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日-美麗島事件紀念日 陳忠信主講
動画は http://youtu.be/vtbYWFdXAzM で公開されています
台灣社會傳統與現代因素的競賽:公民社會出現了嗎?
http://silentsailor.blogspot.tw/2015/02/blog-post.html
杭之按:
最近,有一知名比丘尼,因台北市長柯文哲就其主管之市政問題(慈濟申請內湖保護區變更)講了一句話,攻擊柯市長「口吐狂言、羞辱慈濟」,稱將冷眼看柯,靜待「善惡必報」。此番言語旋即遭到網友批判,該比丘尼變本加厲,嚴加反擊,說「她無心咒詛任何人,只是如實語。因為邪惡的念力與語言,會增加致癌、中風、內分泌、心血管與消化系統的疾病風險,這是『現世報』。」
這則新聞可能是這幾天最火紅的新聞。我對該比丘尼的言行,只能目瞪口呆。這應該是一個民主社會或公民社會的政策相關問題,要討論是有一些理路可循的。怎麼會用這種方式來應對呢?我在無言之餘,想起我在15年前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公民社會」的相關問題,並在文中討論了慈濟功德會。15年來,台灣社會已經有不小的變化,公民社會的成長、成熟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但因這一令我目瞪口呆的事件,想起此文,重看一遍,覺得當時提出的某些問題似乎還沒過時,且此文未曾收入作者已出版之文集,在年來「公民社會」議題盈耳之際,重貼此舊文,也許可供有興趣者一看。
此文是應「時報文教基金會」於1999年11-12月舉辦「邁向公與義的社會 ── 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系列研討會之邀所作的報告。研討會相關文章後結集為《邁向公與義的社會》(上下冊)出版(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0)。作者此文在下冊第18頁至32頁。為存其真,一字未易,照原文重刊。
台灣社會傳統與現代因素的競賽:公民社會出現了嗎?......
杭之按:
最近,有一知名比丘尼,因台北市長柯文哲就其主管之市政問題(慈濟申請內湖保護區變更)講了一句話,攻擊柯市長「口吐狂言、羞辱慈濟」,稱將冷眼看柯,靜待「善惡必報」。此番言語旋即遭到網友批判,該比丘尼變本加厲,嚴加反擊,說「她無心咒詛任何人,只是如實語。因為邪惡的念力與語言,會增加致癌、中風、內分泌、心血管與消化系統的疾病風險,這是『現世報』。」
這則新聞可能是這幾天最火紅的新聞。我對該比丘尼的言行,只能目瞪口呆。這應該是一個民主社會或公民社會的政策相關問題,要討論是有一些理路可循的。怎麼會用這種方式來應對呢?我在無言之餘,想起我在15年前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公民社會」的相關問題,並在文中討論了慈濟功德會。15年來,台灣社會已經有不小的變化,公民社會的成長、成熟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但因這一令我目瞪口呆的事件,想起此文,重看一遍,覺得當時提出的某些問題似乎還沒過時,且此文未曾收入作者已出版之文集,在年來「公民社會」議題盈耳之際,重貼此舊文,也許可供有興趣者一看。
此文是應「時報文教基金會」於1999年11-12月舉辦「邁向公與義的社會 ── 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系列研討會之邀所作的報告。研討會相關文章後結集為《邁向公與義的社會》(上下冊)出版(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0)。作者此文在下冊第18頁至32頁。為存其真,一字未易,照原文重刊。
台灣社會傳統與現代因素的競賽:公民社會出現了嗎?......
-----
香港蘋果日報
台灣早前選舉後變天,讓還在佔領區留守的香港市民羡慕不已。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說,「如果我們因為勝利,而忘掉了背後相應承擔的責任,人民給予我們的支持,也將隨時可能被收回」,讓香港人感到,台灣九合一選舉,不是民進黨的勝利,而是人民的勝利。
然而,台灣的民主亦得來不易。國民黨1949年退守台灣之初,仍是一黨專政,輔以軍法治國。1979年的今日(亦是國際人權日)一批文人學者發起遊行和演講,爭取民主,但遇到鎮暴部隊包圍,最終釀成警民衝突,182名憲兵及警察受傷;同時在嚴厲的新聞管制下,只有「1個」受傷的市民。
台灣的民主,是如何由美麗島事件中走出最重要的一步,且看:
【1979年台灣美麗島事件 警民衝突終變真普選】
http://bit.ly/1zLTdu6
為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持續兩個多月,由和平集會變成警民衝突,親建制陣營猛烈批評示威者暴力,但卻無視大批在衝突中流血的集會人士。反觀一海之隔的台灣,國民黨剛於選舉中大敗,台灣人早已實現用手上選票,推選出自己支持政府,讓支持真普選的港人羨慕不已。然而,台灣民主得來不易,國民黨由大陸退守台灣之初,實施一黨專政及軍法管治,直至1979年12月10日發生美麗島事件,台灣社會燃起追求民主自由的火苗。
1949年,國民黨由大陸敗走台灣,一如現今的中國大陸實行一黨專政,推行嚴厲的言論和新聞管制,新聞報道要經當局審查,記者編輯只能配合「黨國之需」進行報道,若有「越軌」或出錯,違背了黨國利益,輕則處罰,重則刑治。
1979年,一批非國民黨的文人學者聚集在雜誌《美麗島》名下,進行反國民黨獨裁統治、爭取民主自由活動,並於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當日發起遊行及演講,爭取民主訴求,期間有人向演講者扔雞蛋挑釁,而鎮暴部隊同時配合將集會人群包圍,施放催淚彈並照射強光,最終引發警民衝突。事件後台灣警方大舉逮捕相關人士,並進行軍事審判。由於當時台灣仍屬一黨專政,故主流媒體亦努力將事件抹黑,其中一份報章更將遊行定性為騷亂,相關人士定性為暴徒,並指事件中共有183人受傷,當中憲兵139人、警察43人,但受傷市民僅1人,同時台灣各縣市議會發表聲明,要求嚴懲非法遊行的《美麗島》創辦人黃信介等人,而政大學生代表聯席會、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亦譴責遊行「暴行」。
翌年警方大舉搜捕《美麗島》相關人士,當中包括《美麗島》創辦人黃信介、施明德、陳菊、呂秀蓮等合共152人,其中30多人被起訴,在國際壓力下,台灣於1980年3月18日起公開進行軍事法庭審訊,同年4月18日作出裁決,結果施明德被判無期徒刑、黃信介14年有期徒刑,其餘6人12年有期徒刑,而協助施明德逃亡者各判2至7年。
美麗島事件表面上徹底失敗,但台灣此後受到美國壓力被逼放棄獨裁統治,慢慢解除黨禁、解嚴、開放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直到1996年舉行首次總統直選,李登輝就成為首位由普選產生的台灣總統。
而在社會上,自《美麗島》事件後民眾亦逐漸有勇氣走出來,去表達追求民主自由社會的思想。時至今日,《美麗島》事件對現今台灣仍影響深遠,例如當年被判囚、《美麗島》編輯委員陳菊,日前就成功連任,高票當選高雄市市長。
1949年,國民黨由大陸敗走台灣,一如現今的中國大陸實行一黨專政,推行嚴厲的言論和新聞管制,新聞報道要經當局審查,記者編輯只能配合「黨國之需」進行報道,若有「越軌」或出錯,違背了黨國利益,輕則處罰,重則刑治。
1979年,一批非國民黨的文人學者聚集在雜誌《美麗島》名下,進行反國民黨獨裁統治、爭取民主自由活動,並於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當日發起遊行及演講,爭取民主訴求,期間有人向演講者扔雞蛋挑釁,而鎮暴部隊同時配合將集會人群包圍,施放催淚彈並照射強光,最終引發警民衝突。事件後台灣警方大舉逮捕相關人士,並進行軍事審判。由於當時台灣仍屬一黨專政,故主流媒體亦努力將事件抹黑,其中一份報章更將遊行定性為騷亂,相關人士定性為暴徒,並指事件中共有183人受傷,當中憲兵139人、警察43人,但受傷市民僅1人,同時台灣各縣市議會發表聲明,要求嚴懲非法遊行的《美麗島》創辦人黃信介等人,而政大學生代表聯席會、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亦譴責遊行「暴行」。
翌年警方大舉搜捕《美麗島》相關人士,當中包括《美麗島》創辦人黃信介、施明德、陳菊、呂秀蓮等合共152人,其中30多人被起訴,在國際壓力下,台灣於1980年3月18日起公開進行軍事法庭審訊,同年4月18日作出裁決,結果施明德被判無期徒刑、黃信介14年有期徒刑,其餘6人12年有期徒刑,而協助施明德逃亡者各判2至7年。
美麗島事件表面上徹底失敗,但台灣此後受到美國壓力被逼放棄獨裁統治,慢慢解除黨禁、解嚴、開放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直到1996年舉行首次總統直選,李登輝就成為首位由普選產生的台灣總統。
而在社會上,自《美麗島》事件後民眾亦逐漸有勇氣走出來,去表達追求民主自由社會的思想。時至今日,《美麗島》事件對現今台灣仍影響深遠,例如當年被判囚、《美麗島》編輯委員陳菊,日前就成功連任,高票當選高雄市市長。
美麗島事件35週年活動之人權國際研討會
(103)年12月7日(星期日)上午9時
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辦(地址:高雄市苓雅
區和平一路116號10樓)。
附件
美麗島1.pdf(73.55KB)
美里島2.doc(32KB)
美麗島3.doc(38.5KB)
香港、韓國
美麗島事件35周年發表高雄人權地圖 陳菊:打造人權城市莫忘初衷
記者陳俊廷∕高雄報導 2014-12-07 13:11
左五蕭新煌所長、陳菊市長與香港、韓國、高市產官學代表(記者陳俊廷攝)
今天12月7日是美麗島事件35周年!高雄市長陳菊今(7)日在「人權國際研討會」有感而發地說,其從年輕時忙著美麗島雜誌到擔任高雄市長治理城市,自我期許建立人權城市「莫忘初衷」!高市府今並首度發表「高雄人權地圖」,共有民主人權、勞動人權、環保人權等24處人權景點介紹。
高雄市政府為紀念美麗島事件35周年並擴大人權教育活動,邀請韓國光州事件、香港占中雨傘運動之相關機構與學界今12月7日(日)在高雄師範大學舉行「關於民主化與轉型正義的實踐:一個公民社會的觀點」人權國際研討會,會議主軸為交換韓國、香港、台灣之民主化運動以轉型正義運動之經驗與挑戰,同時檢視美麗島事件在台灣民主化進程,在人權教育及公民社會發展所呈現樣貌與貢獻。今並首度發表「高雄人權地圖」,讓人權教育落實於生活環境,並紀念高雄人權運動史上先行者,勉勵當下人權實踐者的貢獻。
陳菊市長致詞時有感而發地說,今天12月7日是美麗島事件35周年,35年前的今天,其正忙著美麗島雜誌辦活動,這是做一個「沒有黨名稱的“黨”」的工作,因為當時社會環境氛圍很緊張。她進一步說,在情感和民主發展上感覺光州和我們是「兄弟」,韓國光州事件在民主發展血淚斑斑,高雄美麗島事件有被判無期、十二年徒刑及受軍法審判但無人被判死刑,美麗島是台灣民主重要過程,為了爭取自由、民主、人權,其從年輕時忙著美麗島雜誌到擔任高雄市長治理城市,自我期許「莫忘初衷」,香港雨傘革命仍是進行式,陳菊強調「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盼香港繼續加油!
陳菊並特別表示,高雄連四年收到光州邀請參與518活紀念會,可惜其都在高雄議會開議期間,明年518盼爭取議會同意,獲得議會支持能首度前往光州與會。
今日會中由光州518基金會吳在一理事長引言,韓國學界分享韓國經驗、香港學界及勞工代表分享香港雨傘運動與香港民主化的結合;台灣學界及民代表講述美麗島事件對公民社會的影響,中研院蕭新煌所長肯定會議意義,可深入比較兩國人權發展異同,他並在會中比較美麗島和光州事件差異,第一:韓國民主化對兩韓統一派並無改變,只是較務實,台灣民主則更堅定往獨立方向前進;第二台灣民主也是由下往上推行,並非一般所謂「韓國民主化是由下而上,台灣是由上而下民主化」。
今日主要主持、講者、與談人包括韓國光州518基金會理事長吳在一、光州國際交流中心所長申京求、韓國詩人金應教、香港嶺南大學副教授陳允中、香港職工會聯盟統籌總幹事陳昭偉、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蕭新煌所長、民間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執行長葉虹靈、高雄市人權委員朱立熙、游美惠、台灣人權促進會長邱毓斌、大高雄總工會總幹事石德隆、台南大學助理教授王昭文、屏東大學副教授王儷靜。----
私人聚會
2014.12.10
忠信兄,
所以我提議12月10日周三 10點到我處來聊聊天。之後一起便餐。
前天會面,知道你當年在監獄中讀的2本經典。
---
參加者:陳忠信(杭之)、唐香燕、胡慧玲,蘇錦坤,吳鳴(彭明輝)、鍾漢清
----
我希望大家談談10號這一天要閒聊什麼。
當天當然有錄影(會剪接後放YouTube,20分鐘), 不過您如果不願意亮相,請告訴漢忠,請他刪除您的鏡頭。 這點很重要。
首先是忠信兄夫婦要告訴我們希望談美麗島事件的方式和"程度"- ---譬如說,也可以都不談它(其他的閒聊)或完全來談它。
去年香燕有新書,所以送書就可以,今年反倒是應該溫故、接著講. ...
另外一種方式是大家事前提問、討論。
總之,鏡頭的主角是陳家.....不過與會者都該積極參與。
我自己永遠記得事發當時, 我倆在報上看到唐等人與周渝的一些看法、做法。不過關係不夠深, 所以很無奈,愛莫能助.....
****
漢清:
要弄youtube嗎?這樣大家有壓力,甚至要準備。我想, 要弄在youtube就應該正式一點,那就可能需要規劃一下, 否則大家自由聊,然後放上去,有奌像草稿発表出去, 好像不太妥當。我建議以後有規劃再錄吧!
杭之
----
Ken Su 建議的議題
1. 如果新政府成立,兩岸關係要優先處理的是什麼事?
2. 如何避免讓青年無感,如果新政府成立,要怎樣感動青年?
3. 振興經濟,第一優先要做什麼?
4. 教育制度,有哪些是影響重大,需要提前檢討的制度?
5. 居住正義,怎樣較居住正義?
*****
張俊宏
黃信介
陳菊
姚嘉文
施明德
呂秀蓮
林弘宣
美麗島大審的關係人物
美麗島事件(或稱高雄事件,當時中華民國政府稱其為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是於1979年12月10日的國際人權日在台灣高雄市發生的一場重大衝突事件。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人士,於12月10日組織群眾進行遊行及演講,訴求民主與自由,期間有一些理小平頭配戴青天白日徽章的二十餘歲不明人士朝演講者投擲雞蛋進行挑釁。而鎮暴部隊則將群眾完全包圍住,並往裡面釋放催淚瓦斯,以及照射強力探照燈激化民眾,並逐步縮小包圍圈,終於引爆警民衝突。事件後,警備總部大舉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審判,為台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警民衝突事件。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史稱「美麗島大審」。最後在美國國會議員、國際人權組織的關切、各國媒體來台採訪,以及各界的壓力下,最終皆以有期徒刑論處。
事件對台灣之後的政局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台灣民眾於美麗島事件後開始關心台灣政治,之後又陸續發生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江南命案,國民黨政府不斷遭受國際輿論的壓力與黨外勢力的挑戰,之後國民黨漸漸不再稱呼黨外人士為野心陰謀份子,並逐漸放棄遷台以來一黨專政的路線以應時勢,乃至於解除38年的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台灣社會因而得以實現進一步的民主、自由與人權。並且伴隨著國民黨政府的路線轉向,台灣主體意識日益確立,在教育、文化、社會意識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轉變。
目錄
歷史背景[編輯]
美麗島之前的黨外運動[編輯]
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歷史統治時期,台灣社會沒有組黨的自由,所謂的「黨外」,指的就是一群非屬國民黨、進行反獨裁統治、爭取民主、自由運動的政治組織或個人。在早期,黨外人士主要是通過創辦雜誌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如五零年代雷震的《自由中國》、以及六零年代的《文星》、《大學》等)。到1970年代以後,開始透過選舉的機制,進行進一步的串聯和組織工作。
「黨外」的第一次組織化嘗試是在1978年中央民意代表增額選舉時期,當時非國民黨的候選人康寧祥、張春男、黃天福、姚嘉文、以及呂秀蓮等人,在選舉期間以黃信介、林義雄和施明德為中心,成立「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作為共同的選舉後援組織。他們不但舉辦各種座談會、記者招待會等,也正式發表共同政見。助選團的總幹事由施明德擔任。
在助選團的協助下,黨外人士發動了龐大的文宣攻勢,印製自己的傳單、海報進行散發,很快就獲得了極大的回應。但是在1978年12月16日,美國政府突然告知台北,即將終止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關係。這個事件在政壇引發強烈的反應。總統蔣經國在獲知消息後,行使憲法「臨時條款」所賦予的緊急權力,宣佈即日起停止一切選舉活動。斷交事件影響深遠,一直到2007年,事母至孝的呂秀蓮在第二任副總統任內,都曾公開抱怨,如果不是斷交就不會有美麗島事件,也不會連自己的母親往生都不能奔喪。
黨外人士反對暫時停止選舉的決定,許信良、余登發等人在12月25日發表《黨外人士國是聲明》,要求恢復選舉,並主張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自己的前途和命運。1979年1月21日,黨外運動的重要領袖余登發因叛亂罪遭逮捕,當時任桃園縣長的許信良於是在次日領導20多名黨外人士發動要求釋放余登發的橋頭遊行,這是國民黨在台灣執政以來民間所發起的第一次集會遊行事件。
余登發被逮捕後,在施明德等人的努力下,黨外人士組成了一個60人的「人權保護委員會」,在3月9日開庭時,由姚嘉文擔任余登發的辯護律師,委員會也與國際特赦組織合作為釋放余登發而努力。此時施明德等人就已經開始籌劃一份黨外雜誌。4月20日,監察院通過了對許信良的彈劾案,委員會再度組織聲援。隨著事態的惡化,許信良被迫在1979年的秋天前往美國。
《美麗島》雜誌[編輯]
1979年5月中,黃信介申請創辦一個新的雜誌,雜誌名稱之由來,為周清玉提議取李雙澤編曲,楊祖珺演唱的歌曲-《美麗島》為名。6月2日,《美麗島》雜誌社在台北正式掛牌成立。在7月9日的會議上,該社正式確定許信良為社長,呂秀蓮、黃天福擔任副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施明德為總經理。當時《美麗島》旗下網羅了各派的黨外人士,包括了當時傾向統一的社會主義團體「夏潮」、以及以康寧祥為代表的穩健派,但是主要還是以施明德等激進派為骨幹。
9月8日,《美麗島》雜誌在中泰賓館舉行創刊酒會時,以《疾風》雜誌社人員為首的群眾(領頭者為現任新黨主席郁慕明,而裡面有中興中學的學生)在館外聚眾抗議,並向館內正在進行酒會的人士投擲石塊、電池等危險物品,此即所謂中泰賓館事件。
施明德後來在監獄時表示,創辦《美麗島》的目的是「要形成沒有黨名的政黨,主張實行國會全面改選與地方首長改選」。但是在同時,一批所謂的「反共義士」另外創辦了《疾風》雜誌,與《美麗島》相抗衡,甚至不斷用暴力襲擊《美麗島》的辦公室。
施明德在11月14日到梧棲參加一場聯合祈禱會,在該會中他聽從幾位長老教會牧師的建議,決定在人權紀念日當天舉辦大規模紀念活動。在紀念活動舉辦之前,施明德與陳菊進一步籌組「人權紀念委員會」,打算在當天正式成立。
《美麗島》的知名度不斷提高,1979年11月發行量已經超過8萬冊。11月20日,「美麗島政團」在台中市太平國小舉辦「美麗島之夜」,會中開始籌劃在世界人權日當天在高雄舉行遊行。11月及12月初,《美麗島》雜誌在高雄的服務處兩次遭人砸毀,多處各地服務社遭破壞。分別為11月29日,黃信介本人位於台北市的立委服務處和住宅遭到攻擊並搗毀辦公室設備,同日《美麗島》雜誌高雄市服務處也遭人持刀械破壞。雖然報警處理,治安當局一直未能查獲;12月28日《美麗島》雜誌屏東服務處亦遭到襲擊。
事件經過[編輯]
《美麗島》雜誌申請舉辦遊行[編輯]
1979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美麗島》雜誌高雄市服務處正副主任以「人權紀念委員會」名義,以此申請集會。11月30日正式向高雄市第一分局提出申請,要求在12月10日下午6點到晚上11點,在大統百貨公司對面的扶輪公園舉行遊行演講活動,主旨為「慶祝世界人權日四十一週年」,但一直都未獲批准。在多次嘗試失敗後,黨外人士決定依原定計畫在高雄舉行遊行。
軍警演習與鼓山事件[編輯]
12月9日,人權日的前一天,執政當局緊急透過電視宣布將於高雄舉行冬令宵禁演習,以避免「妨礙交通與社會秩序」為由,將在次日禁止任何示威遊行活動,實為針對《美麗島》可能舉辦的遊行活動進行監控,高雄市警察局並以優勢的警力包圍《美麗島》雜誌高雄市服務處,阻擋其宣傳車宣傳遊行。當日,兩名《美麗島》的義工姚國建和邱勝雄突破包圍,駕駛兩輛由「發財車」改裝的宣傳車行駛至高雄市街頭進行宣傳,在發傳單告示次日活動時於鼓山分局附近被警察攔下,搶走擴音器、錄音帶等宣傳工具,並逮捕兩人施以毆打及刑求。《美麗島》雜誌工作人員在得知消息後立即前往警察局要求放人,聚集群眾於警局外,警察緊急封鎖陸橋,避免更多民眾進入,一直到次日凌晨,兩人才被釋放。這次的「鼓山事件」引起公憤,《美麗島》雜誌高雄市服務處緊急動員各地黨外人士前來聲援,並更堅定其舉辦活動的決心。也使得一些原本並未計畫參加12月10日遊行的黨外人士,如黃信介、呂秀蓮、陳忠信、黃順興等人,也立即前往高雄,準備參加遊行。
鎮暴部隊佔據高雄[編輯]
12月10日當天中午,檢、警、調單位以南部警備總部為指揮中心,高雄憲兵司令部、高雄市警察局及岡山保安總隊也以冬令宵禁為由全面動員,鎮暴部隊紛紛佔據高雄市各主要幹道路口,開始進行交通管制,並封鎖舉辦集會的預定地扶輪公園。當日雖非假日,高雄市政府卻要求各學校提早放學、各銀行提早結束營業。
衝突的爆發[編輯]
傍晚時分,來自美麗島雜誌社各地服務處的成員和支持者搭乘遊覽車相繼抵達高雄。正副總指揮施明德和姚嘉文則在辦公室規劃遊行路線。下午4點多,黃信介自台北搭火車南下,當火車抵達高雄車站時,黃信介與南部警備司令常持琇交談,希望能提供演講場地,以避免衝突事件的發生。
晚上6點,遊行隊伍出發,現場開始分配布條及火把,常持琇與黃信介隨即抵達現場,而常持琇卻被不明人士攻擊,連帽子都打掉(此次攻擊可能不是有計畫或幕後有人指使,也並非一定是民眾自發性行為),常持琇拒絕出借場地,並下令出動鎮暴部隊。由於原定集會地點「扶輪公園」已經被封鎖,遊行隊伍只能臨時改變集會地點,施明德、姚嘉文等人率領數百名民眾,從《美麗島》雜誌高雄市服務處出發,前往今新興分局前中山一路與中正四路路口的大圓環(今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地點),同時民眾多人手持「火把」,象徵普世人權的光環。在抵達大圓環後,民眾熄滅火把、席地而坐,由黃信介於宣傳車上首先發表談話,但很快整個大圓環就被鎮暴部隊、憲兵、警察包圍。演講完畢,黃信介同總指揮施明德與姚嘉文出面與警方談判,要求警方允許他們在原定地點集會到晚上11點,並要求撤回鎮暴部隊、出讓一個進出口,條件為讓警察可以到現場維護秩序;但經副司令張墨林請示的結果,談判要求全部被駁回。
晚上8點半,鎮暴車上冒出幾縷白煙,鎮暴警察開始在遊行現場噴射催淚氣體,現場民眾開始騷動,由大圓環移向中正四路,在南台路口的封鎖線前方與憲警爆發嚴重衝突,雙方均受傷慘重。當民眾衝破第一道封鎖線時,施明德要求群眾撤回服務處,但現場已經完全失控,群眾繼續衝撞高雄市第一分局,當時人數粗估約10萬人。後來民眾退回服務處,張俊宏見現場氣氛稍息,站上宣傳車要求迅速解散,但眾人仍留在現場傾聽呂秀蓮演講。黃越欽立即與常持琇交涉,要求先行撤離鎮暴部隊以勸退民眾解散,但常持琇堅持先行驅離民眾,談判陷入僵局。
晚間10時左右,裝甲車及警隊聚集於中山一路,釋放催淚瓦斯,鎮暴部隊同時手持盾牌配合鎮暴車逼近遊行隊伍,在場民眾還以石塊及棍棒攻擊,雙方更發生更大規模的衝突,同時有「不明人士」攻擊民宅,直至半夜民眾才逐漸解散。事後官方宣稱軍警約有183人受傷,而民眾無人受傷,受到質疑後又改稱有50多人受傷。事件之後,國民黨政府指揮新聞媒體一面倒地指責參與活動的民眾(全台灣只有《台灣時報》一家做平衡報導,並冒險刊出2張現場的衝突照片,於隔天銷售一空),電視台不斷播放憲警住院,以及發動社會各界關懷及聲援憲警的情況。國民黨政府一味將憲警塑造成受害者,並撲天蓋地批評黨外人士為匪黨、暴力份子、野心陰謀份子,意圖操作台灣民眾對黨外人士的反感與同仇敵愾。
後續發展[編輯]
事件發生後的12月11日,國安局和警備總司令召開會議,決議大舉逮捕黨外人士。12月12日,警備總司令汪敬煦下令拘捕高雄事件的相關嫌犯及人士,12月13日清晨六點,軍警與情治人員展開全島同步大逮捕,政府陸續追捕黨外人士,然而施明德逃過這次逮捕,成為當日晚間新聞的頭條,政府發布通緝令全面追捕,並開出懸賞獎金新台幣50萬。12月22日,施明德的懸賞獎金提高為250萬,媒體及學校機關配合政府,醜化施明德,說其為大狐狸、暴力份子。
1980年1月7日,施明德透過高俊明牧師、林文珍長老等友人的幫助下四處躲藏,並請牙醫師張溫鷹為其整容。1月9日,施明德於台北市落網。隔天,警備總部公佈「美麗島事件」涉案人數共計152人。2月20日,警總軍法處以叛亂罪起訴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陳菊、呂秀蓮、林弘宣等八人,其他30多人則在一般法庭遭到起訴,另有91人被釋放。在張德銘、陳繼盛等人的協助下,被告聘請辯護律師,最後組成一個15人的律師團,分別為江鵬堅、鄭慶隆、張政雄、鄭勝助、呂傳勝、尤清、鄭冠禮、高瑞錚、郭吉仁、張火源、謝長廷、陳水扁、張俊雄、蘇貞昌、李勝雄,每名被告有兩名律師協助辯護。2月28日,發生震驚社會的林宅血案,林義雄母親及雙胞胎女兒被以專業手法殺害,國民黨政府特務被指為主導者。
1980年3月18日起9天,軍事法庭開始審訊,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壓力下,除國際知名媒體報導外,政府「破天荒」允許國內報紙刊載審訊過程與被告陳辭。4月18日,軍事法庭作出最後判決結果,8人全部有罪,施明德被判無期徒刑,黃信介14年有期徒刑,其餘6人12年有期徒刑,而幫助施明德逃亡者各判2到7年。
影響[編輯]
本段落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2014-04-23) |
美麗島事件是台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次歷史事件,此事使得台灣社會在政治、文化上都產生劇烈影響。首先在政治上的改變最為明顯,蔣經國受到美國壓力被迫放棄獨裁統治,解除黨禁、解嚴、言論自由、開放媒體以及國會全面改選,但一直等到李登輝1988年(後退出國民黨)接任總統,才開放民主自由,開放言論及集會自由,推動國會及地方全面直選,總統直選,民主、人權、自由和主權的價值成為台灣人民前仆後繼努力的目標,推動台灣社會從威權獨裁的白色恐怖時代,邁向民主化時代,在華人社會中建立了第一個民主政體,也成就華人社會中第一次和平民主的政黨輪替。
昔日獄中的受難者和辯護律師,帶領民進黨一步步邁向執政。民主進步黨的多數領袖,幾乎都曾經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美麗島事件。曾任民進黨主席的施明德與許信良離開執政後的民進黨,作為知識分子批判執政黨的政策和路線。施明德離開民進黨後,因陳水扁總統本人及其家族、親信和許多政務官皆涉及多起金額龐大弊案,而於2006年8月發動百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擔任總指揮,呼籲失去民心的陳水扁立即下台。許信良則回到國民黨陣營,於2004年支持連戰及宋楚瑜陣營,直至2008年總統選舉,因發現國民黨一黨獨大企圖恢復威權統治,才改為支持謝長廷,並於陳水扁卸任後重回民進黨。林義雄本人雖貴為前民進黨主席,2000年卸職後竟然因為「核四」問題,也曾另外辦過一場反核遊行,並於2006年1月宣佈退黨,至此陳水扁任總統之前的歷任主席不是死於天年,就是聲明退黨,僅姚嘉文因擔任考試院院長一職,仍留在民進黨內。美麗島事件中的主要被告群中的一部份人在民進黨執政後,成為黨內有相當影響力的領導人,如呂秀蓮與陳水扁搭配當選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姚嘉文擔任考試院院長,林義雄為前民進黨主席,張俊宏為民進黨代理主席、陳菊曾擔任勞委會主委,並於2006年在歷經投票前一夜的黃俊英賄選事件以及選後的選舉訴訟後,當選高雄市長,並成功連任。美麗島辯護律師方面,當年黃信介的辯護律師之一陳水扁,在任台北市長內政績斐然,獲得絕大部分市民的肯定,且長期經營民進黨內人數最多的派系正義連線,因國民黨陣營分裂,陳水扁於三強鼎立的大選中,以39.3%的選票成為中華民國總統;謝長廷也曾擔任民進黨主席、高雄市長和行政院長;蘇貞昌曾任台北縣長、總統府祕書長、民進黨主席及行政院長;張俊雄則以高度配合層峰意志的任事態度,兩次組閣擔任行政院院長、民進黨秘書長、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其次在社會上,美麗島事件、中壢事件及隨後一連串的事件,讓自228事件以來,整個白色恐怖世代沈默了三十年的壓抑,開始有表達的勇氣,活絡追求民主自由的社會生命力,從沉悶單一逐漸多元化、自由化。80年代蓬勃發展的各種社會運動即是最佳的表面徵象。
美麗島事件中於當時統治集團中任職一方,也有活躍現政壇的政治人物。當時擔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他退出國民黨獨立參選,最終以30多萬票的差距敗給陳水扁,他之後後創立親民黨並擔任主席、並在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成為泛藍陣營的副總統候選人,落敗後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了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落敗後宣佈退出政壇,之後復出。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他再次參選,最後僅得36萬票落敗,當時曾任蔣經國的英文翻譯和法務部長的馬英九二次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其他[編輯]
- 1980年2月28日的林宅血案,發生在美麗島事件大審時,受審人林義雄家宅中,林母及雙生女兒林亮均、林亭均慘遭兇手殺害,獨留被殺成重傷的大女兒林奐均成唯一的活口,而國民黨有特務長期監視林宅,凶手被懷疑為國民黨特務或於其有密切關係,但歷經30年餘政黨輪替執政後,此案至今仍未破,使選擇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日屠殺林家一事成為懸案。
- 高雄捷運05/R10車站即位於事件發生地,特命名為美麗島站以為紀念,部分居民希望以舊地名命名大港埔站,而高雄市政府認為美麗島事件是值得紀念的民主活動,來回應民眾,因此仍命名為美麗島站。
- 美麗島事件發生時,馬英九擔任主編的《波士頓通訊》譴責美麗島事件受刑人,並將美麗島事件醜化為「醜劇」、「逆流」。
- 由李雙澤編曲的《美麗島》,楊祖珺收錄在其1979年發行的專輯《楊祖珺》之中,發行之初並未受到當局關切,僅是不能公開在電視廣播上演唱。1979年黨外人士以此曲做為雜誌之名後,本無政治意圖的《美麗島》,便與黨外運動劃上等號,從此被打入深淵列為禁歌。然而即便是黨外人士,也並非全部人都支持《美麗島》此曲。1979年9月8日中泰賓館創刊酒會上,爆發鬧場衝突,楊祖珺當場演唱《美麗島》,試圖振奮人心,卻有同志以「並非鶴佬話」和「豬仔歌」為理由反對。
被捕人士列表[編輯]
叛亂罪[編輯]
被告 | 辯護律師 | 判決結果 |
---|---|---|
黃信介 | 鄭慶隆、陳水扁 | 有期徒刑14年 |
施明德 | 鄭勝助 | 無期徒刑 |
林義雄 | 江鵬堅、張政雄 | 有期徒刑12年 |
呂秀蓮 | 呂傳勝、鄭冠禮 | 有期徒刑12年 |
張俊宏 | 郭吉仁、尤清 | 有期徒刑12年 |
陳菊 | 高瑞錚、張火源 | 有期徒刑12年 |
姚嘉文 | 謝長廷、蘇貞昌 | 有期徒刑12年 |
林弘宣 | 張俊雄、李勝雄 | 有期徒刑12年 |
其他罪刑[編輯]
共37人,計有王拓、江金櫻、余阿興、吳文、吳文賢、李明憲、周平德、林文珍、林樹枝、邱垂貞、邱奕彬、邱茂男、施瑞雲、紀萬生、范政祐、范巽綠、高俊明、張富忠、張溫鷹、許天賢、許睛富、陳忠信、陳博文、黃昭輝、楊青矗、趙振貳、蔡有全、蔡垂和、戴振耀、魏廷朝、蘇秋鎮等等。
參考[編輯]
相關的史料與研究[編輯]
(按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沈超群,2007年4月,〈白色恐怖與新聞自由─政經氛圍與黨外雜誌傳承的系譜(1950-1980)〉,《史轍》,第3期,頁141-180。
- 范忠信,1993,高雄事件,見李義虎主編,台灣十大政治案件,頁144-64。中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張富忠、邱萬興,2005,《綠色年代:臺灣民主運動25年》。臺北: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
- 古淑芳,1999,台灣黨外運動(1977-1986):以黨外言論為中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Kaplan, John. 1981. The Court-martial of the Kaohsiung Defendants.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賴士羽編,1987,審判國民黨:美麗島事件真象。台北:台灣文藝出版社。
- 李筱峰,1987,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 呂秀蓮,1997,重審美麗島。台北:前衛。
- Thomas, Herb. 1980. Repression in Taiwan: A Look at the Kaohsiung Rally and Trials. New York: The Asian Center.
- 新台灣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1999a,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台北:時報文化。
- 新台灣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1999b,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台北:時報文化。
- 新台灣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1999c,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台北:時報文化。
- 秦風,2005,《歲月臺灣》中國大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相關條目[編輯]
純樸的黨外私辦政見會講台 讚!!
《1981年美麗島辯護律師參政》
黨外菁英自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幾乎全數被國民黨羅織入獄。隔年,1980 年底,美麗島事件受難人的家屬已紛紛高票當選國代、立委。因此,1981年底縣市長與省市議員選舉的佈局上,黨外陣營出現「誰來參選」的問題。
1981年黨外人士於是推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的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呂傳勝(為呂秀蓮的兄長)等辯護律師出來參選。陳水扁與謝長廷參選台北市議員,呂傳勝參選桃園縣長,蘇貞昌回屏東縣參選台灣省議員。
這是當時蘇貞昌在屏東參選省議員的順口溜競選口號:人人講「好久沉甕底」!屏東人敢「踦騎尾包衰」?這是三十幾年前,蘇貞昌用竹竿撐起的競選帆布廣告演講台,全部用手工繪製。
蘇貞昌曾經回憶這段歷史說:「那年夏天,陳水扁、謝長廷、我和林正杰四人,相約在松江路青商會旁的大樓會商。我們都認為,美麗島事件在法庭上一件一件辯、一個一個救,實在來不及,台灣要改革,還是得從政治做起。」正因有此共識,於是蘇貞昌選擇回屏東參選省議員。
他們提出「黨外、制衡、進步」,「民主要制衡,制衡靠黨外,有黨外才有進步」的標語。不久,這些觀念、標語就成了年底黨外候選人的共同口號。
《照片提供:蘇貞昌,圖文原載綠色年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