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2015 紀念胡適之先生含影片:漢清講堂、鍾漢清

2015 紀念胡適之先生 上篇 part one 漢清講堂

2015 紀念胡適之先生 下篇 part two 漢清講堂

2015 紀念胡適之先生  part three  鍾漢清



2015 紀念胡適之先生
日期:12月16日(周三),10:00~ 12: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電話:(02) 2365012主辦:漢清講堂
自由報名參加:曹永洋、戴久永、陳忠信、蘇錦坤、高塔、游常山、鍾漢清

講題: 2015 紀念胡適之先生


我原先想今天同時辦:"戴明博士(Dr W. Edwards Deming)《轉危為安》《新經濟學》修正版出版:談戴明博士的兩本管理學書";
原先講題是:從【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補篇】看1980年代的台灣出版品的自我審查。
後來,我認為這太專門了,不妥。就改成:先簡單介紹我探求的過程和一點點心得,再談胡頌平先生的故事。

我打算就地取材,從這兒附近的臺大校園,和傅斯年與胡適之之間的情誼說起 (他們兩人分別在1950.12.20 和1962.2. 14過世,在台灣社會都激起廣大的迴響)。

另外一方面,當今的社會,與他們的時代,在質與量都很不相同。譬如說,現在臺大有三萬多師生;胡先生拒絕當輔仁大學復校的董事,現在輔大有近二萬五千學生;胡先生造訪東海時,學生才800人,現在近一萬六千學生。 
當年胡、梅兩先生開創的國科會,現在已成"科技部"。

我們早上的紀念胡適之先生座談會,最令人緬懷的胡先生的不朽觀、"利息在人間"哲學下的幾位精英資助:彭明敏(1923年8月15日-)我們四年前謁墓,彭先生的獻花已在;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


《仙人掌雜誌》第一卷,第一號,1977*。當年出三版,因為是「傅斯年專輯」,甚至有傅夫人俞大綵「憶孟真」頁13-24。整本書只喜歡此篇,他們1934年在北平結婚*,16年多的清苦婚姻生活的許多瑣事,在傅斯年過世近27年之後才第一次寫出來,很難得。下次到傅園散步,當朗頌一遍。

胡適1934.6.20 有一首《打油詩》(乃半闕《生查子》):

是醉不是罪,先生莫看錯。這樣醉胡塗,不當看見過。
孟真在戀愛中已近兩月,終日發病。有一天來信引陶詩,"君當恕醉人",誤寫作"罪"人。


對我們這些愛書人,最可記的有很多。,譬如說他要董作賓先生刻一章「孟真遺子之書」。「......我死後,竟半文錢留給你們母子......」

此文說1949年胡適之先生赴美時,傅斯年夫婦幫忙,將胡太太一起帶到台北。
傅斯年過世後, 胡適給俞大綵信......

*我2013年寫此文時,漏讀此集收傅斯年寫「教育崩潰之原因」(舊文新刊,頁203-08,原發表在《獨立評論》第九號,1932.7.17
內中引傅斯年問胡適:哥倫比亞留學生回國對教育界的危害......

陳耀昌 漢清先生:可惜我在東京,不然我會去。我不久前去了績溪胡適故居。
游常山 最近在東吳大學哲學系聆聽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劉保禧講師,講解新儒家系譜,他鼓勵大家重讀胡適和錢穆,太被低估了
江燦騰 胡適和老婆在台灣

江燦騰 胡適演講禪宗史的現場

江燦騰 晚年的胡適在台灣
江燦騰的相片。


“Every good composition is above all a work of abstraction. All good painters know this. But the painter cannot dispense with subjects altogether without his work suffering impoverishment. ” —Happy birthday to Diego Rivera,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artist and a central figure in the Mexican mural movement.






















2015.12.06記:"臺南永福國小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遊子歸來 "1952"---此文經胡適粉絲團推,我將它放在自己的facebook。之後,陳教授的回饋、補充說明:

陳耀昌 漢清兄:謝謝這些寶貴照片。我是1954入永福國小。校長就是林秋楓。1955年,他就肝病過世了。我在1954年八月只有5歲半,林秋楓校長面試我之後,准許我入學。我還記得,我坐在校長室內他面前,他講了幾個語詞,要我寫出中文(我們當時都是在家𥚃先學寫字(台語發音),進了小學才開始學注音符號與「國語」。
而當年的台南市長葉廷珪,更是台灣最早的黨外人士之一。他任1、3、5屆台南市長。後來永福國小(清朝時的台灣道署)保留了這個胡適故居。印象中,後來成為福利社?但仍掛著「胡適⋯⋯」的招牌。也因此,我六、七歲就知道胡適。
hc補:據胡頌平先生【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第24頁(1893年 三歲)的編者注:他於1968年7月30到永福國小憑弔,"已無踪跡可尋。"


主題:我的"胡適之先生之旅",兼談 從【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補篇】看其自我審查


由於2014年9月起,有"漢清講堂"每月的錄影,在2015年我又有紀念Peter Gay,W. Edwards Deming,Peter Drucker等先賢之活動,而今年的世界人權日,12月10,陳忠信、吳鳴兄等人因事忙,無法弄專題,所以我想"紀念胡適之先生"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起先,我想做:【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補篇】看其自我審查。準備一陣子之後,我了解應該先講述"我的"胡適之先生之旅"",並簡介胡適之先生的成就等,再進入"【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補篇】的自我審查",它是1980年代的台灣出版品的常態。


歐美媒體喜歡問受訪者或讀者:What's you like to be remember for? or, What's you think your legacy would be? 等類似問題。譬如說,美國npr電台在2015年7月30日訪問79歲的導演Woody Allen  /At 79, Woody Allen Says There’s Still Time To Do His Best Work


 Sam Frogoso: At the end of it all, what do you want to be remembered for?
歸根究底,你最想被人記住的是什麼?

People always ask me this now that I'm turning 80, but I don't really care. It wouldn't matter to me, aside from the royalties to my kids, if they took all my films and dumped them. You and I could be standing over [William] Shakespeare's grave, singing his praises, and it doesn't mean a thing. You're extinct.伍迪 • 艾倫:我快 80 歲了,總有人會問我這,但我真的不在乎。又,如果我的兒女為了一些版稅,拿我的所有電影去快速套利的話,這些對我來說都不重要,。你我都可以站在莎士比亞的墓碑前,讚美他,但這毫無意義。人都死了呢。







胡適之先生之成就

我稍微讀一下胡適之先生的"輓聯與詩文",東海大學的吳德耀校長和梁容若先生的,都很好。不過,我選楊雲萍先生的,明白易懂:
文學家,歷史家,哲學家,政治家,一代師表;
績溪人,臺灣人,中國人,世界人,四海同悲!
胡適之先生的一生,都努力工作,自覺自己一輩子可當數輩子用。我認為最大的讚美,來自
2014年11月25日的康乃爾大學的校刊CORNELL CHRONICLE登Sherman Cochran教授 (胡適中
國史講座榮譽教授)寫的"The case of Hu Shih as the 'Greatest Cornellian'",選胡適為"最偉大的康乃爾人"。http://www.news.cornell.edu/stories/2014/11/case-hu-shih-greatest-cornellian
當然,他說胡先生在廣度上比他人都博。他是個公共人物,作家,名人( He was a public figure and a writer and a celebrity),胡適一人抵3位美國名人的總和,我們比較不容易懂--"It’s like saying that he was Ginsburg, Pynchon and Marinaro all rolled into one."---不過現在網路資訊容易找,Ginsburg, 我猜是詩人Allen Ginsberg (1926-97, Wikipedia);Pynchon可能指小說家Thomas Pynchon( 1937- ,Wikipedia);Marinaro可能指Ed Marinaro (1960- ,美式足球和演員

Ed Marinaro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總之 ,cast of mind叫"心智之形/傾向/癖性"* 可能比較好

*"胡適是二十世紀中國思想界的第一人。有名的中日古典文學名著翻譯大家英國人韋利(Arthur Waley, 1889-1966)說得好。他在1927年10月18日在《北京導報》(The Peking Leader)上所發表的一篇文章裡,稱許胡適是當世六大天才之一。他說:
首先,他絕頂聰明,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聰明的六個人之一。同時,他天生異類,他的思考模式(cast of mind)完全是歐洲式的。任何人只要跟他作幾分鐘的交談,就會心服口服,說他的聰明絕不只是教育和後天的產物,而只能說是天生的異稟。"

 

我讀胡適之先生作品史

1963-64年,我在台北中山國小讀5年忠班。班上訂有【國語日報】,所以或許看過胡先生的題字。當時升初中要參加聯考,學校會做些閱讀測驗,我記得有題目出自胡先生的"求學要如金字塔......"。

高一中學時,似乎選陳之藩【在春風裡】的一篇,整本都是談胡先生。許多人都認為都德的【最後的一課】令人難忘,不過不知道多少人記得譯者是胡適---他除了有【嘗試集】(台灣80年代的校園民歌風中,當然有一首【蘭花】是取得胡適紀念館授權的),選譯的兩本短篇小說*

*胡適1939.7.3 買了毛姆 (W. Somerset Maugham)選的Tellers of Tales
( 1940.12.18 胡適50歲生日後一天給Roberta (Robby) Lowitz*一封信.說昨天杜威博士給他一封很好的短箋.....兩個晚上前胡適讀 Willa Cather (1873 - 1947) Double Birthday,( set in Pittsburgh, is part of a group referred to as the Pittsburgh stories.) ,說它是其生平讀過的最佳小說之一......."我喜Willa Cather的書. 妳知道她嗎?"......
"Even in American cities, which seem so much alike, where people seem all to be living the same lives, striving for the same things, thinking the same thoughts, there are still individuals a little out of tune with the times - there are still survivals of a past more loosely woven, there are disconcerting beginnings of a future yet unforeseen."
 * 胡適之先生的世界The World of Dr. Hu Shih: 胡適的愛情神話: 《星星 ...hushihhc.blogspot.com/.../blog-post_4967.ht...Translate this pageby Hanching Chung - in 29 Google+ circlesAug 2, 2012 - 胡適與Roberta (Robby) Lowitz (後來為杜威夫人/師母胡適晚年說Robby是富家女將杜威照顧得很好......)的情緣不過我們看杜威的傳記中怎...

大學時( 約1972),台灣風行鈴木大拙的禪學譯作或吳經雄的【禪的黃金時代】。我從圖書館借讀胡先生的【神會和尚】。

1997年起,我創的華人戴明學院有網站,就將讀胡先生的一些心得--約20篇--送上網。
最大的心得是這篇;中國的顧問第一名:胡適博士、胡大顧問
我發現他在"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的"組織診斷",相當中肯、清楚明白,可以做為範本。
(記下昔日想研究商務印書館和台灣商務印書館的幾本書:

商務印書館1897-1949 戴仁 (J-P DREGE)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0 博士論文
商務印書館一百年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8
商務印書館與教育年譜 王雲五 台北:台灣 商務印書館 1973
 《岫廬八十自述 》台北:台灣 商務印書館﹑ 共1104頁﹑1967年 7-9月共四版
岫廬八十自述 節錄本 上海人民﹑ 2007
岫廬最後什年自述 台北:台灣 商務印書館 1977)



兼職顧問--中國的顧問第一名:胡適博士、胡大顧問我極欣賞胡適先生。我以為,如果依古代傳統,稱孔子、孟子、朱子……,我們得尊稱他為「胡子」。他精采的一生及作品,對整體中華文化會有深遠的影響,我們這講座很特別,是從胡適的一生作品,來談他對文化、學問、做人、對政府、學校等方面"經營管理"思想,以及這些如何與戴明思想作一對話的。
戴明(1900-1993)或許聽說過胡適(1891-1962)大名(待考),然而胡適大概從未聽過戴明。不過,我以為胡適是少數有淵博知識系統的人,他又是極有影響力、前瞻的人、在文化上、政治、教育上,都極有成就,也留下大量的作品和紀錄,成就很了不起。我們可以從多重角度來看胡適的遺產,例如從文學、哲學、史學、文化批評、教育家或行政家(外交官等),來考察胡適的種種貢獻。我們今天的觀點比較特殊,是從行政學及管理學來談"胡說"
首先,胡適遠比戴明博學的多,雖然胡適也勸人為學要如「金字塔」般求博求精,但基本上胡適是學者,他在論事、問世(做校長、大使、院長……)都有貢獻,而戴明是管理顧問、「統計研究顧問」及兼任商學院教授。不過,他倆都是「美國製」的,都是受實用主義影響的,都相信「產官學」新經濟的重要。對胡而言,他的產業是文化業及農業,而戴明的產業基本上是各行各業,尤其是工業。不過這樣比較,是得不出洞識力的。 我想,我們要看這兩位「愛國志士」終生要做的大事業之「一以貫之」之道才好。胡適的人格發展及歷練,都比戴明要平衡的多。胡適是紳士;戴明對有些大公司的負責人等,則有「見大人則藐之」的「自卑感」這些只是小缺點,我以為他倆的人格,基本上都達到「情感-理智-意志」上平衡的發展。
對很多人而言,胡適的志向是自由,無為,容忍。戴明在這方面上多少能與胡適會通。我們姑且來看胡適一以貫之的精神:考據學(判案),與此對照,戴明也研究過統計學在法官決策系統的考量。
胡適極了不起,他19217月-8月到商務編譯所當顧問一個半月,作出極有內容的企業診斷,包括工作附加價值分析,最了不起的是推薦道德、學問、能力皆強的王雲五任副所長自代、組織、薪資分析、委員會設立、休假、圖書室/實驗室……等,指出商務員工皆無系統觀,無人知道全局、他們對待來賓、對待員工之道,也只是口惠不至……
我覺得胡的日記中,留下他作為"顧問"的極佳個案與風範,包括只收五百元(一半,約當時商務員工的最高新,偏低)當"短工"……。自己有自己的方向(年30歲就了解「今之學者為己」),勸雲五老師做學問要有問題,焦點……
真是了不起!顧問報告分(一)設備,(二)待遇,(三)政策,(四)組織,萬餘字,其先後次序安排與今日看法不同,甚有意思。
又請注意,商務老板夢旦先生素來對胡適的做人、學問極為欣賞,並了解商務的出版業務,必為中國之主流,掌握甚大的教育資源潛力,因而更需要有高手下海來經營才能達成此目的。

另外的小心得是,發現胡先生的墓誌的作者可能是羅家倫先生。


1950/4/3致沈怡 (1901-80  )胡先生自稱是個有傲性的人: 在美國發表白皮書之後 ,他就不去華盛頓 ,去辦事時,也不訪問政府官員等 。當時美國如果承認中共, 他就會離開。



胡適墓誌(1999/08)
  不知為何與胡適的墓園失之交臂,每次來去南港,總是匆匆忙忙。1999年會比較不一樣了,因為偶然寫點《胡適經營學》,想用我的看法,讓胡適發揮其十全的功夫。
(大陸清算胡適思想時,分九類別(方向)向胡適射亂箭。唐德剛以為胡適對禪/佛的偏見,算得上第十類,我想,這太小看胡適思想了。我的《經營學》比較可能補成胡適的”十全”武功。)
  中研院的朋友力邀我去南港,並會簡介胡適墓園的平實之風,最近我看了些照片與資料,多少可以先做點功課。
  我在《羅家倫先生文存》第十二冊的第七十二頁 (台北:國民黨中央文物) ,看到<胡適墓誌>:
 「這位為學術文化進步,為思想言論自由,為維護民族的尊榮,為增進人類的幸福而勞心焦思,不惜耗盡自己一切生命力量的人──胡適先生──安眠在此地。

  該文有一按語,對我們更重要、有趣。當然,或許有人可以考據一下,真正的墓誌文字,究竟是由哪些人修改而成的:


 「這是胡適先生(民前二十一──民國五十一年)的墓。這個為學術和文化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 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慮,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裡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遷,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 將永遠存在!」

  有意思的是,該文給胡適的不朽論,竟不是胡的三不朽(楊聯陞先生在給《陳世驤選集》作序敬輓,就是用胡適的話來破題的,該文功力不凡),或是像我們在華爾街院長中了解的,傳主 B. Graham的墓誌銘是刻了他與胡適都極喜愛的丁尼生詩歌 Ulysis 的句子。(詳《努力、探尋、發現、永不退讓、不屈服》)

  胡適的墓誌銘「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 存在!」是西方式的表現法。我們可以分宗教和愛國兩方面來談「光(明)」。宗教上,基督教或耶和華最先給世界光的。世俗上講,因中國處於落後地位,許多” 留學生”去西方,也是要求”曙光”的,這與自認為「中國文藝復興之父」的胡適,尤其適切。

  墓誌銘其次說了這兒安息的人,是「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崇,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慮,敝精勞神而致身死的人

  我們先談「敝精勞神」。胡適晚年清醒的時間的三分之二,都是用來送往迎來的,所以寫文章要移到三更半夜才能享受(或盡責,他寫文章要考據是有使命感,示範作用和自勉的)。
  近來大家多偏向於談胡適的自由主義思想和言論自由上的貢獻,尤其是《自由中國》雷震案與台灣的自由發展史更有密切的關係。其實,「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正是他一輩子的宗旨。胡適為雷震案固然「苦心焦慮」,其實他一輩子也常在救朋友,如陳獨秀入牢,周作人的審判等等

  「民族的尊榮」可能是指胡適任大使及辦《獨立群論》談國事(以抗戰,所以存民族之命脈
  我想重點應是他為「學術文化之進步」:在學術及文化上,胡適是有歷史的獨特地位及貢獻的。


當然,還有許多心得,譬如說胡先生"做禮拜"--這是美國科學管理的Tayor氏的方式,不知道胡先生是否學他?

因為網路介紹胡適之與與共濟會,我有機會參觀台灣的共濟會。
胡適之先生非教徒。不過他讀新約曾感動落淚。他說如果信教,會信天主教或貴格會。
陳大齊等許多人相信他是現代聖人。
British MuseumToday is St Nicholas’ Day. In this 16th-century painting from Russia he is surrounded by 14 scenes and miracles from his life, painted and leaf gilded on wood ‪#‎advent‬ http://ow.ly/V9IEO
British Museum 的相片。

20世紀末的幾年,我補買聯經出版社的【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北京大學出版社的【胡適文集】11冊、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胡適日記】。




再來是21世紀設Hu Shih 胡適之先生 的世界 The World of Dr. Hu Shih
在12月6日午間,有1695 篇文章104653人次讀它,訂閱的有23人。我約略記得,在2010年胡先生生日前夕,寫第一篇---由於後來我將此篇的內容稍補充,日期跟著變,所以暫時無法考古。

當初,目的是希望從原文去了解"胡適研究",這也是"研究胡適"的不二法門。胡適之先生的著作在2012年之後應該屬於公共財。
早期,在"禪學上"弄得比較齊。 
當初希望變成"研究胡適"的百科全書,不過,成績還差得遠,譬如說胡先生提過的人,名字可能近4千----日記中約2千多,我們這兒可能只一百多人。



胡適之先生的思想精要,可參考:

胡適日記全集, 第 6卷 1930-33
1930.9.8   pp.272-76 記: Willcox說中國人口約四億。
胡適以他家族經太平天國之慘事的情形為例.....

1930 Tokyo hosts the 19th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s Institute (ISI).


胡適在1937年 6月13日 的 獨立評論 的"編輯後記" 中談過" 國勢普查 (census)*。
他引的 W. F. Willcox (年譜長編初稿 p.1593 姓氏拼錯) 是位名統計學家。
參考後文 Wikipedia 關於 Walter Francis Willcox的介紹。
我們可知道,他在19世紀末1892 就在胡適以後就讀的康乃爾大學開統計課 (1890年 全美的大學 有16個統計課程)。
不過, 胡適在美國應該/可能沒修過統計課。
可他還是有些粗淺的統計知識和美國國勢普查相關的"常識"。
所以他會說:"現在的文明的國家之中,沒有舉行國勢普查的, 恐怕只有我們這個古國了.........究竟那一個數字對呢? 誰也沒有真實可靠的統計來解答。
人口如此 ,其他必須依據人口為基礎的死亡率、人口增加率 、文盲百分比 等等,當然都沒有確實數字了......"


*"...... 國民政府在南京時代,一度曾有意調查全國人口,延攬清華教授社會學專案陳達任內政部司長。經過一年,陳達不能絲毫有所作為......指定的經費,卻只夠人口司的薪俸開支。其結果無異於政治加了一駢枝機關......此種現象在當日中國政府各機關內似甚普騙! "----
張忠紱《迷惘集:張忠紱回憶錄》,台北市 : 雙子星出版 , 民60[1971], 頁117

胡適日記全集, 第 8 卷: 1940-1952
1946.2.3-2.15  Messenger Lectures 6講次
2.9-2.12 每天日記都有 Willcox 一家的記載 。 Willcox之前是胡適他的老師 ,現在給他的論文 ,說,兩人所追求社會的了解, 或許彼此不同。

 - 
******

參考網葉:
http://hushihhc.blogspot.tw/2012/09/1929_6870.html

2015年胡適紀念演講:從【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補篇】看1980年代的台灣出版品的自我審查;胡適:"三民主義" 那可以作經典? (1959)《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1929

2015年12月20日左右,擬辦一場胡適紀念演講,講題:從【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補篇】看1980年代的台灣出版品的自我審查;

----- (時間:2015-09-23 來源:南方都市報(文/林建剛 文史學者))

 第四條涉及胡適的一個學術觀點。前段時間,臺灣出版了《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的補編,其中有這樣一條:
  “胡適晚年談話,多次提到愈是邊疆地區的人,愈趨向文化保守和排外。如康有為、梁廷枏、張蔭麟等,都因為是廣東人,那正是中國文化的邊區。”
  有學者商榷説:“胡適地偏人保守的判斷難以完全成立。康有為當然是粵人,但梁啟超這位胸懷開闊的思想領袖不也是粵人麼?處在文化邊緣地帶的人們,感受到異文化的挑戰,煥發出某種保守本位文化的精神很自然,但另外一些人以開放的胸懷接納吸收外來文化也很多見。難以接觸異文化之地也無從吸納異文化。”
  同樣是在這本《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補編》中還有下面一條記載:“1960年3月27日,胡適對胡頌平説:張蔭麟是廣東人,廣東是我們中國文化的邊區。凡是邊區文化都是守舊的,像梁廷柟、康有為、梁啟超,都是邊區守舊思想的反動,因為邊區先與外國文化溝通的關係。”
  也就是説,胡適認為邊疆地區學者的文化姿態是相反相成的,既有極端保守的一面,又有極端開風氣的一面。而這種開風氣的一面,一方面源於對保守思想的反動,另一方面也源於西方文化的刺激。梁啟超的出現,恰恰就是源於這樣的思想文化氛圍


----

Chinese whispers: "spreading rumours" online is now punishable by seven years in prison

More signs of a crackdown on expression
ECON.ST


近日雙十節的"唱國歌"成為一話題。大家都注意"吾黨",很少人談"三民主義"。請參考胡適之先生的看法: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補篇】1959.2.20

先生談起當年在中公校長任內,有人請他把孫中山先生的全集看了一遍,那些是中山先生的真心話,那些是國共時代臨時應付的話,去泰去甚,作一番整理的工作。先生看了一遍,寫了一篇{知難行亦不易}的文章,在一個很小的【吳淞月刊】登出來。誰知這小小的刊物,竟會引起大風潮。三民主義是當時中山先生的講演,筆記者有些地方還不明瞭中山先生的原意。這種講演的筆記,那可以作經典?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

我們的國歌其實是黃埔軍校的校歌,後來變成國民黨的黨歌,再後來變成國歌。一個以民族主義為號召的軍校,信奉精神領袖的學說,那樣的校歌是非常貼切的。問題在於,把黨歌推成國歌這種把一國等同一黨的行徑本身其實已經是反民主主義了。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 
    胡適 
  中國本來是一個由美德築成的黃金世界。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解構-李乾朗手繪臺博建築特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更新了封面相片。
臺博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近年陸續修復周邊幾座古蹟,將古蹟修復再利用為博物館。今(2015)年適逢臺博館本館建築落成百週年,為了讓國人認識臺博館建築古蹟的歷史價值,博物館特別邀請積極推動古蹟保存的建築學者李乾朗教授策劃「解構-李乾朗手繪臺博建築特展」,自2015年12月15日至2016年2月21日於臺博館南門園區小白宮展出,期望透過李教授的研究觀點與建築手繪圖,讓民眾認識臺博館跨世紀的百年風華。
李乾朗教授的建築手繪圖,以臺博館系統的五個古蹟建築為主角,讓民眾經由他的透視之眼與靈活手繪,鉅細靡遺的觀察古蹟。展出的建築畫,力求聚焦於建築藝術與建築技術的完美平衡,讓觀者感受手繪藝術的能量與手作技術的力度。論建築價值,「臺博館本館」與「鐵道部」頗具藝術水準,南門園區的「小白宮」是利用原清代臺北府城牆石所建,深具歷史脈絡,「紅樓」則為產業設施遺構,而「土銀展示館」則代表現代建築運動異國風的設計,這五座古蹟興建於清末農業、手工業時代邁向工商業時代,正是臺灣展露「現代性」的見證。
展覽詮釋從解構的角度分析臺博館建築,透過精準的建築畫,以各種不同角度的建築繪圖來呈現建築之美,包括不同消點的透視圖(Perspective Drawing)、等角透視圖(Isometric Drawing)、剖面圖(Cutaway Perspective)、分解圖(Exploded View),甚至烏托邦想像的圖樣(Utopian Architecture),擴大參觀者的視野領域與想像空間。除了以圖像學來詮釋,展場同時輔以模型與照片重塑臺灣博物館古蹟群像,盼能對建築與設計新世代有所啟發,也讓親臨博物館的民眾從建築藝術的角度深層了解臺灣彌足珍貴的建築資產。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金文京:東亞漢文訓讀起源與佛經漢譯之關係──兼談其相關語言觀及世界觀

2015.12.11 參加此講學,內容充實,自成一家之言(日本專家當然認為訓讀是他們發明的,不是學自百濟等處。....)
"相關語言觀及世界觀"談的,其實是所謂"漢字文化圈諸國,一直都沒有共識,韓日各有國家意識,....極端情形是創"首爾"漢字,要求各國採用.....金先生認為此風不可長,不然釜山可翻譯成"不散".....

臺大東亞文化研究-創刊號 - 國立臺灣大學

ntuj-eac.blog.ntu.edu.tw/2014/12/01/no-001/
Translate this page
Dec 1, 2014 - 金文京,《漢文と東アジア:訓読の文化圏》, 


臺大東亞文化研究論壇- 【演講公告】金文京,東亞漢文訓讀起源 ...

east-asia.blog.ntu.edu.tw/.../【演講公告】金文京,東...
Translate this page
Nov 23, 2015 - 講 題:東亞漢文訓讀起源與佛經漢譯之關係──兼談其相關語言觀及世界觀. 演講者:金文京先生(鶴見大學日本文學科教授). 主持人:甘懷真先生( ...


【演講公告】金文京,東亞漢文訓讀起源與佛經漢譯之關係──兼談其相關語言觀及世界觀

講  題:東亞漢文訓讀起源與佛經漢譯之關係──兼談其相關語言觀及世界觀
演講者:金文京先生(鶴見大學日本文學科教授)
主持人:甘懷真先生(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時  間:2015年12月11日週五 10:00-12:00
地  點:臺大文學院會議室(文學院2樓)
主辦單位:臺大歷史系、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東亞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跨學科研究」計畫
聯絡人:盧小姐 luyiju@ntu.edu.tw
金文京老師演講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