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我看臺大與東海校園的發展: 黑冠麻鷺/夜鷺; 社科院等等



從臺大與東海校園的黑冠麻鷺/夜鷺 說起: 21世紀台灣各大學校園的故事。
Chao-Tung Yang牠在我家院子裡走來走去。
牠在我家院子裡走來走去。







 4月4日17點,學生放假第3天,我到臺大校園散步,發現先前學生在數處牆上所張貼的20多張反服貿之大字報,已經全數被清除掉,留給遊人清潔假像。

4.5.09
台大新聞E論壇新增了 2 張相片。
51分鐘 · 
【整理報導】台大生聲援反服貿 海報被校警隊撕下
文/李映昕 圖/張郁質提供
反黑箱服貿邁入第三周,台大法律系學生上周在系館張貼聲援海報,前天(3號)中午卻發現被人撕下,經查為台大校警隊取走。學生表示,系館歸法律學院管理,海報也獲同意張貼,校警無權撤除海報。台大法律學院及台大學生會皆發出聲明,要求未來校方更謹慎處理。
台大法律系學生張郁質表示,前天校警隊無預警撕除學生於模擬法庭旁「民主牆」張貼的海報,理由是接獲民眾檢舉「海報沒有蓋課外活動組的章」,但法律學院內的張貼權限由法律學院管理,並非課外活動組,校警隊也沒有權利干涉。張郁質說,他們詢問校警隊時,校警表示報案者是匿名的,還提到海報上「有太陽花圖案、比較敏感」。
目前校警隊已經將海報歸還,由學生重新貼回。台大法律學院副院長黃昭元發表聲明,除了重申法律學院不歸校警隊管轄外,也認為校警隊在撤下海報前後,都應該主動知會法律學院。台大學生會也在台大批踢踢BBS站上發表聲明,認為此舉已傷害學生表達言論的權利,要求校方道歉。



臺大海校園的故事說不完。4月3日初晚,我遇到台大哲學系郭老師和他的公子(目前服飾於工研院綠能所)。
郭老師說,真倒霉,我們水源校區的哲學系和人類學系的建築物,竟然是海砂屋,又得搬,而又回不去還沒動土的人文學院......
我說,反正台大有的是錢.....許多系館經常拉皮......更妙的是, 管理學院整棟大樓,一夜之間,從棕黑色一變成乳白色......
郭老師說,這是日本建築師堅持的.....他們前陣子還開說明會.......


大學校園翻譯自英文 campus (推廣到公司 等組織的地方grounds) ,字源來自美國  (late 18th century (originally US): from Latin campus'field' (see camp1)).它的拉丁文原意指的是原野/田野。帝國時代的臺大仍有瑠公圳,一片田野。

瑠公大圳與新生南路校園的關係匪淺。近年的生態池和位實現的"劍河"計畫.......
李宗信老師:瑠公大圳──臺北平原水利社會的形成、崩解和轉型


我們談校園,當然不只是建築物或花樹, 最重要的是那兒的人。 我說些臺大的了不起處和她的龜縮事情:
在新生南路三段臺一冰店旁的台大一樓教師宿舍牆上,全被覆蓋傅斯年1949年保護學生的話.....現在的校長只是行政人員,無法發揮任何影響力。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16.html





臺大校內小福利社的牆上,貼了2二張大海報和8張小海報,主旨說學生們去立法院革命,秉著校訓: 愛國、愛人精神........臺大校訊3月26日當期則採取駝鳥心態,完全沒提學生的慷慨激昂.......



3.26 碰到這篇比較校園的文章:  青青校樹待何時?■陳克華 校園: 東華大學 v中正大學
這是從校樹的角度來比較校園的。光從樹來說,可能就說不完: 臺大傅園野台開講3/26(三)下午


四五九九協會 演講
講師: 鍾漢清
原講題: 戴明圈: 世界的與台灣的
改成: 新講題: 我看東海與臺大校園的發展
時間: 4月22日,2014 週二下午的講堂 3:00-5:00pm舉行,免費參加。
地點:台北市三民路148號3樓,三一教會。

 現在是2014年3月23日午後。

臺大的臺北校區 約可分3處: 新生南路和羅斯福路等四條路圍起來的主校區,今天舉辦全校運動會,約是第64屆;水源校區,現在主要是BOT的宿舍區和與校外合作的"創新-創業"校區;醫學院院區與總督府幾乎合一: 以前胡適之先生對於日本人的規劃很佩服:醫學院/醫院的面積,至少是總督府(含現在的所謂臺北賓館)的十幾倍。

這個院區和臨近的道路之照片,各位一定都很熟悉, 譬如說2013年的洪案之抗議照, 我笑說它讓馬英九等人屁滾尿流,那幾乎已是歷史。

不過,我們在2014年的3月18日,又開創了歷史,我轉用一些朋友的照片說明: 
醫學院/醫院區,今逢青年之困苦革命, 願神保佑其人民和土地。


馬與江的發言,都是顧左右而言他,言不及義,粉飾自己的無知與無恥。
學生佔據立法院已經六天
江院長出面,
馬總統避不見面
直到今天早上
才開了一個老生常談無關痛癢說不清楚的國際記者會⋯⋯
更多






 之所以選"我看東海與臺大校園的發展",是因為成員中有人是東海或臺大的校友,而我對它們比較熟悉點。
2014.3.13,我與臺大校友談此project,他說校園而言,東海美得多;臺大的圖書館、文學院等,也很可觀.....我相信這是"說好話",因為臺大校園也很有其特色,很值得一談。參考:
 臺大杜鵑花節Google Earth街景導覽(由臺大建築與城鄉所何燦群技士製作提供)

緣起: 

3月9日: 施崇棠親自徵才,尋求T型人才~
 我:施崇棠真是老頑童。他回母校鼓勵一下:記者都沒問他捐的5億4千萬的文藝復興樓蓋到那?....   蘇拾瑩 SusieSu Hanching Chung兄的留言勾起我一陣好奇,搜尋了一下......發現了台大校園建築的故事...精彩!精彩!...另po一則報導~



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



告別台大洞洞館


5/30 自由
淨身送行 告別台大洞洞館
台灣大學哲學系與人類系館 (別稱洞洞館)即將拆除重建,一場「建築的告別式」洞洞館計劃昨日舉行開幕典禮,師生、校友一起擦拭、清洗圓筒狀琉璃瓦,象徵送別陪伴師生近50年的洞洞 館。(記者廖振輝攝)
台灣大學哲學系與人類系館 (別稱洞洞館)即將拆除重建,一場「建築的告別式」洞洞館計劃昨日舉行,透過照片、裝置藝術向陪伴師生近50年的洞洞館告別。 (記者廖振輝攝)
台灣大學哲學系與人類系館 (別稱洞洞館)即將拆除重建。 (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如何向一棟房子說 再見?台灣大學師生昨在校內舉辦別開生面的建築告別式,他們穿起黑色服裝、擔任送行者,「洗淨」牆面琉璃瓦、「拆卸」建築內裝、手持釘槍和電鑽做最後的 「妝點」,每人再獻上一朵花,向承載師生五十年回憶的「洞洞館」說再見。
拆除前 師生最後的獻禮
洞洞館是台大知名的建築物, 泛稱在一九六二年到一九七○年間落成的農業陳列館、哲學系館與人類系館三館,其中最早落成的農陳館由建築師張肇康設計,哲學系館與人類系館則為後人仿照。 張肇康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築系,曾與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合作建案。
三座洞洞館組成中國傳統建築的ㄇ字型外觀,也被稱為「洞洞館三合院」,最 大特色在於牆面上的洞洞,每個洞都鑲嵌進筒狀琉璃瓦,將現代材質融入中國傳統建築中。
為建設新的台大新人文館,哲學系館與人類系館將於今年 七月拆除,原址重建新大樓。
由於洞洞館承載了台大師生五十年的回憶,曲終樓拆,師生十分不捨。台大歷史系校友、藝術家施昀佑因此發想「洞洞 館計畫」,透過建築的告別式,「淨身、妝點、告別,就像禮儀師為往生者清洗大體、仔細妝點,讓朋友瞻仰最美好的遺容。」
施昀佑和另名校友藝 術家劉偉申號召超過百名師生與義工,從今年一月開始,先清洗洞洞館外觀,拆卸內裝後的管線與石綿瓦、取下玻璃後的窗框成為展示品,長期受灰塵與黴菌侵蝕的 外牆面也恢復潔淨,屋頂的隔熱磚成了綠地上的步道地磚。
「然後,才能了無遺憾地告別。」施昀佑在創作理念中自述;劉偉申也說:「選擇這種寧 靜的告別,將建物保存在人們心中,被記住的是牆、窗、結構、工法,是穿透琉璃瓦的暮光,也是它卸下重擔…。」
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義正昨也出席 洞洞館告別式,他感嘆:「在這裡教了二十多年,是不捨!」但他坦言,洞洞館其實已不敷使用,不但沒有消防法規的逃生口,通風採光也不佳,「有面牆還有西曬 困擾,曾聽說有教授熱到暈倒。」
校友拍攝的數百張洞洞館照片,也同時在公館地區的十一家商店展出(網址:http://dongdongguan.wordpress.com/)。

台大"人文大樓"興建的曲折故事- 施崇棠的五四精神

蘇拾瑩 SusieSu 寫於 2014年3月10日 7:57

話說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與前台大校長李嗣涔原是台大電機系同班同學,李嗣涔2005年接任台大校長,施崇棠便於2006年捐了5億4千萬元(象徵五四運動)給台大,打算興建一座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文大樓",希望推動台大擠進世界百大名校。

但因台大校園空間不足,於是校方決定將著名的"洞洞館"拆除。這也曾引起過一陣討論。最後,還是拆除了三座洞洞館中的兩座:人類學系館和哲學系系館,剩下農業陳列館因被鑑定為歷史建築而免遭拆除。這是第一波爭議。

但因人文大樓的原設計為高樓層建築,又在台大校門進門口處,將嚴重損及校門口景觀,於是2010年引發「搶救台大校門口」運動,有兩千名師生連署。台大校長李嗣涔及文學院院長葉國良並召開記者會回應。這是第二波爭議。

隨著台大文學院院長2011.8由自由派的陳弱水 (周婉窈的先生)接任,台大校長李嗣涔也於2013.6卸任 (由楊泮池接任),人文大樓的興建案更加開放讓各界討論。2013.6並舉行公聽會討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9E%E6%B4%9E%E9%A4%A8

http://hsiehbaby.blogspot.com.au/2013/03/blog-post_4650.html

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164986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9/today-life4.htm
http://slackerpaper.blogspot.com.au/2010/12/blog-post_2244.htm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10/today-o13.htm
http://liberalbuilding.ntu.edu.tw/index.html

http://liberal.ntu.edu.tw/building/index.htm

  • 邱兆玲 蓋大樓就能進百大?臺大這幾年在辛亥路上蓋了好多新大樓,好幾棟上面大大的標示著捐贈者的大名,感覺像是進入蔡家紀念殿堂。有些說還是日本建築師的大作,感覺卻很壓迫感,棟距全無,像蘇聯共產式建築,與大學該優養的人文素質可說是搭不上邊的。

    蘇拾瑩 SusieSu 我 和我家兄弟四人皆台大畢業,(兄弟的子女也多是台大),原以台大為傲....但近年台大排名節節落後,兒子女兒唸的新南威爾斯大學及雪梨大學又屢創佳績, 排名進前....台大只有被譏笑的份~ 最近外甥女進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是QS世界大學排行榜的第四名,比第六名的牛津大學還要好~

    Hanching Chung 我不信什麼QS、交大的排名的。每天幾乎都會到臺大校園散步.......邱兆玲的說法,有點道理,不過太偏激點,建議"進去"體驗一下。

    Hanching Chung 蘇拾瑩女士: 謝謝。上周北京某公司跟我連絡戴明的書之出版,看來夠讓我忙半年的了。所以在這兒我跟游兄說, 下月我講題改為:我看東海與臺大校園的發展 (東海先寫,因為上月有會議,比較有把握)。之後,如果大家還有餘興,再排年比底的。


****社科院在318太陽花革命是指揮中心?
 台大的「意識報」第60期2013.5.6有社科院特刊可參考。


「衝政院」偽令下達 躲在台大社科院鷹派團體曝光!


文/新聞龍捲風
據「風傳媒」報導,攻佔行政院這場行動,本只是要攻入行政院廣場靜坐然後「快閃」,沒想到台大社科院裡的指揮中心卻臨時「變更指令」,要學生們攻佔 政院辦公室,才會造成強制驅離的結果。還原3月23日當天決策過程,當日上午包括立院場內、立院外場及台大社科院內的3大學生社團召開聯合會議,會中這群 台大社科院系統的學生以「衝組」姿態,強烈表達要展開進一步行動,其一是佔領立院內廣場,其二是佔領凱達格蘭大道,但會中學生們並未達成共識,會議在當天 中午不歡而散。但沒想到,進駐台大社科院的學生團體竟自行宣稱,會議已「同意」當晚行動,就是用「快閃」方式攻入行政院廣場,到底是誰做了這個欺騙的決 定?是誰假傳聖旨?


▲圖/新聞龍捲風提供。
台大社研所、政大台文所、台大濁水溪社、台大工會及成大零貳社、高雄行南社,其中成大「零貳社」社長、林飛帆學妹張芷菱,風傳媒直接點名就是她,強 力主導攻入政院的行動。當天下午約4、5點多,這群在台大社科院的核心小組的各社團幹部展開分工,因為大夥兒認知上,這只是攻入政院廣場靜坐的快閃行動, 只需靜坐2、3小時後就會被警察抬出,因此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指定總指揮,也未安排糾察人員,當然也沒想到最後會有鎮暴警察。接著,晚間7時30分,攻入政 院行動開始,此時台大社科院會議室的核心小組成員,竟然沒有一個人前往參加行動,然後他們竟然私自下令,向立院外濟南路和青島東路上二處舞台廣播人員傳達 「攻入政院」指令,這就是當時為何麥克風會傳出進攻政院廣播的真相。
這時從台大社科院出發和立院現場的學生已攻入行政院廣場,這時跟隨進攻的台大社科院一位幹部突然說:「指揮中心命令是要攻佔行政院!」,現場其他領 隊一陣錯愕:「不是說只是快閃嗎?」但現場群眾不斷湧入,突然有人高喊「攻入行政院」,這時大家一湧而上,闖進行政院大廳,這場變調的攻佔行政院行動已經 難以回頭。這代表台大社科院這群鷹派的學生團體的核心幹部,早就策劃了這場進攻政院的行動,根本不是什麼快閃,主謀者全部都躲在台大社科院裡面,把現場進 攻的全部當成「神風特攻隊」了啊!

原文網址: 「衝政院」偽令下達 躲在台大社科院鷹派團體曝光! | ETtoday社會新聞 |

****
330的50萬抗爭活動, 得以讓我有機會進入臺大醫學院的景福園小憩, 也知道藥學院位於何處.....



****
 臺大校園
 現在的地圖和Google Earth 街景雖說360度,不過它們不能說故事,沒有歷史 (或是校史館的除外,不過它們所提供的史,可能不是此次演講所要的)。

訪客中心
http://visitorcenter.cloud.ntu.edu.tw/p1-virtual2.php




相關資訊
臺大杜鵑花節Google Earth街景導覽(由臺大建築與城鄉所何燦群技士製作提供)
臺大圖書館 線上導覽(由臺大圖書館製作提供)
總圖書館 線上導覽
社會科學院分館 線上導覽
醫學院分館 線上導覽
臺大博物館群特展 線上導覽(由臺大博物館群製作提供)
臺大校史館 線上導覽(由臺大校史館製作提供)
地圖下載
導覽摺頁下載(中文:正面&背面、英文:正面&背面、日文:正面&背面
英文導覽對話稿 ※由陳鵬帆先生提供,版權為作者所有,引用請洽台大訪客中心




臺灣大學外邊被遺忘的「大學之道」/"新月台"樓

2011.3
臺大校友雙月刊

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10344

椰林風情~「道路篇」

被遺忘的「大學之道」

文‧圖/路統信(1949哲學系肄;1963森林系畢;1993臺大農學院技正退休)

早年校門外還是碎石路,圖為臺大新鮮人於校門口合影。(1948.10)
臺大校園兩線主要聯外道路,一為正對校門大學廣場外的羅斯福路,南通景美、新店,北達臺北城中區。另一在體育場邊的新月台,側門面臨新生南路,通往圓山、士林。
  時光回溯到60年前,本校建立初期,椰林大道、校門外廣場、羅斯福路和新生南路皆為碎石子路,自公館到古亭的道路兩側都是稻田,直到南昌路及古亭市場一帶才有街肆商店。

新生南路沿線為昔日瑠公圳的大排水渠,於今僅能以人行道上的瑠公圳古蹟碑為證。(攝影/編輯部)
至於新生南路,中央是瑠公圳的大排水渠,兩邊是上、下行的單行道,在重要路口設有小橋串連路 東是臺大體育場,向北為龍安國小,越過和平東路到信義路段的廣大區塊則是空軍機械場(即今之大安森林公園);路西的臺大側門面對水道町(現在的大學里、溫 州街一帶),都是臺大教職員宿舍和女生宿舍,向北延伸到金華街為臺大先修班、後改為男生第一宿舍(今之金華國中)。早年信義路和新生南路口有座堅固的水泥 橋跨越水圳,名為大安橋。市公車在此設有大安橋站,是男一舍同學外出所能搭乘的唯一一線公車,可達臺北車站。總之,新生南路從校總區到信義路這一區塊,是 臺大人生活的大社區。臺大校警夜晚會沿著新生南路巡邏,直抵信義路一帶。
  臨近新生南路的臺大體育場,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片荒蕪,蔓草叢生,只有西南側淹沒在草叢中的一間廁所(現仍在使用)。每年10月過後,臺北地區進入東北季風雨季,體育場經常成為大片水塘,白鷺鷥成群到此棲息,一片蒼茫。冬季寒流來襲,天空晴朗的清晨可遠眺大屯山積雪,甚至聽到臺北車站傳來火車鳴笛聲。
運動場靠蒲葵道的一側,有4座籃球場,供同學們打球。
  1949 年初,傅斯年校長到任,開始整頓校園,那年,臺灣省政府向臺大商借體育場,預定於10月25日舉行第四屆臺灣省運動大會,臺大因而獲省補助經費整修,體育 場與周圍環境頓時面目一新,省運動會圓滿成功,11月15日隨即在此舉行臺大四周年校慶。「敦品力學,愛國愛人」的校訓,即傅校長在此次校慶講話中首先提 出。
次年3 月12日為植樹節,臺大沿著體育場邊的新生南路進行植樹綠美化,校方取得一批大葉桉和白千層樹苗木,由總務處工友、森林系苗圃技工與部分同學共同栽植。傅 校長對此非常重視,見此苗木栽植為環境帶來生機,加上瑠公圳兩側有零星的杜鵑花和垂柳,未來可望變身優美的景觀大道,遂將此段新生南路命名為「大學之 道」。這次的植樹活動,是臺大校園綠美化的起步,今日所見體育場地及新生南路上的白千層與大葉桉樹,即是60年前植栽和後來補植。

新生南路的臺大段,傅斯年校長曾命名為「大學之道」。(攝影/編輯部)臺北帝國大學時期體育場,建於1930年。(翻攝自《榮耀與分享-臺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刊》/臺大校友會1988出版)
傅校長命名的「大學之道」並未提到校務會議討論,也沒有舉行任何命名儀式,當年年底傅校長驟逝,後任校長亦未再提及此事。記憶隨著時間長流消失,「大學之道」的故事也早被遺忘。
  傅校長當年命名「大學之道」實有多重含義:
1.「大學之道」出於四書《大學》第一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裡提出了青年學子立身向學的方法與道理。
2.新生南路沿線猶如臺大人生活的大社區,溫州街里名為「大學里」,有大學里也有「大學之道」。
3.臺大是當時臺灣僅有的一所大學,通往大學之路,正是通往臺大之路。
  昔日新生南路兩旁原是由圳渠引水灌溉的肥美稻田,而今林立高樓,瑠公圳加蓋後成為寬廣的八線大道,大排水渠亦不復見,而是樹立一座遺址紀念碑供人憑弔。幸好,60年前栽植的大葉桉和白千層,於今綠樹濃蔭,見證了一甲子來生態環境的變遷。

 ----
左圖的建築物是臺大建了十年多的"新月台"
2013.2.17  它的招牌中有三. 除了農產品販賣處. 其餘2處是空的. 樓上的餐廳因為十年一約緣故. 新尊賢堂的主人暫時無力經營此小餐廳

2012.6.4  
細雨中 到大的買東西  它的隔壁 最早幾年是什麼育成中心的成果展示” 後來改成餐飲 半年之後就放棄 現在一直閒置
約十年前 我參加過臺大的類似” web radio 發表會” 校長主持的  不過該校似乎沒網路電---1977年發現 Essex大學校園內的電是很熱門的…..
 “如今﹐幾乎每家公司或組織單位都把“創”掛在嘴邊﹐以顯示自己處於行業最前沿。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確實有什麼創“創”一詞已失去它本身的意義。


2011.7.10 寄許達然


《斷象》The Rifted Vision
(臺灣大學」內)

200510,住處前臺灣大學網球場邊樹立一棟建築物我無法原諒它但求立面工整 (裏面有一家原叫 NTU FancyLand的,隔間等真是慘不忍睹;又砍一棵樹為夜間照明
這棟的公共藝術是一牆化工材織物,由九個校景一瞥所構成它說拜科技之賜,現在可以將景色合成、織成

大概很少人注意版權版上還有一首中英對照的詩歌。讓我無法思解的是這首可能是創作詩嗎?我記憶中的詩是這樣,點和幾處可能有錯,而我認為或許意思到了就好、漢文版和英文版都是如是觀。遺憾的是沒記下作者。



《斷象》The Rifted Vision

Erected first are the soaring towers, followed by the stairs,
Sculpted first are the standing walls followed by the windows,
To inter-view, to en-vision,
Shuttling to imbricate the fleeting images and fading imaginations,
Partly for the passing beholders,
Partly for the remembering scholars.

先有巨塔,而後有了樓梯
先有高樓,而後有了窗
為了溝通、為了看見、為了明白
穿梭為了凝固即將逝去的風景與意志
一半借給路人指點
一半留給學者紀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