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是,現場可能只有幾位看完全書的。發問時間只有我提問,關於張深切的 (其實,我另外目的是要請黃英哲教授參加我們本周五的《張深切全集》之討論會,因為他是該套書貢獻最大者。很老家可惜,他必須回嘉義。)
王泰升(臺大出版中心主任)講了3則"法律下的認同感"的故事,意味深長。
王泰升:台灣人的國籍初體驗:日治台灣與中國跨界人的流動及其法律生活
王泰升,2013,〈日本統治下臺灣人關於國籍的法律經驗:以臺灣與中國之間跨界的人口流動為中心〉,《臺灣史研究》,第20卷第3期,頁43-123。
這次還有意外大收獲: 中國社科院約20年前有張深切之博士論文(黃英哲提供);台灣師範大學有"關於日本在台灣做的人口普查,1905/1915)博士論文 (許雪姬提供)。
菲力浦.勒熱納(Philippe Lejeune) 作品英譯
On Autobiography; On Diary ;
漢譯《自傳契約》2013。
原作者談的自傳,他認為是西方二三百年的獨特文化現象。(所以與漢文豐富的傳記文學是沒關係的。
On Autobiography; On Diary ;
漢譯《自傳契約》2013。
原作者談的自傳,他認為是西方二三百年的獨特文化現象。(所以與漢文豐富的傳記文學是沒關係的。
我在等簽名時 (約十來位),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讓我想到要找陳健邦先生來對談:
陳兄,
我找到一個題材,可以請您到"漢清講堂"對談他們夫婦的作品和緣分:
"2015年9月,隨著《財富的責任與資本主義演變:美國百年公益發展的啟示》一書的問世,85歲的資中筠完成了自己對公益 . ."
【七月講座】「何處是故鄉?──漂泊人生下的越境認同」
在臺灣的歷史脈絡中,「移民」、「殖民」與「遺民」,共同構成了臺灣的離散經驗。二十世紀臺灣人的離散與回歸──回歸中國,或回歸臺灣,或繼續漂泊──有其多元性與複雜性,在近代國家形成過程中,針對身分認同與是非對錯的問題,要給出一刀切的分明答案,是不容易的。
《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一書中,黃英哲教授透過張深切、楊基振、魯迅、陶晶孫、許壽裳、施叔青等人的生命軌跡,探討那段複雜而重層歷史經驗。7月8日(五)8:00將於誠品書店臺大店舉辦「何處是故鄉?──漂泊人生下的越境認同」講座,由梅家玲教授主持,黃英哲教授與許雪姬教授對談,歡迎各位朋友前往聆聽。
******
講題:何處是故鄉?──漂泊人生下的越境認同
主持: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主講: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與談: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三樓藝文閣樓
時間:2016.7.8(五)20:00-21:00
二十世紀東亞紛擾動盪,穿梭中國、日本、臺灣三地的文化人面臨各種政治勢力的角力,因而必須不斷轉換身分與政治認同。講座由本書作者黃英哲教授與許雪姬教授對談,從文化脈絡中探究這群人物如何找尋越境認同,以及臺灣的離散與漂泊歷史經驗。
(講座採自由入座,無需事先報名)
(講座採自由入座,無需事先報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