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林文月教授八十回顧展/第3回人間文化研究機構日本研究功労賞【林文月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八十自述

 2013年林先生80大壽.....當選日本重要研究機構

大学共同利用機関法人 人間文化研究機構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the Humanities)

的"日本研究功勞"獎.....

第3回人間文化研究機構日本研究功労賞授賞式及び記念講演のご案内

当機構では、海外における日本研究のプレゼンスが相対的に低下している現状に鑑み、YKK株式会社様の協力のもとに、海外の優れた日本研究者の顕彰をとおして日本への理解を深めるとともに、海外での日本研究の興隆と促進に資することを目的に、人間文化研究機構日本研究功労賞の授与を行っています。
この賞は、海外に在住し、日本に関する文学や言語、歴史や民俗・民族、文化や環境などの研究において学術上特に優れた成果をあげた研究者に対して授与するものです。
このたび、第3回目の受賞者を国立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林 文月(LIN Wen Yueh)氏に決定し、下記のとおり授賞式及び記念講演を開催いたします。
平成25年10月吉日

大学共同利用機関法人 人間文化研究機構長    金 田 章 裕  


■ 日 時: 平成25年12月10日(火) 15:00―16:30
・授賞式     15:00―15:20
・記念講演 『平安朝文学の中国語訳』 15:30―16:30
■ 会 場: 日本学士院
〒110-0007  東京都台東区上野公園7-32
(TEL)03-3822-2101
■ 講 師: 林 文月(LIN Wen Yueh)氏
■ 定 員: 100名(先着順)
■ 聴 講: 無料 
■ 申込方法: 聴講をご希望の方は、往復はがきまたはE-mailにて「記念講演参加希望」と明記のうえ、住所・氏名(ふりがな)・電話番号を記入し、以下申込先までお申し込みください。
※ 締め切り平成25年11月29日(金)(締め切り前でも定員に達し次第、締め切ります)
■ 申込先 
〒105-0001 東京都港区虎ノ門4-3-13 ヒューリック神谷町ビル2階
人間文化研究機構 総務課 総務係
(Mail) soumu☆nihu.jp(☆を@に変えてお送りください)
24-4_02.gif チラシを見る 5-pdficon_small.gif(PDF形式:3MB)

 〔問い合わせ先
 大学共同利用機関法人 人間文化研究機構 総務課総務係
 (TEL) 03-6402-9200(代)
 (HP) http://www.nihu.jp


鄭清茂老師在主持第一場時期提醒大家:


ふみ‐づき【文月】

陰暦7月の異称。ふづき。《季 秋》「―や六日も常の夜には似ず/芭蕉」
林先生的"八十自述"中預告鄭譯 《平家物語》即將出版





林文月教授八十回顧展
    • 開幕時間:2013年9月3日(週二)上午10:30
    • 展覽時間:2013年9月3日至9月27日    特藏組開放時間
    •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五樓特藏資料展覽區
    •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 指導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文學研究所 兼任教授  柯慶明
    • 聯絡方式:TEL:02-33662342 /E-mail:tulcg@ntu.edu.tw
      林文月教授八十回顧展

林文月教授籍貫臺灣彰化,1933年生於上海。就讀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以優異成績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於1993年夏退休,獲臺大中文系榮譽教授銜。其重要學術著作有:《山水與古典》、《中古文學論叢》等,甚受歡迎。
林教授1969年獲國科會補助,前往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修中日比較文學,以餘暇撰寫《京都一年》散文集,奠定她作為當代散文名家 的地位。其散文集《遙遠》獲第五屆中興文藝獎散文項獎、《午後書房》獲第九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交談》獲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散文類獎、《飲膳札記》 獲第三屆臺北文學獎。
林教授因研究白居易對平安朝文學影響,在撰寫〈源氏物語桐壺與長恨歌〉論文時,開始了《源氏物語》的翻譯,並因此獲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翻譯 成就獎。其後陸續翻譯日本古典文學名著,尚包括《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伊勢物語》等。亦因林教授在翻譯日本古典文學作品之諸多成就,日本東亞同 文書院特頒贈紀念賞。2012年以多種貢獻獲頒行政院文化獎。
欣逢林教授八十壽慶,臺大中文系為其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圖書館亦同時舉辦「林文月教授八十回顧展」,展出其手稿資料、畫作及藏書,並播放「午後書房」紀錄片,意義非凡,歡迎各界前來參觀。
 展覽內容分為:
(一)展出緣起
(二)活水源頭
(三)師弟情緣
(四)生平簡介
(五)中古:中、日(學術論著)
(六)始於京都(散文創作之一)
(七)擬古 • 飲膳(散文創作之二)
(八)讀人 • 寫書(散文創作之三)
(九)兩大物語
(十)譯解女性
(十一)書信、評述 







【林文月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3年9月5、6日(週四、週五)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論文發表人:   川合康三、金文京金南喜、朱秋而

           王文進朴泰德、何寄澎、李文鈺、李永求、李光哲、

              李隆獻、沈 冬、、林玫儀、柯慶明、夏曉虹、康韻梅、
              張淑香、張蓓蓓、梅家玲、陳 星、陳昭瑛、黃啟書、廖肇亨、歐麗娟、
              蔡 瑜、蕭麗華


林文月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
議程表
會議時間:2013 年9 月5、6 日(週四、週五)
會議地點: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
2013 年9 月5 日(週四)
時間 主持人 會議內容
09:00-09:30 報到
09:30-09:40 李隆獻
【開幕式】
臺灣大學文學院陳弱水院長
09:40-10:10 李隆獻
【主題演講】
林文月先生:八十自述
10:10-10:20 與會學者合影留念
10:20-10:45 茶敘
場次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第一場
10:45-12:10
鄭清茂
川合康三林訳源氏物語の和歌
金文京 蓬萊文章陶謝筆──謹評林文月教授的日本古典文學譯介
金南喜 老師的第三支筆──林老師,飲酒詩和我
朱秋而
中譯本《源氏物語》試論──以光源氏的風流形象為

12:10-14:00 午餐、小憩
第二場
14:00-15:05
葉國良
張蓓蓓 從中國子學傳統重探《文心雕龍》
朴泰德 孔子的「君子五德」與孫子的「將帥五德」比較硏究
陳昭瑛 荀子的音樂思想:從宇宙論到公共感性的形成
15:05-15:25 茶敘
第三場
15:25-16:30
陳昌明
王文進 三國史的解構與重建──裴松之《三國志注》的兩種讀法
黃啟書 由干寶《搜神記》略論災異說之流變
李隆獻 臺灣遺民連雅堂先生的復仇觀
第四場
16:30-17:35
方 瑜
蕭麗華 唐代漁父詞與日本《經國集》十三首〈漁歌〉之比較
廖肇亨 清代中葉詩歌之世界圖像探析
歐麗娟 《紅樓夢》與六朝詩
18:30-20:30 晚宴
2
2013 年9 月6 日(週五)
場次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第五場
09:30-10:55
黃啟方
柯慶明
遊覽「記」與山水「記」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的研

何寄澎 應酬與文學──韓愈古文改創的策略與實踐
康韻梅 遊/神仙窟/文章窟──〈遊仙窟〉敘事文體探析
李文鈺 從敦煌到花間──物質書寫與詞體特質的構成
10:55-11:15 茶敘
第六場
11:15-12:20
齊益壽
張淑香 陶詩劄記:家屋三帖
李光哲 謝靈運的出生與幼年考
蔡 瑜 從謝朓詩談中國風景詩的形塑
12:20-14:00 午餐、小憩
第七場
14:00-15:05
王文興
陳 星 林文月及其散文的「白馬湖風韻」
沈 冬
愛臺灣、巍巍立海中間──周藍萍音樂作品中的臺灣想

梅家玲
戰爭、現代性與五0 年代臺灣的文化政治──以婦聯會
「征衣工作」為例的探討
15:05-15:25 茶敘
第八場
15:25-16:30
鄭毓瑜
林玫儀 清季曾詠詩集之整理及其文獻意義
夏曉虹 梁啟超的「常識」觀:從「國民常識學會」的構想談起
李永求 論《鐵凝日記──漢城的事》
時間 主持人 會議內容
16:30-17:40 曾永義
【綜合座談】
與談人:林文月先生、金文京先生、柯慶明先生、何寄澎先生、
王文進先生、陳昌明先生
17:40-17:45
【閉幕式】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李隆獻主任
18:30-20:30 晚宴
◎每場次65 分鐘:主持人發言5 分鐘,發表人宣讀15 分鐘,意見交流15 分鐘





林文月教授八十回顧展揭幕 總圖特藏展期至9月27日


去年,林文月教授榮獲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今年適逢林教授八十大壽,中文系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圖書館舉辦「林文月教授八十回顧展」。本次的展覽包含了 12年前展出的所有手稿資料以及2003年、2004年和2007年間陸續捐贈新的創作手稿、翻譯手稿和教學資料首度展出;其他展示包括:林教授的外祖父 —連雅堂先生的親筆手稿(原楊雲萍教授珍藏)、林教授的二位恩師,中文系臺靜農教授和鄭騫教授的手稿、著作一併展出。
圖書館亦將林教授的手稿數位化建置資料庫,目前有235件詮釋資料,近2,000件影像,供讀者直接在網路瀏覽進行學術研究。
文 學院陳弱水院長致詞時指出,林教授自述其所握為:論文、創作、翻譯等三種文筆。創作方面為散文,早已卓然成家;學術研究方面,中國古典文學主要研究魏晉南 北朝、唐代和中古詩歌,同時也是中日比較文學的開拓者;翻譯方面,翻譯了日本古典文學的重要著作:《源氏物語》、《伊勢物語》、《枕草子》、《和泉式部日 記》和近代小說家的《十三夜》等等。
楊泮池校長也在揭幕時指出,林教授從1952年就進入臺大中文系唸 書,後經研究所,以優異成績畢業後,留在本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於1993年退休時,獲得本校榮譽教授,之後在2007年更是獲選為本校傑出 校友。再過幾天,就是林教授的八十大壽,算一算,林教授至少有40年歲月,都是在臺大校園中度過。
而在臺大貢獻所長外,2000年林教授更是將自己學術、翻譯和創作的三種手稿,皆贈送母校留存,為學校的典藏更添光采!今天圖書館舉行了手稿展,後天中文系將為林教授舉辦國際研討會,希望這些活動能夠略為展現林教授的各項成就,並祝福活動順利成功。
林文月教授致詞時神采奕奕地表示:「我兒子說,你要去講八十自述?那不是比胡適多一倍嗎?多一倍有什麼用?反正照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的壞的都留下來的紀錄就是了……」。
林教授翻譯源氏物語5年半66期,只有一卷保留下來,也是捐給典藏組裡唯一一份關於源氏物語的手稿;林教授感謝師生好友多人的關心蒞臨參加展覽,高興的說:「今天是我最快樂的一天」。
林 文月教授八十回顧展開幕:2013年9月3日(週二)上午10:30展覽時間:2013年9月3日至27日展覽地點:臺大圖書館五樓特藏資料展覽區主辦單 位:臺大圖書館、臺大中國文學系指導教授:中文系、臺文所兼任教授柯慶明展出緣起林文月教授長年教學不倦,桃李滿門,遍及國際,勤於筆耕,著作等身,中外 知名,方獲行政院文化獎殊榮。欣逢八十壽慶,臺大文學院為其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圖書館亦配合舉辦「八十回顧展」。林教授自述其所握為:論文、創作、翻譯 等三種文筆,其實加上早年習畫,日後時以遣興的「畫筆」,以及多年教書所執的「粉筆」,若仿陶淵明門前有五柳樹而稱「五柳先生」;則林教授手執五種筆,亦 可稱為「五筆先生」咦?
活水源頭
林文月教授,除天資聰慧,沉潛專注,其各種成就,亦頗受家學與師門影響。她的外祖連雅堂先生,不但是《臺灣通史》的作者,本身更是重要詩人兼為臺灣古典詩的推動與編選者。林文月教授為其作《青山青史:連雅堂傳》,陳列中的照片為連雅堂先生伉儷,下坐者為幼年的林文月教授。
臺 靜農教授,早年創作新詩與小說,來臺後亦作舊詩與散文,主持臺大中文系二十餘年,奠定其自由活潑學風,並以書畫篆刻自遣。他推薦林文月教授前往日本京都大 學人文研究所,從事中日比較文學的研究,意外促成了林教授寫作《京都一年》,遂有往後長年的散文創作;以及由《源氏物語》起始,終於有意的從事日本古典文 學名著之譯介。
鄭騫先生,為林文月教授研究中國古典詩詞之業師,其古典詩作為來臺諸學人之冠。除蘇東坡、陳簡齋詩集與稼軒詞集等校注,並有「從詩到曲」兼及小說、戲劇方面的眾多學術論著,亦有散文集《永嘉室雜文》等行世。
師弟情緣
林 文月教授《飲膳札記》中時見臺靜農先生的身影。臺先生《靜農書藝集》之編次,亦委由郭豫倫、林文月伉儷任其事。《龍坡雜文》不僅由林教授接洽出版,封面更 以林教授為其所作的素描為主,日後臺先生則書其詩稿成一長卷相贈,如展出者。臺靜農先生過世後,林文月教授亦為其編印了一冊文成眾人的《臺靜農先生紀念文 集》,並為繼編《靜農墨戲集》等。
林文月教授在大學本科時,勤作筆記,並呈業師鄭騫先生批閱,此批珍貴的 筆記本中,藍筆為林教授文筆,雖為筆記,實多自家心得,紅筆則為鄭先生之批示,頗多提示與勉勵,師弟之傳承於茲可見。素描亦為林文月教授所繪。〈溫州街到 溫州街〉則為林文月教授敘述安排兩位師長相見談心之勝事。
生平簡介
林 文月教授籍貫臺灣彰化,1933年生於上海。就讀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以優異成績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於1993年夏退 休,獲臺大中文系榮譽教授銜。退休後,仍應邀前後任教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捷克查理斯大學等校。其重要學術著作有: 《山水與古典》、《中古文學論叢》等,甚受歡迎。
林教授於1960-1966年間曾為東方出版社,編譯 《聖女貞德》等三種偉人傳記,並改寫《茶花女》等三種西洋文學名著,為少年讀物。1969年獲國科會補助,前往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修中日比較文 學,以餘暇撰寫《京都一年》散文集,奠定她作為當代散文名家的地位。其散文集《遙遠》獲第五屆中興文藝獎散文項獎、《午後書房》獲第九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推 薦獎、《交談》獲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散文類獎、《飲膳札記》獲第三屆臺北文學獎。
林教授因研究白居易對平 安朝文學影響,在撰寫〈源氏物語桐壺與長恨歌〉論文時,開始了《源氏物語》的翻譯,並因此獲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翻譯成就獎。其後陸續翻譯日本古典文學名 著,尚包括《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伊勢物語》等。亦因林教授在翻譯日本古典文學作品之諸多成就,日本東亞同文書院特頒贈紀念賞。2012年以多 種貢獻獲頒行政院文化獎。
中古:中、日(學術論著)
林文月教授,自學生時代起,即在夏濟安先生主編的《文學雜誌》上發表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的論文,由於見解獨到而文筆清麗,甚受歡迎;因而夏先生編印《詩與詩人》等該刊論文選集,就在作者上署為「林文月等著」。早期論文後以《澄輝集》為名單獨出版。
林教授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主要集中在魏晉南北朝與唐代。她對曹氏父子、謝靈運、陶淵明等人的研究上,皆能兼用傳記細節與本文精析,發為洞察深入之創見。
後來著重在中古詩歌類型,如山水、宮體、田園、遊仙等詩型的研究,早成後繼研究者之依據。
論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分用「冷筆」與「熱筆」,尤為閱歷有得的睿見。
她同時也是國內最早從事中日比較文學研究的開拓者。她在唐文化與白居易對平安朝文學影響的研究,不但深具學術價值,而且也促成了她日後翻譯日本古典文學經典的龐大事業。
始於京都(散文創作之一)
林文月教授自其旅日遊記-《京都一年》之各篇陸續刊載之後,即以「散文」的創作著稱。她的散文,清新淡雅而韻味深遠,既見溫柔細膩情懷,又顯豐碩學問知見,頗能反映一顆文化心靈的閎美多姿,因而深受讀者喜愛。
她的散文集二十世紀70年代出版者為《京都一年》、《讀中文系的人》。80年代出版者為《遙遠》、《午後書房》、《交談》。此一時期的散文,一方面顯示身為中文人的文化自覺,一方面亦頗多反映「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家居生活與師友、交遊的生命情狀。
擬古˙飲膳(散文創作之二)
進入90年代出版者為《作品》、《擬古》、《飲酒與飲酒的相關記憶》、《飲膳札記》。
《擬古》反映了她拓展散文題材與寫作風格,要突破個人熟習的體式,而承接古今經典之眾多可能的努力。《飲膳札記》更是超越隨園等人的飲食著作,將飲宴的勝會與懷思融入其中,側記了當今的「蘭亭」雅集,也是另一種「世說新語」式的見證。
讀人˙寫書(散文創作之三)
二十一世紀後的散文創作,則有《回首》、《人物速寫》、《寫我的書》、《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等集。
「有德之人,其言藹如」:文如其人,原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特質。
此期的散文,林教授回首平生,於重閱種種經驗之餘,讀人如讀書,期能掌握其精神丰姿,寫書如寫人,必盡作者心意之幽微,令人讀來為之低迴……
先後獲中興文藝獎、時報文學推薦獎、國家文藝獎、臺北文學獎及金鼎獎的推崇與肯定。
大陸、香港等地亦先後出版她的散文選集《風之花》、《夏天的會話》、《生活可以如此美好》、《三月曝書》等。
98年起她應邀為日本《アジアエコ-》雜誌定期撰寫日文隨筆。而其《飲膳札記》之日譯,亦已完成。
兩大物語
紫式部著的《源氏物語》,全書五十四帖,為文字在百萬言以上的鉅著。約產生於十一世紀初,故日本人自詡為世界最古老的長篇寫實小說。不論就日本文學或世界文學而言,皆具崇高地位。
林 文月教授,因撰寫〈源氏物語桐壺與長恨歌〉論文而試釋了首帖〈桐壺〉,刊出後大受歡迎,遂在臺大同仁的敦促下,自1973年4月至1978年12月期間, 在《中外文學》月刊連載66期,將全書譯完,並分成五冊陸續出版,是為初譯版。1981年又逐頁修訂,而於1982年初,出版上下兩大冊的修訂版。
林 教授以豐富的學識,女性的細膩,典麗的文筆,對紫式部娓娓道來的敘事,作了傳神的中譯,並且詳加注釋與解說,俾便讀者深入瞭解。對書中795首的和歌,亦 創出三句式楚騷體的特殊詩型,一一巧妙譯出,更添譯作風韻。初譯版與修訂版的封面,皆由其夫婿郭豫倫先生,利用臺靜農先生的題字,根據內容精心設計,亦是 文壇佳話。
《伊勢物語》為平安初期「歌物語」的代表作品,又稱《在五日記》、《在中將日記》,流傳至今者乃長期增益累積而成,其最早的原型,應在《古今集》成書的905年之前,是為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學作品之一。
全書以平城天皇皇孫在原業平的和歌為骨幹,加上一些口耳相傳的和歌,進而鋪陳這些和歌的背景或原委,成為145段記事,隱約可見男主角一生的經歷。本書與《古今集》、《源氏物語》二書,同被奉為和歌聖典,深受日本讀者喜愛。
林文月教授的中譯本,出版於1997年2月。林教授不但作了篇幅遠多於本文的箋注與解說,而且親自繪製了素描的插圖。在其夫婿郭豫倫先生的提醒下,更保存了全部完整的手稿以及插畫原稿,現皆已捐贈本校圖書館典藏。中文譯註本的題字與封面設計,仍出於郭豫倫先生之手。
譯解女性
林文月教授於譯畢《源氏物語》之後,又以在《中外文學》月刊連載二十二期的方式,譯出了與《源氏物語》並稱為平安時代文學雙璧之清少納言的散文隨筆《枕草子》。1986年7月完成初稿的刊載;1988年8月重新修訂,並於1989年1月出版單行本。
接著林教授又以在《聯合文學》月刊刊出九期的方式,譯畢了與紫式部、清少納言鼎足而並稱為平安時代三才媛之和泉式部的日記,並自繪插畫,於1993年7月出版《和泉式部日記》單行本。兩書的封面設計與題字皆出自其夫婿郭豫倫先生之手。
除了日本的古典名著,林文月教授的譯筆,亦涉及日本近代女作家樋口一葉的小說選《十三夜》。
林教授早年亦編譯有《聖女貞德》、《南丁格爾》、《居禮夫人》等傑出女性之傳記,並改寫了《小婦人》、《茶花女》等文學名著,在在反映了林教授對於女性典範與女性經驗的關注。
此外,《基度山恩仇記》的改寫與《破天而降的文明人》之翻譯,則反映了林教授雅好傳奇、反思文明的另一面向。
書信、評述
林文月教授的信函,頗似信筆而出,但直抒胸臆,更見性情。不論對師長、友人、以至後輩,都流露出一股溫柔關愛的情意。既寫生活近況,又敘見聞感懷,尤多言及她在國外的寫作、教學等情況,是進一步瞭解其為人與作品的絕佳參考。
書 函中,寫給臺靜農先生的部分,是中文系同仁整理臺先生遺物時發現的,對臺先生與林教授的師弟情誼是一份永久的紀念。給齊邦媛教授的信函,則充分顯現了兩人 的可以閒話家常,以至無所不談的深厚交情。在給柯張二人的書翰中,亦很生動的記錄了她初到國外任教,以及聽聞了鄭騫先生過世消息的感想。
關於林文月教授著作的評論,初步檢索所得,至少計有150筆。此處僅陳列中央日報副刊上對《飲膳札記》的會評。
關 於林教授的訪談、報導亦篇帙眾多,但其中最有意味的是其夫婿郭豫倫先生所撰的 〈林文月的希望〉,對其性情志趣真的是傳神之筆。日本《朝日新聞》分別在1984年與1995年,以「《源氏物語》的中文譯者」與「東亞同文書院紀念賞得 獎人」,兩度對林文月教授作了專題人物的報導。The Economic News亦在1980年,以長達全頁的篇幅,作為一位成功女性的範例,對她的翻譯工作與家庭生活作了詳細的報導。由此亦可見其國際聲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