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試想漢清講堂要作一系列的【漢學家】介紹,您會怎樣選人/主題。
既然是系列,所以人員的base 越大/多越好。
所以"唐獎"有點資遣。稍微資深的有〔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及系列出版品】
另外的考慮名單如《陳淑女老師紀念文集》中的:
三 譯著序跋、論文卷
青木正兒《清代文學評論史 》陳淑女、黃得時、青木正兒
陳淑女《大學現代日語》
龜井勝一郎《我的讀書經驗 》
中島健藏〈 現代藝術思潮的展望 〉
小林太市郎〈 唐代的繪畫〉(摘自〈隋唐之繪畫〉)
本多顯彰〈 世界文學的概念〉
Valter Ahlstedt 〈俄國的圖書館教育 〉
武者小路實篤〈 論語雜感 〉
吉川幸次郎〈 杜甫與李白的詩 〉
小川環樹 〈 新五代史的文體特色 〉
今鷹真〈評美國瓦特遜著《司馬遷傳》和《史記》英譯 〉
M. Kaltenmark 〈法國研究中國文學現狀 〉興膳宏日譯
內村鑑三〈 近江聖人中江藤樹 〉
東京大學榮譽教授 倉石 武四郎(くらいし たけしろう、1897年9月21日 - 1975年11月14日)、日本的中國語學者・中國文學者。簡介參考 倉石武四郎 - Wikipedia
漢譯:倉石武四郎中國留學記 / 仓石武四郎著 ; 荣新江,朱玉麒辑注
倉石, 武四郎,2002;日本中国学之发展 / (日)仓石武四郎讲述;杜轶文译
----
青木正兒的,我以前作過呢。然而,有點慚愧,當時沒談他的《清代文學評論史 》。
小川環樹先生是二十世紀日本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本書是他學術著作的首個中文譯本。作者從幽微處見精深,通過對「風與雲」、「風景」、「風流」詞語的考察,窺見中國文學中諸多重要觀念的變化歷程;對於人們耳熟能詳的詩人詩作,也有獨樹一幟的闡發;他對以〈敕勒歌〉為代表的少數民族詩歌的研究,更是獨闢蹊徑,具有開拓性的創見。
全書譯文經小川環樹先生親自審校、增補註釋。書後附有興膳宏教授和譚汝謙教授的文章,介紹其學術成就與人格風範。
論中國詩
小川環樹 著、譚汝謙、陳志誠、梁國豪 合譯、譚汝謙 編
Chinese , 2018/07 Ch'ien Mu Lecture Ser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Tags: 文學, 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系列
210 x 148 x 20 mm , 352pp ISBN : 978-962-996-715-4
Related Products
中國文化中「報」、「保」、「包」之意義 (新封面重排版)
維柯的新科學及其對中西美學的影響
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 (1999年版新封面重排版)
論儒家哲學的三個大時代(2015年新封面重排版)
中國古代科學
講座成立以來,先後蒞校擔任此講座講者之傑出學人,計有下列31位(截至2018年) [2] :
年份
講者
學院
1978
錢賓四先生
新亞書院創辦人
1979
李約瑟教授
英國劍橋大學
1981
小川環樹教授
日本京都大學
1982
狄百瑞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1983
朱光潛教授
中國北京大學
1984
陳榮捷教授
美國徹淡慕學院
1985
楊聯昇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
1986
余英時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
1988
劉廣京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1989
杜維明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
1991
許倬雲教授
美國匹茲堡大學
1993
嚴耕望教授
台灣中央研究院及新亞研究所
1994
墨子刻教授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
1995
張灝教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及台灣中央研究院
1997
湯一介教授
中國北京大學
2003
孟旦教授
美國密歇根大學
2004
方聞教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2005
劉述先教授
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6
王蒙教授
中國海洋大學
2007
柳存仁教授
澳洲國立大學
2008
安樂哲教授
夏威夷大學
2009
屈志仁教授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2010
榮鴻曾教授
美國匹茲堡大學
2011
勞思光教授
台灣華梵大學
2012
傅申教授
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2013
孫述宇教授
新亞書院校友、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創辦人
2014
包弼德教授
哈佛大學副教務長、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
2015
余光中教授
台灣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2016 張洪年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
2017 艾爾曼教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及歷史學教授
2018 劉笑敢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2]
同名叢書編輯
貴州人民出版社已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合作推出“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系列圖書簡體版。 [3]
叢書選取許倬雲、劉述先、小川環樹、狄百瑞、朱光潛、李約瑟、楊聯昇諸大師演講傑作,形式生動,文字優雅。幾位大師各自立足中華傳統,放眼全球,以闡釋、創新中華文化為己任,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從各個角度敘述中華文化的過去與未來,見解卓然,廣受讚譽。 [3] 叢書詳情如下:
一、實證發明精神創造中華帝國 [3]
李約瑟 — 中國古代科學
二、唱頌中國詩歌之古韻古致 [3]
小川環樹 — 論中國詩
三、追尋古典自由文化氣息 [3]
狄百瑞 — 中國的自由傳統
四、追溯中西美學中的和與雅 [3]
朱光潛 — 維柯的《新科學》及其對中西美學的影響
五、管中窺豹,細述中國文化淵源 [3]
楊聯昇 —中國文化中“報”、“保”、“包”之意義
六、儒、道、釋共融互通後的中國文化史 [3]
許倬雲 — 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
七、在沒有孔子的年代,孔子如何延續 [3]
劉述先 — 論儒家哲學的三個大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