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清講堂下季11月、12月、1月的一些講題,歡迎朋友加入講師(題目自定)陣容,日期有彈性:
11月18日周三
談 Peter Drucker的著作,譬如說《旁觀者》、《不連續的時代》
特邀曹永洋、戴久永等老師參與討論
hc新設blog,打算寫書:
http://ddhcc.blogspot.com/
12月30日周三
張華談紐約的Alice 150周年紀念會:鍾漢清談"《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 補編》的自我審查......
2016年1月底
討論凌純聲、張光直、巫鴻 (陳續升、葉春榮、鍾漢清)
續升兄到波士頓,竟然到張先生的墓地。
要怎麼說呢?昔日的心境上,也許只能讀張光直先生的隨筆、回憶錄。
張先生過世,我有意資助朋友出版台灣版的追思集。不過,朋友集稿不順利,反觀中國出了二本。就不去談它。
過了那麼多年了。我決定在續生初二回國前,要讀完張先生的主要學術著作;再加上巫鴻先生的。
就跑到山外,將架上的十來本都搬回來。
陳續升:"今日(Columbus Day)的重要任務便是前往Cambridge的一座大型公墓Mt. Auburn Cemetery,找尋張光直先生。
Mt. Auburn Cemetery有多大?現已超過90000人在此安息,其中包括許多極為之名的人物,例如哈佛校史上極重要的校長Charles William Eliot(1834–1926)、政治哲學家John Rawls(1921-2002)。
在墓園入口處,我向服務中心詢問了光直先生的位置,他們極為專業的拿了張地圖給我,並詳細的和我解說了最近路線。告訴我光直先生葬於某一個藝術品的南側。
從Mt. Auburn Cemetery入口走到光直先生所在地,大約得花上20-25分鐘。起初,我一直在草地上看著每一塊石碑,卻怎麼樣也找不到。想找個地方稍作休息時,我走到了藝術品下,坐在小徑旁的石階上。
這才發現,原來小徑之側的石階有些也刻有名字,而我坐的位置旁邊即是光直先生!
我雖不從事考古學,也不甚了解此一學科,但光直先生卻對我產生巨大的影響。光直先生的學生,巫鴻與王明珂二位,分別已不同的角度展現了一種極為相似的方法論思維,在看他們的書時讓我極為神往讚嘆,而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們二位是出於共同的師門,而光直先生正是格外強調方法論的反省與思索。
我的碩論有很大的部分在寫凌純聲先生,凌先生又是光直先生的老師之一,這一路師承,同中求異,異中有同,才人輩出,讓人神往。其中,光直先生是關鍵的樞紐,他恰巧接連著西學與中學。他不僅是位擺渡者,更是位搭橋者,在開創之內又細緻地呵護著學術之傳統。"
11月18日周三
談 Peter Drucker的著作,譬如說《旁觀者》、《不連續的時代》
特邀曹永洋、戴久永等老師參與討論
特邀曹永洋、戴久永等老師參與討論
hc新設blog,打算寫書:
http://ddhcc.blogspot.com/
12月30日周三
張華談紐約的Alice 150周年紀念會:鍾漢清談"《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 補編》的自我審查......
2016年1月底
討論凌純聲、張光直、巫鴻 (陳續升、葉春榮、鍾漢清)
續升兄到波士頓,竟然到張先生的墓地。
要怎麼說呢?昔日的心境上,也許只能讀張光直先生的隨筆、回憶錄。
張先生過世,我有意資助朋友出版台灣版的追思集。不過,朋友集稿不順利,反觀中國出了二本。就不去談它。
過了那麼多年了。我決定在續生初二回國前,要讀完張先生的主要學術著作;再加上巫鴻先生的。
就跑到山外,將架上的十來本都搬回來。
陳續升:"今日(Columbus Day)的重要任務便是前往Cambridge的一座大型公墓Mt. Auburn Cemetery,找尋張光直先生。
Mt. Auburn Cemetery有多大?現已超過90000人在此安息,其中包括許多極為之名的人物,例如哈佛校史上極重要的校長Charles William Eliot(1834–1926)、政治哲學家John Rawls(1921-2002)。
在墓園入口處,我向服務中心詢問了光直先生的位置,他們極為專業的拿了張地圖給我,並詳細的和我解說了最近路線。告訴我光直先生葬於某一個藝術品的南側。
從Mt. Auburn Cemetery入口走到光直先生所在地,大約得花上20-25分鐘。起初,我一直在草地上看著每一塊石碑,卻怎麼樣也找不到。想找個地方稍作休息時,我走到了藝術品下,坐在小徑旁的石階上。
這才發現,原來小徑之側的石階有些也刻有名字,而我坐的位置旁邊即是光直先生!
我雖不從事考古學,也不甚了解此一學科,但光直先生卻對我產生巨大的影響。光直先生的學生,巫鴻與王明珂二位,分別已不同的角度展現了一種極為相似的方法論思維,在看他們的書時讓我極為神往讚嘆,而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們二位是出於共同的師門,而光直先生正是格外強調方法論的反省與思索。
我的碩論有很大的部分在寫凌純聲先生,凌先生又是光直先生的老師之一,這一路師承,同中求異,異中有同,才人輩出,讓人神往。其中,光直先生是關鍵的樞紐,他恰巧接連著西學與中學。他不僅是位擺渡者,更是位搭橋者,在開創之內又細緻地呵護著學術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