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文學院音樂會

週五音樂會(五) 地點:懷恩堂 大堂 洽詢電話: 2362-5321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0號〈近捷運公館站〉晚上七點半 ※免費自由入場



週五音樂會(五) 地點:懷恩堂 大堂 洽詢電話: 2362-5321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0號〈近捷運公館站〉晚上七點半 ※免費自由入場





07/29 YMCA手鍾隊演奏會
08/19 好朋友音樂會





宇宙光百人大合唱 5/13 19:30-21:30


05/06 DOMEN LORENZ-Violin Night  
05/13 宇宙光百人大合唱  
05/27 台北市教師直笛演奏會




04/15
文學院音樂會 世界民族與爵士對話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菁英藝術家三重奏



週五音樂會 地點:懷恩堂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0號〈近捷運公館站〉晚上七點半 ※免費自由入場

2011/4/8 巴哈 小提琴獨奏



週五音樂會(五) 地點:懷恩堂 大堂 洽詢電話: 2362-5321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0號〈近捷運公館站〉晚上七點半 ※免費自由入場

04/15 菁英藝術家三重奏  
05/06 DOMEN LORENZ-Violin Night  
05/13 宇宙光百人大合唱  
05/27 台北市教師直笛演奏會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伊聖詩私房書櫃藝術節稻仔飽穗土地音樂會

2011/7/30(六)pm4:00-6:00
伊聖詩私房書櫃
台北市新生南路3段22巷7-1號 02-2362-1134

2011伊聖詩藝術節稻仔飽穗土地音樂會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我的品質履歷表 (鍾漢清): 我們的供同體--社會 ,政治傳統 和 知識遺產---下的反思

我的品質履歷表 鍾漢清
2011年7月22日
台北: 品質學會

當天的名單如下:
林公孚
蔡耀宗
陳燕坦
陳麗竹
蕭亞洲
盧瑞彥
陳良光
徐堯
許麗萍
王治翰
葉若春
來新陽
楊衍春
開場白:半部自傳

做為胡適之先生的思想的信徒,我當然必須寫回憶錄他自己的《四十自述》以及數十年的《日記》,都是很重要的『史料』 (我一直認為胡適之先生是民國的第一號企業顧問,請參看他對上海商務印書館的組織診斷的日記
);他的學生劉紹銘先生主持的《傳記文學月刊》,更是為我們立下許多典範。我知道,對於個人的『豐功偉業』的『自慢』感,會隨著歲月而逐漸謙虛,因為每一人的成就,在世界上,真如渺蒼海之一粟。然而,這種自反而虛的想法,或許也太自貶了。或許,從我們的經歷,多少可反照出時代的一些風氣。

我原擬的題目是經理品管十年前後回顧與展望",打算談我在四家公司和組織掛名品管經理的十年。我馬上就發現,我想趁機寫一下"回憶錄"的選題,不夠簡潔。所以我仿照《日本經濟新聞》的著名的專欄《我的履歷書》,談我的品質這領域的一些經驗和反思。《日本經濟新聞》的《我的履歷書》,只有幾本翻譯成漢文,譬如說《市村自傳》(丁策譯,台北:文星,1966/臺北:傳記文學1970)

市村 先生(いちむら・きよし)影響了台灣的一些重要的企業家(三愛電子以及其後的一些著名企業家)...... 另外一本可能更有名氣,那就是豐田英二的《決斷:日本汽車鉅子豐田英二自傳》(台北:天下叢書,1986)。約2006年台灣市面上可以買到豐田英二先生的語錄。

由於貴會的性質,今晚要談我當上各家公司或組織的品質部門主管(經理)的十年 (1982-91)間我的受教記。其實,它是1971-95 的一長段人生的故事之最重要的一面向。

要講這樣漫長的一段大時代的一位平凡人的故事,必須謝謝許多人的刺激和協助,讓我有機會先練習說這故事。譬如說林公孚先生及各位品質學會的QKC 同志晚安。先謝謝林先生的幫助我安排這次聚會。林先生是我的貴人,早在2000年11月27日他就邀請我去內壢的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系跟約100位大四學生談我的一些經驗:《IE人的一套情境規劃:再見,IE人的童年- 巴士乎?電車乎?直昇機乎?》當時 他有點驚訝我事前給他們演講稿。這其實是一篇相當妙的回憶錄。陳文成基金會的胡慧玲女士讓我有機會整理一下電子所的生活《我的31歲》。同樣的,在追念宋文襄理事長的文章《活著就是基督》,我說些成長過程的受益經驗。參加王晃三老師主持的品質研究發展委員會,讓我想出從 “6 SIGMA 運動”的發展角度,來回顧美國與日本的這方面發展QCRG 的一次戶外交學聚會,讓我有機會報告從過去半世紀的Juran 品管手冊的各版本看品質運動的發展》。


我們的共同體--社會 政治傳統 和 知識遺產---下的反思



我的品質經理履歷:一些共同體---社會,政治傳統和知識遺
---下的反思紀念劉仲庸先生)
鍾漢清
大綱
1.目的 說明
2.從一人的經驗談百年來在品質、生產力與系統思考中的演進 --管理環境/趨勢/個案:深刻知識系統
3.溫故知新 /對話
4.鍾漢清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Putting It All Together
5.與一些工廠的緣份
6.QKC 的一些緣分
7.履歷 鍛鍊 implementation
8.鳥瞰20世紀的品質、生產力與系統思考的層別
9. 關於理性 (H. A. Simon)
10鍾漢清的著作 /譯作 (台北:華人戴明學院)
11 Putting It All Together
12. 再接再勵
13.溫故 : So Far, So Good?
14. 20世紀經營上的多面向學習
l 品質革命 ?
l 服務--說來容易
l 學習曲線模式
l 經驗的設定
l When History Speaks Up
l 作業的故事
l Learning by doing (做中學)
l 行動學習 Action Learning
l 歷史,記憶與學習
l 個人 - 組織 層次分明
l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l 根本
l To Error
l Error Types
l 鞋業的 OST
l 一些 矽谷的公司的故事
l Market-Driven Efforts(IBM)
l Voices of Quality
l 豐田企業群
煩請採用此稿
謝謝您們



報告專題: 經理品管十年前後:回顧與展望
紀錄:蕭亞洲
漢清會友希望藉這次品質論壇以一個回顧過去的機會,鼓勵與會的品質先進,學習日本在數十年前就開始鼓吹每個人要寫人生履歷,為自己也為社會留下一些記錄。他提到兵工前輩雷穎先生的傳記中,談到前中鋼董事長趙耀東先生的一些事跡,為他補上一筆極想知道的資料,陳寬仁會友人生履歷已接近完工階段,他希望這次現身說法,能產生拋磚引玉的效果。
他花了一些時間敘述初次踏入工研院電子電子工業研究所一些重要事蹟,由於早年是在外商飛利浦工業工程部門工作一段時間,對電子產品有所認識,1981年轉換跑道去工研院電子所任職時,當時曹興誠先生是電子所三為副所長之一,曾幫助他當勵進會所職工福利委員會委員),由於表現突出,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升任品質經理。

他談到初到電子所時,當年同事劉仲庸先生如何幫助他學習日語的往事,讓他能很快地掌握日本文品質有關著作的要義,恰好那時工業局曾補助150萬委託電子所研究高解析CRT螢幕,上面指定由他承接這個專案計劃,他閱讀許多美國與日本的技術文件資料,翻譯後吸收轉化而完成專案計劃書,再與一家專業的美國顧問公司ADL簽約提供諮詢服務,並為這專案計劃書背書,因而計劃得以順利過關。1984年品質學會年會時,曾收到工研院電子所的10萬元的捐款。除此之外,電子所還貢獻了8篇論文,這件事他頗引以為榮。

1986年,他轉戰摩托羅拉,出任QA&R經理,負責工業電子與汽車電子的品保與可靠度工作,幾乎每季會去一趟美國,有一次他到一家美國廠商,發現他們對某些關鍵零件幾乎是300%的檢查,那時覺得似乎過於煩瑣,但輪到克萊斯勒花一週的時間稽核摩托羅拉時,又見識到他們對供應商品質要求到非常細節的程度。 

1987年,他的太太到日本念書,所以趁機加入日本一家全世界最大連接器生產者安普(AMP)公司工作,負責Quality & IE。日本公司在技術資料整理是非常的完備,他學習到如何看工程圖、如何掌握每一設計流程、如何要求工藝技術…等。在安普公司雖然學到許多,由於該公司投資失敗,在獵人頭公司一再勸誘下,於1989年投入杜邦公司陣營,出任「工程與品管」經理,不久轉任「產品開發與設計」在此期間動員杜邦優秀技術人員,以一年半時間開發通訊產品成功。1991年轉戰「市場開發部」成為大中華「市場開發」經理,鎖定人口眾多的四川為目標,創造了職涯中的最為崢嶸的歲月。

1995年,重新定義自己,決定學習他心目中的偶像--戴明博士,為自己的信念而活,成立戴明學院開始獨立創業,從事著作、顧問和出版:工作迄今。

他提到第一次來品管學會上盧瑞彥老師的品質成本課程,後來據此出一本《品質成本合理化》的書,成就了他與品質學會的另一個因緣。他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後,受到趙耀東先生到東海大學演講的鼓勵,大部份時間待在工廠工作,他一直覺得品管工作需要先有技術和統計的背景。他用200年前拿破崙攻打莫斯科的一張地圖中,就隱含了一種簡單的品管圖示,由法國到莫斯科的圖中,寬度是指兵力,這一張圖可以很簡單的轉化成損失函數,

1792年華盛頓特區的規劃是一種原始的品質規畫的圖形。他還說現在的 QFD 技術其實源自美國 G. E. 公司的 Quality Mapping 技術…..

他認為品質應該是一種階層式的規劃,應該由一個品質年譜方式開始規劃,納入人物的思想、人物的組織、流派別、經驗等,過去多年他出了許多書,近年有戴明博士文選、台灣戴明圈、精實革命等,每年多次投稿學會的刊物,但他後悔在外商公司期間沒寫一些東西,因為那時他曾參觀過許多美國公司,也訪問過一些日本的工程師,一直到95年離開外商公司後,他才又開始寫文章。

最後自我勉勵以再接再勵將手、心、腦、健康(四健經營管理)併進方式持續寫作,鼓勵大家以自己過去的經歷多寫一些並留下可以流傳的資料。

他的著作和出版,包括:《品質成本合理化》、《台灣戴明圈》及翻譯《可靠性入門》、《品質洞察力》、《第四代管理》、《戴明修練 I/II 》、《戴明博士四日談》、《J. M. Juran管理三部曲》、《熱愛品質》、《轉危為安》、《戴明領導手冊》、《精實系統革命》、《管理行為》…等。我們也可從他的許多 blogs 如「Simon University」部落格所劃分:品質與社會、hc 品質百科、品質社會、通信錄、Quality Times (品質時報)、LECTURES、CPSC Recalls、Organizations change、史地、期刊、文藝與翻譯、…..


圖中 就隱含了一種簡單的品管圖示,由法國進攻到莫斯科的圖中,咖啡色寬度是代表進攻兵力,黑色寬度代表撤退時的兵力。這一張圖可以很簡單的轉化成損失函數,他 屬於一種原始的品質規畫的圖形。他還說現在的 QFD 技術其實源自美國 G. E. 公司的 Quality Mapping 技術…..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7月23日

7月23日

洪劉府喜宴
苗栗栗華大飯店


李敏勇 尋覓家國願景 新書發表會


《尋覓家國願景》- 一個詩人的台灣守望(2009-2010) ◎李敏勇

-------------------------------------------------


《尋覓家國願景》是繼《文化窗景與歷史鏡像》的一本自由時報「鏗鏘集」結集書。不同於《文化窗景與歷史鏡像》,從一九九九到二○○九,十一年的摘錄篇章,呈現一個台灣詩人的跨世紀台灣守望;《尋覓家國願景》是二○○九到二○一○,兩年的逐週觀照形成的一個詩人的台灣反思,是更為當下的聲音。

二○○八年的總統選舉,馬英九以「愛台灣」、「拼經濟」的不實口號,操縱了正常民主國家政黨輪替的發酵作用,復辟了中國國民黨政權,台灣的虛構、殘餘,他者國家形貌又明晰起來。八年的民進黨執政,尚未奠基完成的國家重建工程面臨被解構的崩塌現象。這樣的時際,我持續每週六在自由時報「鏗鏘集」專欄,尋覓家國願景。

我關心政治的短波運動,但更關心文化的長波運動。有文化內涵,政治運動才有光輝;有政治運動,文化內涵才發揮能量。這是本質與體現的關係,也是作為一個詩人我長期以來關心政治運動的原因,特別是台灣的國家重建讓政治課題逼視著文化人,讓人不能不面對,作出反應。而我一直服膺詩人布洛斯基(J. Brodsky 1940-1996):「詩人應該干涉政治,一直到政治停止干涉詩。」的信念,並且是出生於一九四七年,被視為二二八亡靈再生的世代。在詩裡或在議論篇章,詩意的介入我認為是公共事物的政治,也是我被認為是市民的或公民的詩人的志業。

懷抱台灣的新國家夢想,不只因為一九四五年據佔台灣,一九四九年流亡潰退到台灣的國民黨中國黨國化的長期威權統治歷史;也因為這樣的國家在法理上不真實存在,以及為了維護其虛構、殘餘,他者性質而不斷施為的欺罔性。馬英九不能不謊話連篇,是因為他要維護的國家是欺罔性的。

我的國家夢想並不只是確立一個國家,而且要是一個好的國家。從中國流亡來台,跟隨殖民政權的意識作用而尚未能認同台灣的外省台灣人或台灣中國人;以及祖先早年從唐山來到台灣墾拓、已確立認同的台灣人;從前祖先就在台灣的草原自由奔跑的原住民,或因被殖民體制挾帶,或因長期被殖民的迷惘,或因部落化的素樸部落性格,一直未能真正面對國家的處境,共同思考國家建構,遑論一個好的國家,連一個真正的國家都還無法確立。

許多閱讀我專欄的讀者朋友,從我的專欄篇章認識我的詩人身分,也閱讀我引述的詩篇而認識台灣及外國的詩人,對詩與政治的關聯有新的視野。在談論政治時,我的專欄篇章充滿了文化質素和藝術風格,也被認為具有特色。這都因為我的批評視野是詩人的視野,我總是從意義的形式和儀式─我認為的文化性─去觀照,去反思。在我的詩裡有政治批評;而在我的政治批評裡有詩。收錄在《尋覓家國願景》的一百篇章,流露的就是我詩意的觀照和反思,一個具有文化意味的批評和介入視野。

「國家的夢想」,「當劫難的烽火升起」,「為台灣祈願」和「邁向二○一二」,一百篇章就在四個分輯裡呈現,依照時間序,從二○○九年一月初到二○一○年十二月末。這是歷史,也是記憶,在記憶裡,呈顯了歷史;在歷史裡,留存了記憶。巡梭這些歷史和記憶,並不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未來。在現在這個時點,在尋覓台灣國家願景的每一個時際,每一個走過留下的形跡都應該是鑑照未來的啟示記號。

懷有台灣國家的夢想,當劫難的烽火升起時更應該記取面對挫折、失敗時的教訓,凝聚更堅定的信念;要時時為台灣祈願,前進二○一二,踏出希望的腳步。我這麼思忖著,這麼期待著。並以我與作曲家李欣芸合作的一首歌曲〈天佑台灣〉,為我們尚未真正形成的新國家祝禱: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認識永和社區魅力!

[最新訊息]

喜下列班級於7月9日成果展歡樂夏天學習園遊會榮獲最佳攤位獎──

得獎班級皆可獲得永和社大咖啡劵500元整:

1.校務義工社

2.生態保育社

3.原住民文化社

4.OK學陶笛

5.園藝與生活

6.水噹噹大地關懷社

【免費活動】7/13(三)晚上7點到9點50邀你一起欣賞影片認識永和社區魅力!

【好康相報】拍下一張雙和地區照片,一萬元大獎等你來拿!
〈詳情請見下方說明〉


社團法人台北縣知識重建促進會
永和社區大學(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71號,福和國中內)
上班時間:下午2點至晚上10點
電話:2923-6464 傳真:2923-9769
Email:
communit@mail2000.com.tw
網址:
http://www.community-univ.org.tw/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本土名家起鼓:許達然......

重要消息

許老師邀請大家參與

本土名家起鼓:

從水文工程的林文德→小說的東方白

從歷史學術的許文雄→散文的許達然

《東方白短篇小說精選集》《許達然散文精選集》發表會

時間:2011/07/12(二)19:00-20:30

地點:誠品信義店3樓Forum廳

台北市松高路11號3樓

(02) 8789-3388

主辦:前衛出版社(02)25865708

主持:李瑞騰(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

與談:許達然(西北大學榮譽教授.東海大學講座教授)

彭瑞金(靜宜大學台文系主任)

張瑞芬(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應鳳凰(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副教授)

歐宗智(清傳高職校長)


台大
284
公車 開往首都客運汐止一站
(19 分鐘, 13 站)

2011/7/12 敬送許老師:

本土名家起鼓

從歷史學術的許文雄→散文的許達然

從水文工程的林文德→小說的東方白

《東方白短篇小說精選集》《許達然散文精選集》發表會

時間:2011/07/12(二)19:00-20:30

地點:誠品信義店3樓Forum廳

主持:李瑞騰(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

與談:許達然(西北大學榮譽教授.東海大學講座教授)

彭瑞金(靜宜大學台文系主任)東方白

張瑞芬(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許達然

應鳳凰(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副教授)許達然

歐宗智(清傳高職校長)東方白

****

---- (只談許達然部分)

許達然 老師的致詞

參與是貢獻

我過去想用文學來參與台灣社會 (變化)

過去四年我有機會回東海參與史學教育

參與是幸福的

(末句記不清楚)

滿座有太多許達然老師的朋友 說太多感人的話….. (多半忘了 所以隨談)

李瑞騰許達然某篇引卡夫卡的話

書讀完沒讓你感決額受到一擊 就算白讀的

許達然老師會後簽名近四十本新書

我竟然發言

講了英國的一故事:

A Sort of Life 小說家的人生Graham Greene Lord Rochester’s Monkey...

說許老師還有台灣史三部曲 (三本) 台灣短篇小說評論等 應該陸續出版

如此對許老師的作品可以不只散文這文類的了解

可以像 D.H. Lawrence : Selected Essays (John Lyon (Editor) ...這樣編一本精選集

由於怕許老師太勞累 東海通識中心和國際中心各有一位老師”護駕”許老師

(忠信兄強力主張不跟許老師喝一杯再走 所以我們近10人送許老師搭捷運去總站)

反正許老師明年一定再回國參與 投他的一票 希望可以改變台灣

****附 去年忘記台語說 “起鼓 “

本書系統與變異:淵博知識與理想設計法

封面的精神:「鼓舞」之說明

….. 《中華周報》的「春風化雨」專欄…… 另外,我新創一本月刊《台灣的鼓動》……基本方針就是介紹台灣的經濟和觀光的各種問題,因為這兩項是台灣的本錢。」[1]

本書封面是畢卡索的圖畫「堂吉訶德與潘丘」。封底的一畫翅Paul Klee臨終之年「鼓手」(Kettle Drummer1940)。我用它們來表示我們的理想和系統與變異思考之 (紙上) 群英會 這些精英,他們在這領域的作品,都是我所景仰和受益的。鼓聲可能是人生之初在母親肚中所聽到的母親之心跳。有些人自稱只是鼓吹手,雖然沒有「實戰」,但打鼓也是一種行動。

杜米埃 (H. Daumier1808-79) 作的動人的小丑 (The Clown),補捉到了波特萊爾散文詩中的某種情感:他宛如一位被遺忘的高貴人物,擬視遠方;群聚四散而去:唯獨一小孩用好奇的眼神看著他。[2]

20世紀前葉,中國詩人兼學者聞一多先生 (1899 - 1946) 的作品中多以鼓為主調,譬如說詩「漁陽曲」、「三盤曲序」「太鼓師」……。我們再看1943年的 ……我一看,想,這是詩嗎?再看,咦,這不是鼓的聲音嗎?」如此贊譽「田間」為擂鼓的詩人。「讀田間的詩:時代的鼓手」的相關部分如下:

鼓-這種韻律的樂品,是一切樂器的祖宗,也是一切樂器中之王。音樂不能離韻律而存在,它便也不能離鼓的作用而存在。鼓象徵了音樂的生命。

提起鼓,我們便想到了一串形容詞:整肅,莊嚴,雄壯,剛毅和粗暴,急躁,陰鬱,深沉……鼓是男性的,原始男性的,它蘊藏著整個原始男性的神秘。它是最原始的樂器,也是最原始的生命情調的喘息。

如其鼓的聲律是音樂的生命,鼓是情緒便是生命的音樂。音樂不能離鼓的聲律而存在,生命也不能離鼓的情緒而存在。……[3]

聞一多的鼓都是中國傳統的鼓,至於西方音樂中的鼓,可分為定音鼓 (kettledrum;意大利文:timpano;德文:Pauke (n) 海頓的 Paukenmesse = 鼓音彌撒曲∕Paukenwirbel Symphonic = 鼓音交響曲);小鼓 (side-drumsnare-drum);中 ( (tenor drum);大鼓 (bass drum);架子鼓 (trap drum)

「鼓舞」是很有意思的辭語。「我們從一家「自以為幾乎無所不知式組織」("knowing organization"),轉型到「承諾致力於不斷學習式組織」("organization committed to learning"),工作還沒完成。不過,它的種種結果極令人鼓舞。」

我將這種思想上的發展過程,比喻成一種舞。



[1] 張超英口述《宮前町九十番地》台北:時報出版,2006年,頁186

[2] 《巴黎城記》(Paris, The Capital of Modernity by David Harvey) 台北:群學,2008,圖12

[3] 《聞一多全集》,開明書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