針度人之法,給予後人無限地啟發!
聚會與會後報告:
周四1205 下午二點半,漢清講堂:王晃三,徐歷昌和我,起碼。
王晃徐歷昌昌來訪
12 月5日中午,周四約十一點,王晃三老師將來聊天。我順便請參加者便餐(晃三兄另有餐會)。
感謝:接到晃三兄寄來的《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 60周年(簡介)》,該書「感恩致謝」末頁:
「捐助系所發展基金—DHC 發展基金」中介紹:
「……一對隱名基督徒夫妻的捐助,,承諾分十年捐出美金200萬元,指定用於壯大本系。…… 」
另寄來 《小齒輪之歌:青松歲月的證言:中原工工 (1964~2024) 》。正是這本書的初版寫創系初期的艱辛,奮鬥,創新,感動美國一對隱名基督徒夫妻......
在三呆追蹤俱樂部留言:
多年前,我跟晃三兄說,教宗喪禮,有直播(陳總統参加),晃三兄說他有興趣……
此片最後巴黎聖母院主教的華麗轉身,穿新“時尚”服裝,是天主教請藝術家設計各級神職人的一系列新潮,……每一福音有其顏色代表,有法文書,France24國際台有專訪(英文)。也有邀馬友友獨奏。有全程錄影 約六小時多。
"三一功小冊子小冊"我沒讀過 (漢清講堂有概論影片),這是晃三兄為中原大學作的系列教學影片(教育部剛頒發過獎)摘要,最近TED EDU有不少類似短片。
徐歷昌兄,晃三兄周前聚會後的報告:
前兩天看完王老師的三一功小冊子,並跟我老婆寶珠分享了書末的傳說(後記),她好感動,看來我該用三一功好好學習王老師的深情款款!
該小冊我沒讀過,這是晃三兄為中原大學作的系列教學影片(教育部剛頒發過獎)摘要,最近TED EDU有不少類似短片。
徐歷昌兄,晃三兄周前聚會後的報告:前兩天看完王老師的三一功小冊子,並跟我老婆寶珠分享了書末的傳說(後記),她好感動,看來我該用三一功好好學習王老師的深情款款!
在三呆追蹤俱樂部留言
多年前,我跟晃三兄說,教宗喪禮,有直播(陳總統参加),晃三兄說他有興趣……
此片最後巴黎聖母院主教的華麗轉身,穿新“時尚”服裝,是天主教請藝術家設計各級神職人的一系列新潮,……每一福音有其顏色代表,有法文書,France24國際台有專訪(英文)。也有邀馬友友獨奏。有全程錄影 約六小時多。
NHK World 正重播,我介紹過:
China's Road to Fortune or Peril
Amidst an economic slowdown, China's freelance truck drivers risk their very lives to earn money traversing the road to Tibet, feared as the most dangerous in the country.
明年出書,正想去訪問羅斌。他在國內受訪的紀錄,相當多,因為他是傑出的老外,畫家,荷蘭博士,館長,市民,台法文化獎得主……他在臉書上,曾介紹些優秀的書,所以或許該找他談這主題。
羅斌──和林經甫及 Pj Chen An excellent new book by the National Taiwan Museum introduces the Asian puppet theatre collection of Dr. Paul Lin.
國立臺灣博物館2024年12月出版林經甫博士亞洲偶戲收藏的專輯:《偶藏韶光: 亞洲多元文化之身》(臺博偶戲館藏系列叢書[肆])。書裡有上百張精彩戲偶照片介紹部分台原一萬多件的亞洲偶戲文物收藏以及有陳婉平和羅斌的文章。
看到如此精緻美麗的偶戲文化書籍讓我感動,也高興有機會記錄台原偶戲亞洲皮影收藏的故事。感謝臺博的工作人員、歷來台原的同事以及捐贈人與義工。感謝林家保存亞洲的偶戲文化遺產以及給許多人機會發揮他們的才華。
I am delighted to see the hundreds of photographs of these ‘actors’ who are such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sian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ticles by Wanping Chen and myself. It wa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write about Asian shadow theatre and our former collection and I would again like to thank Paul Lin and all friends who worked with me in the Taiyuan Asian Puppet Theatre Museum. Many thanks to the National Taiwan Museum for producing this fourth book on their puppet theatre artifacts collection.
國立臺灣博物館出版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Taiwan Museum (ISBN 978 6263951365)售價 Price: 880元 (approx. US$ 28) 192頁Pages.
—-
2024年年底, MacKenzie Scott 2024年捐出20億美金。
臺大紀念品x新月台 NTU Hub & Store 重新"上市" (也許數千萬台幣整修捐獻)
黎明前,照相一張,燈火裝飾等通明,然而我懷念的是昔日與許達然老師,陳忠信兄,找出大作家南方朔,在此聊天.....
很有味道的織品掛毯不知收到哪兒去.....
—
政治模式以川普的民粹主義為特徵。Charles Dickens and his characters:"Martin Chuzzlewit" PETER DRUCKER 說其中諷刺美國 POPULISTS Dickens後來抱歉太過火。"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真正的美國”…… "Martin Chuzzlewit"這本小說很厚,有中譯本。Peter Drucker 在回憶錄“旁觀者……”提到作者出版十餘年之後,為書中描寫的美國選舉時的土製popularist諷刺過度“抱歉”……作者是先知,寫出至2024年選舉揭曉的“真正的美國”……
美國進入唐納川普定義的新政治時代
一位《紐約時報》分析師寫道,2012 年的總統競選結束了美國政治的一種模式,此後以川普的民粹主義為特徵。
U.S. Enters a New Political Era, Defined by Donald Trump
The presidential race in 2012 ended a pattern in U.S. politics, which has since become characterized by Mr. Trump’s populism, a Times analyst writes.
《馬丁·查茲勒維特》是查爾斯·狄更斯於1843 年至1844 年連載的一部小說。和救贖等主題。
故事以年輕建築師馬丁·查茲勒維特 (Martin Chuzzlewit) 為中心,由於自私行為,他被富有的祖父(也叫馬丁·查茲勒維特)剝奪了繼承權。小說對比了兩個Chuzzlewits的命運:尋求道德救贖和個人成長的馬丁,以及貪婪和腐敗的表弟喬納斯,導致他走上犯罪和絕望的道路。
狄更斯用豐富的人物諷刺了社會的各個層面,包括虛偽、貪婪和對財富的追求。著名人物包括賽斯·佩克斯尼夫(Seth Pecksniff),一位自私自利、假裝善良的建築師,以及莫爾德先生(Mr. Mould),一位從他人的死亡中獲利的喪葬承辦人。敘事充滿幽默和社會評論,展現了狄更斯對人性的敏銳觀察。
小說還有一個次要情節,涉及馬丁去美國旅行,在那裡他遇到了文化差異和當時的社會問題。這次旅程為進一步探索身份和歸屬感的主題提供了背景。
總體而言,《馬丁查茲勒維特》是一部複雜而引人入勝的作品,反映了狄更斯不斷演變的文學風格以及他對角色和道德的深入探索。它仍然是他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幽默、社會批判和令人難忘的人物而受到讚賞。
—-
春山出版
原來美國國家圖書獎的獎牌長這樣!
今天双子來春山辦公室,也帶來了獎牌,聽說獎盃重達3.5公斤,實在沒辦法帶出門。
近日出版社陸續接到讀者電話,反映買不到書的情況,這週五會把再刷的數量都補到各通路,還請各位讀者耐心等候。非常謝謝支持。
另外,十二月十五日已確定會有双子與金翎在現流冊店對談,謝謝現流朋友的邀請!詳細情況與報名,想要知道《臺灣漫遊錄》的作者與譯者怎麼談的朋友,近日請關注現流與春山臉書喔!
因為沒讀過楊雙子的書,今天才知道這是姐妹共用的筆名。又,以前一直以為某名筆在香港,男的;今天知道假說都錯。另外猜錯老美的聲音與年齡。
我認為近日寫序《臺灣漫遊錄》(第七刷了)的灣生,妙。
台灣棒球隊和《臺灣漫遊錄》,顯示活力四射:第三屆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 2024.11!台灣英雄:陳傑憲......的台灣人,永遠不可能被極權統治者壓服成為「聽黨話、跟黨走」的奴才。
曹興誠 八不居士
昨晚台灣隊以4:0完勝日本,榮獲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看到這個結果,大家無不熱淚盈框。
喜極而泣是人之常情,但全台沸騰,則有一部分原因,是委屈的發洩。
多年來,中共用盡一切手段,希望台灣能夠從國際舞台上消失。即使這次12強賽,我們還是要委屈地以「Chinese Taipei 」名義出賽,不能堂堂正正的打出「台灣隊」的旗號。
與這次棒球奪冠相呼應的大事,是象徵美國文學界最高榮譽之一的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於11月20日頒獎給了台灣作家楊双子執筆、英文版譯者金翎翻譯的《臺灣漫遊錄》,這也是台灣文學作品首次獲此殊榮。
楊双子致辭時說道,「100年前就有台灣人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今天的台灣人也依然說這句話,然而我們對話的對象並不相同,100年前對日本人這麼說,現在對中國人說。」
「台灣一直都在面對強大、具侵略性的國家,與此同時,台灣人內部的國家認同、族群認同也相當複雜。我書寫,是為了回答台灣人究竟是什麼人;我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台灣的未來。」
《臺灣漫遊錄》,講述了日治時代兩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的日本和台灣女性,因緣際會展開了一次縱貫鐵道的美食之旅。
台灣棒球隊和《臺灣漫遊錄》,顯示活力四射的台灣人,永遠不可能被極權統治者壓服成為「聽黨話、跟黨走」的奴才。
我們希望中共能夠看到昨晚全台沸騰展示的能量,不要再妄想台灣人會屈服於中共的恐嚇和威脅。
中共應該了解,台灣屬於台灣人,不是中共國的一部分。中共無權、無理、也沒有資格妄想做台灣人的主人。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永遠如此。
Po Hwa Lin
爸爸:
這是遲來的一封信,您生前總是幾個禮拜後會看到我的發文,相信您終究會看到的。
請原諒,很早就該寫給您了。從大谷翔平今年進入道奇,本季表現精彩,打下54轟59盜,刷新50-50紀錄,也帶道奇拿到季賽全聯盟最多勝。在世界大賽,道奇贏洋基獲得世界冠軍,大谷也全票獲得國聯的MVP。大谷也結婚了,老婆很漂亮喔。
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隊在金牌戰,完封日本4:0,令人瘋狂!安打是11支贏過日本4支,超狂的!這次台灣隊的打擊很強,九戰10轟,投手方面今天是由林昱珉、張奕、陳冠宇、林凱威,守住了日本打線而沒有失分,真是太帥了!今年隊長陳傑憲打得很好,也很活潑帶動了球隊的鬥志,獲得MVP。也可以看出今年的教練團和隊員的默契、士氣很好,這真的是最好的一年!
您看了一輩子的棒球,最熟悉中職、日職,應該會感到欣慰吧!我想,台灣隊確實在年輕選手這一代,在心態上進步很多。
中華隊單局兩轟!陳傑憲三分砲 棒打日本先發戶鄉翔征| 世界12強棒球賽
春山出版
原來美國國家圖書獎的獎牌長這樣!
今天双子來春山辦公室,也帶來了獎牌,聽說獎盃重達3.5公斤,實在沒辦法帶出門。
近日出版社陸續接到讀者電話,反映買不到書的情況,這週五會把再刷的數量都補到各通路,還請各位讀者耐心等候。非常謝謝支持。
另外,十二月十五日已確定會有双子與金翎在現流冊店對談,謝謝現流朋友的邀請!詳細情況與報名,想要知道《臺灣漫遊錄》的作者與譯者怎麼談的朋友,近日請關注現流與春山臉書喔!
牟中原
最甜蜜的報復。隊長陳傑憲的故事特別值得說。他在日本職棒被退貨。然而這次,他以0.632打擊率,獲得2024世界棒球12強賽的打擊王、最佳守備員以及MVP!
傑憲的精神支柱,父母及大哥都分別在近年過世,我相信他們在天上保佑。這個精神資源真的很重要。
中華隊隊長 #陳傑憲 在今晚世界棒球冠軍賽打出漂亮全壘打,更率領球員們拿下冠軍,最後陳傑憲也拿下大會MVP,並留下英雄淚感動表示「謝謝團隊讓世界看見台灣。」
不愧是我們的「台灣隊長」,你真的太棒啦
陳傑憲因為「他」開啟棒球選手之路https://pse.is/6rafhu
台灣人一直以棒球為國球,「三冠王」之後在80年代有幾次國際賽的佳績,更確立了棒球為國球的共同想像,也催生了職棒。成為奧運項目以來,一直夢想可能是我國奪下第一面奧運金牌最有希望的項目,因為我們是「三冠王」。但登上世界舞台後,我們才發現我們不是我們自以為的強,國球總是讓人心碎,職棒的發展也崎嶇起伏。但國球就是,在心碎與失望中,我們永不放棄熱愛棒球,我們永不放棄以棒球成為世界之最。其實大家也都學會犬儒,那是經常性心碎的止痛劑,在「客觀」的分析中,一片看衰,但我們就是非理性地期待它能一步一步往上爬,只是沒想到這天竟然在我有生之年真的來了,而且是在無法即時收看,一覺醒來才發現已經發生的事。這個冠軍是名符其實的世界巔峰,閃耀國球,也閃耀台灣。這種事,只能轉傳總統級的道賀,真的有種建國的感覺。
棒球英雄!台灣尚勇!
恭喜台灣英雄以4:0完封日本武士。拿下第三屆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
這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以來,我們睽違32年進入世界成棒的冠軍賽、更是拿下了世界冠軍!
我相信,台灣的國球不是贏球,台灣的國球是全力以赴、永不放棄的精采好球!
謝謝台灣英雄,用棒球書寫歷史、拿下史無前例的冠軍,精采的守備、積極的跑壘,你們團結了國家,讓全國為之瘋狂,讓世界讚嘆台灣!
我也要謝謝所有教練、後勤醫護人員,還有每一位在場邊或是螢幕前為台灣隊加油的最佳第十人!每一位都是Team Taiwan的一員,冠軍是屬於大家的!
下週,我們將安排戰機伴飛,歡迎英雄們回家,我也會在總統府接見國家隊,並舉辦英雄大遊行,歡迎凱旋歸來的台灣英雄!
TEAM TAIWAN!台灣尚勇!台灣NO.1!
照片來源:CPBL 中華職棒
—
假皇帝(Trump 川普敦促最高法院暫停 TikTok 禁令.....; 柯文哲:朕.....),假愛民(中國國民黨提出的「老人福利法」修法等等)
Trump Urges Supreme Court to Pause TikTok Ban
The president-elect took no position on the app’s First Amendment challenge to the law, which sets a Jan. 19 deadline to sell or close the popular platform.
川普敦促最高法院暫停 TikTok 禁令 候任總統對該應用程式違反第一修正案的法律沒有採取任何立場,該修正案設定了 1 月 19 日為出售或關閉這個流行平台的最後期限。
----
今日國民黨提出的「老人福利法」修法若通過:
補助人數從中低收入等弱勢21萬老人暴增到387.9萬老人。
預算從21.7億暴增到384.5億
明年健保短收540.7億
未來補助支出越來越多,健保短收越來越高。
這是搞垮健保的修法。國民黨毀台害國,十惡不赦!
讀《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Nov. 23~29 2024 )及2025年展望THE WORLD AHEAD 2025》芬蘭經驗是烏克蘭最重要借鏡,
12.27補
芬蘭扣押了一艘載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懷疑其在耶誕節當天切斷了海底電力和數據電纜。這起事件引發了要求北約採取行動的呼聲。
讀 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 聖誕節特刊 2期合 2024 中國電商SHEIN/TEMU/TIKTOK等的2025? 封面圖示日本豊洲魚市場The Toyosu Market 世界。談笑要加拿大,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訃聞Brother HAROLD PALMER,HOCK TAN OF BROADCOM也很有趣
讀 The Economist, Christmas double issue 2024
THE TITANS OF TUNA
讀 The Economist, Christmas double issue 2024 或有直播1228
主編
我們的聖誕雙刊是《經濟學人》的傳統。它為我的同事提供了一年一度的機會,讓他們可以脫離新聞議程,撰寫引起他們興趣的動物、人物、地點或趨勢。結果是一些關於不尋常主題的極其多樣化的文章。在今年的版本中,您可以閱讀從蠑螈到飛機的來世再到北極經濟的所有內容。今年的封面可能是我們迄今為止最好的雙期設計。請務必閱讀本週末的封面故事時事通訊,我們將在其中解釋它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另一個年度傳統,儘管是最近的一個,是我們的年度國家。自 2013 年以來,我們一直將這項獎項頒發給我們認為在過去 12 個月內進步最大的國家。五個國家進入了我們的 2024 年候選名單:找出哪一個國家名列前茅,以及原因。
下週將不會有印刷版,但我們將繼續每天在線上和我們的應用程式中發布,並向您發送我們的時事通訊。如果您訂閱《經濟學人》,我要感謝您今年的支持。閱讀愉快。
Zanny Minton Beddoes
Editor-in-chief
Our Christmas double issue is an Economist tradition. It provides my colleagues with a once-a-year opportunity to stray from the news agenda and write about the animals, people, places or trends that have piqued their interest. The results are some fantastically varied pieces of writing on unusual topics. In this year’s edition you can read about everything from axolotls to the afterlife of aeroplanes to Arctic economics. And this year’s cover might be our best double-issue design yet. Be sure to read our Cover Story newsletter this weekend, where we’ll explain how it came together.
Another annual tradition, albeit a more recent one, is our country of the year. We’ve been giving out this award since 2013 to the nation that we believe has improved the most in the preceding 12 months. Five countries made our shortlist for 2024: find out which one came out top, and why.
There will be no print edition next week but we’ll continue to publish online and in our app every day—and send you our newsletters. If you subscribe to The Economist, I’d like to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this year. Happy reading.
2018 起,17年搬遷,三大間 拍賣 ;大盤5商5%ˊ賺,蔬果。外銷紐約新加坡雪梨 (日本人吃肉多於魚)......
The Toyosu Market (豊洲市場, Toyosu Shijō) is a wholesale market
Toyosu Market
豊洲市場
Aerial view of Toyosu Market
MapWikimedia | © OpenStreetMap
General information
Status Complete
Type Wholesale market
Location 6 Chome-3 Toyosu, Kōtō, Tokyo 135-0061
The Toyosu Market (豊洲市場, Toyosu Shijō) is a wholes
這篇是聖誕特級的(最近出五六篇,不過可能只給看部分英文)。這讓我預計的直播計畫陷入兩難,詳談太費時,整本介紹更難“短說”……
The Economist ·
Not only do Japanese children do well academically, they also show remarkable independence at a young age. This is thanks to the way they are taught
Why do small children in Japan ride the subway alone?
每年 12 月,《經濟學人》都會回顧過去 12 個月並選出年度最佳國家。勝利者並不是最有德行、最富有或最成功的地方。相反,我們選擇一個能夠改善民主和個人權利或提高人民變得更加繁榮的潛力的國家。我們的記者之間的爭論非常激烈。先前的獲獎者包括哥倫比亞、馬拉威和烏克蘭。 2023 年,我們將獎項授予希臘,表彰其擺脫長期金融危機並重新選出實行中間派政策的政府。我們的候選名單中有五個國家。其中兩人反對治理不善和民主倒退。另一個公司在經濟上克服困難,增加了財富。其中兩次發生了推翻獨裁者的革命。哪個國家名列前茅?
A special edition on our country of the year
Patrick Foulis
Foreign editor
Each December The Economist looks back on the preceding 12 months and selects a country of the year. The winner is not the most virtuous, richest or successful place. Instead we choose one that has improved democracy and individual rights or has raised the potential for its people to become more prosperous. The debate among our correspondents is vigorous. Previous winners include Colombia, Malawi and Ukraine. In 2023 we gave the prize to Greece for dragging itself out of a long financial crisis and re-electing a government with centrist policies. Our shortlist has five countries on it. Two took a stand against misgovernance and democratic backsliding. Another boosted its fortunes economically against the odds. And two had revolutions that deposed despots. Which country came top?
—-
東京麻布台之丘設計公司 Heatherwick Studio 在首爾的最新力作
這著名英國設計公司(約十年前公司作品集有台灣譯本,然而幾年之後又有訂版,在北美館展過)的日本分公司,加地名在前,可令人誤解。
—
繳錢辦借書證。經常被催還,只好去校園漫步,還書 (被罰過數千,其實中文書定價極低......) 好處是可順便看看新書:常/近有熱門書,馬上被催:下列您所借之書,因有其他讀者預約,若您已使用完畢,敬請及早歸還。但為維護您的權益,所借圖書之原到期日不變。
制度基因
AI底層真相 : 如何避免數位滲透的陰影 / 穆吉亞著 ; 江坤山譯 = Code dependent :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AI / Madhumita Murgia Murgia, Madhumita.
【影片分享│12/3《制度基因》新書講座影片上線】
由許成鋼教授主講、陳志柔教授主持的《制度基因》新書講座影片,已在出版中心Youtube平台上架。當天無法親自參加的朋友,歡迎透過以下連結觀看許教授精彩的分享!
▲觀賞影片 https://youtu.be/GPifxb1c23o
//主題書籍//
《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平裝版)◎許成鋼 著
黃哲斌 ·
【羅馬尼亞殘酷物語】
吸血鬼德古拉的故鄉、距台灣8500公里的羅馬尼亞大選,關我們什麼事?
我會給你四個理由。
十一月底,羅馬尼亞約940萬選民參與首輪總統選舉,投票率52%。隔天,備受敬重的羅馬尼亞記者Cristian Tudor Popescu,在臉書寫下一句短文:
「2024年11月24日晚上,俄羅斯發動入侵羅馬尼亞。」(圖一)
他指的不是俄軍坦克,而是默默無聞的候選人喬治斯庫(Calin Georgescu),在第一輪投票以23%得票率,領先三個主要政黨候選人,預定在12月8日第二輪投票中,與排名第二的現任市長拉斯科尼(Elena Lasconi),一對一決勝。
讓人驚訝的是,喬治斯庫沒有政黨支持、不具全國知名度、號稱「零競選經費」,在13名候選人中,被認為是後段班陪榜,不料殺出驚人黑馬。
更神奇的是,在反俄氣氛濃厚的羅馬尼亞,喬治斯庫曾公開讚揚普丁、美化法西斯與反猶太主義、反疫苗、反北約,聲稱氣候變遷是「商業騙局」,並表示「女權主義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爛攤子」。(圖二)
歷史上,曾被羅馬帝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蘇聯入侵或統治的羅馬尼亞,在烏俄戰爭中,一直堅定支持烏克蘭這個北方鄰國。然而,喬治斯庫呼應普丁說法,宣稱烏克蘭是「一個虛構的國家」,主張羅馬尼亞應該停止援助烏克蘭,避免捲入戰爭。
12月6日,羅馬尼亞憲法法院召開會議,決定第一輪選舉無效,暫停第二輪選舉。原因是,情治機關解密情報顯示,俄羅斯政府組織一個數千人的網路大軍,透過TikTok(抖音)與Telegram,極力為喬治斯庫造勢。
例如,一位神秘金主花費約40萬美元,雇用TikTok網紅宣傳喬治斯庫,這些平時販賣洗潔劑或化妝品的網紅,承認自己收費,傳遞政治訊息。
憲法法院在裁決中提到,喬治斯庫從未申報競選經費、資金來源不明,也未在TikTok影片註明「選舉廣告」,這些都違反羅馬尼亞選舉法規。而且,喬治斯庫在社交平台上獲得「不尋常的優待」,導致選民意志遭到扭曲。
原本幾近政治素人的喬治斯庫,TikTok帳號快速累積600萬讚與54.1萬名追隨者。布加勒斯特智庫「專家論壇」(Expert Forum)研究,喬治斯庫的TikTok選前流量忽然激增,先在兩個月內獲得9280萬次瀏覽,首輪投票前幾天暴增至1.52億次瀏覽,「顯得突然且人為化。」
身為歐盟國,羅馬尼亞監管機構向布魯塞爾總部投訴,要求調查TikTok演算法在選舉中扮演的角色。
歐盟總部回覆《金融時報》表示,根據《數位服務法》,TikTok「有義務評估並降低選舉過程的系統性風險」,一旦證據顯示可能違規,就會啟動調查。
若確認違法,最高罰款為全球年營業額6%。TikTok在2023年營業額為1100億美元,意即罰金可達66億美元。
當然,TikTok否認不法,表示正與羅馬尼亞選委會「積極合作」,然而,並未解釋喬治斯庫的影片明顯違反TikTok政策,為何流量反而飆高。
喬治斯庫則批評憲法法院的裁決「形同政變」,否認自己是親俄派,在TikTok內容中,他大多主打「恢復羅馬尼亞榮光」,尤其鎖定經濟與就業,批評各政黨不知民生疾苦,他才是普羅大眾的代言人。
目前尚無證據,具體證明喬治斯庫與俄羅斯勾串共謀。
明年三月,羅馬尼亞將重新舉行第一輪選舉,結果尚未可知。然而,這場「喬治斯庫震撼」,告訴我們幾件事:
一、現代戰爭除了坦克飛彈,還有更隱晦幽微的管道。這類代理人戰爭無臭無味,廉價高效,有些人認為是無稽之談,卻是貨真價實進行式。正如羅馬尼亞國安局指控,「羅馬尼亞是俄羅斯混合式侵略行動的目標,包括網路攻擊、訊息外洩……以及破壞活動。」
二、除了羅馬尼亞,TikTok在今年全球選舉中,被認為在法國、德國、印尼、美國都扮演重要角色,但因演算法不透明,變成一項選舉暗器。歐盟至少有法律武器,可以介入調查,但在台灣,我們無法得知,它將如何影響政治態度。
三、所有民主社會都有缺陷,都有怨懟不滿。TikTok等社群平台的殺傷力,在於拒絕理性對話,反而鎖定社會矛盾,放大衝突與不滿,利用仇恨言論及極端訊息,收割大型民怨,操縱「情緒性投票」,造成民主降級。
四、關於民主降級,最佳例子是羅馬尼亞鄰國匈牙利。匈牙利政府是公開親俄的歐盟國,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án)操控政壇近30年,讓匈牙利雖有選舉制度,卻被認為是民主倒退的代表。
2022年,歐洲議會決議,認定匈牙利不再是完全民主國家,而是一個「選舉式威權主義的混合政體」。
今年12月初,專業雜誌《外交政策》刊出書評,藉由兩本匈牙利學者的新書,拆解奧爾班如何讓國家滑向威權:
他一方面利用國會多數修法擴權、削弱憲法法庭、打壓新聞自由、摧毀公民社會、剝奪大學等機構自主權;另方面掌控國家資源,吸引順從的政客、企業家、媒體老闆,建構一個自我審查、服從、恩庇的體系,維持他的統治護城河。(引述來源在圖三)
加上一般人疏遠政治,也缺乏客觀資訊管道,只重視經濟議題,對體制公平漠不關心,最後,讓奧爾班得以創造一種「嵌入式專制主義」的「腐敗社會學」。(圖四與圖五,括弧也是上述兩本書的書名)
羅馬尼亞與匈牙利的故事告訴我們:民主體制可能倒退、可能遭惡意破壞,而且,脆弱程度超過想像。一個強健的民主,必須有權責分立的政治部門、穩定可信的憲政秩序、活躍獨立的公民社會、自我修復的制衡設計。
在此同時,一個強健的民主,也需要透明通達的媒體生態、積極知情的公民群體、外力干擾的防衛機制、理性問責的對話文化。
但願台灣朝此前進,但願東歐式的政治惡夢,不會發生這塊土地上。
—
聖誕快樂
《臉上的太陽:漢法雙語詩集 Un soleil sur le visage》伊麗莎白 Elizabeth Guyon Spennato 尋找一塊不掉色的天空 一片綠洲一線陽光 擁擠街道 都市瘋狂 一切煩惱丟在路上
https://hcbooks.blogspot.com/....../un-soleil-sur-le......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臉上的太陽:漢法雙語詩集 Un soleil sur le visage》伊麗莎白 Elizabeth Guyon Spennato 尋找一塊不掉色的天空 一片綠洲一線陽光 擁擠街道 都市瘋狂 一切煩惱丟在路上
吳志中
她來自法國,
在臺灣讀書,
曾經遭遇車禍造成顱腦創傷,
然而努力戰勝疾病困難,
用中文寫成了這一本美麗的詩集,
再翻譯成法文供大家欣賞。
非常勵志的人生!
臉上的太陽:漢法雙語詩集 Un soleil sur le visage
作者: 伊麗莎白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秀威資訊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24/03/25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依然走向一場遙遠的夢
瀟灑的我獨自流浪
隨著大自然的芳香
陪伴清風吹皺海洋
尋找一塊不掉色的天空
一片綠洲一線陽光
擁擠街道 都市瘋狂
一切煩惱丟在路上
──〈牛仔褲〉
她的詩溫暖而輕柔,像是情人間輕聲絮語;當書寫對象轉向台灣的人事物,又顯得如此明亮而活潑。
詩人將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日常景物與情感,轉化成詩句間靈動的意象,令這些斑斕的事物在我們生命中歸來,就像始終擁抱著陽光。
本書特色
★法國詩人伊麗莎白以中文創作,詩風既溫暖又輕柔,既明亮又活潑,字裡行間流露出淡淡的法國風情。
★本詩集由作者親譯,透過母語重新演繹,再一次帶領讀者進入她筆下,充滿陽光的詩之世界。
各界推薦
李魁賢(國家藝文獎得主/詩人)
「綜觀窮伊麗莎白詩特質是簡短,抒情濃厚,意象明朗,語言精準,焦點集中,在明喻中常夾帶隱喻,讀來引人思索,餘味無窮。」──詩人 李魁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伊麗莎白 Elizabeth Guyon Spennato
出生於法國,擁有法國、義大利和馬爾他血統。擔任羅馬與巴黎的國家翻譯員(中義法語專家),並在法國出版過三本小說。
因事故造成重症顱腦創傷,她堅強戰勝疾病,奇蹟般康復。十年後,她決定獨自前往伊朗遊歷,並學會了波斯語。
伊麗莎白以中文、義大利語和那不勒斯語(她祖先的語言)創作詩歌,並以中文、法文、義大利文和波斯文翻譯詩作,其中包括林鷺的台法詩集《藍色的手巾》。她的作品發表在許多義大利和法國選集與詩刊,並榮幸地刊登在《笠》詩刊。
最新出版
2018/
法語.波斯語版《波斯眼睛》
–Orients Éditions 出版社,法國
2019/
英語版《小保羅的夢想生活》
–Faraxa Publishing,馬爾他
漢法版《南方的語言–La langue du Sud》
–Papiers coupés 出版社,法國
2022/
台法版《真心–Cœur Pur》
–Papiers coupés 出版社,法國
2023/
Des fleurs pour Alcide – Alcide d’Orbigny
–Esperluète 出版社,法國
即將出版
2024.09/
義大利語.拿波里語.法語
Fantasia 'e ll'isola – Fantaisie insulaire
–Bertoni Editore出版社,義大利
目錄
悅讀伊麗莎白的詩──《臉上的太陽》序/李魁賢
Préface / LEE Kuei-shien
島嶼的紀念/Souvenirs insulaires
茶道/La voie du thé
紐約摩天大樓/Les gratte-ciel de New York
找安慰/Un peu de réconfort
海鷗/Les goëlands
媽媽的廚房/La cuisine de maman
夢回美麗島/En rêve je retourne à l’Île Merveilleuse
在男人的嘴裡/Dans la bouche d'un homme
幸福的秋葉/Bonheurs d'une feuille d'automne
於埃南德拜訪阿爾西德/Esnandes, Visite à Alcide
恥辱/Honte
愛與和平/Peace and love
Hanakessho
陽光/Le soleil
簫/Hsiao
在台北過年/Réveillon du Nouvel An à Taipei
大安森林公園/Le Parc forestier de Daan
龜山的呼喚/L'appel de Guishan
在淡水漫步──致台灣女詩人 陳秀珍/En flânant à Tamsui─à mon amie la poétesse taïwanaise CHEN Hsiu-chen
台南的溫暖/La douceur de Tainan
詩意的思路/Les réseaux poétiques
SAKERO──致莊國鑫台灣原住民舞蹈團/SAKERO─à la troupe de danse aborigène de Taïwan Chuang Kuo-shin
黑夜裡的燈塔/Un phare dans la nuit noire
一滴紫水晶/La goutte en améthyste
南方的色彩/Les couleurs du Sud
新娘自白/Monologue de la mariée
小女郎時期創作/Écrit quand j’étais jeune fille…
我們一定會相逢/Un éclat de voie
可能還太早/C'est peut-être trop tôt
真心(華語)/Coeur pur (mandarin)
真心(台語)/Coeur pur (taïwanais)
南方的語言/La langue du Sud
愛的顏色/La couleur de l'amour
心情/Etats d’âme
雨/Pluie
約你在石澳/Rendez-vous à Shek O
吸一口愛/Prends une bouffée d'amour
不真告別/Pas encore un adieu
妳是否還願意給我梳辮子──致心愛的外婆 Françoise Fiore Spennato/ Me tresseras-tu encore les cheveux ?─À ma grand-mère bien-aimée Françoise Fiore Spennato
笑容/Sourire
憂傷的快樂/Le bonheur d’être triste
活著不能只為一張嘴/On ne peut pas vivre que pour manger
臉上的太陽/Un soleil sur le visage
白日夢/Rêve éveillé
我的心從來不化妝/Mon coeur ne se maquille jamais
重愛妳/T’aimer de nouveau
路邊的野花/Les fleurs sauvages du bord du chemin
牛仔褲/Jeans
永遠的朋友/Amis pour toujours
新潮電影/Un film de la Nouvelle Vague
我心中的綠洲/L'oasis dans mon coeur
我不是真的給你寫信/Je ne suis pas en train de t’écrire
—
首爾眾生相中的民俗藝術家:陽台上不少遠比日本名家日本藝術家新宮晉的作品粗造的。Seoul, South Korea. Somewhere Street. NHK 節目,成就藝術家的天分和環境都非常重要...
幾個禮拜前看了這展覽(當時免費入場),還作場很不專業的直播。買了他與Piano 合著的“平行人生”(2023年兩人在大阪合展的目錄文,英日文)。
台北,首爾眾生相:。Seoul, South Korea. Somewhere Street.
A Hundred Cities Within Seoul 百 城之城——首爾
Memes, Jokes and Cats: South Koreans Use Parody for Political Protest
KOREA: As Seen by Magnum Photographers (缺點之一是缺地名索引,所有照片以首爾為主 )
https://hcpeople.blogspot.com/....../seoul-south-korea......
▼ 2024 (1245)
▼ 12月 (409)
台北,首爾眾生相:。Seoul, South Korea. Somewhere Street. A...
畢卡索逝世五十週年 2023 Rene Burri 勒內.布里 在Magnum Stories ...
Aamir Khan, Hans Wilsdorf (1881- 1960), the founde...
介紹 Sōseki: Modern Japan's Greatest Novelist by Jo...
小熊英二(Eiji Okuma)教授《1968:日本現代史的轉捩點,席捲日本的革命浪潮》.........
河合隼雄 Hayao Kawai《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給未來的記憶》(河合隼雄 Hayao Ka...
楚戈 Chu Ko: A Soldier from Chu (袁德星(1931年-2011年)):與...
包浩斯學校群英(BAUHAUS, 1919-1933)的慶生會:Walter Gropius( 18...
扇子與中國文化(莊申著) (1992);莊嚴及莊家四兄弟: 莊申、莊因、莊喆、莊靈。在日本,扇子是日...
谷口吉生(Yoshio Taniguchi)Dies at 87. "believes that t...
「人生實難」 Emmanuel Macron (3):Macron Appoints a New C...
André 3000 (美國說唱歌手、歌手、詞曲作者、唱片製作人、演員和長笛演奏家)在紐約時報訪談之...
伊麗莎白《臉上的太陽:漢法雙語詩集 Un soleil sur le visage》By Eliza...
專訪「台灣隊長」陳傑憲:「我想讓棒球繼續成為台灣的驕傲。」:關於12強棒球賽中華隊隊長陳傑憲先生幾篇...
亞瑟王(King_Arthur)傳說製造史《亞瑟王之死》(Le Morte d'Arthur) 蘇其...
金正恩 Kim Jong-un :派兵俄國斯2024派遣軍隊幫助俄羅斯是北韓的主意,目前約死1100...
Biden 下台前廢死Biden Commutes Sentences of Nearly All ...
拜登“告別”演說:“美國,我為你竭盡全力”、Biden Commutes Sentences of ...
Don Quixote《堂吉訶德》Don Quixote de la Mancha (1605–16...
William Morris and the Kelmscott Press 2017-08-03 ...
The RSS: the most powerful volunteer group you’ve ...
Jensen Huang (黃仁勳):銷售奇才《The Nvidia Way》「Top-5 Thin...
李弘祺演講三講 2024年4月~6月 。 香港教書經驗。李嘉嵩 (1914~1978)《一百年來...
Tilda Swinton. the Honorary Golden Bear at the Ber...
Giles Yeo. "Dessert stomach" The Science Behind W...
*THE WORK OF EDWARD TUFTE* 數據/資訊的分析與呈現 五部曲 到紐約時報 ...
蛇年Encyclopedia;Naga 那伽蛇王或龍王,吳哥窟最長見的“裝飾”。天主教廿五年一次。米...
張惠妹。大巨蛋等2024
陳景容 90歲,新店青山鎮家中音樂會,好友群集……邀陳金漢,廖志峰家等多人庭音樂會饗宴 (置身油畫濕...
狄更斯!The Pickwick Papers, A CHRISTMAS CAROL by Cha...
《瘋狂的一頁》辯士 日美。地獄門二版本:菊池寬《袈裟の良人》,芥川龍之介《袈裟と盛遠》 Ki...
Samuel Barclay Beckett ( 1906 - 1989),諾貝爾文學獎1969 "...
David Dubal. REFLECTIONS FROM THE KEYBOARD: The Pi...
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 (1958)Aldous Huxley 的《...
何政廣《藝術家》雜誌社發行人 2024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藝術家》596期1月號要目。所謂‘’台灣...
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 (作者,已亡):The Meeting of Eastern...
President Yoon Suk Yeol.韓半島新聞平台整理尹錫悅總統遭彈劾後的進展:Meme...
眾生:男孩到90歲才成年;烏克蘭戰爭下禁演胡桃鉗‘The Nutcracker’;韓國人用表情符號、...
A Cat's-Eye View of Japan. The kitties on Ao Islan...
諾伯特、艾芙琳 《紐約不完全攻略手冊2025~2026》2024.12 。東海的人與書 (ii):孫...
陳守國:奉勸朝野政黨乾脆梭哈——倒閣、解散國會,讓人民作仲裁!,傅君,蔡康永,鄭麗淑 ----東海大...
商業平台facebook 等等,虛假的帳號跟流量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你只是他的商品。台大意識報【為何...
Fareed Zakaria. GPS 獨家採訪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即將離任).....BA...
江明泱 鶯歌國中校長「擁抱拳世界」銅雕。中華郵政的「金牌郵筒」
Nikhila Bedi (58歲 Indo-Anglian) BBC :Discovering t...
Ukraine staged a major drone attack on the Russian...
張艾嘉 香港的霓虹燈都哪兒去了 (NYT)張艾嘉封后作《燈火闌珊》:喪偶中年女子的故事,為何教人...
許成鋼: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第一天,就是不斷的撒謊,不斷的欺騙,而且使用暴力,背棄諾言。李怡: 中共宣稱...
Joan Jonas: Good Night Good Morning., now 88, 2024...
施正文迪化街 大稻埕展覽(羅斌)。台北的某清晨: 安麗 Amway 鑽石級人物表揚 (2024 台大...
《藝術家》596期1月號要目【1月專輯|2024視覺藝術年度回顧】。某本“愛的藝術”一直宣傳。我給一...
The Surprising Sexual Politics of Nicole Kidman’s ...
小水豚(Capybara)Tupi的成名,為 2024 年畫上完美句號。川普(美),澤倫斯基(烏克蘭...
紀念Charles Handy (~2024) 從Sinclair Lewis的"Babbitt" ...
許定銘:蓉子 (1922~2021)《蓉子詩抄》,羅門,徐宏義的攝影集《作家的影像》
Sir Richard Branson 識大體,以"國"為重 Five ways to be inv...
青鳥【選罷法修法爆衝突 青鳥立院外冒雨抗議】。我的祖國,台灣,蒙難了,...... 中國國民黨等實質...
David Rubenstein 在 Bloomberg TV 訪談美國最大製藥公司 Eli Lil...
hcpeople.blogspot.com
台北,首爾眾生相:。Seoul, South Korea. Somewhere Street. A Hundred Cities Within Seoul 百 城之城——首爾 Memes, Jokes and Cats: South Koreans Use Parody for Political Protest KOREA: As Seen by Magnum Photographers (缺點之一是
KOREA: As Seen by Magnum Photographers (缺點之一是缺地名索引,所有照片以首爾為主 ) Korea: As Seen by Magnum Photographers Hardcover – Illustrated, 2008年 11月 1...
李清志──在富邦美術館 Fubon Art Museum 。富邦美術館最近展出日本藝術家新宮晉的作品,我認為是富邦美術館開幕以來,最讓人耳目一新的展覽!新宮晉長久以來的創作,多以自然風力或水力,驅動作品優雅活動,成為會動的公共藝術作品,非常受到人們的喜愛!
曾經留學義大利的新宮晉,與義大利建築師Renzo Piano多有合作,日本關西機場內的風動藝術品就是出自他的手筆,銀座愛馬仕旗艦店也有新宮晉的作品,而富邦美術館同樣是Renzo Piano的建築設計,出現新宮晉的作品,也是剛好!非常適合。
一進美術館就可以看見新宮晉新創作的水動藝術作品,為整個美術館帶來新的氣象!《新宮晉:宇宙—風之旅人》展出新宮晉的雕塑、繪畫、手稿、模型等,整個展覽非常動人,特別是一大早美術館沒什麼人,更能感受到與藝術作品間的對話與感動,我真的非常喜歡這個展覽!
—
The gorgeous Salle Ovale at the Richelieu wing of French National Library, free for anyone to pop into see or warm up over some reading - especially on a chilly day!
陳耀昌
·
政治操作太複雜。
有唐吉訶德基因者確實不適合從政。
看我們從那個面向去解讀。
HL Yang 有一次李敖說:72烈士都是福建廣東人,一個江浙人都沒有。btw,李是東北人。
五卅慘案是上海人發起的。但是到了八月底就結束了。香港人(以及廣州)起來呼應,一直抗爭到第二年中(好像也是八月)香港政府才宣佈結束。很多黃花崗烈士實際上是信基督教的華僑。孫中山把基督教當作是青幫、紅幫一樣的東西,吸引了這些人入會,成為興中會。
一間書店 長安西路/新豐各一家
一間書店第三年營運報告
書店的經營即將邁向第四年時,突然有一種感覺,經營書店或許跟耕種也挺像的。不,甚至不像是每年都會有收穫的種田,更像是種樹的林業。
第一年架構書店的空間與書,摸索著研究選來的書是否適合周遭的社區,慢慢的建立喜歡一間書店的讀者群。一張一張的寫著便利貼,貼到不同的書上,也讓來訪的讀者在玻璃牆上寫下心情與願望。
第二年繼續慢慢耕耘書本內容,勤寫推薦便利貼時,我們讓讀者一起加入了推書的行列,從店長寫,店員寫,到讀者一起寫的便利貼。累積了足夠數量後,5月意外地在網路上引爆。變成許多人都想來一探究竟的書店。
就如同是安迪沃荷的那句話:未來,每個人都有可能出名15分鐘。
而我們努力地想要抓住這樣的運氣,爆紅的紅利持續到了9月,在業績漸漸地往下走時我們開始發展讀書會。
讀書會得到很好的評價。
第三年的上半年,我們穩住了下滑的趨勢,心理在期待著下半年能繼續成長時,卻在第三季遇到滑鐵盧。來書店看書的人仍然很多,飲料的消費也維持高檔,但書籍銷售急速下降,9月的書籍銷售量只有上半年月平均的一半,10月持續在低檔盤旋。我自己辦的讀書會也不如過去都會滿場,人數幾乎都只有滿足到最低的6人。
雖然有點氣餒,但是我們再繼續調整書櫃,更改選書方向的,也更努力發展活動。領讀人培訓的講座還是很受歡迎,也漸漸有參加過領讀人培訓講座的人來詢問在一間書店辦讀書會的可能性。
顧玉玲老師在11/9時,來到了一間書店。跟讀者一起討論著她的新書《一切都在此時此刻》。那晚的討論,無論是現實上體制的壓迫,工傷者群體的團聚自救,人與人的善意與理解在彼此之間流動著。
看著一間書店能這樣舉辦跟書有關的活動,真心覺得能開出這樣的書店真好。
然後,奇怪的是,好像就漸漸地越來越好了。書的銷量又慢慢回升,讀書會參加的人也逐步的攀升。12月又回到了上半年的水準,終於又爬回成長的軌道。重新在損平線上下試探。
今年,
我們已經開了64場讀書會,而第65場:個人成長讀書會將在12/30(一)舉行。
超過600人次參加過在一間書店舉行的讀書會。
我們賣了4748本書,每個月約395本。
書市或許真的不好,有時候努力也確實看不出有任何成效,但是或許只是更需要耐心,等待著,相信著,灌溉著,期待未來或許有機會出現的那片森林。
感謝這三年來陪我們一起走過的工作夥伴,來店講座的作家老師,一直支持我們的讀者,是你們把一間書店灌溉成小小的,還等待茁壯的樹苗園。
或許仍然不知道多久才能長大,但是,我們已經扎下根了。
謝謝你們。
一間書店店長威利
~Miru
.
一本書店
冉亮(1952-2001)是一位優秀的台灣記者。
冉亮將自身的治療經驗寫成紀實作品,《風聞有你,親眼見你》,描寫她的內心掙扎,非常感人。2000年2月成為《讀者文摘》的封面人物,書摘-記實文學精選。一年後,中國時報以大幅版面報導【新聞勇者、抗癌鬥士、奮戰到最後,冉亮走了】。
—
談資生堂的 福原義春(Yoshiharu Fukuhara)先生的"我的多軌人生"/《文化打造極致》:《史記》是最喜歡的書。我所知道"文化"發展的二實例:杜維明; Japan: Spirit & Form By Shūichi Katō (加藤 周一)1994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95764388719211
杜維明、
Shūichi Katō (加藤 周一, Katō Shūichi, 19 September 1919 – 5 December 2008) was a Japanese critic and author best known for his works on literature and ..
關注作者
Japan: Spirit & Form Hardcover – 15 十月 1994
作者 Shuichi Kato (Author)
Japan: Spirit and Form is divided into ten chapters that cover Japan's artistic history with vibrancy and insight. In these ten chapters, author Shuichi Kato introduces the reader to, among others, the early, eccentric artists of the Jomon period, to the courageous few who dared to challenge the Tokugawa shogun, to Utamaro and his sphynxian geisha, and to the most recently acclaimed architectural artisans.
Whether in two dimensions or three, the world of everyday life and the finer points of culture have all been touched upon by the hands of Japanese painters, sculptors, and craftsmen working in a myriad of media: oil, glass, water, wood, cloth, and clay. And throughout the three thousand years the artists of Japan have spent trying to express their world, outside influences have been present and irrepressible. The dynastic Chinese, the adventurous Portuguese, the impressionable Europeans, even Michelangelo himself have proved formidable forces. These various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onents have combined to produce the artistic heritage of Japan, unique in spirit and form.
.
Selected works[edit]
Form, Style, Tradition: Reflections on Japanese Art and Societ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A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Manyoshu to Modern Times, Tokyo,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79)
A Sheep's Song: A Writer's Reminiscences of Japan and the World,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The Japan-China phenomenon: Conflict or compatibility?, Kodansha America (1974)
Six Lives/Six Deaths: Portraits from Modern Japan by Robert Jay Lifton, Shuichi Kato, and Michael R. Reich,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1979)
Yoshiharu Fukuhara
Yoshiharu Fukuhara, President of Shiseido Co
https://b.kobe-u.ac.jp › interview_files › 7.pdf
Yoshiharu Fukuhara, President of Shiseido Co., Ltd. Corporate Roots and My Own Style. Profile. 1931 Born in Tokyo. 1953 Graduated in Economics from Keio ...
Yoshiharu Fukuhara
A grandson of Arinobu Fukuhara, who founded today's Shiseido Co. Ltd. as Shiseido Pharmacy in 1872, Yoshiharu Fukuhara devoted his career to the family firm, leading it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hrough 2001 and overseeing its rise to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cosmetics companies. Long active as an advocate for cultural policy reform, he has been Director of the Tokyo Metropolitan Museum of Photography since 2000.
Once again this year, Japan —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s of politics and the economy — will probably remain more or less at a standstill. But we can't just complain and hold our heads low; we must think deeply about the kind of country we want to leav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act positively to create that. To do that, we should:
1) Develop the ability to see the unseeable: We can't just rush to embrace whatever simplistic buzzwords politicians and the media throw at us. We must voice our responses to them clearly — yes or no — and, in addition, we must develop the ability to see the truth that lies hidden behind the data we are shown. The key lies in improving education, in a broad sense.
2) Value diversity: In the name of specialization, modern life has tended to divide human beings into narrow categories. But the fact is tha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n economics person, a cultural person or a consumer; each person not only works, but makes, consumes and plays. We have to think about the world as we would about individuals — with myriad components.
3) Reappraise the world along the often undervalued axis of culture: Culture is something that is born from humans' desire to live a better life. If 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creates his or her own idea of richness, and expresses that to the world in their own way, then it will contribute to Japan's strength as a nation, and we will be able to create a country that has a clear role — and a clear value in and to the world.
「美の五輪」ちょっと早めに華やかに 資生堂がイベント
関連トピックス
世界各国の資生堂の美容部員がメーキャップ術などを競う「グローバル・ビューティーコンサルタント・コンテスト世界大会」が25日、東京で開かれた。4 年に1度のオリンピックイヤーに開かれており、いわば「美の五輪」。会場では出場者の国旗が振られるなど、ロンドン五輪開幕より一足早く、華やかな雰囲気 に包まれた。
2004年から開かれ、今回で3回目。予選には世界88の国・地域から、同社の美容部員約2万人が参加し、勝ち残った国内16人、海外16人の計32人がスキンケアやメーキャップ、接客術などを披露した。今回初めて、男性の美容部員も本大会に進んだ。
最優秀賞には、勤続3年未満のA部門はシェ・シリーさん、3年以上のB部門はジュウ・ジンさんと、ともに中国からの参加者が選ばれた。シェさんは「おも てなしの心を持ってやることが大事だと実感した」、ジュウさんは「最初は仕事と思って始めたが、今は楽しむことを覚えた。この経験を伝えたい」と語った。
Japan's Shiseido Co., a nearly 140-year-old cosmetics giant 近來開設網路販賣 損及零售商
****
趣味は洋ランの栽培、写真など。主な受章は、旭日重光章[1]、フランス共和国レジオンドヌール勲章グラントフィシエ章[2]、名誉都民[3]、文化功労者など。レジオンドヌール帯勲者会日本支部会長も務める。財界屈指の文人肌として知られ、文化経済学やメセナについての著書を多く執筆している。特に現代詩への造詣が深く、現代詩花椿賞の創設に関わっている。駒井哲郎の絵画のコレクターでもあり、世田谷美術館に寄贈した。角川財団学芸賞選考委員。
著書[編集]
企業は文化のパトロンとなり得るか 求龍堂 1990.12
100の蘭 文化出版局 1991.12
多元価値経営の時代 東洋経済新報社 1992.6 (トップが語る21世紀)
文化は熱狂 対談集 潮出版社 1995.3
生きることは学ぶこと 風に聞き時に学ぶ ごま書房 1997.4 のちパンドラ新書
「無用」の人材、「有用」な人材 “老荘"に学ぶ転換期を生きぬく知恵 祥伝社 1997.10
部下がついてくる人 体験で語るリーダーシップ 日本経済新聞社 1998.10 のち文庫
蘭学事始 集英社 1998.12
金の舌銀の味 この人この味このお店 マガジンハウス 1999.2
日々是「好食」 マガジンハウス c2000
メセナの動きメセナの心 求龍堂 2000.8
会社人間、社会に生きる 中公新書 2001.2
福原義春の講演 変化の時代と人間の力 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 2001.11 のちウェッジ文庫(副題を正題に)
101の蘭 文化出版局 2004.2
猫と小石とディアギレフ 集英社 2004.11
「自分らしい仕事」があなたを変える! 仕事にちょっと悩んだとき読むヒント 青春出版社 2005.12
ぼくの複線人生 岩波書店 2007.3
だから人は本を読む 東洋経済新報社 2009.9
私は変わった変わるように努力したのだ 求龍堂 2010.6
季節を生きる 毎日新聞社 2010.11
ステイヤンゴロジーで人生は輝く! マガジンハウス 2010.12
100人で語る美術館の未来 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 2011.2
「福縁伝授」聞いてもらいたい独り言 集英社 2011.2
本よむ幸せ 求龍堂 2013.2
美 「見えないものをみる」ということ PHP研究所 2014.1
共編著[編集]
森毅・福原義春らくらく対談 ええ加減が仕事の極意 明日香出版社 1993.12
森毅・福原義春いきいき対談 柔らかい生き方をしよう 明日香出版社 1994.2
〈福原義春サクセスフルエイジング対談シリーズ〉求龍堂
自然と生きる、自然に生きる フローレンス西村 1996.11
10歳の輝き、100歳の青春 加藤タキ 1996.11
美しい暮らし、変わりゆく私 真行寺君枝 1996.11
時代の風を吹かせ、自らが楽しむ 石津謙介 1997.1
旅に生きる、時間の職人 永六輔 1997.3
100着の衣装に、100通りの人生を ワダエミ 1997.3
出会いに生きる、八十七歳の青春 森岡まさ子 1997.7
僕は映画の伝道師 淀川長治 1997.7
壊すこと、創ること 山本耀司 1997.11
動物が好き、人間が好き 増井光子 1997.11
「美しい暮らし」を探す旅人 浜美枝 1998.12
「不良少女」からコスモポリタンに 金美齢 1998.12
舞台美術は一瞬の輝き 朝倉摂 1998.3
アマゾンに学ぶ、「我ら地球家族」 山口吉彦 1998.3
至福の時は「オペラ人」 佐藤しのぶ 1998.5
ともに学ぶ、ともに遊ぶ 小池千枝 1998.8
花と語り、虫と遊ぶ 熊田千佳慕 1998.8
静かな男の大きな仕事 下河辺淳 1999.4
グッドスマイルグッドライフ 渡辺貞夫 1999.4
私は、高齢時代のプロデューサー 佐橋慶女 1999.4
書字が教えてくれる 石川九楊 2000.4
触れることが脳を育む、人を育む 大島清 2000.3
老いとは何か 多田富雄 2001.2
文化資本の経営 これからの時代、企業と経営者が考え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と 文化資本研究会共著 ダイヤモンド社 1999.10
対話 私たちが大切にしてきたこと ルチアーノ・ベネトン ダイヤモンド社 2002.2
解はひとつではない グローバリゼーションを超えて 樺山紘一共編 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 2004
市民活動論 持続可能で創造的な社会に向けて 後藤和子共編 有斐閣 2005.4
企業経営 ロングインタビュー 稲盛和夫 読売ぶっくれっと 2005.6
[参考文献] 福原義春著「美」(-----*より引用)
讀書e誌 ·
「想要取代宗教,最誘人的替代品是愛國主義」 — CS Lewis 《地獄來鴻》
太好看的一本書,讓我今天一口氣就看完。如果想要理解美國這幾年來越發嚴重的民粹造成的社會分裂,以及媒體時常看到慷慨激昂的「復興美國偉大」論調,這本偏冷門的書籍很值得一讀。我在閱讀之前,也先查看了一些書評。差評的不外乎批評作者是左派份子或是叛徒。我也覺得中文版書背寫到的那些點都只是表層的現象,其實整本書有很清楚的採訪和各個觀點的說法,身為牧師之子的作者也是保守派,在他父親的喪禮中,他驚訝的看到一些教會的朋友已經把「政治立場」與「信仰」畫上等號。所以他從保守陣營有這些反思頗爲不容易,也真的是很需要的一種對話。
雖然許多介紹這本書的宣傳文字,講到的是川普的崛起和美國福音派教會的關係。書中也有許多故事,是牧師與政治人物結合互相達到各自目的的案例,但是這些都只是表面呈現的現象。書中探討了美國福音派教會在進入21世紀,感覺到某種被邊緣化的危機意識。這樣的危機意識,在社會經濟狀況穩定時,其實是被忽略的。本來有許多人以為隨著年輕一代領袖上任,福音派教會能夠調整自己更與時俱進,並且專注在基督信仰所強調的幫助社會弱勢,以及用和平對待敵人的方式。但是因著全球化而造成美國境內許多人有強烈的剝奪感,那個鬱悶的心情剛好被政治人物拿來當成一個強大的武器。
沒想到一場新冠疫情更加速了這個氛圍。因為造成社會恐慌,讓少數極右派的教會,抓住了社會的焦慮而吸引許多信眾。而當時總統川普更是善用這個情緒讓福音派中極右的人握住更大的話語權。固然保守派有許多好的精神,但是當大家對於充斥的謊言 (關於疫情和疫苗)袖手旁觀,基本上也不自覺成了容許國族主義的共犯了。
不知不覺的幾年當中,一些教會的牧師在講台上說的是「民主黨這些惡魔」,佈置掛滿美國國旗,甚至許多週末都像是共和黨的造勢大會。許多的活動講的是候選人而非上帝。而「打贏這場戰」的方式,不再是禱告(那是不願表態的懦夫)而是集結起來表態,邀請政治人物站台,舉辦盛大活動募款和販賣各式商品。許多本來沒那麼激進的保守派基督徒也開始告訴自己,這應該表示他們是站在上帝那一方,只要能拯救美國,世界才有希望。
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可惜他抄了捷徑。他發現,非理性是個賣點。他漸漸體會到憤怒是一種營運模式,瘋狂是教會的成長策略,仇視敵人(至少就短線而言)力量遠大於和敵人相親相愛。」 — 書中其中一位轉變成激進路線的牧師
特別是疫情期間配合政府停止聚集的牧師,受到最強烈的抨擊。他們很傷心的發現,自己被自己所關愛的會友和朋友當成敵人了。雖然大部分的美國人還是理性的,但是聲量最大的總是最激進的那一些人。想要讓福音派崛起而跟政治綁在一起,最終是自己被綁架了。
書中最後1/3還是讓人看到希望。雖然許多年當中,很多不想選邊站的牧師飽受攻擊,教會人數大量流失,甚至被誣賴和毀謗而身心俱疲,想要離開教會。但還是有很多熱愛上帝和抓住信仰的,好好守護著被撕裂的教會。而整個社會還是有許多人逐漸從激情褪去後轉趨理性思考。當一些福音派大老面對醜聞不是悔改而是惱羞成怒的辯駁,更是讓一些信眾重新思考到底相信的是人還是上帝,是天國還是美國。不然,這跟他們所抨擊伊斯蘭極端分子的「聖戰」有何不同呢?
「在基督教史上最黑暗的幾章裡,例如十字軍、宗教裁判所、販賣奴隸、性侵醜聞,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基督教權威人士為了追求心目中更大的仁義,而不惜扭曲經文。」
信任的建立需要時間,也很脆弱,但卻是可以一步一步找回來的。作者採訪那些當年沒有跟著起舞而受傷牧師接觸,發現他們也從極度的焦慮失望,逐漸健康成熟起來。他們不求特效藥,也深知改革路上必定仍然會有反撲的力量。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深知不能把信仰當成人與人之間的零和遊戲,上帝也不是專屬於某一群人或是國家。他們反省美國在二戰後太習慣的強勢地位,成了人們理所當然要捍衛的權益。就像是聖經裡「僕人領導」的精神,只有謙卑自己的,才有可能成為他人的祝福。
資訊氾濫的時代,任何人類的組織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資訊,而是差異中對話、不被恐懼狹持、以至於可以自我修正的能力。
全文和延伸閱讀連結在部落格中(請見留言)
延伸閱讀
”Not in God’s Name” 「毋以神為名」
“當宗教將人變為兇手,神痛心垂淚”
這位猶太拉比(猶太人的教師)分析宗教之間的暴力,從非常廣泛的各層面: 心理學,組織行為,人腦的運作方式,等等。雖然他主要是探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但是類似的模式在世界不同地方也可以見到。更棒的是書裡面有很多具體的做法,可以幫助個人或是群體,免運被零合思考所綁架,在廿一世紀來說真的很重要!
”Foxconned”
2018年親自出席鴻海在威斯康辛州工廠動土儀式的美國總統川普,大讚這是「世界第8大奇景」。整個事情發展下來到現在已經四年多,結果跟雙方的期待與承諾有極大的落差。
這本書看起來像是要講到被投資方如何「被鴻海」,而且看來因為當時大量報導讓當地人對於整個事件非常感冒。但故事不是針對鴻海,而是美國政府在各州經濟發展結構上的問題,讓貧富差距更加嚴重。
”Hillbilly Elegy” 「絕望者之歌」
認識美國底層白人的「絕望者之歌」
即將進入白宮的副總統人選JD Vance 在2016年著作的這一本自傳,之前Amazon上面已經不容易買到了。但還好有聲書是隨時可以下載的,並且作者親自朗讀的書籍總是更有真實感! 關於外界比較少了解的美國白人勞動階級的世界,作者親身成長的經歷描繪相當深刻。(這是書評,無關Vance 的政治立場)
#thekingdomthepowerandtheglory
—-
Alexander Calder, The snowflake tree, 1960, private collection
Calder Fondation
TRAVELER Luxe 旅人誌
·
東京麻布台之丘設計公司 Heatherwick Studio 在首爾的最新力作>>https://www.travelerluxe.com/article/desc/24001074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