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Club 明目書社 溫州街 64號
書目: Acts of Meaning 有意義的行為
Time:Feb. 12, 2009: 1800 緒言 第一章 人文研究: 第二章 作為文化工具的"通信"心理學
Feb. 19, 2009: 第三章 意義剖析
Feb. 26, 2009: 第四章 自傳和自我
Place: 明目書社 台北市溫州街六四號
學術演講暨座談會公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主講人:奧斯卡・貝契曼 Oskar Bätschmann教授
(瑞士伯恩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專任教授兼所長)
時 間:民國98年1月16日(五)
地 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5巷6號4樓406教室
演講PM4:00-5:30
The Artist on Show: Gustave Courbet
座談會PM5:30-6:30
貝契曼談詮釋學
歡迎蒞臨參加!
發現宋老坐著毫無知覺。 會議立刻暫停, 打電話119, 消防隊很快就到, 簡單急救, 就車送台大醫院 。斷層掃描發現是腦溢血,立刻進行手術 。學會恢復進行慶生會。 如果不是要請他說話, 可能當時就會延誤。 "
(這中間,我到學會時,都會問林英賢先生宋老的情況。每次都是搖頭…..)
2008年1月14日晚上8點多 ,接到陳寬仁老師的email:「宋文襄於今晨(1/14) 02:00在三軍總醫院去世」。
我隨即在blog 寫出 "我所知道的宋文襄先生"。我當時採用一位日本教授的主業是"某樂團的榮譽首席演奏者"說法,來比喻宋先生對學會的鞠躬盡瘁。
我查一下網路上關於宋先生的資訊:宋文襄獲第一屆國家品質獎個人獎。著作:實用品實管制學。 他是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的元老。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於民國52年由44位國內公民營企業有識之士, 包括李國鼎先生、高禩瑾先生、施政楷先生、宋文襄先生、 徐啟行先生等發起,民國53年3月28日於台北市舉行成立大會… .. 」
我想每一位朋友都應該從不同的角度記一下與宋老的交往。
我有次對宋先生說,"每個人應該有一小篇自述行誼"。宋先生可能認為他已經有人幫他寫了。譬如說:陳啟明女士的『 國家品質獎得主宋文襄的品質人生』 (品質月刊 39卷1期;2003/01)。我認為「品管」這玩藝/專業, 其實只是其人生之一面向(或許多少有點偶然)。
我對宋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一些"互動。最早約1982年,我任內工研院電子所品質稽核部主管,而宋文襄先生當時 兼管竹東附近中央玻璃纖維公司的工廠。他邀請我們去參訪他的工廠, 要求我們提供生產技術和品管等方面的改善意 見。說來慚愧,那次見習,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大件FRP產品」 的製程,根本提不出什麼中肯或有用的建議。 不過宋先生很包容我們年輕不懂事。(補記__我參加紀念會之後才發現我漏記了欣興印刷電路版公司的見習)
後來,我可能與宋先生等人一齊評審過某家電公司的「團體獎」。他們的日本主管多少對我的年輕有點驚訝, 可見當時他們願意讓年青人有見世面的機會。奇怪, 沒人叫他宋將軍。
我個人認為宋文襄先生 ( W. H. Sung)1984年9月18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國 際品質大會」( International Quality Symposium, 1984,Taipei, Taiwan)乃是學會的一里程碑。會議主題為" 品質--生產力之鑰 (Quality - Key To Productivity)",深得Deming和 Ishikawa等大師的精髓。這次會議,我部門投稿{ 品質競爭情報系統}(pp.117-127),{ 軟體測試簡介與GKS應用例}( pp. 597-609),{音樂卡品質改善個案}(pp.891- 99)等3篇,個人並負責主持品質稽查組論文發表及討論。 工研院電子工業研究所(ERSO)之IC廠和系統產品中心的品管部另有3篇和一篇論文發表。 ERSO 在鍾漢清影響下出錢(我記得是請史欽泰所長捐十萬元整)、出力。
宋老榮獲首屆國家品質獎的個人獎,對他影響很大。可以說,他"立志" 盡餘生參與學會的活動。
我所知道的是,他是最標準的「品質管理研究會」的成員,每月一次,他幾乎是「全勤」。
我們有什麼業務方面的"放炮",譬如說2006年高鐵的潘先生談他的某一英國「牌照」 如何必須持續進修多少鐘頭,才可以「換牌」。宋先生覺得有道理, 就說他會在學會的「會務設計委員會」中提案,比照辦理。
上世紀時,宋先生的聲音都相當「亮」,直到最近幾年,因手術才稍微「弱」下來。我們很難將他的音容用文字描寫下來。
日子真的飛逝,品質學會就快為宋先生舉辦周年忌。現在是聖誕前夕, 我簡述今年的活動中可以和宋先生有關連的兩件事。
我這幾年偶爾會到學會的劉振老師贈書處找資料,對於品質史的資料發表在 { 台灣戴明圈── 2008年東海戴明學者講座 A Taiwanese Deming Circle (1964-2008)} 一書中。宋先生每回看到我在奮筆直書,總是給我最大的鼓勵。 所現在送書無門,只好寫在這兒,聊表我的懷念宋先生。
十一月,我們"品質研究發展委員會" (QRD) 在企畫一場關於" ISO 9000 族" 的 座談會。我總會想起宋先生希望我有機會幫忙翻譯,因為 ISO 相關的標準和 參考資料"近於氾濫成災"。宋先生沒空聽我跟他談美國企管名校的老師如何研究 ISO 現象與效應的,譬如說,哈佛大學最近的研究報告 Working Paper: Quality Management and Job Quality—How the ISO 9001 Standard for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Affects Employees and Employers
http://hbswk.hbs.edu/item/6064.htm
我猜想宋文襄先生不見得跟我一樣熱心這類新知,不過他肯定會很專心地聽我這位小老弟的天南地北胡扯。 我們一輩子能有多少機會碰到一輩子都好學求知, 肯傾聽年青點的下屬建言的"先生"呢。
謹以此短文記下對宋文襄先生的懷念。
-------
泠泠陂水淡於秋,遠陌初窮見渡頭。 宋詩紀事 卷十八 一九六頁 錢鍾書
宋·司馬池《行色》 行色:遠行旅客的情狀。 用冷寂的池水和淡淡的秋色來襯托日暮途窮到渡口的情和景。為詩的後兩句“賴是丹青不能畫,畫成應遣一生愁”鋪墊,以顯旅愁。
遠行旅客的情狀。 陂:池溏。 陌:路。 窮:盡。 用冷寂的池水和淡淡的秋色來襯托日暮途窮到渡口的情和景。為詩的後兩句“”鋪墊,以顯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