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聚 1997年8月8日《轉危為安》新書慶祝晚會
作者:鍾漢清
今夜很高興《轉危為安》的譯者們、編輯聚會小小慶祝一番。我們先默禱,祝福劉老師在天之靈,要是他老人家能參加此次聚會,不知會有多高興。
劉老師廿前譯過戴明的《品管九講》。同樣的一本講義,在日本成為品質運動的里程碑,樹立了「戴明獎」的優良傳統,建立了美、日間友誼、成為佳話。然而,在台灣卻是湮沒掉了,市場、時機、人為措施等種種機緣,令人深思與唏噓。
不過不管怎樣,劉老師播了種,廿年後有成,絕不是白花功夫。我有時候不禁要想,也許冥冥之中,戴明及劉佬促進了《轉危為安》得以由「天下文化」以較為高質量的方式問市,或許天意也。
另一重要的因素是,作品要陳年才會更有味道,不管是原作還是譯作。據戴明的秘書回憶,《轉危為安》稿子交給麻省理工學院的「高等工程研究中心」出 版,可一擺就是一年多,因為戴明仍不斷修改。當然,此次譯本根據的版本是行銷七、八十萬本後的16刷,其中已有大改動(1986年更改版,也改書名)。另 外,從解釋者的角度出發,個人只有近兩年重拾戴明著作、思想,並決心編譯「戴明修練叢書」及成立「華人戴明學院」後,才再更全盤、深入了解戴明思想,才能 寫出譯後語──「一首值得傳唱的史詩」。這是「後見之明」,不過因而能看得更清楚。
大体而言,原典的意蘊最為豐富。《轉危為安》原本是戴明思想的總結。不料,戴明「壽而多譽」。戴明固然有很長時間在美國懷才不遇,不過美國人最後以 英雄、國寶優待他。他忙,但是活得很有意義,有多少人八九十歲仍能有此「能力」、「運氣」及創造力呢!竟然在人生最後七、八年,再把講義編成一本傑作《新 經濟學》,真是了不起。
由《轉危為安》精進到《新經濟學》,就是一種創造力。我希望我們能讀通這二本書並身體力行。
個人以後有機會發表「戴明理念精進史」,把戴明的一些關鍵性理念的演進整理出來。
在座的人,大概除了我、鄧小姐(有事未到)施小姐看完整本的《轉危為安》外,多是片面的了解,多可惜呀,願我們回家能“補習”。
我要特別感謝士魁在今年個人家父喪期內,協助我做了最艱苦的二校。我們要補的習是為《轉危為安》改正,做一索引、加字彙說明。一本近六百頁的書而沒索引,是很不負責的。
編者們把戴明嚴肅每章標題活潑化再現出來,不知道戴明在天之靈會怎麼想?會不會做個鬼臉?!J
我們作了一下子紅珠實驗,來体會一下戴明的遊戲人間。有意思的是,戴明要不是很虔誠,就是很調皮,或兩者兼具。二年前我向王大哥(晃三)提出我個人 的一大假說,因為「十四」的希伯來文發音近「大衛、(救世主)」,所以戴明不只在《轉危為安》中的「經營管理十四要點」,在《新經濟學》中,更有「領導十 四要點」、「紅珠實驗的十四要點」等等,而且,這些是每一版次增加幾點地擴充出來的。
所以說,“Out of the Crisis”原書無副標題,中文版請了位「圈外人」解說導讀,取了副標題──「戴明管理十四要點的理念與實踐」,可以說是歪打正著。個人對導言中許多個人之見頗不以為然,不過,後來想想,也許這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因為能寫這篇文章的最後人選,也許是王大哥,他是廿年前戴明來台的翻譯者,七年前就鼓吹(兼嚴厲批評)《品管大師戴明博士》譯本。今年,他參加了 The Deming Institute的「教育的改善」研習會,原來立志寫篇「戴明現象」,後來因事忙而未果,真是很大的損失,我們就用這一客牛排來搶救「文化財」。(後 記:王大哥在1997年十二月二十號跟我們做了一次非常感人的主題演講,可惜未留下記錄,該次會議對王大哥影響很大。請參考本網站世界戴明共同體的《花與 樹》雙週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