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談建築與環境的品質經營 (暫定)
時間: 2013年4月10日
地點: 國立宜蘭大學 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碩士班)
講師: 鍾漢清先生
主持人: 張蓓蒂老師
由於我非建築專業,或許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視野。
譬如說,我很重視團隊合作設計或所謂有組織的創造力與品質管理。不過,建築或設計的組織方式很多,不容易通論。
我要談兩個團隊,分別是荷蘭和英國的。
2013年2月(2013)底,東海大學的羅時瑋 院長通知:"傍晚Mecanoo Architecten....." 我上網去了解該單位,我當時這樣寫:Mecanoo Architecten 是一家一流設計單位。 它的網站,可以作為我們今天討論的起點.
也許參訪這一網站,可以從其自己拍攝的約7分鐘的簡介開始,然後我們看它的:
Mecanoo
Francine Houben
team
Awards
philosophy
vision
10 statements
然後我大談其10 statements和該"公司"的品質管理制度。
----
今天到北美館去看Heatherwick Studio 的亞洲巡迴展:New British Inventors: Inside Heatherwick Studio,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6
這家人數180人了。簡介(About)的第2段談的是價值觀、設計和實作"哲學",每個字眼都很重要,Making、創新、材料、匠 craftmanship、試驗....。
主要出版品(2012...2015)的平裝本可在北美館購得。
它們的網站沒有"做事的方式......"。
回來我跟太太談,她說她認識在這Studio 實習一年的,當時整天在做混凝土實驗.....我說,1976年東海建築畢業的林世堂博士是美國混凝土學會的Fellow,我跟談許多 混凝土的發明和世界最尖端的研究---如Princeton大學的.....
我想說什麼呢...... (將此文放到2013年的blog一篇:)
說明: 這次打算不 採取ppt 而是在此blog 寫數則草稿
之後再整理出講稿. 定稿將在2013年10月出版.這些都是我的塗鴉版而已
台灣社團法人台湾建築美学文化経済協会
此協会統包: "建築、美学、文化、経済"的啟示
開場:
構築的人文性(Tectonic for Humanity)
建築其實並不存在,只有建築物存在,建築只存在於心靈中。
磚想成為甚麼? 它想成為一座拱。
Louis Isadore Kahn (1901–1974)
Louis I. Kahn talks to a bric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CYRSg-cjs4
或許可以用這幾年台灣最暢銷的一本翻譯書來開場
One of the great, but often unmentioned, causes of both happiness and misery is the quality of our environment: the kind of walls, chairs, buildings and streets we’re surrounded by.
幸福建築 (Alain de Botton) 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
Sim Chi Yi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濃重的霧霾籠罩着位於北京的中央電視台大樓。新任中國總理李克強說,空氣污染已經讓他感到「心情非常沉重」
強固な国防と強大な軍隊を打ち立て、国家の主権・安全・領土を断固として守る.
S.H.E= 企業の安全・健康・環保
No other writer has so consistently evoked the feel of Africa—its landscapes, cities, and people—through a remarkable range of travel writing (Nadine Gordimer)
Total Life Cycle Costing 觀念
作品與使用者
科比意的Savoye Villa 與I. M. Pei的北京香山飯店.
生產系統網路
從生產系統的角度來看 非大量生產的商業或住宅 可能 歸類為”one-of-a-kind” 類別
請參考 Out of the Crisis 中關於此類的品質如何改善
---
2013年英國Design Museum之啟示
Designs of the Year 2013
The Designs of the Year awards, 'The Oscars of the design world ...
第四棟轉型第二次管委會會議紀錄
傳上週五管委會開會的會議紀錄
有關議題一的「粉刷與處理壁癌」的兩個方案
麻煩住戶儘快勾選(貼在電梯旁)
議題二決議的「搬離私人雜物」執行步驟
可能會造成少數住戶的困擾
但還是麻煩住戶多多配合
畢竟這是多數住戶對環境品質的期待
議題三「打開地下室通風口」
因一樓周老師的出席
開啟了未來良好的互動基礎
周老師承諾六月底會配合重新裝修打開通風口
淺談architecture 等字的字源
我原先沒計畫談"建築與環境"的字源。不過在3月12日凌晨,曾成德分享了 Archi-Constellation 2013交大建築展的相片。
建築Architecture亦即Articulation(分節)加上Tectonic(構築術)。建築藉由支解各種空間及材料,並透過構築術將之結合在一起。相同的材料因為不同的構築方法,呈現出來的結果可是完全不同。構築是建築的核心、是建築的細節(細部),更是讓建築從工程進入藝術的關鍵。。
關鍵字之四:構築(Tectonic)
建築Architecture亦即Articulation(分節*)加上Tectonic(構築術)。建築藉由支解各種空間及材料,並透過構築術將之結合在一起。相同的材料因為不同的構築方法,呈現出來的結果可是完全不同。構築是建築的核心、是建築的細節(細部),更是讓建築從工程進入藝術的關鍵。
根據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
architecture
[Latin architectūra, from architectus, architect. See architect.]
architect
[Latin architectus, from Greek arkhitektōn : arkhi-, archi- + tektōn, builder.]
archi-
or arch-
pref.
Chief; highest; most important: archiepiscopal.
Earlier; primitive: archenteron.
[French archi- and Italian arci-, both from Latin archi-, from Greek arkhi-, arkh-, from arkhein, to begin, rule.]
* HC 注
articulation
[名][U]
1 はっきりした発音;《音楽》アーティキュレーション(各音を明瞭(めいりょう)に出すこと).
2 (言語の)有節化, 分節(化);《音声学》調音, 言語音
double articulation
二重調音[分節].
3 (ことばによる)明瞭な表現
the articulation of a proposal
提案の明確な表現.
4 接合(すること), 継ぎ目;相互関連.
5 《解剖学・動物学》関節;《植物》関節(葉の付着点など).
[基本義:明瞭に区切ること(区切られたもの)]
......我們夫婦到羅斯福路的”北京”試吃。奇怪的是我們附近住了十幾年都不曾想過試試。可見朋友有推進的力量。
----
台大的流蘇開花啦! 今天看到的是醉月湖旁的。傍晚從香香的地方望過去,圓滾滾的金黃亮麗的夕陽,旁邊是真理堂的血色十字架霓虹燈廣告。圓與十字都很美。
----
真有意思我幾年前還買過一本談這兩種藝術的書. 作者還談到更深入的心靈層面.....那天找到它再報告. 編織的興之所至的自由創作程度不知有多少 寫作的人或有兩種: 一種有MASTER PLAN 一種比較隨意/自由創作 前者如羅素 完稿幾乎可以一字不易 後者如我.....
---
故英國名漢學家葛瑞漢(A. C. Graham 1919-91)的「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Disputers of the Tao: Philosophical Argument in Ancient China)(北京:中國社科,2003)。他是專家,所以對「家族相似」說得更清楚。
我喜歡葛瑞漢講二程子的一則故事
某次在災區重建 連日 一直考慮木材
所以見樹都不自覺計算之
他覺得這心態很糟糕
近兩周都在準備下月的建築品質的演講 看到的都是資料: Arthur Charles Erickson / 118 史蒂文斯 /五大設計元素.-
REF: 2012 10 27 東海大學14屆40年同學會
我最親的,當然是17屆同學(包括1971年進校的建築系) ,再來就是第15屆的學長寢室 (化工與工工) 。不過,第14屆的某些人印象很深刻。首先是工工系的田正富(Sam Tien)學長。他是1971年的勞作??? 會 (學生會?)的會長,這會是當年學生中最重要的社團。他在1971年的中秋夜起就以身教教我們如何愛護校園和拯救校園。原來當時校園開放,有千軍萬馬擁入校園賞月,隔天是整個校園綠地都鋪滿一層垃圾,雖然田學長等人在校門口猛發免費的塑膠帶。(我記得1972年的中秋後打工(撿垃圾) 賺數百元)
1979年我到竹北的飛利浦上班,田正富學長是同事。可惜1981年起我就與他失連,不過他是我永遠的服務模範。
出身經歷略記
我家是營造場出身的 小學5年級時,父親是當時興建中的國賓大飯店的4-6位工程師之一。最重要的是有許多現場/工地的經驗.
我是學工業工程與系統工程出身的。不過,最有趣的是,我大一1971時多與建築系的同學同寢室。我的太太是建築系的學妹。她在日本三年,我造訪過日本數十次。
人類組織間的有(刻)意的相互學習、借鏡( mindful learning),是很自然的過程。譬如說日本建築師蘆原義信是「街道美學」的專家,他在 {街道的美學 }( The aesthetic townscape / 蘆原義信著 ; 尹培桐譯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6) 書中指出,西方在街頭的設計,遠比日本優秀得太多,值得日本效法。 (比較: 伊東豐雄有一次到紐約逛街,覺得紐約的許多建築物的細節都很不講究,落後日本廿年: 建築家伊東豊雄 作者:謝宗哲SHA Sotetsu ,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Toyo Ito 建築家伊東豊雄)。
「修・破・離」とは芸事の世界で言われる言葉です。
「修」とは、師匠の形を徹底して真似ること。「カタチ」を作る。学ぶとはマネブということから出たと言います。ともかくも師匠というお手本を徹底して真似てみる。そして一つのカタチを身につけるのです。
「破」とは、その学んだカタチを破ること。師匠のカタチを否定し壊してしまう。少しずつではあるが、自分なりの考え、カタチを作っていく段階です。師匠を破るということです。
「離」とは、さらに修行を積んで自分自身のカタチを作り上げる。つまり、師匠を離れて、自分独自の技なり芸を編み出す。つまり、オリジナルなカタチを作り出す段階です。
日本建築師蘆原義信,在一九八九年以英文出版《隱藏的秩序》的書,提出極重要對亞洲城市本質再定義的新觀點。他對於何謂城市與建築的秩序提出再思,尤其對亞洲城市的自我位置,有著十分有趣的觀點,他也是以東京為例作說明:「東京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雜亂,整座城市給人的感覺是不統一,以及建築物的不協調,……建築物表現出來的是無秩序、沒有一致性、缺乏傳統的外表。」
他接續著又說:「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東京在功能上成功的成為了一座有效率、勤勞、有秩序的都市。……這種特質是一種生存競爭的能力、適應的能力,以及某種曖昧弔詭的特質,渺小與巨大的共存、隱藏與外露的共生等等,這些是在西方秩序中找不到的東西。」
大一1971年的震憾:
Vision + Value
In 1965-66, Kepes edited a set of six anthologies, published as a series called the Vision + Value Series. Each volume contained more than 200 pages of essays by some of the most prominent artists, designers, architects and scientists of the time. The richness of the volumes is reflected in their titles: The Education of Vision; Structure in Art and Science; The Nature and Art of Motion; Module, Symmetry, Proportion, Rhythm; Sign, Image, Symbol; and The Man-Made Object. 這系列1969年台北中央圖書出版社有翻印 1970s 還有續刊 偏環境保護等Arts of the Environment, 1972
在資訊電子業當了約16年的主管 (多國籍公司)。讓我有機會訪美日歐各國。
我從1989-2003年領導一組人,開發一系列的產品與製程----就一定程度而言, 這種開發與設計,並生產之銷售之,服務之是完整的設計開發經驗
過去17年我創業: 華人戴明學院.
1987-88年我曾在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開過C. Alexander 團隊創設的Pattern Language
我翻譯過他的博士論文 C. Alexandra《形之合成》
It is easier to get someplace crawling over the tops of New York taxi cabs than inside one. (Frank Lloyd Wright)
這是重讀 師生合作的書:由Kenneth Rexroth 撰的Foreword所轉引的:
Community and Privacy: Toward a New Architecture of Humanism (Anchor Books) by Serge Chermayeff and Christopher Alexander (1965).此書王錦堂老師有漢譯
(To Walter Gropius
with admiration
affection and gratitude)
To summarize the authors' intention:the book advoc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 Scienc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to supplement higher purpose, creative ability, and technical skill before it is too late; "Beauty will look after herself," to quote Eric Gill.( Preface 1964)
「建築不僅僅只是蓋房子的藝術,而是一種更大的、要改變人類全部習慣的藝術。這一觀念在加州已經紮了根,因為那裡的伯克萊建築學院已經改組,並且重新定名為「環境設計學院」。」
《劉易斯‧芒福德著作精萃》,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2010,頁104
The Lewis Mumford Reader. Donald L. Miller, ed. (1986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鍾漢清在80年代的營造世界月刊, 我有數篇介紹日本各大營造廠商推行TQC的文章。
「TQC稽查(上)(下)」,《品質管制月刊》1984,第20卷1期/2期
「營建業TQC推進法」,《營建世界》1984年5月
「品質展開與品質保證—建設機械例」,金工,Vol.19, No.2 ,1985年2月
「營建業TQC:品質改善」,營建世界,1985年8月
台灣科技大學的教授曾請我去討論 J. M. Juran 的品質三部曲 在土木界品質管理的應用
Herbert A. Simon 是20世紀最了不起一位行為科學家,我的網路名師。他將設計的思想融入為"人工科學" ,我是他的作品的譯者和闡釋者。
許多人的傳記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料,我推薦一些"臨時想到的"。
Experiment in Totality by Sibyl Moholy-Nagy (Hardcover - Oct. 1969)
此書感人 (這本的全文參見Full text of "Moholy Nagy Experiment In Totality"
其實,他是 Gropius 的愛將,在芝加哥設立 設計學院的夫人(第2任)寫的先生(Laszlo Moholy-Nagy,1895—1946)的回憶錄。
值得一讀。 他認為,動手可影響心靈和感情的。
Daniel Libeskind 認為,它是有史以來最振奮人心的建築 (Breaking Ground: An Immigrant's Journey from Poland to Ground Zero p.125 ) 。他認為Ando 在對街的作品Modern Art Museum ,可惜他參考Kimbell Museum了 ) 。 我真後悔1986年沒一口氣跑去參訪:
Kimbell Museum - Louis I. Kahn - Great Buildings Architecture
www.greatbuildings.com/.../Kimbell_Museum.html - Cached
Kimbell Museum by Louis I. Kahn architect, at Fort Worth, Texas, 1967 to 1972, ... "The Kimbell Art Museum by Louis Kahn is also a disciplined, coherent, and ...這將Google的圖和you tube的6影片等等整合之。
Nathaniel Kahn: My father, my architect
Uploaded on Apr 6, 2009
http://www.ted.com Nathaniel Kahn shares clips from his documentary "My Architect," about his quest to understand his father, the legendary architect Louis Kahn. It's a film with meaning to anyone who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lo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YWZmqpQi2y4
****
“There has to be something about the place,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you can’t find on the Internet,” said Holger Pils, head of the Buddenbrookhaus. “The need for the experience of the place is growing because everything else is two-dimensional.”
“這地方必須要有點兒什麼非同尋常的東西才行,要有點兒那種你在互聯網上找不到的東西。”布登勃洛克宅邸的館長霍爾格·皮爾斯(Holger Pils)說,“人們對場所體驗的需求與日俱增,因為其他的一切都是二維平面的。”-Updating Mann’s Status From Stuffy to Chatty
談幾種「空間詩學」與「環境設計-生產系統」
加斯東.巴謝拉Gaston Bachelard的
「書中最精彩之處,莫過於對於親密空間的描繪與想像。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庇護白日夢,也保護作夢者。家的意象反映了親密、孤獨、熱情的意象。我們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們之內。我們詩意地建構家屋,家屋也靈性地結構我們。」… 畢恆達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序)
補充女性主義觀點下的問題,類似的分析方式,可參考刊登在哈佛教育評論中對「全面品管TQM的批判」,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Academy: A Rebellious Reading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95)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Academy: A Rebelli...
加斯東‧巴舍拉 (Gaston Bachelard) ,《空間詩學》 (LA POÉTIQUE DE L'ESPACE),龔桌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文化, 2003 Bachelard 四書: 科學精神的形成,火的精神分析,空間詩學/夢想 詩學
「《空間詩學》如果不包括”序論” ,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杰作。關於房屋、巢、貝殼、角落、微小模型等,多少隱含心理性諧音的空間進行分析,不僅印象深刻,而且非常優美。」---- (日)金森修《巴什拉:科學與詩》武青豔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2006,頁275-76
在《空間詩學》一書,巴舍拉針對了家屋、地窖、閣樓、抽屜、箱匣與衣櫥、窩巢、介殼、角落、微型等等私密空間的意象作了一次詳盡的考察與體悟,但他著重在可以令人心醉神馳的幸福空間(espace heureux)的那些意象,他亦稱之為"被歌頌的空間",…..
---
台灣版目錄
二篇序與導讀
導論
第一章 家屋、從地窖到閣樓‧茅屋的意義
第二章 家屋和天地
第三章 抽屜、箱匣與衣櫥
第四章 窩巢
第五章 介殼
第六章 角落
第七章 微型
第八章 私密的浩瀚感
第九章 內與外的辯證
第十章 圓的現象學
----
夢想與思 ──閱讀加斯東.巴舍拉
http://gleeman.blogspot.tw/2006/04/blog-post_114604872429405927.html
(日)金森修《巴什拉:科學與詩》武青豔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2006,頁65一張圖:「人工性的極限—艾菲爾塔」。它的內文探討的是「技術‧工程反實在論」,意思令人費解。
BARTHES, ROLAND AND ANDRE MARTIN La Tour Eiffel, Delpire Editeur 1964, 這本書是圖文書,前33頁是Barthes 撰的文,34-90頁為照片集。
「我們也知道,尤其是在Gaston Bachelard的分析之後,這種有關升空的想像是多麼令人快意,多麼有助於人類生活、夢想,並可使自己和眾多生理功能中最令人愉悅的形象關繫在一起。」---- [法]羅蘭‧巴爾特《埃菲爾鐵塔》 (La Tour Eiffel) 李幼蒸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頁29-30
原來可能是Gaston Bachelard的論文「天空與幻想」吧? (《巴什拉:科學與詩》頁163-70)
2009年4月1日 :今天才注意到它取名為設計者: Eiffel Tower: was dedicated in Paris; designed by bridge engineer Alexandre Gustave Eiffel, the open-lattice wrought iron masterpiece was the tallest structure in the world at the time (1889) 約在1990年,台灣的公視播過它的百年慶影片,相當精彩。妙的是我1-2年之後第一次到巴黎,竟然不俗到沒想去造訪它。(它的參觀人數是巴黎第一景點: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Paris, France) 在法國首都巴黎,各國遊客最為集中的旅遊景點無疑是艾菲爾鐵塔。登上艾菲爾鐵塔、俯瞰萬城之冠的巴黎風光,這是每一位來到巴黎的訪問者和遊人最大的心願。)
在追悼美國911事件周年,以及2008年7月初,慶祝法國當選歐盟主席(6個月)等場合,都是在塔的兩側射出兩道光柱來紀念。2008年的是藍色與黃金色。
Barthes 寫過日本這《符號帝國》。然而日本得臣服於艾菲爾塔,因為她在東京也一再地要與它「修‧破‧離」。
我有空再摘述這篇「艾菲爾塔洋賦」。
--
3「C‧亞歷山大及其同志」的《模式語言》系統
我們介紹的第三種「空間詩學」,就是夏氏所說的「亞歷山大及其同志」,參考: 夏鑄九「模式語言及非正式營造系統的認識論批判: 亞歷山大及其同志」(1989),修正後收入其《理論建築:朝向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台北: 台灣社會研究,1992,頁86-125),其中約收入相關的論文和書籍61篇/本,還有內文提到1979年的,書/文單中從缺的。
要了解「亞歷山大及其同志」的學說和實務,當然不應該從這種批判論文出發,因為其中許多抽象的術語,可能是不必要的誤導 (他們的主要著作4-5本,兩岸都有翻譯本,應該從它們入手,譬如說環境設計手冊型的《模式語言》(The Pattern Language,書名中的The,還是夏氏等多少「修理」的對象)。然而,夏的論文中觸及其次最大部分的全貌 (亞歷山大約十幾年前自行出版多本大型著作 (最值得深思的是,其贊助者是Sun Computers等公司的軟體設計單位),它們壓在牛津大學出版社約廿年,而他本人可能退休了約十年)。
「亞歷山大及其同志」的著作中,是經常提到他所謂的「品質」 (或是夏所說的「圓滿」) ,而且他們有一套落實其品質的設計和營建法。
(我還沒想出來要如何簡要地介紹「亞歷山大及其同志」的學說內容。暫時,只是暫時,在這兒停一下)。寫文章或詩歌是一句句地寫,或芭蕾 (李哲洋譯為舞劇)是由許多所謂「劇繫」所組成…..所以亞氏這一套或許可以說,所有利害關係人大家討論出其「價值」,再大家一起參與討論學習用《模式語言》中相關而適切的 (多個)「模式」,再類似作詩的方式整合之來完成我們的設計。
*****
文學家莫言的文字很靈活,但是有些說法我們會嫌他過份簡單化。
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向人們傳達最基本的道理:
譬如房子是蓋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房子蓋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
對於這間房內的朋友,你或許會想舉手問莫言,說這段話很值得我們深究。
譬如說,有些朋友也許知道,去年Sony 公司要賣掉紐約的大樓,而它原先是AT&T公司的。在建築圈內,這棟大樓是大師Philip Johnson 的大作,當時有多少雜誌書刊討論它,可謂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建築尤物。
....我們參考 Bruno Jacomy《技術史》p.300-01頁比較美國 和法國製造鐘錶工廠的設計、效率、管理、產出等,當可了解美國為何執世界產業發展之牛耳;這一法國人的學習報告,約 100年後可能分別在台灣和大陸出爐,我們今天會談一下我們在這一方面的學習),在20世紀上半葉的「摩登時代」發揚光大,不過社會、政經、技術等,都是不斷改善、甚至於大多的日用品,都已高新科技化,食衣住行各方面都不例外。
就這一層次的時間之意義而言,「現在即未來」。我們姑且以2000年11月底的Business Week中各種「工業管理類」為例:興起於70年代中的電腦輔助工程,現在接近(數年後)可以在網路上作全球的汽車設計「同時工程和模擬、管理」-真正的全生產系統(CAE/ERP等等)的整合,現在終於「有影」了(不過各位也不要忘了,人類在近40年前就登月,其實這些技術的整合、普及化,可能仍要半紀);該雜誌舉出人們在耐久材(例如電冰箱)的能源效率、品質等方面的進步,都是相當引人注意的。 現在據說3D Printer 要成為家電品.....
你知道什麼是3D PRINTER嗎?
那其實20多年前公司用它來做快速的PROTOTYPE用---你開發產品 很想很快知道設計圖做出來會是怎樣的三維的樣子. 就將電腦繪的產品圖給它(PRINTER) 它幫你做出立體樣本.
現在它已很便宜以後你可能可以在廚房設計出你的千層百老匯年糕. 叫它做一個給你看看/吃吃看.
(很快就有這種PRINTER)
建築系有這種課要求學生做出大師某作品的模型. 深入學習譬如說羅院長上學期要求學生做台中歌劇院. (Ito 作品 很複雜的形.....)
我認為這種體驗課程應有一半用3D Printer來做.
但你們這一代據說是「後摩登時代」「e世代」,什麼「知識社會」等口號漫天e來e去,其實,偷偷告訴各位,這些口號,150年前的英國都出現過,有書為證。但是,我們畢竟是「虛擬化的一代」,與以前的「實業」稍為不同,我們越來越要正視「虛擬產業工程、事業」的興起。就一般道理而言,我們的行業,可能會與H. A. Simon的《人工科學工程師》概念接近。
英國經驗論者有一良好的傳統:希望用一句話綜合你的假設、立場、預期成果等等。我們狡猾的說法是「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即,需要的是不斷變化的環境之適應能力。」記得胡適之先生說的求學要先求博大、再求精深。大四快來不及打好數理基礎(我以為還有五至十年可在這方面用功),不過可以像 Deming的建議,追求我們今天要談的一套深遠意義的知識系統:根據一簡略的品質與生產力史,主旨為在全球化、人工智能發揚的時代,我們怎麼樣以一套基本知識來不斷改善。
我們談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根據的是Reason(理性),它不只是任何純粹理性之物,更是至關重要的原則。關心理性,H. A. Simon的話值得思考 。在未來的世代中,組織內儘管會有許多機械化組件,可是其中最多而又最寶貴的組織元素,仍舊會是人們。他們處理問題是否有效,極有賴於人們在操作其電腦與軟體時,在思考、決策和解決問題上是否有效。因此,在未來,與硬體、軟體設計之進步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對人們在資訊處理──即思考、決策、成事──上的了解。 Simon管理行為 .....
我的訓練要求我必須有張此次演講/討論的目的說明書
會議技能(meeting technology)
《轉危為安》(Out of the Crisis)第一章就指出,開會要重視效能。
我們前文討論董事會處,已介紹其中利用PDCA來開好會議。
IE(工業工業)老祖宗之一吉倍思(Gilbreth),家中十四口《妙人齊家》(Cheaper by the Dozen,香港:今日世界摘要)的「家庭會議」,參考本書介紹QCC 小集團活動。
案例一
致(TO):各部門經理、工程師、研究員
自(FROM):曹興誠
c.c.:潘顧問、溫處長、胡所長、史副所長、楊副所長、曾廠長、章經理、邱組長、葉組長
日期(DATE):0706, 1981/ 1981年7月6日
文號(REF. NO.):C00-HC-9036 (共9頁)
主旨(SUBJECT):召開經理人擴大座談會
說明:
我的訓練要求我必須有張此次演講/討論的目的說明書
會議技能(meeting technology)
《轉危為安》(Out of the Crisis)第一章就指出,開會要重視效能。
我們前文討論董事會處,已介紹其中利用PDCA來開好會議。
IE(工業工業)老祖宗之一吉倍思(Gilbreth),家中十四口《妙人齊家》(Cheaper by the Dozen,香港:今日世界摘要)的「家庭會議」,參考本書介紹QCC 小集團活動。
案例一
致(TO):各部門經理、工程師、研究員
自(FROM):曹興誠
c.c.:潘顧問、溫處長、胡所長、史副所長、楊副所長、曾廠長、章經理、邱組長、葉組長
日期(DATE):0706, 1981/ 1981年7月6日
文號(REF. NO.):C00-HC-9036 (共9頁)
主旨(SUBJECT):召開經理人擴大座談會
說明:
1. 時間:七月二十日(周一)上午8:30至七月二十一日(周二)下午18:00
2. 地點:石門芝麻飯店
3. 主題:八十年代電子所之機會、挑戰與對策
4. 子題:(詳細研討內容及方式,詳見第9節(p.4-p.9))
4.1 電子所面臨內、外情勢之評估
4.2 本所五年計畫之說明
4.3 對五年計畫之補充與檢討
5. 研討之旨趣:
"建築與永續規劃"的研究所立意很有意思.
它與我們要談的"品質經營"也息息相關 基本上我們應該有幾種思想為指導原則: total life cycle和系統思考以及Dr. Deming 所說的system of Profound Knowledge
像"品質"等等,"博雅"也是洋人說的"傘"字眼(an umbrella word 無所不包括的字眼) 。即每個人看法都不一樣 (試讀湯校長的就職演說,他也有一套;我的『教育人行道』BLOG 也有許多套) 。
我們建築系的學妹現在在高雄某科技大學主持通識課程,她提出大家都忽略的: "體育"作為博雅之基礎,這也是鄉當好的。
類似的問題是普遍的,這也是胡適之先生有名的論文《名教》之說法。
在管理學界中,幾年就流行一個新名詞的說法是類似的;可以用一些縮寫的字母湯來表示,譬如說,MBO、TQC、ZD、TQM、Reengineering、BSC、TOC、Six Sigma、「xy 內閣」、全人(全腦)教育、零基預算法、豐田生產、精實 (Lean Thinking 此是鍾某的翻譯,通行於台灣等地) 、有中國特色的XYZ……其實,這些或多是Babel 塔民花果飄零之後的現象之一。
Dr. Joiner 是我佩服的人. 在You Tube 看到他去年的演講 他退休之後投入永續經營的志業 他說"可持續"是要求"這一代的需求之滿足 不會危及後代子孫的需求"...Brian L. Joiner 第四代管理 永續經營
Dr. Joiner 的Deming-based 品質經營 可參考拙譯的第四代管理
「「我們是否考慮到顧客的觀點?我們知道流程是怎樣嗎?我們有任何數據可利用嗎?我們的所作所為,是以信任他人為出發點嗎?」相信值得你花點時間,深入其「Joiner計劃、改善、維持之三部曲」中,下述為重點摘要。
· 品質(Quality) —– 了解品質是由顧客來界定的;培養取悅顧客的意願,不以消除顧客的厭惡而滿足,而要進一步深入去了解顧客現在與未來的需求,並發展出顧客尚未期望的產品與服務,來給予驚喜。這一理念,不再只是組織內特定小組的範疇,而應由全體員工所體認並進一步發揚。
· 科學方法(Scientific Approach) —– 學習以「組織即系統」來管理,發展流程思考法,以數據來作決策,並了解變異。
· 團隊一體(All One Team) —– 相信別人,以尊嚴、信任和尊重來對待人們,謀取雙贏方式,而非我贏你輸,使利益關係者(顧客、員工、股東、供應商及社區)都蒙利。」
是我佩服的人. 今晨在You Tube 看到他去年的演講 他退休之後投入永續經營的志業
他說"可持續"是要求這一代的需求之滿足 不會危及後代子孫的需求...Brian L. Joiner 第四代管理 永續經營
When South African brewer SABMiller discovered it was using far too much water, the company decided to make beer more sustainably. In a new interview with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Andy Wales,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lains how they did it.
Read the interview
Making Sustainability Data Visible So You Can Act On It
In a new interview with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John Schulz, a director of sustainability operations at AT&T, talks about the company's work to identify and manage its energy and water use and how the company goes about framing sustainability work in a business case. Read the interview >>
只要管理者仍然緊抱著過時的想法,認為品質與生產力是對立的,就無法接受第四代管理的原則。經由大家共同努力,採用科學方法,把組織看成一整體系統來加以理解,我們才能以更好的品質,更低廉的成本,更少的浪費和較佳的生產力,來愉悅所有的主要利害相關人員。
印象最深刻的是B. Joiner在《第四代管理基本原理》上﹐舉日本的HP合資公司(稱YHP)﹐在1970年代末﹐因為經費有限﹐只好用美國HP棄置不用的銲錫設備﹐而美國HP花大錢﹐買據云性能更佳的新機器。不料﹐YHP充分發揮「刻苦耐勞﹐發揮資源潛力」精神﹐一再地降低不良率﹐最後更講究〝工程設計的標準化〞等作為﹐使得銲錫不良從原先的數千ppm降至數十ppm。
這故事很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YHP旋即獲得戴明獎﹐就把這一成功的故事廣泛介紹到全世界的HP﹐帶動該公司80年代的全公司品管(TQC)運動。筆者1984年左右有幸去YHP參觀﹐大感不解﹐原本是一小小的﹑無人管的製程(彼時YHP認為銲錫作業已在低不良率的控制狀況下了)﹐而把注意力放在生產的彈性上﹐喊出n=1﹐即批量為一台設備(儀器)﹐也可以放到生產線上去。
事隔十餘年﹐我對這一「樣板」工程很好奇﹐不知道最近演變到什麼境界了﹖可惜﹐即使Kume(久米均)最近出版的《日本品質管理》﹐也只是以當年的個案為例﹐未提到我關心的極限品質境界的達成。看來﹐80年代初似乎就達「低不良率的統計管制狀態」的投資報酬率平衡點(大概30ppm)﹐這是我的猜測﹐希望有人可以教我。
我們今日世界中所有不可解的問題,不能用我們創造它時的思考方式來解決。(The world we have created today has problems which cannot be solved by thinking the way we thought when we created them.-Albert Einstein, 1950 轉引自《第四代管理》。原書名是:《愛因斯坦語錄》(The Quotable Einstein)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
「我們今日所創造的世界所有不可解的問題,不能用我們創造它的思考方式來解。」
一九九六年,有一本有關愛因斯坦所說過的,極令人深思的話。我從中引兩段話看看:
「要尊敬每一個人,但不要把任何人當偶像來崇拜。」(頁一三五)
****
1平方米=0.002471英畝
東海校園面積廣達1,333,096平方公尺=3294英畝=133.31ヘクタール
http://hcbooks.blogspot.tw/2007/11/blog-post_23.html
Books 書海微瀾: 《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東海風: 東海大學的歷史》《傳承與開創: 東海工工創系四十年 》(陳其寬題字) 《陳其寬:構築意繪》 筆、寫、作
我準備下月的演講時,翻到Making Architecture: The Getty Center。
我想您應找人向陳其寬基金會申請一本《東海校園之營造》 的書。
又你前幾天介紹的衛武營的設計師團隊,請告訴我還有沒其他相關的資訊。?
the Getty Center sits atop a stunning 110-acre hilltop . The $1.3 billion center,
This volume completes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etty Center begun in The Getty Center (1991).
underscore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architect, contractor, and owner working collaboratively.
倫敦有這麼個情況,已故評論家艾達·劉易斯·哈克斯特貝爾(Ada Louise Huxtable)曾將其稱之為“摩天大樓瘋魔症”(Skyscrapers Gone Wild)。她指的,是那些因為新技術和瘋狂投資相結合而滋生的,“超大、扭曲、與環境完全違和”的高樓,棟棟競相攀比高度,比誰更吸引眼球。其實這座城 市曾如此驕傲,根本不屑於此。
臺大社科院新大樓: 2010年3月2日,新大樓正式動工,2012年底竣工,預計於2014年2月完成遷院。
新大樓動土不過兩年多,惟因工程浩大、所費不貲,故規劃耗時達十餘年,其間波折不斷,但憑全體師生同心合力,以及校友們踴躍捐款支持,才可能達成此一不可能的任務。「完成遷院工程是我上任第一個最重要的任務」,林惠玲院長表示,她要讓此一不可能任務功成圓滿。
這 是臺大近年少見的國際標工程,現代感獨具,如大閱覽廳,長168米、寬23米,玻璃通透,突顯出人文社會學者所應有的開闊胸襟。每位老師的研究室有7.6 至7.8坪大,明亮寬敞,一改舊校區的侷促狹小。看著這棟由國際知名建築師伊東豐雄所設計的現代綠建築,將成為臺大新地標,她雀躍地滿心期待,但也知道要 做的事還很多,可說是誠惶誠恐地接下重任。她表示,「社會科學院過去培養很多菁英,在政府部門和社會各階層居於領導要角,對於國家社會的責任重大。為了培 養更優秀的領導人才,也為了社會科學院的永續發展,遷院是必要的。」只是目前經費尚有1.4億缺口,以及後續的空間規劃與內裝工程、進駐動作等等,還有賴 遷院團隊繼續協助募款與監督。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15540
臺大社科院新大樓,一棟富現代感又環保的綠建築。
感謝校友熱心回饋母校,捐建社科院新大樓,圖為與侯貞雄(中)校友合影。
This is the beauty of Taiwan .......這是台灣之美(新竹世博館)http://www.taiwanphoto.com.tw/
或許應該將錢用在更有開創性的新建築.....畢竟新竹有好大學和科學園區......
台北賓館 每月開放一天 新公園酸梅餅和公園周遭的建築 品質都很差
-----
在2月(2013)底東海大學的羅時瑋 院長通知我們
傍晚Mecanoo Architecten主持人Prof. Francine Houben要來東海走走,也會到系館來! http://www.mecanoo.nl/
Mecanoo Architecten 是一家一流設計單位。 它的網站,可以作為我們今天討論的起點.
也許參訪這一網站,可以從其自己拍攝的約7分鐘的簡介開始,然後我們看它的:
Mecanoo
Francine Houben
team
Awards
philosophy
vision
10 statements
10 statements
1 land as an expensive commodity
2 love of nature
3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for sustainability
4 wealth of urban planning
5 cooperation as challenge
6 director and script writer
7 handwriting and language
8 composition of empty space
9 analysis and intuition
10 arrangement of form and emotion
Sustainability
quality management
很有意思的是其quality management的地位與內容.
quality management
Mecanoo has developed a dedicate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office, called MEC-OS, which follows the principles from an integrate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s set down in the ISO 9001:2008. Thi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at all times accessible to all employees thru Mecanoo’s intranet system. This provides a consistent, professional approach and gives clients the assurance of a clear and manageable set of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within the office and that data is handled with care. Regular revisions to the quality system are made through carefully controlled procedures. The system is dynamic and flexible and can be adapted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the client or the organisation of a project. Mecanoo continually strives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our services, further developing the skills and the flexible deployment of staff.
The quality system of Mecanoo is ISO 9001:2008 certificated.
我們稍微研究一下該公司關於可持續性理念,它是*成*一種DNA 而其公司有一種"轉型顧問式翁協助-知識傳播擴張之中心":
sustainability
Designing sustainable buildings is in Mecanoo’s DNA. From its founding in 1984, Mecanoo has designed buildings in recognition that sustainability is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Sustainability goes beyond the use of solar collectors, heat pumps and a green roof. Buildings should be care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ir urban context. Sustainability is also about lasting through time, identity, a rich morphology, materialization and how the space is experienced. The buildings must inspire their users to be socially and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Sustainable buildings should be flexible enough to change with the times through integrated building design techniques. Our sustainable design team advises on every project so that each encompasses a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building practice.
------2015.3.14
Mecanoo has unveiled plans for a new £350 million engineering campus for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ore details, here:http://archdai.ly/1J7WDcY
Mecanoo Designs New Engineering Campus for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ARCHDAILY.COM
ArchDaily
Mecanoo has unveiled plans for the Namdaemun Office Building in Seoul. Learn more about the slim, 14-story tower, here:
Mecanoo Unveils Namdaemun Office Building in Seoul
ARCHDAILY.COM
*****
約十年前我注意到 Daniel Libeskind 是Essex 大學的"學長":有意思的是他碩士畢業之後就到美國去任教.....
偉大的建築,一如偉大的文學作品,或者詩和音樂,都能說出靈魂深處的精彩故事。
『 第十一章 信念 』中還有許多精湛的見解,很值得參考與討論。譬如說"整塊區域構思為21世紀可持續經營的典範.....總體規劃納入了嚴格的設計方針,每棟建築,每個公共空間都得採用生態工法,以確保......
Libeskind, Daniel Breaking Ground: An Immigrant's Journey from Poland to Ground Zero
Daniel Libeskind 《破土:生活與建築的冒險》Breaking Ground: Adventures in Life and Architecture 吳家恆 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光影交舞石頭記──建築師李伯斯金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 出版社 2006年Libeskind, Daniel Breaking Ground: An Immigran...
然而 Daniel Libeskind 正如其他的大師般 其作品只不過是 世間的"渺滄海之一粟"。
*****
"環保"是21世界各大企業的基本價值觀,台灣的模範企業上個月交出的可傲人的成績單。.......我們可以追問,為什麼台達電 (Delta)等等公司必須投入這一領域呢? 這一趨勢告訴我們什麼呢?
台積電(TSMC)不但獲利率連續八年蟬聯全台第一,穩居全球半導體產業龍頭,在綠能創新發展更擁有領先全球的成就。2006年,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啟動綠色願景工程,七年來,台積電創下許多世界紀 錄,包括全球最高90%製程廢水回收率,廢除廠房鍋爐、全球擁有最多LEED綠建築認證的半導體公司等。
了《台積電的綠色力量》、《台積電的綠色行動》二書(天下文化公司2013年2月出版)完整紀錄台積電在志工行動、綠廠房與綠色供應鏈蛻變的創新經驗....台積電在兩本新書中詳述了綠色願景工程的知識與經驗,從志工行動、綠色供應鏈等關鍵策略,乃至建築選材、耗能計算方式等 專業技術皆一一分享。
布朗嘉(《從搖籃到搖籃》作者)在2008年來台參訪台積電竹科綠廠房時,以「世界級的水準」讚嘆台積電綠色策略。從志工行動、綠建築、生態園區、 到綠色供應鏈,台積電展現創新力與執行力,以每年蓋一座高效能率廠房的效率,不僅挑戰多項世界紀錄,更打破了企業必然是環境公敵的認知。
台積電"志工社"社長張淑芬更為永續方案投入感性能量,從莫拉克風災後,便帶領台積電志工走入偏鄉社區,以企業公民的角色,投入專業與資源。
*****
在美國,今年3月初的 Yahoo的一紙行政命令,更觸及企業員工/團隊的"創新vs 生產力"之吊詭。
Marissa Mayer
強調的是團隊之間的互動比較容易有創新
------
我的題目引用著名的BCG的「經驗曲線現象(Experience Curve Phenomena)」,用它作為20世紀IE的「童年」代表作總結,因為它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為IE人發現(learning curve),BCG的創辦人B. Henderson(1915-1992)再次發現(他認為「經驗曲線」與「學習曲線」是相當不同的,詳他1973年的《經驗曲線回顧:歷史》)。當初的研究處德州儀器公司(TI)當然把這套進一步發展成design-to-cost(Production Handbook,chapter 3.3),不過,他們在無法打贏Intel等公司之局勢下,決定善用其專利權並朝能差異化的DSP路線邁進。
我記得1999年tsmc的張忠謀先生去交大授課,還在介紹「經驗曲線」,所以我的取樣似乎合理。其實,我是台灣的經驗曲線之父,有文為證,請參考1982年的《東海工業工程》(台中: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和1983年的《生產管理實務與策略》(第31章《經驗曲線策略》,台北: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從「學習曲線」到「經驗曲線」,將作業時間轉換到競爭市場中,相關的業界的累積產量和一定幣值的定價之關係,不可以說是思想的一突破。
體驗在現代設計是一關鍵字眼. 有本書力主現在已經是體驗經濟體的時代
For a bookstore to remain successful, it must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f buying books,” says Alex Lifschutz, an architect whose London-based practice is designing the new Foyles. He suggests an array of approaches: “small, quiet spaces cocooned with books; larger spaces where one can dwell and read; other larger but still intimate spaces where one can hear talks from authors about books, literature, science, travel and cookery." The atmosphere is vital, he adds. Exteriors must buzz with activity, entrances must be full of eye-catching presentations and a bar and café is essential.
The trend for not only incorporating cafés in bookstores but also placing them on the top floor makes good sense. The new Foyles will have one, Mr Lifschutz explains, because this draws shoppers upwards floor-by-floor, which is boun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linger longer and spend more. (Top-floor restaurants in department stores abide by similar principles.)The future of the bookstore
過去40年歐美最重要的一些美術館的體驗等的探討.
我用另外一題: Renzo Piano: Auditorium , L’aquila,Itally / Platea...
(Renzo Piano: Auditorium , L’aquila,Itally / Plateau Beaubourg 到MoMA)
****
再見,童年: 一些建築與環境設計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之引言
展望的故事最好以爵士樂大師 Humphrey Littleton為例,人們要他預測,他回答說:如果我知道它要往何處去,它早就在那兒了。
既然有人可著書《領導的爵士樂》,我們似乎可作一曲《 建築與環境設計的爵士樂》。
我打算用三聯畫方式談(彈)它。
「預測主要是衡量我們理解的有效尺度之一。」R. 舍浦《預測科學( Les Science de la prevision)》北京:三聯書店, 1999
「現在,在更多的和更高的科技的指引下,人也許能夠順利的走向未來。不管我們是人還是機器人,我們都會不時感到生活中的驚喜-它們使生活變得有意義、有價值。」( R. Gregory 《人工智能》載於《歷史的焦點(The Historical Focus)》杭州:江蘇人民出版社, p.657,【 1997】2000 。)
我們是自己未來的創造者。我們研究過去,不是為了發現而是為了掌握我們的命運,是為了獲得怎樣改進先人工作的線索、眼力和見識。 (威廉‧富布賴特( W. Fulbright )《帝國的代價(The Price of Empire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83 】1991)
我們習慣用「過去現在與未來」來將時間的光譜斷代。我們今天談點IE 的反思、展望,必須牽涉到一些歷史和想像。歷史( HISTORY),拉丁語指行為,「所作所為( res gestae)」。它是完成、結束的、不再存在的。而未來是「即將到來的時刻;即將到來的時刻會發生的、目尚未決定的事件。」
「未來是一種無法可以想像的概念,但是我們這些致力於慶賀生命的人們,要譜記將來及最近的將來-即明天。將來及明天對這一星球居民和後代子孫一樣重要。」( Lawrance Halprin 著《人類環境的創作過程-RSVP循環》結語(王錦堂譯,台北:台隆書店,【 1969】 1983。)
The RSVP Cycles: Creative Processes in the Human ... - Amazon.com
www.amazon.com › Books › Arts & Photography - Cached
The RSVP Cycles: Creative Processes in the Human Environment [Lawrence Halprin] on Amazon.com. *FREE* super saver shipping on qualifying offers. book ...)
RSVP 循環即是管理學中很基本的 ,是plan-do-study-act 循環,是一種落實目的的過程之循環。
RSVP cycles is a system of creative methodology for collaboration. It was developed by Anna Halprin, her husband Lawrence Halprin and the latter's fellow architect Jim Burns.[1][2] Halprin presented it in a 1969 book The RSVP Cycles: Creative Processes in the Human Environment (Halprin 1970)[3][page needed]
By chance, when I finally put the headings together, they spelled RSVP, which is a communications idea meaning "respond".
Halprin 1970, p. 2–3[4]
The name is an initialism referring to its four components:[5] Resources
Anything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process, including time, physical materials, other people, ideas, limitations etc. Score
Instructions for the work. This can be identified along a gradient scale of being an Open or a Closed score. Valuation
A process of dynamically responding to the work based on values. Performance
Setting the work in motion.
Within each stage there is a micro-cycle, which includes all the other elements (e.g. scoring the resources, resourcing the performance, performing the score etc.). There is no set order in which stages should be completed, and one can jump from any element to any other element as long as there is consensus.[6]
[PDF]
Building Credibility: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for ...
www.uwex.edu/ces/.../06NWQMCQAQCwksp.pd... - United States
File Format: PDF/Adobe Acrobat - Quick View
Building Credibility: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for. Volunteer Monitoring Programs. Elizabeth Herron. URI Watershed Watch/ National Facilitation ...
Quality control during construction
Müller-BBM has measuring team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They carry out checks on the building-acoustical qualities achieved during construction using standardise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Quality testing in the finished building serve as proof of compliance with the agreed objectives.
As an investor or developer, you can reduce the risk of defects by detecting acoustic vulnerabilities in a timely manner with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sample rooms directly on site.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before renovations make sense for fine-tuning the individual measures based on the existent sound insulation qualities.
Complaints about inadequate sound insulation can be objectively verified. If improvements are required, our experienced and proven teams can help formulate building measures.
2. 地點:石門芝麻飯店
3. 主題:八十年代電子所之機會、挑戰與對策
4. 子題:(詳細研討內容及方式,詳見第9節(p.4-p.9))
4.1 電子所面臨內、外情勢之評估
4.2 本所五年計畫之說明
4.3 對五年計畫之補充與檢討
5. 研討之旨趣:
"建築與永續規劃"的研究所立意很有意思.
它與我們要談的"品質經營"也息息相關 基本上我們應該有幾種思想為指導原則: total life cycle和系統思考以及Dr. Deming 所說的system of Profound Knowledge
像"品質"等等,"博雅"也是洋人說的"傘"字眼(an umbrella word 無所不包括的字眼) 。即每個人看法都不一樣 (試讀湯校長的就職演說,他也有一套;我的『教育人行道』BLOG 也有許多套) 。
我們建築系的學妹現在在高雄某科技大學主持通識課程,她提出大家都忽略的: "體育"作為博雅之基礎,這也是鄉當好的。
類似的問題是普遍的,這也是胡適之先生有名的論文《名教》之說法。
在管理學界中,幾年就流行一個新名詞的說法是類似的;可以用一些縮寫的字母湯來表示,譬如說,MBO、TQC、ZD、TQM、Reengineering、BSC、TOC、Six Sigma、「xy 內閣」、全人(全腦)教育、零基預算法、豐田生產、精實 (Lean Thinking 此是鍾某的翻譯,通行於台灣等地) 、有中國特色的XYZ……其實,這些或多是Babel 塔民花果飄零之後的現象之一。
Dr. Joiner 是我佩服的人. 在You Tube 看到他去年的演講 他退休之後投入永續經營的志業 他說"可持續"是要求"這一代的需求之滿足 不會危及後代子孫的需求"...Brian L. Joiner 第四代管理 永續經營
Dr. Joiner 的Deming-based 品質經營 可參考拙譯的第四代管理
「「我們是否考慮到顧客的觀點?我們知道流程是怎樣嗎?我們有任何數據可利用嗎?我們的所作所為,是以信任他人為出發點嗎?」相信值得你花點時間,深入其「Joiner計劃、改善、維持之三部曲」中,下述為重點摘要。
· 品質(Quality) —– 了解品質是由顧客來界定的;培養取悅顧客的意願,不以消除顧客的厭惡而滿足,而要進一步深入去了解顧客現在與未來的需求,並發展出顧客尚未期望的產品與服務,來給予驚喜。這一理念,不再只是組織內特定小組的範疇,而應由全體員工所體認並進一步發揚。
· 科學方法(Scientific Approach) —– 學習以「組織即系統」來管理,發展流程思考法,以數據來作決策,並了解變異。
· 團隊一體(All One Team) —– 相信別人,以尊嚴、信任和尊重來對待人們,謀取雙贏方式,而非我贏你輸,使利益關係者(顧客、員工、股東、供應商及社區)都蒙利。」
是我佩服的人. 今晨在You Tube 看到他去年的演講 他退休之後投入永續經營的志業
他說"可持續"是要求這一代的需求之滿足 不會危及後代子孫的需求...Brian L. Joiner 第四代管理 永續經營
When South African brewer SABMiller discovered it was using far too much water, the company decided to make beer more sustainably. In a new interview with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Andy Wales,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lains how they did it.
Read the interview
Making Sustainability Data Visible So You Can Act On It
In a new interview with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John Schulz, a director of sustainability operations at AT&T, talks about the company's work to identify and manage its energy and water use and how the company goes about framing sustainability work in a business case. Read the interview >>
只要管理者仍然緊抱著過時的想法,認為品質與生產力是對立的,就無法接受第四代管理的原則。經由大家共同努力,採用科學方法,把組織看成一整體系統來加以理解,我們才能以更好的品質,更低廉的成本,更少的浪費和較佳的生產力,來愉悅所有的主要利害相關人員。
印象最深刻的是B. Joiner在《第四代管理基本原理》上﹐舉日本的HP合資公司(稱YHP)﹐在1970年代末﹐因為經費有限﹐只好用美國HP棄置不用的銲錫設備﹐而美國HP花大錢﹐買據云性能更佳的新機器。不料﹐YHP充分發揮「刻苦耐勞﹐發揮資源潛力」精神﹐一再地降低不良率﹐最後更講究〝工程設計的標準化〞等作為﹐使得銲錫不良從原先的數千ppm降至數十ppm。
這故事很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YHP旋即獲得戴明獎﹐就把這一成功的故事廣泛介紹到全世界的HP﹐帶動該公司80年代的全公司品管(TQC)運動。筆者1984年左右有幸去YHP參觀﹐大感不解﹐原本是一小小的﹑無人管的製程(彼時YHP認為銲錫作業已在低不良率的控制狀況下了)﹐而把注意力放在生產的彈性上﹐喊出n=1﹐即批量為一台設備(儀器)﹐也可以放到生產線上去。
事隔十餘年﹐我對這一「樣板」工程很好奇﹐不知道最近演變到什麼境界了﹖可惜﹐即使Kume(久米均)最近出版的《日本品質管理》﹐也只是以當年的個案為例﹐未提到我關心的極限品質境界的達成。看來﹐80年代初似乎就達「低不良率的統計管制狀態」的投資報酬率平衡點(大概30ppm)﹐這是我的猜測﹐希望有人可以教我。
我們今日世界中所有不可解的問題,不能用我們創造它時的思考方式來解決。(The world we have created today has problems which cannot be solved by thinking the way we thought when we created them.-Albert Einstein, 1950 轉引自《第四代管理》。原書名是:《愛因斯坦語錄》(The Quotable Einstein)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
「我們今日所創造的世界所有不可解的問題,不能用我們創造它的思考方式來解。」
一九九六年,有一本有關愛因斯坦所說過的,極令人深思的話。我從中引兩段話看看:
「要尊敬每一個人,但不要把任何人當偶像來崇拜。」(頁一三五)
****
1平方米=0.002471英畝
東海校園面積廣達1,333,096平方公尺=3294英畝=133.31ヘクタール
http://hcbooks.blogspot.tw/2007/11/blog-post_23.html
Books 書海微瀾: 《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東海風: 東海大學的歷史》《傳承與開創: 東海工工創系四十年 》(陳其寬題字) 《陳其寬:構築意繪》 筆、寫、作
我準備下月的演講時,翻到Making Architecture: The Getty Center。
我想您應找人向陳其寬基金會申請一本《東海校園之營造》 的書。
又你前幾天介紹的衛武營的設計師團隊,請告訴我還有沒其他相關的資訊。?
the Getty Center sits atop a stunning 110-acre hilltop . The $1.3 billion center,
This volume completes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etty Center begun in The Getty Center (1991).
underscore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architect, contractor, and owner working collaboratively.
倫敦有這麼個情況,已故評論家艾達·劉易斯·哈克斯特貝爾(Ada Louise Huxtable)曾將其稱之為“摩天大樓瘋魔症”(Skyscrapers Gone Wild)。她指的,是那些因為新技術和瘋狂投資相結合而滋生的,“超大、扭曲、與環境完全違和”的高樓,棟棟競相攀比高度,比誰更吸引眼球。其實這座城 市曾如此驕傲,根本不屑於此。
臺大社科院新大樓: 2010年3月2日,新大樓正式動工,2012年底竣工,預計於2014年2月完成遷院。
新大樓動土不過兩年多,惟因工程浩大、所費不貲,故規劃耗時達十餘年,其間波折不斷,但憑全體師生同心合力,以及校友們踴躍捐款支持,才可能達成此一不可能的任務。「完成遷院工程是我上任第一個最重要的任務」,林惠玲院長表示,她要讓此一不可能任務功成圓滿。
這 是臺大近年少見的國際標工程,現代感獨具,如大閱覽廳,長168米、寬23米,玻璃通透,突顯出人文社會學者所應有的開闊胸襟。每位老師的研究室有7.6 至7.8坪大,明亮寬敞,一改舊校區的侷促狹小。看著這棟由國際知名建築師伊東豐雄所設計的現代綠建築,將成為臺大新地標,她雀躍地滿心期待,但也知道要 做的事還很多,可說是誠惶誠恐地接下重任。她表示,「社會科學院過去培養很多菁英,在政府部門和社會各階層居於領導要角,對於國家社會的責任重大。為了培 養更優秀的領導人才,也為了社會科學院的永續發展,遷院是必要的。」只是目前經費尚有1.4億缺口,以及後續的空間規劃與內裝工程、進駐動作等等,還有賴 遷院團隊繼續協助募款與監督。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15540
臺大社科院新大樓,一棟富現代感又環保的綠建築。
感謝校友熱心回饋母校,捐建社科院新大樓,圖為與侯貞雄(中)校友合影。
This is the beauty of Taiwan .......這是台灣之美(新竹世博館)http://www.taiwanphoto.com.tw/
或許應該將錢用在更有開創性的新建築.....畢竟新竹有好大學和科學園區......
台北賓館 每月開放一天 新公園酸梅餅和公園周遭的建築 品質都很差
-----
在2月(2013)底東海大學的羅時瑋 院長通知我們
傍晚Mecanoo Architecten主持人Prof. Francine Houben要來東海走走,也會到系館來! http://www.mecanoo.nl/
Mecanoo Architecten 是一家一流設計單位。 它的網站,可以作為我們今天討論的起點.
也許參訪這一網站,可以從其自己拍攝的約7分鐘的簡介開始,然後我們看它的:
Mecanoo
Francine Houben
team
Awards
philosophy
vision
10 statements
10 statements
1 land as an expensive commodity
2 love of nature
3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for sustainability
4 wealth of urban planning
5 cooperation as challenge
6 director and script writer
7 handwriting and language
8 composition of empty space
9 analysis and intuition
10 arrangement of form and emotion
Sustainability
quality management
很有意思的是其quality management的地位與內容.
quality management
Mecanoo has developed a dedicate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office, called MEC-OS, which follows the principles from an integrate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s set down in the ISO 9001:2008. Thi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at all times accessible to all employees thru Mecanoo’s intranet system. This provides a consistent, professional approach and gives clients the assurance of a clear and manageable set of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within the office and that data is handled with care. Regular revisions to the quality system are made through carefully controlled procedures. The system is dynamic and flexible and can be adapted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the client or the organisation of a project. Mecanoo continually strives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our services, further developing the skills and the flexible deployment of staff.
The quality system of Mecanoo is ISO 9001:2008 certificated.
我們稍微研究一下該公司關於可持續性理念,它是*成*一種DNA 而其公司有一種"轉型顧問式翁協助-知識傳播擴張之中心":
sustainability
Designing sustainable buildings is in Mecanoo’s DNA. From its founding in 1984, Mecanoo has designed buildings in recognition that sustainability is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Sustainability goes beyond the use of solar collectors, heat pumps and a green roof. Buildings should be care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ir urban context. Sustainability is also about lasting through time, identity, a rich morphology, materialization and how the space is experienced. The buildings must inspire their users to be socially and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Sustainable buildings should be flexible enough to change with the times through integrated building design techniques. Our sustainable design team advises on every project so that each encompasses a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building practice.
------2015.3.14
Mecanoo has unveiled plans for a new £350 million engineering campus for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ore details, here:http://archdai.ly/1J7WDcY
Mecanoo Designs New Engineering Campus for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ARCHDAILY.COM
ArchDaily
Mecanoo has unveiled plans for the Namdaemun Office Building in Seoul. Learn more about the slim, 14-story tower, here:
Mecanoo Unveils Namdaemun Office Building in Seoul
ARCHDAILY.COM
*****
約十年前我注意到 Daniel Libeskind 是Essex 大學的"學長":有意思的是他碩士畢業之後就到美國去任教.....
偉大的建築,一如偉大的文學作品,或者詩和音樂,都能說出靈魂深處的精彩故事。
『 第十一章 信念 』中還有許多精湛的見解,很值得參考與討論。譬如說"整塊區域構思為21世紀可持續經營的典範.....總體規劃納入了嚴格的設計方針,每棟建築,每個公共空間都得採用生態工法,以確保......
Libeskind, Daniel Breaking Ground: An Immigrant's Journey from Poland to Ground Zero
Daniel Libeskind 《破土:生活與建築的冒險》Breaking Ground: Adventures in Life and Architecture 吳家恆 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光影交舞石頭記──建築師李伯斯金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 出版社 2006年Libeskind, Daniel Breaking Ground: An Immigran...
然而 Daniel Libeskind 正如其他的大師般 其作品只不過是 世間的"渺滄海之一粟"。
*****
"環保"是21世界各大企業的基本價值觀,台灣的模範企業上個月交出的可傲人的成績單。.......我們可以追問,為什麼台達電 (Delta)等等公司必須投入這一領域呢? 這一趨勢告訴我們什麼呢?
台積電(TSMC)不但獲利率連續八年蟬聯全台第一,穩居全球半導體產業龍頭,在綠能創新發展更擁有領先全球的成就。2006年,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啟動綠色願景工程,七年來,台積電創下許多世界紀 錄,包括全球最高90%製程廢水回收率,廢除廠房鍋爐、全球擁有最多LEED綠建築認證的半導體公司等。
了《台積電的綠色力量》、《台積電的綠色行動》二書(天下文化公司2013年2月出版)完整紀錄台積電在志工行動、綠廠房與綠色供應鏈蛻變的創新經驗....台積電在兩本新書中詳述了綠色願景工程的知識與經驗,從志工行動、綠色供應鏈等關鍵策略,乃至建築選材、耗能計算方式等 專業技術皆一一分享。
布朗嘉(《從搖籃到搖籃》作者)在2008年來台參訪台積電竹科綠廠房時,以「世界級的水準」讚嘆台積電綠色策略。從志工行動、綠建築、生態園區、 到綠色供應鏈,台積電展現創新力與執行力,以每年蓋一座高效能率廠房的效率,不僅挑戰多項世界紀錄,更打破了企業必然是環境公敵的認知。
台積電"志工社"社長張淑芬更為永續方案投入感性能量,從莫拉克風災後,便帶領台積電志工走入偏鄉社區,以企業公民的角色,投入專業與資源。
*****
在美國,今年3月初的 Yahoo的一紙行政命令,更觸及企業員工/團隊的"創新vs 生產力"之吊詭。
Marissa Mayer
強調的是團隊之間的互動比較容易有創新
------
我的題目引用著名的BCG的「經驗曲線現象(Experience Curve Phenomena)」,用它作為20世紀IE的「童年」代表作總結,因為它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為IE人發現(learning curve),BCG的創辦人B. Henderson(1915-1992)再次發現(他認為「經驗曲線」與「學習曲線」是相當不同的,詳他1973年的《經驗曲線回顧:歷史》)。當初的研究處德州儀器公司(TI)當然把這套進一步發展成design-to-cost(Production Handbook,chapter 3.3),不過,他們在無法打贏Intel等公司之局勢下,決定善用其專利權並朝能差異化的DSP路線邁進。
我記得1999年tsmc的張忠謀先生去交大授課,還在介紹「經驗曲線」,所以我的取樣似乎合理。其實,我是台灣的經驗曲線之父,有文為證,請參考1982年的《東海工業工程》(台中: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和1983年的《生產管理實務與策略》(第31章《經驗曲線策略》,台北: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從「學習曲線」到「經驗曲線」,將作業時間轉換到競爭市場中,相關的業界的累積產量和一定幣值的定價之關係,不可以說是思想的一突破。
體驗在現代設計是一關鍵字眼. 有本書力主現在已經是體驗經濟體的時代
For a bookstore to remain successful, it must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f buying books,” says Alex Lifschutz, an architect whose London-based practice is designing the new Foyles. He suggests an array of approaches: “small, quiet spaces cocooned with books; larger spaces where one can dwell and read; other larger but still intimate spaces where one can hear talks from authors about books, literature, science, travel and cookery." The atmosphere is vital, he adds. Exteriors must buzz with activity, entrances must be full of eye-catching presentations and a bar and café is essential.
The trend for not only incorporating cafés in bookstores but also placing them on the top floor makes good sense. The new Foyles will have one, Mr Lifschutz explains, because this draws shoppers upwards floor-by-floor, which is boun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linger longer and spend more. (Top-floor restaurants in department stores abide by similar principles.)The future of the bookstore
過去40年歐美最重要的一些美術館的體驗等的探討.
我用另外一題: Renzo Piano: Auditorium , L’aquila,Itally / Platea...
(Renzo Piano: Auditorium , L’aquila,Itally / Plateau Beaubourg 到MoMA)
****
再見,童年: 一些建築與環境設計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之引言
展望的故事最好以爵士樂大師 Humphrey Littleton為例,人們要他預測,他回答說:如果我知道它要往何處去,它早就在那兒了。
既然有人可著書《領導的爵士樂》,我們似乎可作一曲《 建築與環境設計的爵士樂》。
我打算用三聯畫方式談(彈)它。
「預測主要是衡量我們理解的有效尺度之一。」R. 舍浦《預測科學( Les Science de la prevision)》北京:三聯書店, 1999
「現在,在更多的和更高的科技的指引下,人也許能夠順利的走向未來。不管我們是人還是機器人,我們都會不時感到生活中的驚喜-它們使生活變得有意義、有價值。」( R. Gregory 《人工智能》載於《歷史的焦點(The Historical Focus)》杭州:江蘇人民出版社, p.657,【 1997】2000 。)
我們是自己未來的創造者。我們研究過去,不是為了發現而是為了掌握我們的命運,是為了獲得怎樣改進先人工作的線索、眼力和見識。 (威廉‧富布賴特( W. Fulbright )《帝國的代價(The Price of Empire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83 】1991)
我們習慣用「過去現在與未來」來將時間的光譜斷代。我們今天談點IE 的反思、展望,必須牽涉到一些歷史和想像。歷史( HISTORY),拉丁語指行為,「所作所為( res gestae)」。它是完成、結束的、不再存在的。而未來是「即將到來的時刻;即將到來的時刻會發生的、目尚未決定的事件。」
「未來是一種無法可以想像的概念,但是我們這些致力於慶賀生命的人們,要譜記將來及最近的將來-即明天。將來及明天對這一星球居民和後代子孫一樣重要。」( Lawrance Halprin 著《人類環境的創作過程-RSVP循環》結語(王錦堂譯,台北:台隆書店,【 1969】 1983。)
The RSVP Cycles: Creative Processes in the Human ... - Amazon.com
www.amazon.com › Books › Arts & Photography - Cached
The RSVP Cycles: Creative Processes in the Human Environment [Lawrence Halprin] on Amazon.com. *FREE* super saver shipping on qualifying offers. book ...)
RSVP 循環即是管理學中很基本的 ,是plan-do-study-act 循環,是一種落實目的的過程之循環。
RSVP cycles is a system of creative methodology for collaboration. It was developed by Anna Halprin, her husband Lawrence Halprin and the latter's fellow architect Jim Burns.[1][2] Halprin presented it in a 1969 book The RSVP Cycles: Creative Processes in the Human Environment (Halprin 1970)[3][page needed]
By chance, when I finally put the headings together, they spelled RSVP, which is a communications idea meaning "respond".
Halprin 1970, p. 2–3[4]
The name is an initialism referring to its four components:[5] Resources
Anything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process, including time, physical materials, other people, ideas, limitations etc. Score
Instructions for the work. This can be identified along a gradient scale of being an Open or a Closed score. Valuation
A process of dynamically responding to the work based on values. Performance
Setting the work in motion.
Within each stage there is a micro-cycle, which includes all the other elements (e.g. scoring the resources, resourcing the performance, performing the score etc.). There is no set order in which stages should be completed, and one can jump from any element to any other element as long as there is consensus.[6]
[PDF]
Building Credibility: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for ...
www.uwex.edu/ces/.../06NWQMCQAQCwksp.pd... - United States
File Format: PDF/Adobe Acrobat - Quick View
Building Credibility: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for. Volunteer Monitoring Programs. Elizabeth Herron. URI Watershed Watch/ National Facilitation ...
Quality control during construction
Müller-BBM has measuring team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They carry out checks on the building-acoustical qualities achieved during construction using standardise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Quality testing in the finished building serve as proof of compliance with the agreed objectives.
As an investor or developer, you can reduce the risk of defects by detecting acoustic vulnerabilities in a timely manner with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sample rooms directly on site.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before renovations make sense for fine-tuning the individual measures based on the existent sound insulation qualities.
Complaints about inadequate sound insulation can be objectively verified. If improvements are required, our experienced and proven teams can help formulate building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