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2015 紀念杜拉克 (Peter Drucker 1909-2005 ) 先生

2015 紀念杜拉克Peter Drucker 博士
日期:11月18日(周三),10:00~ 13: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電話:(02) 2365012

大綱

開場白:


 姓氏Drucker 的漢譯,台灣早期「德魯克」「杜拉克」並存,後來台灣取後者,中國採用前者。

2015年10月14日,我在"漢清講堂"談 Deming 與Drucker兩先生在NYU的多年情誼。並決定11月18日舉辦2015 年度的紀念杜拉克 (Peter Drucker ) 先生的談話和座談。

在臺灣及中國,Peter Drucker 的讀者和敬仰者相當多,也有專門的協會。不過,我相信學術是公器,所以用自己的方式來談論 Peter Drucker其人其書,他或可稱為20世紀的奇人。

如下文所述,胡汝森先生在1975年的文章--心得報告中,似乎即打算為Peter Drucker祝壽了;當時,也有人在闡釋 Drucker先生的管理學思想。

Peter Drucker先生的社會觀察領域的書,在70年代初就為台灣的知識份子所重視,譬如說,國立編譯館和遠東圖書合作 (1971)的,張心漪譯《不連續的年代》,校訂者是葉公超和張茲闓兩先生。

我大三、大四時 (約1974),杜拉克 (Peter Drucker ) 出版大著《管理學:使命、責任、實務》,國內馬上有授權影印本和幾個中譯版本。1990年,我在東海大學化工系兼課,授"管理學概論",我採用聯經版的譯本。約24年過後,我才注意到該書合譯者之一的胡汝森 (1919-1980)先生。寫下:

胡汝森 (1919-1980)先生參加 聯經版的 Peter Drucker《管理學:使命、責任、實務》的翻譯,與作者通信請教,最後寫篇《管理的實踐成效》,刊登於《經濟日報》(1975-11.18起12天),收入姚為民的《杜魯克管理學新詮》台北:聯經,1976,頁275-305。








主旨:由於每人只活短短的一輩子,所以不管是出世的梭羅或入世的Peter Drucker和W. Edwards Deming 兩先生,他們都留下作品精華: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from "Walden" By Henry David Thoreau
       W. Edwards Deming 先生留下的是:【轉危為安】與【新經濟學】,後者也提到facts of life.....。
       Peter Drucker先生生前也有編其作品之精華選文:
The Essential Drucker: The Best of Sixty Years of Peter Drucker's Essential Writings on Management  The Essential Drucker: The Best of Sixty Years of ...

就今天紀念 Peter Drucker  先生之主題,過去一個月所建立的資料庫:Deming and Drucker :http://ddhcc.blogspot.tw/


「無關緊要的事情跟隨流行,重大的事情遵循道德,藝術的事情聽自己的。」

---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的名言


Peter Drucker一生有些關鍵決定:不肯花數年專心讀大學,認為這是浪費時間/生命的,而當時德式的法學博士教育制度很靈活,讓Drucker先生可以半工半讀,22歲就取得博士學位。這些經歷和背候的哲學,影響了他一生對教育的看法。


杜拉克一生的作品很完滿。用一本書的書明來說明,The Art of Possibility: Transforming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fe (by Rosamund Stone Zander (Author), Benjamin Zander, 2002)
它只強調個人在職業/專業生涯的轉型,這在Drucker 的兩大序列書中的管理學系列(杜拉克) 含蓋之。Peter Drucker 的作品超乎這,更持續關懷社會的新現實:社會觀察序列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Peter Drucker 還有個人絕活:回憶錄與2本小說,都很暢銷。

Peter Drucker  先生在他的主要領域,都會些一得之見,為人所重視:40年代最大的汽車公司GM的主管,認為他的【工業人的未來】不錯,允許他當顧問,寫出【企業的概念】(1945年寫成,1946年出版)。他寫的國事、外交論文,受到白宮的重視。他業餘愛好的東方繪畫藝術,可以提出主要不同文化的創見:西方是幾何學為主;中國是算術'代術的;日本是拓樸學式的。他在管理學上,界定企業的目的/目標、顧客/行銷、人才.....自我管理、創新與企圖心..... , 

Peter Drucker   極簡易年譜


歐洲教養:維也納

家教:祖母的練琴;父親的家庭維也納精英聚會。
Grandmother and the Twentieth Century
9
Hemme and Genia
24
Miss Elsa and Miss Sophy
62
Freudian Myths and Freudian Realities
83
Count TraunTrauneck and the Actress Maria Mueller
1923年11月11日,14歲的Drucker 初次成為"共合日"遊行的領隊,"旁觀者誕生"。


1927秋  17歲離開維也納漢堡工作--貿易商練習生,註冊博士生
大學入試考拉丁文、希臘文、數學、物理以及一點歷史。【旁觀者】說他有準備入大學的論文:
他決定不進大學,認為4年專心讀書是浪費時間 (他父生親沒認為他是中輟生drop-out),所以走半工半讀。當時學制有彈性,法學博士是為培養公務員而不是大學的教師。Drucker因此在22歲就取得博士,也完成教師2篇論文。
一生偏袒半工半讀者,因為他們是真心追求、學習。

1928 轉到法蘭克福某商銀任証券分析員;轉學博士課程
1929 失業;轉Frankfurter General Anzeiger 旋升senior editor (每周寫3-4篇社論)
1931 取得University of Frankfurt 博士學位 (之前就任教:取得Dozent 講師資格:研究助理 )
1932 初,預期希特勒將當道,果如此,不留在德國。

The Monster and the Lamb  
1933年:1月31 ,希特勒上台;The End of Economic Man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 極權主義的興起) 德國最後一夜與Monster談話;4月,Drucker去英國倫敦; 教堂講經員

Noel Brailsford The Last of the Dissenters

Ernest Freedbergs World
187
The Bankers and Courtesan
1934年與 Doris Schmitz,結婚--- Frankfurt大學的舊識

1934年某天,Peter Drucker 在倫敦躲大雨,跑進某日本藝術展覽場;出場之後,他終生浸淫於東方藝術。80年代還到P大學兼任東方藝術史講師近十年。

Drucker 做為藝術史教授,當然知道這。日本的繪畫影響19世紀歐美最重要的,無疑是北齋和諸多浮世繪。這已是常識。
Hokusai and the wave that swept the world
Hokusai and the wave that swept the world

就收藏者而言,他是後來者,不過1960年代初還來得及收藏日本17~19世紀 Edo時代的繪畫,終於成為這方面的一家之言:論文-散文:
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1,序寫於元旦),翻譯參考:【邁向經濟的新紀元--日本成功的代價】,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比英文本多一篇關於日本的近作),1986
90年代捐贈舊金山的東方藝術博物館,並兼任董事,幫博物館募款不少於一憶美元。



1937年去美國。Henry Luce 搜集Drucker 在歐美所寫的報導分析作品。

  • 1939: The End of Economic Man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 德國最後一夜與Monster談話

1941-42  Sara Lawrence College 教經濟學、統計學。校長徵信之信。(p. 48)
1942 to 1949: 任教於Bennington College* 的政治與哲學教授 (professor of politics and philosophy),。Drucker 在【新現實】中說,此校教藝術、音樂等等通識課程,40~50年之後納入大部份的大學之課程中。【旁觀者】422頁說,邀請鬼才Buckminster Fuller到校演講,講者一發不可收時,講到半夜。
1932年,杜威和威廉·赫德.克伯屈的教育理論促成了本寧頓學院(Bennington College in Vermont, U.S.A.)的設立,在12幢最初的建築中,有兩幢是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


  • 1942: 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
  • 1943年取得美國籍
1950-1971 紐約大學管理學教授Professor of Management。 

  • 1954: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 1957: 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 1959: Landmarks of Tomorrow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 1964: Managing for Results (New York: Harper & Row)
  • 1967: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New York: Harper & Row)
  • 1969: 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 1970: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 Row)
  • 1971: The New Markets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 杜拉克的成就與他跟2所大學的關係







人生觀
教與學
生態觀察家
"現實 vs 理論"的辨證

2.目標管理制 (MBO) 的功過
馬英九總統的633  2008-2016


3. 日本作為文化、社會與產業的參考點




4. 討論 Peter Drucker 的3本書:

1.回憶錄 《旁觀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By Peter Drucker 旁觀者-管理大...


2.《不連續的時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Guidelines to Our Changi...


3.The Essential Drucker: The Best of Sixty Years of Peter Drucker's Essential Writings on Management

管理學之所以為一門liberal art (日文稱為"(大学の)教養課程[科目]",它源於中世紀自由学芸:文法・論理学・修辞学・算数・幾何・天文・音楽から成る.)
管理學之所以是liberal:處理的是概念與理論知識。【處理的是知識的基礎;自我知識、智慧和領導力】
管理學之所以是art :重視成果和達成之所需的人類關係技能。【關心的是實務和應用】

管理者善用所有的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 (心理學、哲學、經濟學和歷史、倫理學),以及各種物理-實質的科學的知識和慧見。不過管理者的焦點放在此知識的效益和成果上--治療上、病人上、教的學生上、造橋上、設計及銷售一套"使用者友善"的軟體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