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Noam Chomsky 公開演講


現代語言學與認知科學之父Noam Chomsky教授

2010
07.13
noam chomsky

Noam Chomsky認為,人類的大腦,只使用幾組固定而且有限的規則,來組織語言。因此,他假設所有的語言,在底層都擁有相同的文法結構。這幾組有限的規則, 被稱為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

Noam Chomsky 教授1955年獲得賓州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1951~1955年榮獲哈佛大學獎學金Junior Fellow of the Harvard university society of fellows,並於此期間完成博士論文Transformation Analysis,其精華出版於1957年的劃時代巨著Syntactic Structures及其1975年的經典作品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inquistic Theory。1976年獲選為MIT Institue Professor。

Chomsky教授的研究領域涵括語言學、哲學、認知科學、國際情勢與美國對外政策。他在五十年代提出了語言乃人類本能的學說,承繼理性主義的哲學 傳統,但將語言落實在基因遺傳的基礎之上來談,奠定了生成語法(generative grammar)學派的基礎。其所主張「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的概念也一反行為學派的看法,認為兒童學習語言皆有所本,引起了心理學界革命性的變革。此外,他也是所謂Chomsky Hierarchy的建構者,以數理分類來規範形式語言(formal languages),對資訊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他常被學界尊為現代語言學與認知科學之父。由於Chomsky教授長年以來關懷國際上的弱 勢族群,並出版多部著作直言批評美國對外政策,他也成為全球文化界的表徵人物。
根據1992年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的統計,Chomsky教授是1980~1992年期間著作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現存學者(若從古至今算來則為第八位,僅次 於馬克思、列寧、莎士比亞、聖經、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與佛洛伊德)—本介紹來自於活動 網站

演講日期

8月9日 中央研究院

15:30-17:00 公開演講:Contours of World Order: Continuities and Changes

8月10日 清華大學

10:30 頒授名譽博士學位暨清華榮譽特聘講座

11:00-12:00 公開演講:Poverty of Stimulus: the Unfinished Business

Noam Chomsky


杭士基:環境破壞及核武 致命威脅
當代認知學之父杭士基教授在中研院發表演說,吸引大批國際媒體採訪。(記者湯佳玲攝)

〔記 者湯佳玲/台北報導〕當代認知科學之父杭士基昨在中研院發表演說時指出,「環境破壞」與「核武」是當代最嚴重的兩個威脅;對近來台灣發生多次科學園區開發 引發農民反彈事件,杭士基說印度、哥倫比亞也有類似情形,他同情小人物因為財團開發所造成的傷害,但「社會的改變,必須來自大眾的動員」。

杭士基被譽為「二十世紀全球十位最偉大科學家」之一、「當代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份子及思想大師,昨天他以「世界秩序的輪廓:常與變」為題發表演說,吸引美聯社等二十多家國際媒體爭相採訪,以及上千名民眾一睹大師風采。

杭士基認為美國是「頭號恐怖主義國家」,以維持國際秩序自居,卻是最不遵守國際秩序的人,打著「自由競爭」的名號,實行保護自身產業的策略,鋼鐵、服裝業皆然。

他提到台灣經濟,所以能夠在冷戰時期起飛,就是美國為了對抗中共共產政權的「地理政治」戰略考量,而允許台灣在雷根時代對中美洲瓜地馬拉等國家運送軍火,他指出美國在全世界建立恐怖主義國家的網絡,台灣、以色列正是其中一顆棋子。

他 說,國民黨在國共內戰時敗北逃至台灣,在台灣建立起非法政權,蔣介石時代「殺了很多人」,軍事政權的壓迫下剝奪人民自由,鎮壓反叛的結果「很醜陋」。他也 指出,國民黨是美國恐怖份子的幫兇,五○年代緬甸有國會選舉的機制,但是美國意欲打壓共軍,因此利用國民黨軍隊幫忙鎮壓,導致緬甸迄今仍被軍事獨裁政權把 持。

杭士基演講中也指出,「環境破壞」與「核武」是當代最嚴重的兩個威脅,暖化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從現在開始禁止製造與使用溫室氣體;全球核武的解決方法是在中東建立一個「非核武區」。

他說,只要了解伊朗在近代被侵略的歷史,及伊朗周遭鄰國如以色列、印度及巴基斯坦在美國協助下已擁有核武,就不難理解伊朗想擁有核武當做遏阻外敵入侵策略。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東海大學校友關懷母校整體發展論壇

各位敬愛的校友們: 大家好!

六年前校友總會為回應各地校友關心母校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

國內學術環境,特於20041031於母校茂榜廳舉辦第一屆校

友建言論壇;數百位各界校友齊聚ㄧ堂,討論了如何提升各科系競爭

力、如何提升畢業校友就業機會、如何促進母校整體發展等議題。

今天母校面對的困難更甚於以往,由於國內少子化,學生來源減

少,開放陸生學歷認證等等競爭挑戰,以及國內產業結構丕變就業

市場銳減等等問題,需要以新思維來面對新的局面。

這幾年許多校友們持續透過總會,表達對母校的關懷以及難掩的

憂心,感謝校友們熱愛母校!總會經過理事會決議,謹訂於20109

18(星期六)下午一點三十分到五點三十分,於母校圖書館良鑑廳

舉辦第二屆東海校友關懷母校整體發展論壇,敬邀閣下撥冗參加,為

母校發展提供良好的建言。感謝各位!

東海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 蔡清華 敬邀

東海大學校友關懷母校整體發展論壇

時間:2010918(星期六) 13:30-17:30

地點:東海大學圖書館良鑑廳

主辦單位:東海大學校友總會

協辦單位: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

活動行程:

13:30 14:00 報到 聯誼

14:00 14:30 主席、來賓致詞

14:30 15:30 學術教育界建言

引言人─王國明(10屆工工系、東海大學董事)

15:30 16:30 工商企業界建言

引言人─林文彬(3屆化工系、東海大學董事)

16:30 17:00 綜合討論

17:00 17:30 摸彩、團體合照

18:00 IBA餐廳餐敘

議題:

1. 如何「行銷」東海大學,宣揚東海大學建校55年來對社會國家的貢獻

2. 如何發揮校友力量提升東海大學競爭力

3. 如何提升東海大學畢業校友就業機會

4. 如何促進東海大學整體發展


*****

阿標
我決定不參加九月的三分鐘發言話 (我昨天傳給你的檔案/信件 已說得明白)
我盡量送今年的新書給朋友
趕不及的話用2008年的

東海校友會董事會須要成立一特別小組好好診斷 再寫建言書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張旺山老師聊韋伯(科學學說論文集)2010年8月6日(星期五)

1811
1918-19 Weber

1933年海德格尔就任弗莱堡大学校长的演说



Geeks & Geezers

Geeks & geezers: how era, values, and defining moments shape leaders - Google 圖書結果

neot·eny 的比喻用法 來附和 WEBER的 魅力型領導

--------
許多人都知道我近月來常常從間接資料看韋
今天這位史家我比較尊重 所以列出

The Medieval Imagination:Jacques Le Goff

The Medieval Imagination - Google 圖書結

ollection begins with an essay on 'the marvelous.


Max Weber 應有兩處不過 Google 書內搜索只出現第一處---不同意工作之"宗教"只與新教相關
而在宗教改革數百年前的托鉢修道士會

第二處是反對"禁欲"與資本主義的關係
-------
我們翻的紐約書評有篇討論 Goff 的聖路易之英文本
而中國在七八年前就推出漢譯本
這讓我們扯到中國人多翻譯上的優勢 如俄文等等



主題: 與張旺山老師閒談一本韋伯作品集(科學學說論文集)







時間: 2010年8月6日(星期五)下午5:00左右 起17:00-19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清燕學堂)
電話:(02) 23650127

貴賓: 清華大學張旺山老師 陳忠信先生等
鍾 漢清
Hanching Chung (or HC/ hc)
網址:http://www.deming.com.tw
台 灣戴明圈: A Taiwanese Deming Circle
http://demingcircle.blogspot.com/

******
我(張旺山老師) 翻譯的是韋伯德文原著 "Gesammelte Aufsaetze zur Wissenschaftslehre"(科學學說論文集),全書有六百多頁,我翻譯其中約500頁,包括英譯的幾本書在內。具體的 說,包括以下文章:

I. 1903-06: "Roscher und Knies und die logischen Probleme der historischen Nationalökonomie"羅 謝與肯尼士和歷史的國民經濟學之邏輯問題) (WL 1-145).

英譯:1975: Roscher and Knies. The logical Problems of historical Economics, tr. by Guy Oakes, New York: Free Press. (Weber 1975)

II. 1904: “Geleitwort”. 尚無正式出版之英文翻譯(網路有英 譯)。

I. 1904: "Die 'Objektivität' sozialwissenschaftlicher und sozialpolitischer Erkenntnis"(社 會科學與社會政策的知識之客 觀性(WL 146-214).

英譯11949: "'Objectivity' in Social Science and Social Policy", tr. by Edward A. Shils and Henry A. Finch, in: Weber 1949, pp. 49-112.

英譯22004: “The 'Objectivity' of Knowledge in Social Science and Social Policy", tr. by Keith Tribe, in: Weber 2004a, pp. 359-404.

II. 1906: "Kritische Studien auf dem Gebiet der kulturwissenschaftlichen Logik" (在「文化科學的邏輯」這個領域的 一些批判性的研究)(WL 215-290).

.ogik" (215-290), (ocialcy", in:英譯:1949: "Critical Studies in the Logic of the Cultural Sciences", tr. by Edward A. Shils and Henry A. Finch, in: Weber 1949, pp. 113-188.

III. 1907: "R. Stammlers 'Überwindung' der materialistischen Geschichtsauffassung"(史坦樂之克服唯物論 的歷史觀)(WL 291-359).

英譯:1977: "Stammler’s ‘Refutation’ of the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tr. by Guy Oakes, in: Weber 1977, pp. 59-143.

IV. 1907: "Nachtrag zu dem Aufsätz über R. Stammlers 'Überwindung' der materialistischen Geschichtsauffassung"(關於〈史坦樂之克服唯物論的歷史觀〉 一文之補充)(WL 360-383).

英譯:1977: "Postscript to the Essay on Stammler’s ‘Refutation’ of the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tr. by Guy Oakes, in: Weber 1977, pp. 145-174.

V. 1908: "Die Grenznutzlehre und das 'psychophysische Grundgesetz'"(邊際效用學說和心理物理學的基本法 則(WL 384-399).

英譯:1975: “Marginal Utility Theory and ‘The Fundamental Law of Psychophysics’”, tr. by Louis Schneider, in: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56, no.1: 21-36.

VI. 1909: "'Energetische' Kulturtheorie" 能量學的文化理論)(WL 400-426).

英譯:1984: "’Energetic’ Theorie of Culture”, tr. by J. Mikkelson and C. Schwartz, in: Mid-American Review of Sociology, 9, no, 2: 33-58.

VII. 1917: "Der Sinn der 'Wertfreiheit' der soziologischen und ökonomischen Wissenschaften"(社會學與經濟學的諸科學之值中立的意義)(WL 480-540).

英譯:1949: "The Meaning of 'Ethical Neutrality' in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tr. by Edward A. Shils and Henry A. Finch, in: Weber 1949, pp. 1-47.


張老師等朋友大家好

我想趁著這次張老師來聊天 讀一下Max WEBER 的作品 並且在可能的範圍內大家可通信一下

由 於兩岸的翻譯版都已封箱在永和 我利用台大圖書館 現有相關書約873本 現在每年還有數本出版
同時 我現在才知道台灣康樂等人翻譯的韋伯選集 也經由遠流授權廣西師範出版 (似乎11本 我還沒了解當出新光基金會的這套是怎麼分解的.....)
對 於我這外行人而言 我想重要的是韋伯的思路過程
不過 文字間可以有障礙 譬如說 TAWNEY 提的 究竟是經濟狀況的提升促進新教的改善 還是倒過來 (還是這是 double interact)?

昔日比較關心的一本書是:
發現印度等地有相當的書 英國似乎也有不同角度的新文選

書名 Max Weber on charisma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 selected papers /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 by S. N. Eisenstadt
主要作者 Weber, Max, 1864-1920
出版項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Max Weber's Texts (English)


----
這段劍橋哲學辭典關於Max Weber的簡介竟然在網路上找得到
我發神經病想找出 FAUST的出處 無功
現在用網路找 可能是6515-18行

German sociologist, whose polymathy defied his characterization of our age as one of specialization and bureaucracy. Men attach meanings to their actions and these become embodied in social norms. Hence sociology involves ‘understanding’ (Verstehen). But it can causally explain social phenomena by the comparative method and by ‘ideal types’. Ideal types include the three types of authority: traditional, charismatic, and legal-rational or bureaucratic (which prevails in both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Social phenomena, e.g. the rise of capitalism, depend not only on economic factors but on ideas, e.g. Calvinism's ‘Protestant ethic’. Status groups are as important as Marx's economic classes. In response to the political upheavals of 1919 he distinguished the ‘ethic of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ethic of conscience’ and quoted Goethe's Faust: ‘The devil is old; you must become old to understand him’.
---
陳巨擘:"我查到的是 Philip Wayne 翻譯,Penguin 1958, lines 6817-8"

---
張老師:"
各位朋友: ‘The devil is old; you must become old to understand him’.這句話,不但出現在「政治作為職業」一文中,也出現在「科學作為職業」一文中(MWGI/17:105): "Bedenkt, der Teufel, der ist alt, so werdet alt, ihn zu verstehen".(出自Goethe, Faust, Teil 2, Vers 6817/18。 張旺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