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簡述陳寬仁的作品 (大要) 1960年代-1990年代




前天,知道陳寬仁老師走了,心情起伏一直無法平息,必須到圓山、美術館去走一圈。
(霍剛先生 (回顧展)的年歲也不小了,他說的,不去想過去、將來,......。)
我要談的題目"陳寬仁教授的 65/85",自有它的故事---他約10年前就想回憶錄,書名叫{陳寬仁的 6/8} (這是戲仿Federico Fellini 的 (Otto e Mezzo, 1963) )。
其實,早期的2/8,前20歲,多少寫在他整理母親錢石英九十多歲的回憶錄 {果姑話飄泊-側寫中國百年}(2003)。這本書成書的過程很感人。

相知何必舊:陳寬仁老師與我的友情 (2012/2013)

http://demingcircle.blogspot.tw/2012/11/blog-post_6040.html



簡述陳寬仁的作品 (大要)



1960年代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流傳到台灣的版本,竟然是複印的上下冊講義。
翻譯成《品質管制入門(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1961由陳寬仁負責上冊、劉振下冊的翻譯。 
• 陳寬仁,劉振合譯《品質管制學入門》美國品質管制協會編,臺北: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1965

Paul S. Wingert 等人合著,陳老師譯的《雕塑藝術》 (台北::廣文 1967) 。這本書我粗讀一下發現是本好書,每章由一位專家寫的世界雕塑史,連加拿大都有一章。可惜我將各章作者名字輸入,卻在互聯網找不到此書,我相信來日從圖書館系統必可找到。

Stephen F. Mason原著,《自然科學發展史》(陳寬仁譯,台北:廣文出版,196?)

……他說晃三兄可能採用 Stephen F. Mason《自然科學發展史》(陳寬仁譯 台北:廣文出版,1969) 當通識教材。」 (2006812日,陳寬仁來訪的記載)
*由現在網路上的資料The science and humanisum of Linus Pauling (1901-1994) 可以知道Stephen F. Mason是倫敦大學的King's College 的化學系教授兼劍橋大學的歷史與科學哲學教授。


這家廣文書局是台灣60年代的出版業之驕傲。我1976-77在步兵學校當排長時,經常讀其出版品,80年代初我還在那兒買過書。陳寬仁老師在廣文有兩本譯書:《雕塑藝術》我已提過;與Stephen F.Mason* 1969年的《自然科學發展史》(4) ( History of the Sciences 1953). 2006年,陳寬仁教授將此書複兩份,一本送玉燕,另一本請她送台北市某教育大學的圖書館。

根據陳寬仁老師的說法,廣文的老闆王道榮先生畢業於師範大學國文系,他們以整理古籍和出版起家,每年也一定出版些明知會虧本的書。可惜,他後來因投資豬的飼養而虧損累累。


當時還記得陳老師在月刊上發表的旅美雜記,什麼「葡萄美酒夜光杯」、「(抽象)名詞的任意組合成某一門新學問」(現在或許可以用某大學的「生物-環境-資源-系統-工程學系」為例)等等。


那天,王晃三會友向他們提起在高雄的經驗,建議也在北部成立一個類似的小團體,他們既然認為可行,就進一步規劃方向,並立即採取具體行動。他們規劃的人選的資格:條件必需是學會會員自不必說,要有工廠品管實務經驗之外,還必需具有寫作與發表能力,以便能發表研討心得與成果,最重要的卻是:必需具有好事之徒的性格,有心為推動品管而犧牲奉獻。

    接下來,徐總斡事就著手進行成員邀約的任務,開始就被邀請共有十一人(初期人數及名單可以參看《品管月刊》1977年一二月份上的編輯委員名單),有宋文襄(兵工廠)、房克成(兵工廠)、張忠孝(泰豐輪胎)、張宗賜(RCA)、沙士綱(GTE通訊)、翁辰修(鹽野義製藥)、王晃三(飛利浦建元電子)、以及盧瑞彥(雅聞電子)、白賜清(中央信託局)趙世輝(TDK電子)、陳世璉(臺糖)。後來在一年內陸續加入的則還有張有成(檢驗局)、陳寬仁(中正理工)、蘇義雄和蘇耀新(中興大學)林公孚(中山科學院)以及剛剛回國到交通大學任教的戴久永等。.---王晃三老師退休紀念文集紀念文集


那天,王晃三會友向他們提起在高雄的經驗,
建議也在北部成立一個類似的小團體,他們既然認為可行,就進一步規劃方向,並立即採取具體行動。他們規劃的人選的資格:條件必需是學會會員自不必說,要有工廠品管實務經驗之外,還必需具有寫作與發表能力,以便能發表研討心得與成果,最重要的卻是:必需具有好事之徒的性格,有心為推動品管而犧牲奉獻。


20123Q. Wilson過世。《經濟學人》在他的訃聞末段中說,他遺憾的是我們最感興趣的許多(美麗)事物,都無法衡量,所以深入探討的機會不多。(大意)



台灣最政治化的公工程的成本分析和爭論之個案,莫過於台灣的能源/再生能源組合,備用負載,以及核能電場的風險和壽命周期成本的決定 。
在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核電場的七級事故之後,即2011311日之後,台灣核四的問題更尖銳和複雜。


工程經濟原理》,台中:東海大學工業工程及管理發展中心 1968/1970增訂2

1970年代



工程經濟》,台北:三民 1981-2004增訂修正3版,詳下幾段的介紹。此書增訂多次
,是台灣的一本長青的教科書。 它包含台灣過去30年的一些主要公共建設案子的簡單報導,說明程經濟的應用範圍很廣。  的確工程經濟的原則,可以用企管界的兩位著名顧問師的說法來說明。

杜拉克的說法:「除非企業的獲利報酬率遠大於其運用的資本的成本,不然它就處於虧損。不要為它彷彿賺錢而付稅的假象所蒙蔽,
因為這時候,該企業對其處於的經濟體的回報,仍少於它所消耗的資源。所以它這時候還是沒為經濟體創造財富;它反而對經濟體造成破壞。」As Peter Drucker put it: "Until a business returns a profit that is greater than its cost of capital, it operates at a loss. Never mind that it pays taxes as if it had a genuine profit. The enterprise still returns less to the economy than it devours in resources. Until then it does not create wealth; it destroys it." 

波士頓顧問公司的故創始人Bruce Henderson 的說法更入骨:
「一家企業要是無法不斷以複利的方式賺錢,它早晚會被淘汰掉。」( "A business is a cash compounding machine or it is nothing, and sooner or later will be swept away.")


 陳寬仁老師的《工程經濟》(台北:三民,1975-修訂第3版,2004,作者在序中謙稱:「這本書只是工業工程科系必修課程之一的一本教科書罷了。」)請盧瑞彥老師寫序:
……..三點特點亟欲向社會介紹。第一、
書中彙編大量國內經濟建設經過作為案例研討之用,這點實在是非常精彩…….尤其台灣寶島土地較小…….因此經濟建
設在規劃階段應力求周全比較投資方案,不但有形的報酬應力求其經濟有利,無形的報酬也應為全民謀取長期的福利。…….第二、就工程經濟本題向初學者灌溉基本概念……..第三、…….學者可以一看就懂。……..尤其書末編有中英文的索引,便於學者查閱。……..」 

《工程經濟》中引 W. A. Shewhart 處(頁344)沒說明出處,沒索引。
這本書專注於《工程經濟》的問題之外還提醒讀者寫報告書的重點,
這是一項特點,可惜未深入了解決策的問題,說明計算只是工具
而已,重要的還有它的假設的分析,它的另一小缺點是未能進入更深入地探討系統分析與作業研究領域! 

陳老師說的很妙:「……我體會到『為一件工作應該創造適當的專用工具,現成的工具不一定好用。』….編輯會議本來是很枯燥無味的過程,而我們卻很融洽愉快,反而覺得:編輯完成,全稿順利付梓,這個小組不存在,那種氣氛也就消失了。」(他列為2位執行編輯《中華民國品質發展史》台北:中華民國品質學會,2005,「編輯紀要」)。

他喜歡用中國歷史故事的解釋,譬如說劉邦的立志「大丈夫當如是也!」,《工程經濟》頁393 。晚輩建言;如果他採用《容齋隨筆》中比較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之淺薄,說不定效果更好。

他是重視實務,譬如說「台電漲價」等個案,乃是他根據當時的台北市各大報之資料綜合分析而成,雖然採用類似土法煉鋼式,不過其累積的功夫,成績就可觀,幾乎成為台灣經建發展的樣本。這種新面貌是他的招牌。

他在中原大學等處教過「技術文件」,也很早就在其大著《工程經濟》(Engineering Economy)引入「工程經濟之報告寫作」(第12章)。

他最懂得提綱挈領之道。文章比較要而不煩,深得英國學生撰寫文摘 précis 的妙訣。他叮嚀:「記住千萬不要讓讀報告的人去爬金字塔。」即,報告時莫讓讀者先讀你收集的原始資料、詳細分析、最後才讀到你的結論。(參見「金字塔原理」,《工程經濟》,頁419-20)。我們在Philips Taiwan 公司的技術效率部門(TEO)的報告,也這樣嚴格要求,同時很強調必須明白指出其中的假設。這,在他的《工程經濟》當然也包括。 

我在這領域, 我是陳老師的同道。譬如說 ,我編譯過一本《投資報酬率與財務決策之應用》(台北:清華管理科學,1985) 。在這本書的下編,是我在Philips Taiwan 公司的技術效率部門(TEO)的內部書刊《決策之計算法》 Decision Calculation 的翻譯。這是該部門經常做的公司內投資分析的辦法。

美國公司如果只機械地應用此法於投資之決策分析,很可能會過分高估風險,從而喪失新事業或新產品的機會,所以我為此書增一篇附錄,即,Hayes and Garvin《折現法投資決策及其對公司發展的影響》Managing as if tomorrow mattered,Cambri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頁261-273, 1982 McKinsey論文獎)


我們可以舉一中國的例子,來呼應陳老師重視的相關性,來說明工程經濟與昂貴的炫耀型項目的照妖鏡。

2007年三月份,溫家寶總理宣佈,不再批准昂貴的炫耀型項目。
-----
上周週末2007/05/26,中國新華社報導說,停建上海至杭州磁懸浮線路,停建原因是聽取了居民的反對意見。南德意志報注意到,上海居民的抗議活動收到了效果:

“過去幾年,只有少數話題能像磁懸浮列車及其線路延長問題那樣引起華東這個經濟都市市民的激動,就好象隨著德國技術一起,民眾抗爭和提出倡議的文化也部分進口到了中國一樣。…… 磁懸浮一度使上海全市引以自豪。但沒有人想到,
對輻射的擔心和對房屋價格下跌的惱火使千萬名上海市民成了示威抗議者,市政府大樓前也出現了未經申報的集會。一些居民區的居民給德國總理和西門子總裁寫信,閔行區政府一天內收到有五千多封居民抱怨的信件。

但現在還沒有做出任何決定。
停建杭州線是否包括停建連接上海國內航班虹橋機場的線路,目前也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磁懸浮在中國的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柏林日報認為,原來規劃的磁懸浮杭州線路主要經過居民稀疏的地區,擾民並非主要問題,而虹橋線路雖然經過居民密集地區,但準備工作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所以,看來停建杭州線的主要原因是財政問題:

“雖然中國建造極其奢侈的面子工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
享有富豪的名聲,但與它要解決的問題相比,中國仍然很窮。僅20
20年之前擴建發展經濟急需的鐵路網路,每年就需要120億歐元

三月份,溫家寶總理宣佈,不再批准昂貴的炫耀型項目。
在北京看來,磁懸浮也許屬於這一類型。雖然中國人從德國爭得了一大部分部件自己生產的權利,但建造價格仍然是快速鐵路的三倍。2010年世界博覽會時,
上海有七千萬遊客,但僅為遊客造這樣昂貴的線路不值得。如果德國的一整套技術包括在價格中,溫家寶也許會改變看法,但是德國磁懸浮財團不會這樣大方。”

商報毫不客氣地指出,數月來西門子與蒂森-克虜伯財團試圖造成上海磁懸浮線路延長的合同即將簽訂的印象,但現在中國來的消息猶如一記耳光:

“這一下馬很可能是雄心勃勃、令人傾倒、但也昂貴得驚人的‘德國製造’磁懸浮技術走向結束的開始。磁懸浮的悲劇在於,它來得太晚。二十年前在歐洲建磁懸浮網路可能很有意義,也許經濟上也花得起。但此後,鐵路技術趕超了上來。”



1980年代

我在1981年從工業工程師轉業(IE)為品管(QC)工程師。
值得注意的是,品管只是IE學程中的一學門(通常3學分),然而它卻因為是每家工廠中必設的獨立單位,所以在美國等國,早已是一專業(距Juran主編的第一版《品管手冊》之出版,已近30年了)。 

我從竹東的電子所到台北上些「品管工程師課程」中待修的課:盧瑞彥老師的品質成本和陳寬仁老師的《品質系統中的人性因素》(專用課本)。當時陳老師當然是中氣十足的。


品質系統中的人性因素》台北: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1981
這本書介於人體工學和品質系統中的人的分析。2012年中國某公司都還特地想買此書。1996年取得一本相關的英文書我後悔沒有為此書加入其他內容而翻新它。

品質組織與標準化》台北: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1982 
 第二編是品質管制月刊近十年的相關選文。

施政楷理事長給他信,委以其選編主題別的小冊子之任務, 這是陳老師之痛….

敬悼施理事長(1982930寫的),收入劉振編《施政楷先生品質管制遺作選集》(台北;中華民國民國品質管制學會,1983年,頁283-89

J. M. Juran 品質管制手冊「品質與收益」章》台北: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
1985年再版 

Dr. Deming: The American Who Taught The Japanese About Quality By Rafael Aguayo, New York: Carol, 1990。這本書是大蘋果版權公司給的galleys 版本(出版前版本),所以沒 Dr. Deming 的序言。這本書是中文世界所翻譯的,介紹80年代美國品質革命中
的要角 Dr. Deming的學說的第一本書,由台北的聯經出版。這本書的書摘
由張忠樸先生作出,放在他的「尋智專業管理顧問公司」的網站。我則是對於作者的第二本書中的「出言不遜」很不滿,或可說,Dr. Deming 的序言是用騙去的。 

那時候,王晃三兄是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的理事長,陳老師可能是監事,而我是理事。晃三兄有一次買數十本該書送理事會同仁。我們看到它將關鍵字control chart 翻譯成「對比圖」當然很不滿意。後來王和陳老師連絡聯經的主編林載爵先生,建議該公司重新翻譯…. (它未重譯出版)。據陳老師說,林主編說要給已譯三章的稿費也沒消息了。

 1990年代

1991年(民80年)


電腦與生活》台北:資訊與電腦雜誌社/資訊工業促進會,1982
收陳老師的一篇「胡思去了區公所(頁96-103) 。陳老師是地政/戶政事務電腦化的提倡先軀。我現在重讀1987年日記,因要去日本受訓,必須多次去永和市公所辦身分證的「
職業欄更新」的苦不堪言等記憶猶新。90年代我的所得稅很高,有一次到市公所辦事,我一直想不清楚那麼多的稅用到那兒,因為市公所的設施等,都是數十年前的樣子。當然,後來他們電腦化了,據說還會端茶請客。 

《品質人語》台北:中華民國品質學會,1990。 《品質人語》在21世紀有新版,
所以我在2000年4月的戴明顧問公司的網站上說
謹以陶淵明詩恭賀陳教授的新書 :

相知何必舊
相知何必舊 傾蓋定前言
有客賞我趣   每每顧林園
談諧無俗調 所說聖人篇


這本書的出發點,是80年代 (初版1979年)美國的一本品質管理的暢銷書 Quality Isl Free *by Philip Crosby。Crosby 在該書中,會將他認為的雋語選出來,附在書末,
供好學深思之士反省用。陳老師的《品質人語》先在《工商時報》
的副刊選刊,之後再結集出版—初版時的費用,還承蒙張忠樸先生等人的贊助—這是寬仁師在張先生身後約5-6年的一次紀念會上所透露的。。 

*此書第二版改名為Quality Is Still Free,我請彭淮棟先生翻譯,書名為《熱愛品質》(台北華人戴明學院,1997) 。我尊重Crosby先生 ,所以只在書末寫一篇「後語」,其實用力頗深,
值得讓讀者參考一下80年代品質運動中一重要支派的要點。 



陳老師在品質大師之中,與 Philip Crosby 最親近。巧的是,他認為我在90年代出版的書中,以《熱愛品質》Quality Is Still Free by Philip Crosby)「做」得最好。
字母湯 DIRTFT ” Do IRight The First Time 第一次就做對” 各字頭一字母的縮寫,它是Crosby的學說之口號;這影響我在1989年台灣杜邦的品質運動口號:「
第一次就做對;一次比一次好。」


雖然如此,他從他的寶庫之中取出If Japan Can... Why Can't We?錄影帶,送我;1980年,美國國家廣播公司( NBC)以戴明為軸心所錄製的電視節目,片名《日本能,為什麼我們不能?》(If JapanCan... Why Can't We...,它一夕之間成為撼動美國人的節目,也帶動了美國工業界品質革命的轉機。 

《品質人語》(Quality Guy Speaks)初版由三位無名氏贊助出版。
我抽兩則讓讀者反思陳老師的話語的力量或可能的不充足處: 

53則「…..General H. Norman Schwarzkopf對美國西點軍校的學生說:「
我們從差勁的領導中所學到的,遠比從好的領導中所學到的要多得多。你學會了不該這樣去做,從而便知道應該怎樣去做。」工程師也應該好好地去體會這段話的意義:不良品質,
教會我們不該那樣去做,從兒便會知道應該怎樣去做。 



57則「品質是一種習慣。大家以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適切的訓練,可能培養良好的習慣。所以,品質從訓練開始。

 Rafael Aguayo著《品管大師戴明博士》汪益譯,聯經(絕版)
據云,該書有譯作問題,如「管制圖」譯成「對比圖」【這問題有點意思,劉秋枝在翻譯Schultz, Louis E. 著『品質群像: 向品管大師學習 』中說,學校(台大)的品管和統計老師分別用「管制圖」和「控制圖」】,很令陳寬仁和時任「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會長」的王晃三不滿(他還是買了數十本送理事,當年我是理事),積極接洽重譯或改譯,不過,聯經以為太麻煩了,稍稍改之,……2006年補:原作者後來放棄戴明哲學,令我懷疑他寫此書時之成熟和誠信。】『尋智書摘 1999年』有摘此書;我與忠樸在1995年談過『品管大師』。.


◎鍾漢清等人與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合辦第一屆「戴明紀念研討會」,蒙當時任飛利普副總裁的許祿寶先生幫忙。鍾清章、王晃三、戴久永、林公孚等人發表。王治翰、陳寬仁指導。
我印象最深的是許祿寶先生說:「企業管理界成名的多為理論家和顧問,我們這些實踐者尚未獲應有的肯定。」台灣飛利浦公司羅益強先生等人擁護「學習型組織」概念。我許祿寶副總說:「戴明哲學就是淵博的學習型組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