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 Tolstoy
"All the variety, all the charm, all the beauty of life is made up of light and shadow."
--from ANNA KARENINA
--from ANNA KARENINA
漢清講堂
主題:《張深切全集》: 張深切 (1904-65)的人生、思想與作品討論會
日期:8月19日(周五),10:00~ 12: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電話:(02) 2365012主辦:漢清講堂
林義正教授:談"張深切的孔子、老子哲學研究"
蘇錦坤:談電影《邱罔舍》(全片台語發音)的腳本
曹永洋:《里程碑》、徐復觀老師
鍾漢清:《張深切全集》因緣、 張深切的抗議、革命精神與權力自覺、文藝思想
陳忠信: 討論
開場白
鍾漢清:在英文,有所謂的heroic age。『牛津詞典』給他定義是:
林老師說:
我只對他的有關孔子、老子的研究有寫過兩篇論文,...
文章在此
http://homepage.ntu.edu.tw/~philo/Taiwan/member/book1-1.htm
林義正,2004.12,〈連雅堂思想中的《春秋》義:以《臺灣通史》為中心的考察〉,《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2,229-258。
homepage.ntu.edu.tw
林義正教授論文,"張深切的孔子哲學研究"
http://homepage.ntu.edu.tw/~philo/Taiwan/member/003.pdf
結論最後有推測1954:《孔子哲學評論》,遭查禁的原因。
這是最新刊出的。張深切孔子哲學研究定稿0010_ch7_林義正.pdf
----
蘇錦坤:
談電影《邱罔舍》(全片台語發音)的腳本
*****
曹永洋:《里程碑》、徐復觀老師與張深切等台中文人的交往
****
今天是2010年12月17日。早上7點30分去搭台大的車,我以為是去中研院,結果只到社科院,所以讓我有機會經過台大醫學院和醫院對面走道上的台灣文學家張深切先生等人的金言。我去捷運搭車到昆陽站,再轉公車到胡適紀念館,再去問兩人,才從胡適國小*找到胡適公園內的墓。所謂賀禮是”胡適先生120歲誕辰紀念的簡易月曆。
*****"張深切(1904-65)
黃英哲著" 張深切的政治與文學--自傳作品所呈現的人生軌跡",收入
黃英哲《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台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頁17-42
張秀哲《「勿忘臺灣」落花夢》1947/2013 (台北:衛城出版 )此書年表有" 1927年 與張深切、林文騰、郭德金成立臺灣革命青年團。
(p.143 )1928年12月13日的"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事件"判決書,判決理由 (二):
被告林文騰、郭德金、張深切、張秀哲(月澄)有共謀向數十萬中國民眾,在廣州東較場,散佈左記傳單從事宣傳革命工作之煽動行為:
開場白
鍾漢清:在英文,有所謂的heroic age。『牛津詞典』給他定義是:
heroic age我們或許可以採用類似的說法,將20世紀的許多台灣先賢的事蹟,看成是台灣史的heroic age。譬如說,蘇錦坤提楊逵的說法:"酬勞最高的稿費"。
NOUN
The period in Greek history and legend before the Trojan War and its aftermath, in which the legends of the heroes were set.
本次討論會以《張深切全集》為基礎,討論此意義下的"張深切"。
另一方面、從外邊看張深切、他是個有英雄之舉的複雜的人、不過這主要是因為他所處的時代的關係:
另一方面、從外邊看張深切、他是個有英雄之舉的複雜的人、不過這主要是因為他所處的時代的關係:
I don’t like hero history. It does the study of history a disservice on a thousand different levels. It's far more interesting to study complicated people and the history they helped to shape.~~~~
林老師說:
我只對他的有關孔子、老子的研究有寫過兩篇論文,...
文章在此
http://homepage.ntu.edu.tw/~philo/Taiwan/member/book1-1.htm
林義正,2004.12,〈連雅堂思想中的《春秋》義:以《臺灣通史》為中心的考察〉,《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2,229-258。
homepage.ntu.edu.tw
林義正教授論文,"張深切的孔子哲學研究"
http://homepage.ntu.edu.tw/~philo/Taiwan/member/003.pdf
結論最後有推測1954:《孔子哲學評論》,遭查禁的原因。
這是最新刊出的。張深切孔子哲學研究定稿0010_ch7_林義正.pdf
----
蘇錦坤:
談電影《邱罔舍》(全片台語發音)的腳本
Ken Su
張深切與電影《邱罔舍》
https://www.academia.edu/s/ 788ab0fa39
https://www.academia.edu/s/
發現兩個討論台灣電影的網址,也許 Kawase san 用得到:
https://www.academia.edu/Documents/in/Taiwanese_Cinema
https://www.academia.edu/Documents/in/Taiwan_Cinema
曹永洋:《里程碑》、徐復觀老師與張深切等台中文人的交往
****
今天是2010年12月17日。早上7點30分去搭台大的車,我以為是去中研院,結果只到社科院,所以讓我有機會經過台大醫學院和醫院對面走道上的台灣文學家張深切先生等人的金言。我去捷運搭車到昆陽站,再轉公車到胡適紀念館,再去問兩人,才從胡適國小*找到胡適公園內的墓。所謂賀禮是”胡適先生120歲誕辰紀念的簡易月曆。
張深切研究集 ; 1 : 辜振甫圖書館1F開架閱覽室:到期 07-04-16 ; 863.487 1134-2(6) 3364 2002 1
16 張深切與臺灣文藝研究 / 梁明雄著 : 辜振甫圖書館1F開架閱覽室:到期 07-04-16 ; 863.487 1134-2(6) 3364 2002 1
17 張深切與他的時代(影集) / 張深切著 : 臺文所:限館內閱覽, 辜振甫圖書館1F開架閱覽室:可流通, 總圖5F臺灣資料開架區:限館內閱覽, 總圖2F密集書庫:可流通, 總圖B1專藏文庫:限館內閱覽 ; 848.6 1134-2 v.12, 許世楷 848.6 1134-2 v.12, 許世楷, 周宜旋 848.6 1134-2 v.12, 周宜旋
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52張深切
編 者: 陳芳明 編選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出版單位: 國立台灣文學館
本 / 書 / 簡 / 介 本冊內容包含張深切相關圖片影像、生平及作品介紹、陳芳明撰寫研究綜述〈張深切文學的歷史意義〉、重要評論文章選刊收錄張深切〈《里程碑》序〉等32篇文章及研究評論資料目錄。
*****"張深切(1904-65)
2007/3/12 午後,在台灣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巧遇哲學系林義正教授 (Lin, Yih-Jing) 。【感謝他賜教】
他今年休假,不過忙碌一如平常(經常到學校上班)。 他向我說去年的印度之旅到處是聖牛之感慨。 我說明台灣有多少印度人,包括周日在台大運動場打板球的, 他出乎意外。
我們談到他最近致力的台灣哲學(他說這是還未獲得學術界許可的「 既成事實」,台灣當然有其哲學家)。
他研究的是我故鄉之名士 張深切(1904-1965) ,不過,我竟然無知。
他向我解釋名字典出{ 史记・太史公自序} : 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他並說明倫理學中的後設學、現象學。這些多屬哲學空談, 不如太史公之實際也。 史筆中評論某作為在該處境中為什麼可令人稱許, 而在另外情境則不然。
他解釋張深切 先生在小學時,因與日本人打架而休學, 後與林獻堂之子等到日本繼續求學。 中日戰爭之後他活躍於中國從事抗日,是受過馬列思想薰陶的左派。 雖說是孫逸仙的信徒,不過他反對「黨大於國」的思想。 批評當代中國日本哲學家多富辯證性。
在台灣坐牢約3年,飽讀書籍。 張深切為「台灣文藝聯盟」委員長( 楊逵任日文欄編輯),朋友圈多人在台中;我查一下 } 張深切{孔子哲學評論 }, (台中:中央書局, 1954=民國四十三年十二月) ;張深切『広東臺灣獨立革命運動史略』 (台中:中央書局、一九四七年) 。
他家族後人已出版其全集:
張深切 著{ 張深切全集}陳芳明等主編,臺北:文經社, 1998【含許多日文之翻譯:『 張深切日記』[臺灣/華北]解説:木山英雄 序文:黃 英哲】
{ 張深切與《臺灣文藝》研究} 臺北市: 文經社 , 2001.
張深切 的戲劇也可觀:《遍地紅》劇本;他自組公司拍過「叫好不叫座的」 電影《邱罔舍》: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故事部分。
黃英哲著" 張深切的政治與文學--自傳作品所呈現的人生軌跡",收入
黃英哲《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台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頁17-42
張秀哲《「勿忘臺灣」落花夢》1947/2013 (台北:衛城出版 )此書年表有" 1927年 與張深切、林文騰、郭德金成立臺灣革命青年團。
(p.143 )1928年12月13日的"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事件"判決書,判決理由 (二):
被告林文騰、郭德金、張深切、張秀哲(月澄)有共謀向數十萬中國民眾,在廣州東較場,散佈左記傳單從事宣傳革命工作之煽動行為:
"孫中山先生逝世卅二周年(?)紀念日宣言"
《臺灣先鋒》雜誌
*****
臺灣文藝聯盟時期 1934.5.6~ 1936.8
《台灣文藝》(The Taiwan-Bungei) 1934.11起15期。
(1936.12.22~24 郁達夫訪台, 張深切、林文騰、張興建、李獻璋 等合照)
成立於1934年(昭和9年、民國23年)5月6日。該聯盟為台灣日治時期成立的民間文學組織,為台灣全島進步作家的大集結,許多路線或派別不同的新文學運動者皆參與其中。然而,好景不常,由於楊逵等人的文學理念與主事者張深切、張星建等人不同,在1935年脫離該聯盟,另外發行《臺灣新文學》。楊逵此舉雖然沒有讓聯盟垮掉,但多少打擊到其高昂的士氣。該聯盟在1936年8月底解散。
《臺灣文學館通訊 50 》2016.3 張深切的《觀臺灣鄉土文學論戰後的雜感》,可在捐贈的《臺灣新民報 1933》找到。
《張深切全集‧卷一‧里程碑》頁185, 有日文翻譯紐曲例,造成張深切的父親要跟他與兄斷絕關係:
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 林文騰
臺灣農工商聯合起來 張秀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目標與策略 張深切
臺灣怎樣要革命 郭德金
*****
【張深切:臺灣日治時期的新興知識分子】
日治時期的臺灣知識分子,分為兩種類型。其一為傳統型知識分子,受到中國傳統教育,有根深柢固的中華思想,即使對日本人之統治懷有不滿,他們似乎也不具備從事政治運動的勇氣和能力。然而臺灣知識分子的第二種類型,大多數接受日本教育,具備近代教養。這群知識分子是殖民地新教育所孕育的階層,一般而言,都是覺醒於民族意識的人。在抗日運動中,充分發揮了知識分子的文化性、社會性、政治性功能。1920年以後,臺灣抗日運動的主要旗手,正是這群新興知識分子,而《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第一章所探討的人物──張深切,便是其中之一。
張深切是臺灣日治時期活躍的政治運動家之一,小學時負笈東京留學,中學時某日與劍道教練發生爭執,被罵為「清國奴」。此外,因上了「東洋史」這門課,讓他更加認識中國史。後來,張深切隨日本家庭遷移至臺灣留學生時常聚集的高砂寮,這個地方是當時東京臺灣學生運動的搖籃,張深切在這裡認識了林獻堂?、蔡慧如等活躍型人物。這一連串的變化,使張深切成為民族主義者。
往後,他在1920年代於中國成立組織,從事抗日運動。之後轉向文化活動,利用文學、戲劇從事文化啟蒙工作,推動政治事務。對張深切來說,民族意識與文學關懷是緊密連結在一起的。然而他也如同許多臺灣政治運動家一樣,認為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屬於日本帝國之臣民或國民,雖然中國為臺灣人之祖國,臺灣卻非中國國民。張深切對臺灣的國家認同並不十分確立,充其量只是一位漢民族主義者,從他的自傳作品中,可發現這對他的政治與文化活動都帶來極大影響。
更多《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內容,請見:
http://goo.gl/HGlQ9f
http://goo.gl/HGlQ9f
臺灣文藝聯盟時期 1934.5.6~ 1936.8
《台灣文藝》(The Taiwan-Bungei) 1934.11起15期。
臺灣文藝可能是指:
- 臺灣文藝 (台灣文藝社):明治35年台灣文藝社創刊的文藝雜誌。
- 臺灣文藝 (台灣文藝聯盟):台灣文藝聯盟的機關雜誌。
- 臺灣文藝 (台灣文學奉公會):皇民奉公會旗下組織「台灣文學奉公會」二戰時期在台灣發行的文藝刊物。
- 臺灣文藝 (台灣文藝雜誌社):台語文學運動者施俊州、蘇頌淇、李林罔飼、陳明仁、林裕凱等人組織「台灣文藝雜誌社」,2013年10月19日發行雜誌第一期,目前(2016.2.12)為止,雜誌已發行到第五期。刊載「漢羅並用」或使用「羅馬白話字」書寫的原住民族、客家文學及台語文學作品。
臺灣文藝 = Taiwan literature ?: 總圖5F綜合資料區:限館內閱覽, 總圖5F楊雲萍文庫 (洽櫃臺調閱):限館內閱覽 ; 國分直一 820.5 4030-2, 810.5 4030, 楊雲萍
(1936.12.22~24 郁達夫訪台, 張深切、林文騰、張興建、李獻璋 等合照)
成立於1934年(昭和9年、民國23年)5月6日。該聯盟為台灣日治時期成立的民間文學組織,為台灣全島進步作家的大集結,許多路線或派別不同的新文學運動者皆參與其中。然而,好景不常,由於楊逵等人的文學理念與主事者張深切、張星建等人不同,在1935年脫離該聯盟,另外發行《臺灣新文學》。楊逵此舉雖然沒有讓聯盟垮掉,但多少打擊到其高昂的士氣。該聯盟在1936年8月底解散。
機關雜誌《臺灣文藝》的發展概況[編輯]
該聯盟以張星建為編輯兼發行人、張深切為委員長,楊逵任日文欄編輯,常務委員有賴和、賴慶、賴明宏等人,參與作家還有黃純青、黃得時、林克夫等。其會誌為《台灣文藝》,於當年11月創辦,由台中中央書局發行,該雜誌漢文、日文、台灣話文皆可投稿,屬於月刊,內容分為評論、小說、戲曲、詩、隨筆、學術研究六個部分。該聯盟的文學理念,以張深切的說法較有代表性,「張深切認為,台灣文學不該建築在既成的中國、日本、歐美路線,而應建築在台灣的「真」、「實」之上」[4],因此台灣文藝聯盟及其文藝雜誌不標榜特定的意識型態,致力於文藝大眾化,容納許多不同理念的台灣作家。然而,由於內外條件的轉變,《臺灣文藝》逐漸偏重文藝性,以致於一向堅守左派思想並注重文藝之政治功能的楊逵,結合日本左翼作家,於1935年底另創社團並發行新刊物《臺灣新文學》。該聯盟除了發行機關刊物《台灣文藝》之外,也不定期召開文藝演講會、座談會,發行畫冊等,並且在嘉義、埔里、佳里、豐原、鹿港、東京、台北等地成立分部。昭和11年8月《臺灣文藝》雜誌停刊後,文藝聯盟也跟著銷聲匿跡了[5]。聯盟支部的運作情況,目前專家、學者談論的不多,比較明朗的是佳里支部的情況。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在昭和10年(民國24年,西元1935年)6月1日成立,由郭水潭、吳新榮、林芳年、徐清吉、王登山等人士發起。
《臺灣文學館通訊 50 》2016.3 張深切的《觀臺灣鄉土文學論戰後的雜感》,可在捐贈的《臺灣新民報 1933》找到。
《張深切全集‧卷一‧里程碑》頁185, 有日文翻譯紐曲例,造成張深切的父親要跟他與兄斷絕關係:
......我給他(案:父親)回了幾張信,最後設喻說:"假使一條牛牠自願喝水的時候,一個童子就足以看管祂,如果祂不肯喝的話,雖然用千百人強制也沒有辦法......."
家父因為不懂日文,所以拿去請教街上的醫生,醫生說:"你的兒子說你和牛一樣,不可理喻,牛到底就是牛,拉到北京去,也是牛......"
父親聽了他的翻譯,氣得咆哮如雷,當眾聲言他決定和我們脫離父子關係,即停止了我們的學費。
忠信兄,
昨天你在會議上提到徐復觀先生是"新儒家"中,極少數懂得"權力power"之運作,的人。
與會者認為這是個好主題。這啟發我想在12月的胡適紀念會上談此主題。
我趁這次討論,詳讀徐復觀的許多資料,結論是:徐的人際關係很差,只有某些學生關係可以。
他在政治上power 運用之成敗,可在他透過黃少谷轉給層峰意見的"失敗"、東海被逼退,到台大等校、商務當總編輯等被擋下......等看出。
不過,他在台中"立足",張深切、莊垂勝等仕紳都曉得他的政治勢力,逢年過節都會到東海送禮 (門庭若市,參見梁容若《常識與人格》(關於徐復觀的學格與人格) 民57[1968] )。"莊垂勝先生首先告訴我:"非客氣也,不得已也,為買免罪符耳!"張深切先生也感慨地說:"無可如何耳!" (莊張都受過二二八事變牽累),頁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