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華談科學哲學(1998/10)
作者:鍾漢清
(一)
9月12日參加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舉辦的「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學術研討會。以前對科學哲學一向有興趣,近日也想寫篇 “Shewhart-Deming的品質哲學發展史”。研討會有近百人參加,在當前條件下,能發表十篇論文,品質尚可,真難,例如莊文瑞先生研究牛頓的《原理》的方法學,光台先生研究《格致草》…。
其實企業的許多活動,例如新產品,流程的開發等,都可以納入「科學史」(例如講杜邦公司的 “Science and Corporate Strategy”可以是商業史,也可以是公司科技史。)企業人士對科學方法很自覺、自重的。我很感謝有機會與會,學習、認識朋友。
張旺山**所長《論韋伯的「價值中立」概念》一文,更談到韋伯也談到戴明晚年覺得很重要的一概念:「轉化(他用變形,即metamorphase)我覺得在“用世”上,韋伯與戴明相通。因為戴明本身是位很敬業的思想家,也能如韋伯 “逆著潮流游泳”而保持知識上的忠誠。
戴明或許也是能窺人類命運進程一隅而感動莫名、胸中火熱的人。然而他是應用統計學家,晚年所從事並不是 “社會的自然科學”(海耶克語,如人口統計或傳染病之流行研究),而是「所有的這些對象都不是根據它的 “真實的”性質來下定義,而是人們對於它們所持有的見解而下定義」的「社會科學」(海耶克《社會科學的事實》),他認為統計學家也該 “改變”世界。
張所長再贈其論文《韋伯的價值多神論》,《韋伯的科學觀》,《韋伯的「文化實在」觀念:一個方法論的分析》,《馬基維里革命:「國家理性」觀念初探之一》等。益覺得必須進入韋伯的「理解」和「科學」與歷史/經濟世界。我們要談《組織有感情嗎?》這主題,也得參照韋伯。
(二)
晚餐令人難忘,我與武男兄(請電話來聯絡)因談威士康辛大學而相識。他從那取得數學博士,我則與該地區的Brian Joiner, Peter Scholtes等顧問公司熟,我對威大的統計學者,也有些認識。他向我解釋以前大學夢見某定理操作性証明故事,而他學的連續,柘樸等概念,使他容易接觸藏密 “因緣”論,他又介紹新的數學証明軟體,並說他打算在交通大學通識課上多用網路…。
與中研院的李國偉先生等同桌。他的論文《証明的流變》寫得清新可喜,我知道他對天下文化的科普編輯有功,鼓勵他寫科普。他說正在合譯《再見,笛卡爾*》(為一邏輯史科普)。他介紹我們看《雙面情人》電影(因女主角一步路之差,故事情節交錯就改觀了。這種 “巧”,只能用電影來表示…他說,老師的最大守則是不要打擊學生生的熱情,信心…他在台大教書,發現非數學系學生常常較好…數學世界會漸變,數月前他去參加某四千人與會的大會, presentations作得最好的,大多為 “應用數學家”,表達清楚,媒體運用考量觀眾期望…他說大陸的邏輯界 “流派”紛爭嚴重…在陽明大學開設「生命數學」新課。陽明的人文意識較強。席間有人談台大的數學、哲學系不食人間煙火久矣!以及「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渾沌現象,這或不是歷史偶然。
如果朋友晚餐都能作這種交流,又有風雲樓上的晚飯,真大快人心。在這秋高氣爽時節,中午走遍水木清華的邊境地區,真是人間仙境,清華得天獨厚,應善加珍惜。
清華或任何大學,最重要的責任是讓學生有自信自己可以青出於藍,遠比老師更可躋身於國際的學術之林。對學生的 真正迫切、期望,給予真正的「道德上」的、智力上的觀念扭轉,使學生看到學術或科學上的「光」,願意一輩子做好一些自認為有點創意、能做得好而樂於從事的 事。所有的科學哲學史,指出在人類智力上,沒有任何絕對的權威,但當事者要有原則和理想追求永遠未竟之旅,不管是在「發現上」、「發明上」或「改善上」都 是如此(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分類,得獎者要在這些方面有重大的貢獻)。
*我可能寫過一篇翻譯評論指出一些不一致的缺失
**2008年2月中在台大哲學系再碰到張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