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八日晚間座談摘要
鍾漢清:今天晚上,我們來場反思(Reflection)。這段時間要請來自台中的蔡醫師主持。不過,我要先聲明一下,這純粹是臨時起意,我和他並沒有事前套過招。
蔡銘雄:各位好,我是台中澄清醫院的蔡銘雄。澄清醫院目前有一千個病床。我覺得大醫院好像喜歡把系統複雜化:看病先要預約掛號、等候 門診,問診時醫師面對著電腦螢幕、門診後病患要到一個窗口繳費,再到另一個窗口領藥。想想看我們小時候,醫師拎一個皮包往病患家裡跑,看病完付錢,多單純 (醫學是最古老的行業,不過是「最年輕的科學」。以前較富人情味的醫病方式,常以禮物酬答醫師。)。其實『看好病的是上帝,醫師只不過代祂收錢罷了』。
站在醫師的立場,有個可以提高各位生產力的作法,即定期作預防檢查:男性的大腸癌、鼻咽癌,以及女性的乳癌、子宮頸癌都是可以及早發現。當然,飲食正常、多運動、有宗教信仰,這些養生之道,卻是知易行難。
各位有預立遺囑嗎?有預立的人請舉手。(寥寥無幾)。其實你我必死無疑,但並不是按戴明博士從冰箱取蛋的方式,採「先進先出」方式的順序向上帝報 到。(按:上課時,我強調戴明哲學的日常生活應用,並舉他把蛋放入冰箱前要在上頭寫上日期,然後再取用。)所以在有生之年,我有兩個體會:要追求永恒(也 許是藝術、也許是三不朽),還要當下就做(Do it right now !)
我被人推薦給澄清醫院的院長,面試時因為一句話而入選:『要請人多利用我。』我從麻醉科醫師一路做過來,我希望別人多利用我的經驗。人的成功要有專 業知識(Pro-fessional Skill),也要有社交技能(Social Skill)的配合。像人的行為外表,就是一種活動廣告,如何在很短的交會時刻內,推銷出自己的信念,就變得很重要。因為我們可能此次擦身而過也無緣碰面 了。
我會提醒醫院的同仁說;病人才是真正付薪水給我們的人。當我換下白袍,在電梯中與病患或家屬的交談,才算是真正的傾聽顧客之聲。日本人不只把顧客當 父母,甚至要把他們當神來拜。像我現在簡直是讓病人『吐口水』(聽病人抱怨)就有錢可以拿了。不過我對顧客的定義是:『受我們思想或行為影響的人。』我也 很贊同彰基的藍醫師所說:『我們醫師最缺少的是Passion(熱情)』。我現在很困擾的是:如何把一些資訊Pass到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按:詳後錄之 追蹤訪問稿)
賴丹桂:感謝中油許多人安排,讓我有機會參加這幾天的研討會,希望在未來的一些後續行動中彼此更有默契。
我很願意分享我的經驗,也很高興能和別人多做交流。我想,只要在這兩三天能學到一兩句就夠用了。
(蔡醫師說:知道還不夠,必須重複120遍,把它寫下來或唸給人聽,常常去刻它才會刻出一條溝紋來)。
蔡大為:我原在中油行政部處理出國業務,後來調到教育訓練的工作,再換到目前品管的工作。我對中油的民營化工作,抱持比較悲觀的看法。但是我是勉勵自己多作一些歷鍊,依著『阻力最小原則』勉力為之,希望真能有柳暗花明的境界。
想分享的是戴明博士主張消除恐懼,而英代爾的Andrew S. Grove 在《十倍速時代》中卻主張恐懼是必要的。我想前者是人為的恐懼,後者應當是對未知世界的戒慎恐懼,這兩者是有差別的。
康志峰:我是台大工管系三年級的學生。因為本科學的是管理,所以一直想了解學校所學與實務界的差異,所以來參加這次研討會。因緣際會,買了一本『戴 明的管理方法』,結果深深著迷,當晚通宵把書看完,其中戴明博士對人文的關懷讓我大受感動。我開始想:那麼我們社會上是不是也有很多問題是系統造成的呢? 例如教育體系的不健全,造成學生只要面對升學的問題,就有一大半的學生覺得讀書不是一件愉快的事等等,我想這樣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
吳鴻淇:我在晚餐時向鍾老師允諾,以後要贊助若干學生參加戴明年會的活動。(拍手)。這是我從師大畢業後離開教育崗位,一種感恩的行動。
我會買書給公司的幹部看,也會派員從大陸返台上課。但是也有幹部不會珍惜。這次是看到DM,猶豫之後,決定自己親自從大陸趕回台灣參加這次研討會。
我們公司在中部,所以人才網羅不如北部方便。因為工廠規模擴大,所以到對岸設廠。深深感受:經營者要有知識體系作為行動的支撐。
洪世章:我是在電信訓練所的同事介紹下,才有機會接觸到戴明學說。我們中華電信公司,要在公元二千年轉型成民營,目前正在大力推動TQM。先前也在生產力中心辦過『共識營』,成效很好。企業中要注意的主題有3C:Customer、Competition和Change。
蔡忠堯:我在源興科技公司負責教育訓練。在學校唸的是社會系,卻到品管協會上課取得品管師的證照。老實說,我來參加戴明的研討會也是一樣,都是因為 『無聊』。(眾人大笑)。但是,不見得有用到的才要學,老子就過:無用之用才大用。我相信溫故知新,一轉念,看待舊有知識即不同了。
(按:不知可否補充《天龍八部》故事的細節供大家參考?)
謝文夫:我進入中油公司已經有三十六年了。我本身學的是化工,也是第一個非現場出身升任副廠長的老中油。我在苗栗探勘組開始推動品管時,公司本身並 無任何品質上的壓力。我用各種方法來滲透:用口袋式戰術誘導下屬形成共識、用寫心得報告方式教育主管、用唸書有鐘點費可領,用盡各種方法來使一塊沙漠變成 綠洲。
轉型必須由上而下,也要靠高階主管的承諾與實踐。主管要經常跟催,也要是個很容易溝通的人物。
陳兆龍:我們貝克力公司對1998的期望是:Whatever we choose to do , we do outstandingly.我個人的經驗是:態度會決定一切,堅持到最後一分鐘,盡其在我,就是對自己生命負責,這會比放棄好一些。我很推薦一本書《目 標》,並願意把一則祈禱文和大家分享:
God gave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t change ,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不一定要橫柴入灶,先從可以改變的部份下手好了。
鍾漢清:由於時間限制,今天晚上的交流就在此打住。
追 憶:關於「擁抱(Hug)」:那夜蔡醫師舉了他兒子的故事,高中生喜好樂隊,竟然「留級」,有夠令蔡醫師傷心,蔡醫師問大家如果你是他,你會有什麼反應? 他對他兒子說:「來,讓爸爸抱一下!」…。這激起大家熱烈的回響,大談擁抱的威力。陳兆龍先生更指出有本《擁抱的101種方法》可以分享…。我自己試了一 下,的確效果不錯,不會被太太罵〝神經〞,牽手就好了嘛!何必得寸進尺。
為了響應蔡醫師說故事的本事,我也從讀者文摘偷了一篇擁抱的故事,希望你開懷一下:
【牧師把看見會眾打瞌睡時使用的絕招傳給初出茅盧的小牧師。他說:「我會突然對他們說:『昨夜我把別人的太太摟在懷裏,』等他們驚得霍地坐直,我就繼續說:『那人是我的慈母。』」
小牧師頗想一試。一個星期天,大部分會眾都在打瞌睡,他高聲說道:「你們知道嗎?昨天夜裏我把別人的太太摟在懷裏了。」會眾聽了,大吃一驚,個個坐得筆直,瞪望著他,小牧師卻緊張得結結巴巴地說:「哎呀,我忘記她是誰了。」】
(後記:主持人蔡醫師常會在學員報告完後,來一段精簡的補充,限於篇幅都加以跳過)。
(補記:因為沒有用錄音機錄音,所以有可能使原味走失,如果失真過多,請來電指正)。
附記:祈禱文中譯:
主啊!賜給我寧靜,
去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
賜給我勇氣,
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
賜給我智慧,
去辨識其間的差異。
鍾按:尼布爾的禱詞,在1995年年會由王晃三博士提出過,今年再現,真是有緣。戴明博士也是虔誠教徒,不知是否有同志給這『差異』可運作的定義,猶Shewhart 博士給共同因一作業定義(管制圖)。
我們原先主題為『轉型深入談』,不料迷了路。希望大家補充說明。此文會納入四月出版的書中!例如蔡醫師苦思(夢想)在澄清醫院找出十隻『日本猴』來共赴轉型大道!
本文記錄整理:蔡士魁先生。編輯:康志峰先生。
十二月二十日座談摘要
鍾漢清:感謝各位來參加這次的戴明研習會,結束前要請各位來分享一下彼此的心得。時間有限,每人最好能在兩三分鐘內講完。
(按:12月20日由於時間限制,講師們無發言機會,希望有話補充的人給我們錦上添花。)
王寶華:當初我在飛利浦公司工作時,我們部門就是負責推動品管。後來我看到一本《品管大師戴明博士》時,才感到當初公司所努力爭取的戴明獎,和書中所提的戴明哲學有很大的不同。因為無意中得知有個戴明學院和研習會,所以去年我參加,今年也來了
藍東顯:我在新力公司負責的是物料管理,對於品管是門外漢。但是認為戴明的管理可以聽一聽,所以報名參加這次研習會。
鍾按 :藍兄其實是為同班同學加油來的,下次(四月)出版《精實系統革命(Lean Thinking)》一定送他一本。其實,《轉危為安》中有多次談到統計品管狀態為各種生產管理如JIT及物料管理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請看他的第二章;描寫日本典型生產系統的部分。
鍾智慧:我從台南的怡和公司上來。我是唸工業工程的,以前就聽過戴明,也把戴明Profound Knowledge應用到工作上。看戴明的書,只是個人在學習。但是到這裡來,很高興看到許多不同行業的人也去學習戴明,感到自己並不孤獨在學習。希望以 後能繼續和大家合作學習。
莊龍圖。我早上從台南搭飛機來,所以晚到了三十分鐘。我是唸會計的,負責的是工務,因為工作上有需要突破的瓶頸,剛好是鍾智慧向我介紹戴明,所以來此參加研習會。
希望回去後,好好的再思考,看看戴明的東西對工作上是否能有所突破。(老鍾作宣傳,他去中興會計研究所演講,戴明學說顛覆了所有關鍵會計學觀念,如『控制』、『計劃』、『數字』…很受歡迎。)
游蕙綾:我在華宇電腦擔任品管助理。以前唸的是工業管理,也聽過戴明,但是並沒有深入探討其內容。所以這次看到品管月刊上,有戴明研習會廣告,就有股衝動:『我一定要來!』我覺得可以從中學到一些。
陳長仁:我在中華汽車公司服務,走入品管是這兩年的事。看到郭老師翻譯的《第五項修練》,對我個人影響很深。接著看了戴明的書,愈看愈著迷。所以今天就來此『仰望』一下。(大笑)。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能和大家分享。
李建廷:我在北區健保局擔任管理工作。因為本身是學醫的,擔任行政主管後發現,如果員工在本身專業知識外,能有管理知識,就可以在工作上有所突破。所以我很鼓勵員工多涉獵管理知識。看到戴明學院的叢書後,我們就直接和鍾老師聯繫上,並請他引導我們學習戴明的淵博知識。
醫療界會比較保守,在管理上認知也許和企業界有些落差。因此我就鼓勵員工自動報名參加今天的研習會。
(謝謝李經理協助我們大力推廣《第四代管理》。)
李少珍:有什麼樣的上司,就有什麼樣的部屬。因為我本來是學社會學的。對於管理也是門外漢。以前在勞保局時,擔任過課長,到健保局也是個小主管,因為經理重視,自己對戴明書中的有些說法仍不能貫穿,所以就抓住這次機會報名來參加了。
(按:希望李小姐與我們分享她不能貫穿的那部分!)
黃淑雲:我在健保局算是中階幹部。我覺得我們的老板正在把我們組織營造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我想,當部屬的理念最好要能和主管契合,所以就來了,也覺得收獲很多。
盧琴蒔:我來自台南的永裕塑膠,我原本學的是統計。統計上有許多前提和假設,在很多實際場合派不上用場。學成回台灣後,也許受到前任主管的影響,看 現場人員好像仇人,對立很嚴重,後來第一次接觸到《戴明博士四日談》,才恍然大悟:『有許多反應都是人的因素。』我也開始可以接受現場人員的一些『正常』 反應,並主動出擊,最後還得到兩個字:『英明』(大笑)。
今七月參加過鍾老師的課後,回去寫了十頁的報告呈上去,講了一些公司的現狀。原本很擔心老闆看了後會炒我魷魚,沒想到花闆很快的召見我,告訴我看了報告後整個晚上沒睡。因為我點到了問題。但接下去的也給自己找來了麻煩:『那妳告訴我,要如何解決?』(大笑)。
(按:這個案有趣極了,能否與我們更詳細的地分享?)
汪慰萱:我們台灣聯邦玻璃,做的是太陽眼鏡。目前,企業要轉型,因為和日本公司往來密切,也知道戴明對日本人影響很大,所以想多學習一些戴明的理念。我的上司今天剛好有事,所以先派我過來參加,希望能把一些訊息帶回公司去。
陳兆龍:我在國際貝克力公司服務。第一次看到戴明的書是聯經翻譯的那本,看一下就擱著了。幾年後,看到鍾先生翻的兩本《戴明修鍊》,我就買了一些分 給在亞洲地區(包括台灣和大陸的同事看。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儘管時空背景不一樣,但是有些真理還是存在。不過真理仍必需轉化成自己公司的語言去表達、 去思考。
前兩天,我們有提到Easy Way 和Right Way 。我們現在大家聚集在此,走的就是一種沒有捷徑的『窄路』。我的建議是:看書不要照單全收。另一個感覺是,這次進行的方式好像少了一點Easy,講師時間 排得太緊湊了,互相討論與對話的機會不夠。不知道今天結束後,以後還有什麼機會,能讓大家在不同行業、由不同角度來共同探討某一個主題?
(按:希望大家回饋更好的運作方式,譬如講師可以說得極短(三分鐘,及討論)或多談些,主題少點……等等其他方式)
洪世章:我來自中華電信公司。感謝林廷銘老師給我這個管道,也謝謝鍾老師這兩天跳躍式的思考,把我看戴明的書中架構貫穿起來,讓我收獲很多。其次要 感謝第二組的學員,在互動的過程讓我學到很多,還要謝謝陳兆龍兄,給我個人成長上一個很大的啟示。最後,很高興看到王教務長長者風範的一席話,為研討會劃 下最完美的句點,謝謝。
林廷銘:我在中華電信訓練所開辦一些管理的課程。因為買書過程中,認識鍾老師並得知研習會的活動。覺得如果沒有來參加前二天的課程,實在很可惜,明年或以後一定還要來參加,因為透過互動的方式,收獲會更多。
我對戴明的感想是:『他是一位大師!』但是,我喜歡涉足不同領域的知識。也不希望掉入一個陷阱:只做戴明的學問,其他都不做。謝謝大家一天的分享。
施伯垂:我們慶豐半導體。產品是IC導線架。我從事品管工作已有十一年了,我希望有機會的話,可以再向鍾老師討一本書。因為大約六年前,我去拜訪過 他,那時他在杜邦擔任品管經理,說完之後,他就送我一本書。不過他大概已經忘記這件事了。我希望看到或聽到的,能陸續應用到工作上。
楊淑婉:我來自中油訓練所。總公司有意推動TQM的活動,所以報名參加,不過,昨天有一件事想做,卻一直還沒做,所以現在我要邀請大家用實際行動來謝謝鍾老師。請大家以一個『愛的鼓勵』後加一句『鍾老師,讚!』來表示,預備---起!
賴丹桂:為了因應民營化,我們中油總公司把訓練訂了五個大目標,品管即是其中之一。謝謝大為兄和昆林兄的支持讓我有機會來此參加研討會。希望回去後能接著訓練下一波的種子隊,繼續推動品質活動。
蔡和順:我來自高雄煉油廠,也負責講授管制圖的課程。因為最近的工安事故,我把《轉危為安》第376頁所提的工安實例,再做了一次演算。對結果有不 同的意見。我也要求有關部門提供數據,可以讓我和書中的例子做一比較。(按:蔡先生已完成一篇相關文章,有興趣讀者可以向他要。希望把此文作為下次討論的 個案之一。)
對中油瓦斯氣爆與意外,我覺得媒體有些渲染過大,對中油形象的負面影響很大。以前零事故時,卻隻字不報導。對中油員工很不公平。(按:〝新聞〞最好危言聳聽。)
蔡大為:我在中油企劃處,也負責品管業務。我並不把自己當成品管人員,而把它當成一項管理工作在做。開始學習戴明的東西,覺得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漂渺間』。面對公司民營化的困境,我們急需解藥,而且要有速效。戴明的東西是有一點補,但是時間還是很趕。
陳哲信:我在美國家庭人壽公司,也是從事品管的。以前學的是工業工程,進到工廠看到許多斷手斷腳的員工,都是沖壓床工作的受害者。後來進入哈佛企管 顧問公司。因為公司和Juran Institute(朱蘭學院)有技術合作,把整套朱蘭課程的錄影帶都翻譯過來,我覺得很不錯。但是朱蘭在台灣的知名度,大約只有戴明的十分之一。
民國八十年開始,有人翻譯戴明的書(註:聯經出版的《管理大師戴明博士》),雖然很多人有看,但是其中錯誤很多,甚至有一大段漏譯的。最近這一兩年,鍾老師譯了一系列有關戴明的書,使我們對戴明的認識,不限於PDCA,QCC與戴明獎,很感謝他。
我把戴明和朱蘭的相片放大,放在辦公桌前一左一右。戴明的年齡和我的祖父很相近,我把戴明當成祖父,把朱蘭當成外祖父,各位也可以如法泡製。希望各位針對缺點提出建言,這樣才是有持續不斷的改善。
蔡忠堯:我來自源興科技的人事部門。比起其他人回去要寫報告或推動小組活動,我來此比較沒有那樣沈重的負擔,我來純粹是因為興趣來參加,(大笑), 因為無聊才有興趣。這三天來,很高興能和許多不同行業的人,從不同觀點來討論。正如講合作學習的蔡大哥所提到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希望以後能經常 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蔡銘雄:我想講一個故事做今天的收場。故事有一點黃,又不會很黃:有一個年輕的醫師,每天工作回家後,累得無法應付太太的『要求』,於是用價格來限 制她,價格則依場所不同,情調不同而訂:廚房一次一千元、客廳一次三千元、臥室一次一萬元(太太付先生)。於是有一次,太太拿出一萬元,向先生說:『現在 我們到廚房去吧!』。這個故事就是呈現逆向思考的例子。
聖經上說過:『手扶著犁,眼睛向後看的人是不配進入神的國』(按:路加9:62)。故事背景是耶穌要傳道去,那人卻說:『等一下,我先要回家辦一件 事後才要跟你走』。耶穌講那一句話就是要門徒立刻行動。既然我們人都是『必死無疑』,若要在這世界上不朽,就不要再說什麼長官不同意、環境不好而遲遲不動 手,等到死前才來後悔:當初我為什麼不勇敢去做?我在醫院推廣自助式麻醉注射(參考本次論文),有少數未奏效的個案,要我自掏腰包去賠償的。但是我知道, 只有現在立刻去做,以後才不會後悔。
我也覺得,領導者要有幽默感,這一點,我們今天都沒有人提到過,這也是我會和同事講一點有色笑話,輕鬆一下的原因。我們人很難在很嚴肅的情形下學習 新的東西。(按:戴明研習會極重視For Fun)剛才還有人在問我先前的故事,掉到陷阱的第二個人被嚇出去了,那第一個人要怎麼辦呢?我想故事並不是在講要不要坐以待斃,而純粹是個創造輕鬆氣氛 的笑話而已。感謝鍾先生給我們這個機會,也很高興看到大家還活著。(大笑)
鍾漢清:最後一分鐘,我來做結語。我對老年人的成長很有興趣:包括馬蒂斯年老的畫,還有戴明博士把紅珠實驗的寓意,從一九五○年的「一點」,擴展到 「十四要點」。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還可以不斷的在學習在成長,實在令我很感慨。所以紀念戴明博士,要紀念的是他這種學習的精神。這裡有紅珠實驗,還沒有 見過或玩過的請不要客氣,有興趣的人也請留下來繼續談。謝謝各位。
元月又按:請大家補充上面的談話,並回饋給我,此文會納入四月份出版的書中。例如蔡醫師回去後,發現當日慷慨激昂之志氣不再了。我邀他四月底再來一 次,再作精彩發表,他回信如下:『漢清兄:適當的壓力令人成長,過高的期望令人夭折。請允許我畢業前(註:東海MBA)不必寫稿子。貴手高抬,豈是〝感 激〞兩字所能言盡。專此敬祝閣府平安,六畜興旺(87年元月12日)。
姑且暫時放蔡醫師一馬,不過請他不要忘了《戴明博士四日談》中所言的Pygmalion 期望效應(P.28),我們對蔡醫師的期望可是高極了,而且真的,希望他能出錢又出力,賣力為我們演出!另蔡坤祥博士答應繼續發表〝實驗計畫〞謝謝!健保 局北區分局李經理答應發表健康上的應用論文。杜邦亞太區持續改善經理Susanto Halin答應作基調演講。
請各位有興趣發表相關者,儘速與我們聯絡。
本文記錄整理:蔡士魁先生。編輯:康志峰先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